『壹』 眼镜是谁发明的-
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明永乐年间南京城区民众生活场景)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而清代赵翼称眼镜传入中国是在明朝宣德年间。清嘉庆年间眼镜已经得到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清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记载,我国古代眼镜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深浅标度。 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中国采用除采用水晶外,并且使用人造水晶。后来使用玻璃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视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贰』 谁发明了眼镜
发明眼镜的人应该获得一座雕像的荣誉,可惜没有谁能够确定,究竟是谁发明了眼镜。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从眼镜问世起,就深植于社会史中,成为各国民俗、流行和骄傲的一部分。
最原始的眼镜是起源于透镜(放大镜),它的制造、应用与光学透镜的出现有密切的相关。现知最古老的透镜是在伊拉克的古城废墟中发现的。这块透镜用水晶石磨成。依此可推知,古老的巴比伦人至少在2700年以前便发现了一些透镜的放大功能。
相传最初发现眼镜能使物体像放大的光学折射原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察觉的。当时有人看到一滴松香树脂结晶体上恰巧有只蚊子被夹在其中,通过这松香晶体球,看到这只蚊子体形特大,由此启发了人们对光学折射的作用的认识,进而利用天然水晶琢磨成凸透镜,来放大微小物体,用以谋求解决人们视力上的困难。中国早在战国时期(2300年前),《墨子》中已载有墨子很多有关光和对平而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论述。公元前3世纪时我国古人就通过透镜取火。东汉初年张衡发现了月亮的盈亏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借助于透镜的。
中国最古老的眼镜是水晶或透明矿物质制作的圆形单片镜(即现在的放大镜),传说明代大文人祝枝山就曾用过这样眼镜。明代开始到现在一直称为“眼镜”。马可·波罗在1260年写道:“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这证明,至少在这以前,中国人就知道眼镜并使其实用化。公元14世纪的记载说,有些中国绅士,愿用一匹好马换一副眼镜。那时的眼镜,镜片多用水晶石、玫瑰石英或黄玉制成,为椭圆形,并以玳瑁装边。戴眼镜的方法也颇奇特,用形形色色的东西固定;有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有用细绳缠绕在两耳上,或者干脆固定在帽子里。间或也有人用一根细绳拴上一块装饰性的小饰物,跨过两耳,垂于两肩。因为眼镜的原料加工不易,所以当时的人们与其说戴眼镜是为了保护视力,倒不如说是一种炫耀身份的装饰品。
将眼镜从中国引入欧洲的人,真正可信者是13世纪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但几乎过了一世纪,那里才普遍使用眼镜。这期间他们苦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舒服而长时间的戴眼镜?开始是诸如今日放大镜的东西,用透明的水晶石、绿宝石、紫石英等矿石磨成的透镜上做出框架,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后来是用绳子系于胸前,逐步发展成长柄眼镜,后来出现了长柄双眼镜和夹鼻眼镜。夹鼻眼镜尤其适用于高鼻梁的罗马人及英国人。大文豪伏尔泰在作品中赞颂道:“每样东西的存在都有其目的,而每样东西都是达到那个目的所不可或缺的。瞧那为眼镜而生的鼻子!因为它,我们才有了眼镜。”
到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距眼镜,又使眼镜的声誉得以提高。至于无形眼镜,则是1887年由德国人制造的。
『叁』 眼镜是谁发明的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然而,与此同时,将透镜装入框中的放大透镜用于阅读已经在欧洲和中国出现了。关于眼镜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中国传入欧洲一直存在着争论。
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宋朝之前中国已经出现眼镜雏形。
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3)眼镜的发明人是谁扩展阅读: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及散光眼镜四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
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虽然近年隐形眼镜及激光矫视手术越来越普及,但眼镜仍然是最普遍的矫正视力工具。
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
眼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等。其他种类的眼镜包括护目镜、太阳眼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
眼镜——网络
『肆』 眼镜谁发明的
13世纪中期,英来国学者培根自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伍』 眼镜是谁发明的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
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
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最早发明了近视眼镜
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
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
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5)眼镜的发明人是谁扩展阅读
眼镜是镶嵌在框架内的透镜镜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视力、保护眼睛或作装饰用途。镜可矫正多种视力问题,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或斜视等。
眼镜由镜片、镜架组成。分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及散光眼镜四种。亦有特制眼镜供观看3D立体影像或虚拟真实影像。眼镜的其他种类包括护目镜,太阳镜,游泳镜等,为眼睛提供各种保护。现代的眼镜,通常在镜片中间设有鼻托,及在左右两臂搁在耳朵上的位置设有软垫。爱美或不习惯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选择以隐形眼镜矫正视力。虽然近年隐形眼镜及激光矫视手术越来越普及,但眼镜仍然是最普遍的矫正视力工具。
『陆』 眼镜在中国是谁发明的啊
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是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国早期眼镜的图像及实物资料存世不多。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明永乐年间南京城区民众生活场景)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而清代赵翼称眼镜传入中国是在明朝宣德年间。清嘉庆年间眼镜已经得到普及,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云:“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清李光庭所著《乡言解颐》记载,我国古代眼镜根据子丑寅卯十二地支来划分深浅标度。 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中国采用除采用水晶外,并且使用人造水晶。后来使用玻璃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视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柒』 眼镜的发明者是谁
对不起啊,说错了 关于眼镜的发明问题一直没有定论,人类可能早在千年前就发现了使用透明水晶或宝石磨制成的「透镜」具有放大影像的功能;但是真正将透镜嵌入镜架做成「眼镜」,据说是在13世纪末叶时,同时出现在中国与欧洲。有人说是中国一位不知名的工艺匠所发明的;有人说是中世纪意大利多斯加尼的一个位尚-亚历山大.史毕那 (Alessandro di Spina);也有人说是十三世纪英国学者-罗杰.贝肯 (Roger Bacon)所发明的。在西元1260年,马可波罗就曾经描述中国老人家戴著眼镜看小字的景象。据说,中国古代的眼镜呈大椭圆形,镜片由水晶石、石英、黄玉或紫晶磨制成,镶在龟壳做的镜框里,用铜制的眼镜脚卡在鬓角上,或用细绳子栓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镜固定在帽子上。而且当时的眼镜造价不斐,也因此被当作身份地位的象徵。据说,就有一位乡绅用一匹马的代价换一付眼镜的记录。而在欧洲,眼镜是十三世纪末,在意大利发明的,当时的威尼斯与纽伦堡就以制造高透明镜片闻名欧洲,不过,当时的眼镜只能说是放大镜,阅读时才拿在手上。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捌』 眼镜有谁发明的。
据说,13世纪中期,英国人培根想发明一种帮人们提高视力的工具,但屡试屡败。一天他到花园散步,透过蛛网上的雨珠,他发现树叶的叶脉被放大了许多,竟然连上面的细毛都能看清楚。有所感悟的他立即跑回家,找出一颗玻璃球放在书上,但文字依旧模糊不清。他灵机一动,用金刚石割出一块玻璃,靠近书本,文字果然放大了。后来,他在木片上挖个圆洞,将玻璃装上,再安上一根柄,于是,第一个放大镜出现了,这就是眼镜的雏形。
这段传说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眼镜的发明者至今仍是个谜。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眼镜出现在13世纪中后叶。有人认为,眼镜的发明者来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也有人根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记载的“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而断定眼镜最早出现中国。
眼镜发明初期,工匠们只会磨制凸透镜,直到公元1400年左右,矫正近视的凹透镜才问世。那时,人们戴眼镜的方法很奇特,有用紫铜架架在两鬓角上的;有的用细绳缠绕在两耳或固定脑后;有固定在帽子里,也有安在手杖上的;有些人后来用绳子将其系在胸前,并逐步发展成长柄单眼镜。
尽管眼镜的发明方便了很多视力不好的人,但在发明的早期眼镜并不流行,因为那时镜片多用水晶石或其他宝石制成,成本偏高。1784年,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距眼镜。1937年法国人发明了礌绩辟啃转救辨寻玻默一种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工程师发明了树脂镜片,此后,这种镜片便成为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至今。
目前广泛使用的隐形眼镜出自德国人之手。1887年,德国的菲克制造了第一个隐形眼镜。此后,菲克与法国的卡特合作,用玻璃镜片来矫正视力,但戴上并不舒服,没能得到推广。1937年,第一副用透明塑胶制成的隐形眼镜诞生——虽然它还有些硬。1948年,美国的凯文·托赫改造了这种眼镜。从此,一种能在临床上推广的矫正视力的隐形眼镜才算是真正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