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鲁班观察什么 发明什么
鲁班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
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
(1)机封。《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2)农业机具。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股市靠记鲁班制做了铲。
(3)木工工具。古代的许多器具是木制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对木匠来说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说鲁班制做了■、钻、■括(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鲁班经》还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说明古代工匠认为曲尺是鲁班发明的,但这只是传说,曲尺在鲁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4)锁钥。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6)仿生机械。《墨子·鲁问》又记鲁班削木竹制成鹊,可以飞三天。另据《鸿书》记载,他还曾制木鸢以窥宋城。《论衡·自纪·儒增》记述了一种传言,说他制做出备有机关的木车马和木人御者,可载其母。
(7)雕刻。《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8)土木建筑。《事物纪原》和《物原·室原》都说鲁班创制铺首,即安装门环的底座。古时民间还传说他主持造桥;他的妻子云氏为了使工匠不受日晒雨淋而发明了伞。
当然,有些传说可能与史实有出入,但却歌颂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鲁班被视为技艺高超的工匠的化身,更被土木工匠尊为祖师。
㈡ 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活中的发现,细小微略的往事.这种偶尔往往是微妙的.往往产生于生活的偶尔,也孕育在生活的偶尔中,杉树林的快乐,夹翼在生活中的发现,火烧云的奇妙闪现在生活中的发现.以至于,牛奶加茶,也晃在生活的发现.但却总是存在于偶尔中.即使你挖空脑袋去想,也未必能发现什么.其实,这也是生活的多彩.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提起重大的发现,大家可能会想到科学家,似乎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耐人寻味的科学现象.
蚂蚁喜欢成群结队地住在一起,寻找食物时会单独走开.在一窝蚂蚁中,蚂蚁分别有工蚁、雄蚁和雌蚁三种,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工蚁,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食物.要看到雌蚁和雄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等到蚂蚁搬家时,才能看到.在雄壮的蚂蚁搬家队伍中,那些身体肥大,长有翅膀的便是雌蚁,而身体较瘦小也长有翅膀的是雄蚁.在蚂蚁搬家队伍中,还可以看到有许多工蚁搬着白色的圆圆的东西,那就是蚂蚁的卵.
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是甜味食物,如白糖和面包屑等.蚂蚁寻食的情况非常有趣,只要你把甜食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旁边耐心地等待,仔细观察,就可看到蚂蚁寻食的全过程.蚂蚁开始是漫无边际地到处爬,爬近你放的甜食附近,就会嗅到甜味,然后慢慢地爬过来,先是用腿试探一下食物,看它有无反应,如无反应,它就会吃起来,并会试图把食物拖走.如果食物很大,它拖不动,它就会沿着来路回去叫同伴来,这时你仔细观察就可以找到蚂蚁的窝.蚂蚁钻进窝后不久,就会出来几只蚂蚁,沿原来的路线向食物方向爬去,爬到半路,有的蚂蚁会转回去,在路上碰到别的蚂蚁,它们会用触须交谈.不一会儿,从蚂窝到食物之间就会有许多蚂蚁。
给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不禁发出了感叹.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去发现.我真想把它们都找到,品味世间的奥妙。
㈢ 观察事物而做出的小发明的作文400字
含羞草的启示
无论世界上多么有名的老师都不及大自然这个“老师”厉害版,它从很多事物上给了我权们很多重要的启示。下面就来讲一讲含羞草带给我的启示吧!
有一次,我买了一盆含羞草,想试一试它是不是真的会“害羞”。我先小心翼翼地用手指轻轻地摸了了一下它的叶子,没想到它立刻吧叶子合上了。我又用力用力碰了一下它的茎部,茎也弯了下了。我既奇怪又兴奋地看着它,难道它真的会“羞”吗?我想知道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于是,我就四处去问,问爸爸,问妈妈…
当然,我自己也没有放弃努力。我终于明白了!我在网上查到了:原来含羞草的叶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器官叫“叶枕”,叶枕内生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外界的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传到叶枕,这时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开始向细胞间隙流动,从而减少了细胞的膨胀能力。叶枕下部细胞间的压力降低,叶子就会自动合上。
含羞草不但让我明白了一些科学现象背后蕴含的科学知识,还给了我一个更重要的启示:如果仿照含羞草的特点,制造一种机器,每天挂在身上,遇到各种风雨、威胁,就像含羞草的叶子一样,可以把人包起来,那样人就不会受伤了!
㈣ 人们观察了什么又创造了什么作文400字
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启示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科学家们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例如:以前的电视塔不牢固,猛烈的风一秒钟就可以飞行80米远,像这样的风,就可能把电视塔吹倒,人们从杉树身上得到了启示,把电视塔修得像杉树一样的形状,这样就好了,不管风吹雨打,电视塔也倒不了;科学家还从鲨鱼的皮肤上也得到了启示,发明了游泳衣,减少了水的阻力……
壁虎的手脚非常有吸引力,可以很容易地往墙壁上爬,而不会掉下来。我要设计出一种像壁虎手脚那样的鞋,这种鞋的名字叫“吸力无敌”。可方便了,在工人刷墙时,不用带上梯子,只需要一双“吸力无敌”鞋就可以开工了,它不仅吸附力,还可以减轻你的体重,即使是倒着刷墙也不会掉下来,鞋的右边有两个按钮,按一下绿色的按钮,它就可以让你在墙上上下移动,绝不会摔下来,按红色的按钮就可以下来了。你们觉得方便吗?等以后我真的发明了“吸力无敌”,我一定会送给刷洗、修建房屋的工人们。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我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设计出更多的小发明。
㈤ 观察力和创造力有什么关系
创造力是对已有资源的整合与再创造,他是建立在你已有知识体系之上的。观察力是一种能够明确事物间逻辑联系的能力,他能让你更好更快的进行创造。
㈥ 鲁班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锯子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鲁班.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供输盘.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云梯
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二者皆证明鲁班造云梯的事迹.
钩强
钩强也叫"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据《墨子·鲁问》记载:从前楚越水战,因"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致使楚败于越.楚为改变这种战局,在鲁班初到楚国后,就首先让分制造了这种兵器,对败退的敌船能钩住,对进攻的敌船能抗拒.
木鹊
一种以竹木为材的飞翔器械.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木工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木工的生产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鲁班和当时的工匠建造房屋、桥梁,都离不开木工工具.《孟子·离娄》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足见当时已有"规"与"矩".现在沿用的曲尺,可能就是鲁班在"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木工称它为"鲁班尺".
弹墨线用的小钩又被称为“班母”,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又叫做“班妻”,
鲁班做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把锯——一把带有许多小齿的铁条
鲁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据《墨子.公输篇》记述,鲁班曾经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去梯”和水战用的“钩强”(又名“钩拒”),在战争中都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还有
墨斗,鲁班尺(曲尺)
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等工具
锁钥(木制),规矩,石磨,云梯(木制)
㈦ 有哪些发明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明的
飞机——鸟
直升机——蜂鸟、蜻蜓
船——鱼
电脑——人脑...
雷达——蝙蝠、海豚
振动陀螺内仪(这种仪器容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苍蝇的楫翅
蝇眼透镜、蝇眼照相机——苍蝇的眼睛
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企鹅
滑翔机——鹰
迷彩服——蝴蝶
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蝴蝶身上的鳞片
㈧ 观察为什么是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
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更不善于发现问题,也就谈不上解决问题了(即抗小发回明创造)。
教师答平时要训练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从而最终形成观察的习惯,为搞小发明创造创设了必要的条件。总之,把哪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有什么不方便,落后的地方提出来,即产生了选题。如有个同学发明的“防烫手热水袋”,就是他用热水袋装水的时候经常烫到手,于是就分析了原因,把原来的热水袋加以改进。因此可以说,选题并不难,只要留心生活中的事物,有什么不太“对劲”的地方,然后在分析原因,也就产生了“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