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指南针的时间是多少

发明指南针的时间是多少

发布时间:2021-08-19 21:50:15

❶ 指南针的发明时间

春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在采矿、冶炼中,逐渐认识了磁石。到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磁石做成器具来判定方向,当时叫“司商”它是在一个无沿的方盘上放置一只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后期(公元11世纪),中国人民创造了人工磁铁,此后又创制了“指南鱼”把用磁钢片制成的“鱼”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后来经过反复研究改进,又把磁钢片改成细小的磁钢针,并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极,末端成为磁南极,这就成了指南针。

❷ 指南针发明的时间

指南针在中华文明圈远未如西方那样产生巨大作用,西方也普遍认为发源于华夏并无太多异议。

指南针最早形式称司南,东汉王充(公元27~约97)《论衡》卷十七是应篇第五十二“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原理他只能说“亦天性也”,这个记载虽不是最早,但是最早表述清楚的一个。司南有指向之用应无异议,具体形状却有争论,早期研究者判定为天然磁石为勺配合地盘,虽有出土汉地盘和河南南阳东汉墓出土石刻司南勺图佐证,但毕竟无完整配合出土,近有人研究“司南之杓”杓字实为酌,那么看来“其柢指南”之柢也非指勺柄,

“酌”义有: 本义:斟酒 酌,盛酒行觞也。―《说文》 尸升,坐取爵酌。―《仪礼·有司彻》。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斟酌,择善而行 《春秋公羊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乞盟者何?处其所而请与也。其处其所而请与奈何?盖酌之也。” 酌今昔而减之。―清·洪亮吉《治平篇》

“柢”义有: 根、本 柢,本也。―《尔雅·释言》 柢也者,本之所以建生也。―《韩非子·解老》 蟠木根柢。―《汉书·邹阳传》

虽不能否定王充之前有“磁石为勺配合地盘”司南,但王充所了解司南很可能已是一种水浮司南,正因为华夏是司南原始发明地所以司南才有诸多改进形式,如缘靠、丝悬、水浮、尖顶等,目前最早见于航行用途记载为: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萍洲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与1207年英国A. Neckam的《论器具》中说法几乎一样:航海时“白天云遮太阳,或夜间黑暗不辨方向时,使用磁铁摩擦铁针,针停时指南北,”与英国几乎同时法国和稍晚一点的意大利也有了首次指南针的记载。另外,水浮司南也可适用于航海,因为体积不大并非像某些人认为那样容易泼洒,近来曾在青岛和海南发现明代瓷质水浮司南,尺寸大至为:最大外径9.5厘米;上有盛水同心圆孔径4.4厘米,孔深2.3厘米,外围青花釉绘刻度,底座、四壁厚实坚固,估计是去水收藏,用时加水。现代液体罗盘基本原理类似,不过改进采用了密封技术。

磁偏角的发现
1041北宋庆历元年司天监天文学家杨惟得著《莹原总录》“客主取的,宜匡四正以无差,当取丙壬针于其正处中而格之,区方直之正也。盖阳生于子,自子至丙为之顺;阳生于午,自午至壬为之逆;故取丙午王子之间是天地中,得南北之正也。

1088/1095年沈括《梦溪笔谈》“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1115寇宗大《本草衍义》“以针横贯灯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

❸ 指南针最早是什么时候谁发明的

据说是黄帝发明的指南车
指南针的发明

古代民间常用薄铁叶剪裁成鱼形,鱼的腹部略下凹,像一只小船,磁化后浮在水面,就能指南北。当时以此做为一种游戏。东晋的崔豹在《古今注》中曾提到这种“指南鱼”。
北宋时,曾公亮在《武经总要》载有制作和使用指南鱼的的方法:“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型,置炭火中烧之,侯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向午也。”这是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它利用地球磁场使铁片磁化。即把烧红的铁片放置在子午线的方向上。烧红的铁片内部分子处于比较活动的状态,使铁分子顺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达到磁化的目的。蘸入水中,可把这种排列较快地固定下来,而鱼尾略向下倾斜可增大磁化程度。人工磁化方法的发明,对指南针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磁学和地磁学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另一种人工磁化的方法:“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按沈括的说法,当时的技术人员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就能使针带上磁性。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磁畴的排列趋于某一方向,从而使钢针显示出磁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比地磁法简单,而且磁化效果比地磁法好,摩擦法的发明不但世界最早,而且为有实用价值的磁指向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梦溪笔谈》是沈括(1031—1095年)所著的有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书中谈到磁学和指南针的一些问题。他在《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以磁石摩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南北相反,理应有异,未深考耳。”这是说,用磁石去摩擦缝衣针后,针锋有时指南,也有时指北。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磁石都有N和S两个极,磁化时缝衣针针锋的方位不同,则磁化后的指向也就不同。但沈括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真实的记录了这个现象并坦白承认自己没有做深入思考。以期望后人能进一步探讨。
关于磁针的装置方法,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
1.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
2.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
3.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
4.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
沈括还对四种方法做了比较,他指出,水浮法的最大缺点,水面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转动很灵活,但容易掉落。沈括比较推重的是缕悬法,他认为这是比较理想而又切实可行的方法。事实上沈括指出的四种方法已经归纳了迄今为止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
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介绍了另一类指南鱼和指南龟的制作方法。这种指南鱼与《武经总要》一书记载的不一样,是用木头刻成鱼形,有手指那么大,木鱼腹中置入一块天然磁铁,磁铁的S极指向鱼头,用蜡封好后,从鱼口插入一根针,就成为指南鱼。将其浮于水面,鱼头指南,这也是水针的一类。
指南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新装置,将一块天然磁石放置在木刻龟的腹内,在木龟腹下方挖一光滑的小孔,对准并放置在直立于木板上的顶端尖滑的竹钉上,这样木龟就被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可以自由旋转的支点上了。由于支点处摩擦力很小,木龟可以自由转动指南。当时它并没有用于航海指向,而用于幻术。但是这就是后来出现的旱罗盘的先声。
指南龟发明年代不晚于1325年。木块刻成龟型,龟腹部中心嵌以磁体,木龟安放在尖状立拄上,静止时首尾分指南北。

-------已无从考究具体发明者

❹ 指南针发明时间

指南针 谈到指南针,许多人都会联想到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 但是实际上故事中所提到的指南器具并非指南针,当然黄帝更非指南针的发明者。传说中的指南器具是指南车,并非指南针。 指南车是利用齿轮让木车上的木人手指永远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无关,而指南针却得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作,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指南针的起源 谈到指南针的起源就得上推至战国时代,当时有一种称为「司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针的雏形。 在战国时代,采玉的工人四处去采玉时,往往需要带著「司南」以帮忙指引方向。至於「司南」究竟形状、使用方法为何,依据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的叙述,它应该是以一块天然的磁石仔细雕琢成勺子的形状,南极位在勺子的长柄,在雕琢过程中还需使勺子的重心位在底部中心,再加上由「四维」(即乾、坤、巽、艮)、「八干」(即今之天干)、「十二支」(即今之地支)组成二十四向而雕刻其上的底盘。 其使用方法,则是先把底盘放正,再把「司南」放上让其旋转,一旦「司南」停止,长柄所指之处就是南方。 指南针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并无确切的时间及发明者出现,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曾提及在行军时用「指南鱼」来帮助辨别方向,至於「指南鱼」则是一片薄如鱼状的钢片,五分宽,两寸长,肚皮处有下凹,形状有如小船般,在经过磁化的步骤后,浮在水面就能辨别南北。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更记载往后对於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及世上最早发现磁偏角、人工磁化制作指南针这三件关於指南针的相关记载,除了记录下当时发展,沈括更把制作方法加以比较出优劣,成为了解当时指南针发明的最佳参考资料。 指南针的发展 一般谈到指南针的发展,就让人立刻联想到「罗盘」。 所谓的「罗盘」指得是磁针和方位盘的相结合,它又称为「罗经盘」,我国在南宋时代就出现了,当时称为「地螺」。 「罗盘」依照磁针在方位盘的放置方法而分为水针和旱针两种,两者分述如下: 水针 出现年代:宋代 制作方式:磁针用水浮法放在方位盘上 史书证明:1、徐竞所著之《宣和奉使高丽田经》 2、《事林广记》中所称之指南鱼 旱针 出现年代:宋末元初 制作方式:不用水浮法者即是 史书证明:1、於《事林广记》中所称之指南龟│ 外传与影响 指南针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之际,传到阿拉伯,然后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演变出旱罗盘,再於明代时经日本传回我国。 指南针对西方最大的影响莫过於西方开始海外大探险。 结合当时国家有计画的海外探险,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术的配合,再加上罗盘的使用,因而造成西方一连串的海外探险。 在各国相竞的向外发展下,新航线、新大陆逐一被发现,让欧洲人在短时间内看到更多不同的事物与民族,进而促使欧洲人以客观的观察和比较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民族与文化,是为指南针的另外更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3066858.html

❺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古代,我国人民发现有一种石头能吸铁,就把它叫做磁石或吸铁石。后来,又发现磁石能指南,就把磁石磨成一个勺,把勺放在一个光滑的标有方向的铜盘上。这个磁石磨成的勺在铜盘上会旋转,停下来后,勺柄正好指着南方。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指南仪器,人们把它叫做“司南”。(板书“司南”) 后来,人们学会了人工制作磁铁,就制成了磁针,把磁针放在一个盛有水的、边上标有方向的盘子里;磁针浮在水上,能自由旋转,静止时两端分别指向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器比司南进了一步,比较好制作,也更灵敏。人们把这种指南仪器叫做罗盘。 到了宋代,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指南仪器进行了改进,制作出各种样式的指南针。 几百年前,指南针传到欧洲。从此,世界各国才逐渐有了指南针。

❻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正史的记载来说,提出指南的,是汉朝的张衡,这是两千年前,宋朝时候的航海就已经使用指南针作为辅助工具判断方向了,这大约是一千年以前

神话故事里面来说,黄帝战蚩尤,就使用指南车来辨别方向,这大约是五千年前

❼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指南针发展分三个时期:
司南: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内公元前221年),终容止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磁勺:
磁勺是一种天然磁石琢成的勺形指向器,它的勺柄必然自动指向南方。从司南演变出现在西汉或先秦。
磁针:
指南针的发明应当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而不同时期的形式,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唐代堪舆家的活动相当活跃,并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指南铁鱼或者蝌蚪形铁质指向器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活动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山西堪舆家丘延瀚。

❽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春秋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就在采矿、冶炼中,逐渐认识了磁石。到战国时期,就有人用磁石内做成器具来判定方向容,当时叫“司商”它是在一个无沿的方盘上放置一只水勺似的磁石,水勺的柄端向南指。到北宋后期(公元11世纪),中国人民创造了人工磁铁,此后又创制了“指南鱼”把用磁钢片制成的“鱼”放在水面上,以此指示方向。后来经过反复研究改进,又把磁钢片改成细小的磁钢针,并使它的尖端成磁北极,末端成为磁南极,这就成了指南针。
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对于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作了许多科学的说明和分析。到了14世纪初,指南针才由中国传到欧洲。

阅读全文

与发明指南针的时间是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