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战国时期有哪些科技发明
夏代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专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属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Ⅱ 鲁班是战国时期什么人,他发明了
鲁班,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400多年来,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一发明创造
1、木工工具
古代书籍中的许多东西,如《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木工中使用的许多工具和工具都是由他创造的,如曲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这传说也是由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2、锯子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根据传说,一旦他进入山上砍伐树木,他不小心滑倒了他的双手,他的手被杂草的叶子切开,出血了。他摘下树叶,摸了摸它。叶子两边都很锋利。牙齿,他用这些密集的小牙齿在他的手背上做了一个轻微的笔触,实际上切了一个洞。
他的手被这些小牙齿割伤,鲁班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他想,如果这样一个齿形工具,你不能快速砍伐树木吗?因此,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发明了一种锋利的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4、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来粉碎的工具,它是由鲁班发明的。该工具使用桶型盒来存储墨水。绳索的一端通过墨孔染色。染色绳子的末端是一个叫做“班母”的小木钩,由鲁班的母亲发明。班母母亲通常距离地面约一英尺。
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5、机封
《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6、雕刻
《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2)战国发明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背景:
这在古代很常见,所以人们经常称他为鲁班。他出生于周敬旺十三年,他在周维定二十五年去世,生于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他出生于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家庭。他从小就跟随过很多家庭成员。工程劳动力逐步掌握了生产劳动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行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强行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二、人物影响
1、鲁班经:
这部书的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
首先,讨论了水平和垂直工具,一般场地和轮廓梁,然后讨论了特殊类型的建筑物和建筑细节,如驼峰和鱿鱼。此外,还有许多插图,它们与文本相互补充,并保留了宋元时期的许多技巧。万一本经过一百多年的天一阁,更名为鲁班景家角镜。
内容和布局有重大变化,但前21页缺失。后来,根据万历刻的明朝(崇祯),书完整而完整,你可以看到整个画面。雕刻后,它们全部来自万里本或崇祯。鲁班经的主要分布大致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
2、鲁班奖
鲁邦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建设项目鲁班奖由中国建筑工业联合会于1987年成立。该奖项是行业荣誉奖,属于民间性质。那时,金额是每年20。有严格的选择方法和报告和审查程序,并有严格的评估纪律。评审由评委会进行。
评委会由21名成员组成。评审团必须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熟悉工程专业知识并拥有一定专业和技术职位的专家。 1996年7月,根据建设部的决定,1981年政府成立和组织的国家质量工程奖与鲁班建筑工程奖合并。该奖项被授予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数额为每年45个。2000年5月15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了新的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优)评选办法,每年评选出鲁班奖工程80个。
Ⅲ 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伟大发明
司南
Ⅳ 战国时期发明了什么
夏代的抄历法,是我国最早的历法.在夏代,农业文明到了很高的程度,考古发现在夏代已经有谷、稻、麦、菽、瓜等多种农产品.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
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夏朝人使用的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夏朝都城出现了车,但还不能确认是人力车还是马车,因为车辙只有1米宽,和商
朝的2米宽车辙不同,商朝已经确认使用马车了.
天文:商代日历已经有大小月之分,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个周期,并用年终置闺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数学: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光学知识在很早就得到应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镜,能在较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
Ⅳ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是发明了什么
扁鹊
中文名称: 扁鹊
又名: 秦越人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 公元前407—310
姓名:扁鹊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学科:医学家
发明创造:《内经》和《外经》
生平简介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今河北任丘)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济南郊区鹊山西麓有扁鹊墓,墓前石碑署“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扁鹊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名扬天下。他的技术十分全面,无所不通。在邯郸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带下医(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骇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齐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齐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5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齐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又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齐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齐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5天又过去了,这次,扁鹊一见到齐桓公,就赶快避开了,齐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果然,5天后,齐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不久,齐桓公就这样死了。
可见,扁鹊的望诊技术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医了。在中医的诊断方法里,望诊在四诊当中居于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奥,要达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寻常。这三个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医学故事,“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的成语也出于此。相传扁鹊名声过大,因为受到秦国太医李谧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从内容上看应该是《黄帝内经》成书以后问世的作品,成书于汉代。其内容深奥,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将该书托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鹊在人们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书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与怀念。
扁鹊姓秦名越人。勃海郡■(今河北任丘,一说今山东省内)人。约生活于公
元前5世纪。中医学。
扁鹊少年时期在故里做过舍长,即旅店的主人。当时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长
住的旅客长桑君,他俩过往甚密,感情融洽。长期交往以后,长桑君终于对扁鹊
说:“我掌握着一些秘方验方,现在我已年老,想把这些医术及秘方传授予你,
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传。”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终于成为
一代名医,先秦时期医家的杰出代表。扁鹊成名后,周游各国,为人治病。由于
其医术高明,又常为君主看病,受到当时秦国太医令李醯的嫉妒,后被李派的刺
客刺杀身亡。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
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著作载有扁鹊的事迹,本文主要取材于《史记·扁
鹊列传》。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
诊: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
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
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齐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
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
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
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
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
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
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
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
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
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
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
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
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
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
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
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
诊理论。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
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合疗法为扁鹊
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
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
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
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
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
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
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
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
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
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
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
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
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
本领。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
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
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
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先秦时期,巫术有一定市场,并且已经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绊脚石。扁鹊对
巫术深恶痛绝,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
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
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
有所成就的人。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
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
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Ⅵ 春秋战国也有黑科技,墨子、鲁班都发明过什么
一、侦查木鸢——德尔塔。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就是说“墨子曾花三年造了一个木制的飞鹰,可以在天上飞一天才落下来”,这可不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侦察机的雏形嘛,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能够制造出会飞的木制品,是不是很厉害,反正笔者觉得这很厉害。
五、籍车——伽马。籍车身披铁皮,一经发动可以发射火球,在关键的时候给敌人致命一击。
可惜后来墨家后继无人,墨子、鲁班的大多技艺都失传了。
Ⅶ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什么
司南
1. 早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 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司南”由理论基础到制造成功起码要有5000多年历史。
《韩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陈奇猷集释:“司南其制盖如今罗盘针,故可以正朝夕也。朝夕犹言东西,日朝出自东,夕入於西,故以朝夕为东西也。” 汉王充《论衡·是应》:“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严复《救亡决论》:“远之蚕桑、司南,近之若书椠、火药,利民前用,不可究言。”司南
司南之杓是木制的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其中地应为池。是说把司南放到水里,漂在水面上,勺柢指向南方。为什幺用“柢”字而不要“柄”字?因为,虽然柢和根都是树根,但所指部位有别,柢是指树根连接树干基部的部位,根指柢以下所有根。只有根扎得深,柢才坚固,树才牢固。有成语“根深柢固”,就是这意思,根和柢不能互替,不可写成“柢深根固”,“根深叶茂”不可变成“柢深叶茂”可见二字含义有别。所以“其柢指南”中的柢字一定有特殊示意,即把勺柄截去大部分,只留下基部,这部分原来没有名字,所以借用柢字表示。这样,勺子的重心在头部,保持平稳,而柢很短,只起到指示方向作用。池通常是指地面存水的坑,可大可小,大者如天池,小者如蓄水池。而在日常用具上的盛水凹陷也叫池,如砚池。我以为司南之勺是木质的,里面埋藏磁铁,罗盘也是木制的,罗盘中心挖一圆池。使用时池中加少量水,再放进木勺,木勺飘起来,摩擦力很小,可自由转动,于是其柢指南。根据这一想法制作的司南非常好用。
Ⅷ 造纸术是战国时期发明的吗
战国时期肯定是没有纸的,中国目前可以在史籍和文物考古证据中找到的最早的纸是西汉时期的絮纸和麻纸。
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如果絮纸和麻纸的制造技术可以被称为“造纸术”的话,那么絮纸和麻纸的制造技术要远远低于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就掌握的“莎草纸”制造技术。
所以,“造纸术”的发明还是应该归功于蔡伦。
Ⅸ 战国发明什么 北宋末年 中国上海开始使用
火药,火药是战国时期炼丹家所发明,后来直到宋代才在海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