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现代科学家发明什么
1.钱学森(1911.12.11~今)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也有一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3.邓稼先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4.钱三强(1913~1992)
:原名钱秉穹,浙江湖州人.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5.袁隆平,贡献是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品种。
2. 现代科学家及发明有哪些
现代科学家包括发现飞秒检测技术的泽维尔,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 汽车发明者朱卡尔本茨,空调 美国发明家威利斯·哈维兰德·卡里尔,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
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的许多新兴技术,如激光技术、超导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都是现代科学的直接产物。越是新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越多,高技术就是科学知识密集型的技术。当今,在科学上尚未搞清楚,而要想在技术上得以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历史悠久、长期靠经验发展起来的技术,如农业生产技术、建筑技术等,也同样不能脱离科学理论的指导。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理性认识.已经广泛渗透到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关键,使技术真正成了科学的技术。
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宏观领域,而且还深入到微观领域、扩展到宏观领域。要探索这些领域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必然要借助于强大的技术手段,尤其是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整套的技术装备。事实上,没有微波技术,就没有射电望远镜,也就没有现代天文学,没有超低温和超高压技术,也就没有超导微观理论;没有x光衍射技术,也就没有现代遗传学。
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使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当代自然科学已不再是作为生产推动的结果,跟在生产实践的后面,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而是走在生产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发展顺序。同时,从获得基础科学知识开始,经过在技术方面的实现,然后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并收到经济效益这一全过程的周期也大大缩短,使科学技术迅速成为直接生产力。因此,在现代生产发展中,科学生产的科学技术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的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对生产的高度渗透和作用,已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直接生产力。
3. 21世纪的科学发明
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五大发明:1、修复手套 2、仿生心脏 3、神经转化 4、神经转化 5、耳朵看世界
21世纪,许多令人惊讶的技术创新将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凭借“修复手套”获得2004年度“尤利卡令人鼓舞科学奖”的科学家宣称,科幻小说的预言距离变成现实已经不远了。
●修复手套
“修复手套”是一种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学的特殊致动器和传感器的装置。机械手研究实验室设计“修复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这种“外衣”能够帮助人体重新运动。全世界的科学家、程序设计员、发明者都在开发复制、替代人体结构或者帮助人体的创新技术。
●仿生心脏
同位移植人工心脏 CATO 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由血液室 心室 、阀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特殊致动装置组成。
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把包括电源在内的人工心脏装置移植到心脏通常所处位置的有限空间内。科学家曾经拿母牛做实验,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也为他成功给同位移植人工心脏申请专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神经转化
一位澳大利亚程序设计员开发出一套系统。根据这套系统,遭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后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残疾的限制,只要通过神经信号的提示便能与别人沟通。另一位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人机联结界面:一个人可以利用皮肤表面电极接收神经信号,然后在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后,便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两位科学家合作后,这套系统被称为神经转化技术。
●耳朵看世界
莱斯利·凯博士设计出一种声纳装置,这种装置能释放出超声波,还能发现其他物体和障碍物发出的反射。数据接着被转化成一连串能够听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在频率上与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相对应。经过少许的培训,人类大脑似乎能下意识地将这些声音转化为空间想像。
这项技术赢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创新奖,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将利用这项技术自信地行走在他们不熟悉的区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里才取得了较大发展,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心研制出了特种聚合体和智能材料。未来人类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和最强大的仿生胳膊进行较量。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4. 20世纪有哪些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
1901年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也有观点认为应从1900年1月1日算起)的这一百年被称为20世纪。其最令人深刻的记忆是前所未见的全球型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知识爆炸。在这世纪,影响人们最深远的是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挑战。虽然前者对后者的大部分夭折,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此外,本世纪的殖民主义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迅速瓦解。而上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却意外导致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络等信息媒体,造成全球性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而知识爆炸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识,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在艺术上,以美国为发源地的大众文化成为最为人所知的事物。尤其透过电视、广播和电影,几乎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响,甚至视其为“进步”、“便利”和“文明”的象征。但另一方面,各地的在地文化也利用这些科技媒体宣扬散播于本国或邻近地区,这种现象尤以日本与法国最为明显。 此外,本世纪是人类史上流动速率最频繁的时刻:为了劳动需求、政治庇护与更好的生活品质,大量的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许多土耳其人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
中文名
20世纪
外文名
Twentieth Century
时间范围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
大事件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背景
20世纪的殖民主义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迅速瓦解。而上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却意外导致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络等信息媒体,造成全球性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而知识爆炸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识,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在艺术上,以美国为发源地的大众文化成为最为人所知的事物。尤其透过电视、广播和电影,几乎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响,甚至视其为“进步”“便利”和“文明”的象征。但另一方面,各地的在地文化也利用这些科技媒体宣扬散播于本国或邻近地区,这种现象尤以日本与法国最为明显。
此外,20世纪是人类史上流动速率最频繁的时刻:为了劳动需求、政治庇护与更好的生活品质,大量的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许多土耳其人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
科学技术
-汽车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开始使用流水装配线。这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商品价格降低,产出更多。汽车也因此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航天器的发明让世界变小了。宇航器则带领人们向宇宙迈进,对宇宙进行的探索让我们更了解地球以
5. 中国现代科学家发明什么
1、钱学森(1911.12.11~今)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回实施方案。对中国答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
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3、邓稼先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4、钱三强(1913~1992)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5、袁隆平,贡献是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品种。
6. 新世纪四大发明
1、共享单车——绿色出行“说走就走”。
2017年6月,摩拜完成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7月初,ofo也宣布完成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短短两年时间,多彩的共享单车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街小巷。目前摩拜单车在全球运营超过500万辆,日订单量最高超过2500万辆,注册用户超过1亿。
自行车生产企业,一度是被边缘化的传统行业,却随着中国共享单车的出海,一跃成为朝阳产业。今年ofo与凤凰合作的海外共享单车产能将达到100万辆。
席卷中国大江南北之后,共享单车的身影出现在了“英国单车之都”剑桥。街头看到一片片共享单车,那是从中国飘来的橘红色云彩。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飞速发展的共享单车是中国引领世界创新的一个例子。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分享知识、技能、劳务……“分享经济”的概念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中国土地上迅速生长,并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变。
2、高铁
穿越塞北风区,翻过岭南山川,从重要城市之间的单线,到“八纵八横”蓝图徐徐展开。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轨道交通开始由中国高铁领跑。高铁不仅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从追赶到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中国高铁走过了高效而辉煌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
3、杂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一直有学者提议将它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其实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中国本来就人多地少,7%的耕地需要养活22%的人口。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至少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粮食安全不仅仅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 到目前杂交稻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45亿亩,增产稻谷4亿多吨。
4、黑洞高速喷射物质新模式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2015年11月25日(北京时间26日凌晨)公布了中国科学家的一项重大科学发现。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从超软X射线源发现相对论性高速喷流。
这项发现打破了天文学界传统认知,揭示了黑洞吸积和喷流形成的新方式,天文学家理解黑洞吸积与喷流形成打开了一面新的窗口。
7. 21世纪的科学发明(最好有图片)
21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五大发明:1、修复手套 2、仿生心脏 3、神经转化 4、神经转化 5、耳朵看世界
21世纪,许多令人惊讶的技术创新将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凭借“修复手套”获得2004年度“尤利卡令人鼓舞科学奖”的科学家宣称,科幻小说的预言距离变成现实已经不远了。
●修复手套
“修复手套”是一种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学的特殊致动器和传感器的装置。机械手研究实验室设计“修复手套”的目的是为了制造一种具有人工肌肉的“外衣”。这种“外衣”能够帮助人体重新运动。全世界的科学家、程序设计员、发明者都在开发复制、替代人体结构或者帮助人体的创新技术。
●仿生心脏
同位移植人工心脏 CATO 是一种能全面模仿人类心脏的装置,由血液室 心室 、阀 瓣膜 以及能把血液吸入肺动脉和主动脉的特殊致动装置组成。
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把包括电源在内的人工心脏装置移植到心脏通常所处位置的有限空间内。科学家曾经拿母牛做实验,并获得巨大成功,这也为他成功给同位移植人工心脏申请专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神经转化
一位澳大利亚程序设计员开发出一套系统。根据这套系统,遭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疾病折磨的人今后可以不再受到自身残疾的限制,只要通过神经信号的提示便能与别人沟通。另一位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人机联结界面:一个人可以利用皮肤表面电极接收神经信号,然后在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后,便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两位科学家合作后,这套系统被称为神经转化技术。
●耳朵看世界
莱斯利·凯博士设计出一种声纳装置,这种装置能释放出超声波,还能发现其他物体和障碍物发出的反射。数据接着被转化成一连串能够听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在频率上与远处物体发出的声音相对应。经过少许的培训,人类大脑似乎能下意识地将这些声音转化为空间想像。
这项技术赢得了1998年度世界通信创新奖,如今全世界的盲人将利用这项技术自信地行走在他们不熟悉的区域。
●人造肌肉
研究人造肌肉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但只是在最近的10年里才取得了较大发展,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中心研制出了特种聚合体和智能材料。未来人类很有可能看到世界上最强壮的人和最强大的仿生胳膊进行较量。
8. 17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是指什么
17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是指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专
细胞学属说是关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它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Matthias Jakob Schleiden)和泰奥多尔·施旺(Theodor Schwann)提出的。
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皆是达尔文不懈努力的结晶。达尔文生前的生物变化思想发展和关于万物互相转化和演变的自然观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从物理、化学到地质、生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核内部,只要有能量转化,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这一规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对各种能量,如煤、石油等燃料以及水能、风能、核能等的利用,都是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9.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100项科学发明是什么
20世纪头20年的人类发明 齐柏林硬式飞艇,扬声器,空气调节装置,自动售货机,圣诞树彩灯,双刃安全剃刀,飞机,即溶咖啡,人造树胶,霓虹灯,汽车上的电 点火装置,纸杯,纵横拼字谜,不锈钢,摇头丸(最初是一种减肥药丸),乳罩,航空食品(第一次出现在飞往乌克兰的一架俄罗斯航班 上),经过加工的干酪,坦克,爆米花烤箱。人造生物(机器人),巧克力冰棒,邦迪药伤膏,雪上汽车,自动手表,电动剃须刀,16毫 米家庭型电影摄影机(柯达公司发明),克里内克丝面巾纸,电视机,第一部有声电影(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拍摄的《爵士乐歌手》, 阿尔-乔尔森主演),汽车无线电,冷冻食品,红绿灯,青霉素(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 20世纪30年代的人类发明 20世纪30年代的人类发明:世界杯,易拉罐,宝丽来太阳镜,自动洗衣店,道路斑马线,罐装啤酒,流行音乐排行榜(美国Billboard 杂志首创),原子笔,施乐复印机,家用电冰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电脑,立体声录音机。 20世纪40年代的人类发明 20世纪40年代的人类发明:尼龙丝袜,肯德基,彩色电视,塔伯家用塑料制品,爱尔兰咖啡,原子弹,微波炉,吉普车,宝丽来照相 机(可在60秒内洗出黑白相片),慢转密纹唱片,可多次使用的尿布,第一台由软件驱动的电脑。 20世纪50年代的人类发明 20世纪50年代的人类发明:信用卡,有线电视,动力方向盘,袖珍晶体管收音机,减肥软饮料,录像机,不粘锅,主题公园(迪斯尼 乐园首创),纠正打字机错误的修正液,垒高儿童拼装玩具,氢弹,水翼船,口服避孕药,调制解调器,激光,健身呼啦圈。 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发明 20世纪60年代的人类发明:第一套电脑视频游戏(星球大战),软接触镜头,纤维笔尖钢笔,体重计,用做隆胸的硅胶填充物,按钮 电话(贝尔电话公司研制),电脑鼠标,可长期存放的牛奶,石英手表,“傻瓜”照相机,涡流浴室,影碟,盒式录音磁带,安定安眠药, 阿斯特罗草皮,手提电脑,扫描仪,丙烯酸树脂涂料。 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发明 20世纪70年代的人类发明:电脑软盘,电子邮件,袖珍计算器,可随意粘贴便条,文字处理软件,Beta制大尺寸磁带录像系统,自 动调焦照相机,苹果第二代电脑,《太空入侵者》(世界上首套巷战视频游戏),移动电话(手机),索尼随身听,吸脂术。 20世纪80年代的人类发明 20世纪80年代的人类发明:光盘,微软视窗电脑操作系统,DNA基因识别技术,一次性照相机,3D视频游戏,万维网,高清晰度电视, 人工合成皮肤,CD ROM,B型肝炎疫苗,人体增高荷尔蒙,多普勒雷达,高温超导体,数字蜂窝电话。 20世纪90年代的人类发明 20世纪90年代的人类发明:“哈勃”太空望远镜,全球定位系统(美国防部发明),DVD,“伟哥”壮阳药,可用于汽车上的氢气燃 料电池,“奔腾”处理器,克隆羊多利,控制药物释放的“Smart”药丸,手机短信。 21世纪的人类发明 进入21世纪后突破性的人类发明:苹果iPod音乐随身听,人造肝脏,免清洁窗户,Segway新型交通工具,避孕贴片,适于在北极严寒气 候条件下骑行的冰上自行车,防身夹克。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吗?新世纪来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审定的以此为名的书籍日前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从而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100个瞬间分别是: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这是一本惊世核俗的书; 1901年,发现了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成为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901年,诺贝尔奖成为国际最高荣誉奖; 1902年,威利斯·开利设计了第一个空调系统; 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冲向碧蓝的天空,这是人类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纵飞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电子时代; 1905年6月,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包含了一个将要改变整个世界的理论:狭义相对论; 1906年,美国发明家福雷斯特对二极管加以改进,研制出三极管,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是人类在打开电子时代大门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 ,福雷斯特因而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由美国芝加哥人费歇尔设计制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客轮“毛里塔尼亚”号第一次成功横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⑾郑 谷死嗳鲜恫⒖梢岳 玫幕 г 氐氖导适 吭黾恿撕芏啾叮? 1911年,有人制成了一个磁垫列车模型,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德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对磁悬浮列车进行了反复试验; 1912年,第一块霓虹灯广告出现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1912年,法国人发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条汽车生产线开始应用; 1915年,魏格纳写成《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17年,加拿大科学家发现细菌的天敌:噬菌体; 1921年,挪威气象学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气环流图案,从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气运动的规律; 1921年,对结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进行人体试种,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诞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问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类完成首次环球飞行; 1925年,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创立了著名的矩阵力学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子力学第一定律; 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第一次推出电视系统; 1928年,青霉素问世,开创医学新纪元; 1928年,大陆漂移的内在动力被发现:地幔对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钟问世; 1931年,拉链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条微波通信线路在英国多佛和法国加莱之间建起; 1931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这是“人类的第三只眼”; 1932年,美国专家研制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脏起博器,这一发明使很多心脏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出现; 1933年,“尼龙之父”卡罗瑟斯的发明,引起一场全球性的尼龙骚动; 1935年,第一个实用雷达装置发明成功; 1936年,年仅24岁的图灵发表了奠定整个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基础的论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在英国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独立设计发明圆珠笔,使整个人类受益非浅; 1938年,中国的黄昌贤用植物激素处理西瓜雌花,第一次获得无籽西瓜; 1942年,在意大利科学家费米领导下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应堆成功运行,这标志着原子能时代的开始; 1943年,荷兰医生科尔夫制成了第一个人工肾脏,首次以机器代替人体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电子数字电脑,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 1946年,核磁共振现象被科学家发现,7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与图象重建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94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家弗兰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确测定了曾经有过生命的有机体的年代,碳14测年法的发明 ,对于考古学、海洋学和地球科学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掀起了炊用炉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个半导体电子增幅器——晶体管问世,成为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 1948年,美国工程师香农发表两篇有关“通信的数学理论”的文章,系统地讨论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由此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1950年,信用卡问世,“一卡走天下”的时代到来; 1951年,美国的克罗斯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磁带录像机; 1952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试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 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4年,美国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进行处女航,宣告了核潜艇时代的到来; 1954年,苏联建成并正式启用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始; 1954年,美国生物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有效口服避孕药,并进行了首批临床试验;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1958年,美国人发现激光,两年后的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 1959年,美国工程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 发明于16世纪的抽水马桶在本世纪开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飞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国物理学家首次提出夸克模型,并预言这种非凡的粒子不仅存在,而且正是这种粒子构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外科医师创造了断手再植的奇迹; 1964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集成电路的通用 1964年,中国一所农校的教师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国农业从此开始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1964年,美国贝尔公司推出电视电话; 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 1967年,南非开普敦成功进行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1968年,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玛·挑战者”号的科学考察船开始处女航,目的是深海钻探。经过15年的航行,不仅验证了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说,而且还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 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飞船发射升空。21日11时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标志着人类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送入地球轨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通用微处理器问世,被称为第一代微处理器,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年,CT扫描仪在英国问世,这是继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建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国人威廉·米勒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电子游戏机; 1976年,美国开始使用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移动电话逐渐成为现代“顺风耳”; 1977年,美国宣布研制出了中子弹并开始投入生产和装备部队;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婴儿在英国哇哇坠地,成为第一个试管婴儿;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国耗资100亿美元,第一次把“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上天,使之成为自由往返于天地间的航天器; 198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研制出高纯度、高效的乙肝疫苗; 1983年,数字式电视机由美国研制成功; 1983年10月,中国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1984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体电脑;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标志着人体“生命之书”掀开第一页; 1991年,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环球网(万维网)正式露脸,这张无形之网使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犹如在网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与世隔绝的“生物圈2号”中生活了两年之久的8位科学家,平安地走出这一人造小世界,标志着美国“生物圈2号”计划首次试 验结束; 1993年,美国将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设计划,一时间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1994年,与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香港新机场工程、中东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选世界超级工程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5年6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标志着人类在空间活动中的国际合作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1997年2月24日,多利羊问世.
10. 中国近十年来的科学发明
我尽量找了,大概我的回答是最全面的了,希望帮上楼主:
1.李四光:陆相成油理论
发明简介: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生油理论"和"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
影响: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让中国人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为咱中国人长了一回脸。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
2.矮秆籼良种
发明简介:籼稻 ,一种一年生的禾草,水稻的一种,米粒细而长,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食物,谷壳和其他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杆用来造纸。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影响:高秆品种的最大弱点是不耐肥,容易倒伏,稀植低产。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3.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发明简介:1958年6月30日,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已经正式运转。反应堆是使原子核分裂维持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是目前利用原子核内部能量的主要形式。我国新建成的这座原子反应堆是重水型的,热功率为7000枣l万千瓦,主要用途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制造同位素。它是用铀作燃料,用重水作慢化剂和导热剂,所以叫做实验性重水型反应堆。6月13日下午,这座反应堆开始发生链式反应,并逐步提高功率。
影响:1958年6月30日,新华社报道了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已经正式运转,回旋加速器已经建成,正在准备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4.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发明简介: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影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5. .两弹一星
发明简介:“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影响: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研制成功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后,1967年氢弹研究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四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表明中国的核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6杂交水稻
发明简介: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比传统水稻增产30%以上,它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影响: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袁隆平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许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了加剧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杂交水稻的诞生,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肚子问题,还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7.神舟系列
发明简介: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飞船。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神舟”6 号发射成功。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2008年9月25日,神七任务作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此次任务将突破和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的关键技术,首次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实行航天员太空行走,将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
以上是七个新中国成立后的较大发明。硬说近十年的话就算2000年至2010年吧,我给楼主一个列表,不明白可以问问我,简介下哈,网络打字实在有限:
1.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
发明简介: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神舟系列 不解释了
3.李官奇:纤维原创技术
发明简介:2001李官奇----世界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原创技术 。历时10年艰辛探索,从榨过油的豆粕中,神话般提取世界第八大人造纤维,并拉丝成线、纺纱成布、染色成衣。
4.李登海:玉米杂交种
发明简介:李登海将杂种优势与群体光能利用的理论融为一体,提出了株型与杂交优势互补的论点。选育了30多个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组配了3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5.磁轴承(MagneticBearing,简称MB),又称为磁悬浮轴承
发明简介:我国“拉推磁路”理论已问世25年了。其创始人甘肃省的李国坤教授运用该理论最新研究的科技成果“磁悬浮轴承”。它是利用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于空中,使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与传统的滚珠轴承、滑动轴承以及油膜轴承相比,磁轴承不存在机械接触,转子可以运行到很高的转速,具有机械磨损小、能耗低、噪声小、寿命长、无需润滑、无油污染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速、真空、超净等特殊环境中。
6.视频编码标准关键支撑技术
发明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参与完成的AVS视频编码标准关键支撑技术。
7.徐道华:“水博士活氧整水器”
发明简介:该设计把对普通自来水的深度活化处理系统,精巧地设计成一个看似普通的水龙头里,普通家庭只需接上“水博士整水器”,就可以全面提升居家生活的饮用水质量。
8.代旭升: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
发明简介:2003年,代旭升经过3个月的苦心钻研,研制出“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彻底解决套管气外排造成的浪费和大气污染,一举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仅胜利油田年创效益1000多万元。
9.龙芯
发明简介:龙芯(英语:Loongson,旧称GODSON)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自主开发的通用CPU,采用简单指令集,类似于MIPS指令集。第一型的速度是266MHz, 最早在2002年开始使用,龙芯2号速度最高为1GHz。龙芯3号还未有成品,而设计的目标则在多核心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