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流的作用是什么
供应链包含了需求预测,采购,生产安排,制造,仓储,包装,配送,成品库存,运输,订单生成,客户回服务答,战略规划,信息技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如同链条一样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全面的来整合最优资源.甚至波及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
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大致分为14个活动.包括客户服务,需求预测,设施布置,工业包装,存货管理,物料管理,订单处理,零件服务和供应,产品规划,采购,逆向物流,小额损坏处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
通过物流的14个活动可以看出物流是从原材料的采购,一直到配送到批发商,零售商的一系列的活动。
因此物流的首要目的就是降低所有这14项活动过程的时候所产生的所有成本。
所以物流的主旨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去更有利的支持商品的市场营销竞争力。
Ⅱ 物流的形质效用是什么
形态效用(Form utility)
什么是形态效用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一件产品中得到的好处或用处。
企业重视物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最低的成本将产品送达到用户手中。事实上,企业物流的作用不仅如此,企业物流更为核心的作用还表现在通过几种经济效用来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这几种经济效用分别为地点效用、时间效用、形态效用及占用效用。
形态效用是指通过生产、制造或组装过程对商品的增值。物流也可以创造形态价值。
流通加工是物流领域常用的手段,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现代特点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的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主要实体,形成商品主要功能和使用价值,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也同时创造形态效用。
形态效用的例子
例如,不同的原料按照技术要求组合成为产品,这就产生了形态效用。计算机制造商将硬盘、主板、光驱、显示器、键盘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制成计算机。这种组装过程使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产品增加了价值,也就产生了产品的形态效用。
Ⅲ 简述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
物流创造三个效用
时间效用,形质效用,空间效用
Ⅳ 物流的三大效应是什么
1、首先是成本效应,至少15年前大家都知道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了,能够大幅度内降低成本容、增加销售,从而导致利润上升;但是现在大量公司还迷糊着没搞懂呢;
2、服务效应,物流发达直接导致城乡消费差距大幅缩短,现在物流能到达的地方,电商的商品就能到达,服务就能配套到达;使得城乡的地生活成本比城市更具备优质生活的条件;
3、社会效应,物流的发展直接导致大量的人员就业需求,每年快递员、物流司机的岗位就是总缺人,大量下岗人员在淘宝开店,据国家统计局官方统计,近近淘宝就帮助了至少4000万人获得了直接的开店就业机会。
Ⅳ 物流的效用有哪些
物流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投入增加了产品的效用,具体表现为增加了产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品种效用、批量效用、信息效用和风险效用等。
空间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商品生产和消费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产优势和生产结构,而产品的消费却可能遍布在另外的地区甚至是全国、全世界。所以正是商品流通所耗劳动创造的空间效用使我们可以享受瑞士生产的咖啡,购买法国的时装,使用微软公司的Windos98。
时间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了商品生产和消费时间上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表现有多种情况,如农产品之类的商品只能间断性生产而不必连续消费,又如一些时令性或集中性消费商品,其生产又是长期连续的,更多的情况是虽然生产和消费都是连续的,但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有一定的时间差,这种时间差表现为商品生产与消费的时间矛盾。商品流通过程如储存、保管等投入的劳动恰好可以解决这种矛盾,表现为商品时间效用的增加。
品种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商品生产和消费品种方面的不一致。因为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消费者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商品,而专业化生产使某一生产厂家所提供的商品具有单一性,商品流通则可以集中多家生产商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这方面的劳动投入表现为商品品种效用的增加。如越来越多的流通企业承担起生产厂家"采购代理"任务。
批量效用表现为通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劳动克服生产和消费批量的不一致。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而很多时候消费的需求量都是很有限的。商品流通中所消耗劳动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将生产的大批量分割成最终的小批量需求,在此表现为由整到散的分流过程;反过来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即生产尤其是工业化社会中无论生产资料的生产还是生活资料的生产都呈现出一种趋势,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与大批量流水生产共同存在。所以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虽然生产批量较小,而需求则是大量集中的。这时商品流通中的劳动就要用于分散和货源加以集中,从而表现为从散到整的集流过程。所有这方面的投入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批量效用。
信息效用表现为专业商品流通企业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如买卖双方的信息,产品说明和使用情况,发展情况,用户的意见,供求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整理、分析、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同时指导自己的工作,也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供求双方,形成一种知识学习的作用。
风险效用表现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存在和隐藏着许多风险,如质量风险,信贷风险、政策风险、汇率风险、财务风险等,让商品流通双方谁来承担这些风险责任可能都会是一种讨价还价的"扯皮"过程,会极大地加大交易费用甚至阻碍商品流通的真正完成。由专业商品流通企业来承担这些风险无疑会极大地提高供求双方的信心 ,同时加快流通和再生产的过程。
Ⅵ 物流创造的时间效用是什么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称做“时间效用”。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
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提高物的周转率,节约资金等。马克思从资本角度早就指出过:“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就越大,资本的生产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值就越大。”
这里所讲的流通时问完全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因为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这个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的增值速度越快。所以,通过物流时间的缩短可取得高的时间效用。
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
经济社会中,需要和供给普遍存在时间差:例如,粮食、水果等农作物的生产、收获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这就决定了农作物的集中产出,但是人们的消费是天天有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时间差。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但是,这个时间差而产生的效用本身不会自动实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除了当时的少量消费外,就会损坏、腐烂,而在非生产时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水果吃,所以必须进行储存、保管以保证经常性的需要,供人们食用以实现其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克服了季节性生产和经常性消费的时间差才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物流的时间效用。
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尽管加快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是普遍规律。但是,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问来创造效用。例如,囤积居奇便是一种有意识地延长物流时间增加时间差来创造效用的。
Ⅶ 时间效用的获得形式
时间效用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缩短时间创造效用
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加速物的周转、及时满足市场需要、节约资金等。
2、弥补时间差创造效用
由于需要和供给的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的存在,经济社会中,普遍地存在着需要和供给时间差。
物流通过仓储等手段能够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弥补、乃至改变时间差,以保持和充分实现物品的效用。
3、延长时间差创造效用
当然,一般来讲,这是一种特例,不是普遍的现象。
Ⅷ 物流对产品价值有哪四大效用
物流对产品价值的四大贡献(效用)
1.形态效用
形态效用是指通过生产、制造或组装过程对商品的增值。例如,不同的原料按照技术要求组合成为产品,这就产生了形态效用。计算机制造商将硬盘、主板、光驱、显示器、键盘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制成计算机。这种组装过程使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产品增加了价值,也就产生了产品的形态效用。
2.空间效用
物流的作用之一就是将产品从供给地输送到需求点,物流使市场区域界限有了延伸,这种对产品和服务的增值作用就是空间效用。空间效用主要通过运输来产生。
3.时间效用
产品和服务不仅要在客户需要的地点得到,而且还必须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这就称为时间效用。时间效用通过物流的库存管理、选址策略和服务活动来产生。例如,客户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所需的原材料,或者消费者在厂商承诺的时间买到所需的商品,这都产生了时间效用。在某种程度上,交通运输通过将商品更快地运到需求地点也产生时间效用。
4.占有效用
这种形式的效用主要是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来创造的。所谓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市场促进交换,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活动,它通过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提高客户占有商品或享受服务的欲望,最终达到实现交换的目的。在商品经济中,物流依赖占有效用而存在,因为只有当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有需求时,提供时间和空间效用才有意义。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