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垫球技术主要作用是一传,我们在一传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垫球的准备姿势
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准备姿势。初学垫球时,由于是垫击一般的轻球,故可采取一般准备姿势。上体稍前倾,两脚开立,两脚间的距离稍宽于肩,两臂微屈置于腹前,两肘稍内收,两眼注视来球。
2、击球手型、击球点和击球部位
垫击手型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叠指法】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相靠压在上面一手的中指第二指节上,掌根紧靠,两臂伸直相夹。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叠。
【包拳法】两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放于上面,两掌根和两小臂外旋紧靠,手腕下压,使前臂形成一个垫击平面
击球点、击球部位
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
3、垫球的动作要领
【插】及时移动取位,降低重心,两臂前伸插至球下,使两前臂的垫击面对准来球,并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
【夹】是指两手掌根紧靠,手臂夹紧,手腕下压,用平整而稳定的击球面去迎击球。
【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顶肘、压腕的动作去迎击来球,身体重心要随球前移,两臂在全身协调动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Ⅱ 什么事垫球技术中的接发球
接发球垫球是比赛的重要环节,是组织一攻的基础。比赛中接发球主要采用正面双手垫球,但根据各种发球的性能不同,接发球的动作方法稍有不同。
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低姿垫球、跨步垫球、体侧垫球、侧倒垫球、背向垫球、滚翻垫球、前扑垫球、鱼跃垫球、单手垫球、单手和双手挡球等。垫球技术按运用分类时可分为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接其它球等。
垫球技术在50年代就出现了动作雏形,当时叫下手传球,是用手掌、虎口、手背、手腕关节部位来击球,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被普遍采用。当时主要用来接大力扣球和大力发球。自60年代初,由于来球技术的问世与普及,用双手传球和虎口,手部垫球已不能适应于接来球。
为了对付飘球,便出现了前臂垫球技术。采用前臂垫球技术,不但能适应接飘球、接扣球、接吊球等各种性能的来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垫球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实用性。从而垫球技术被广泛采用。
随着排球规则的变化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垫球技术也日趋多样,不断完善与合理,无论是垫球动作还是击球手法都在不断发展。
70年代单手垫球愈来愈被重视,并结合摔救垫球技术而普遍采用。80年代由于各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扣球攻击力的加大,各项快攻战术的发展运用,单纯依靠垫球技术来接球已非常困难,双手挡球技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便不断出现,缕见不鲜。
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单手接球技术越来越被广泛运用。自从取消拦发球以后,以及攻强守弱的日益突出,钻研各项垫球技术已成为各队提高防守能力的当务之急。
随着放宽垫击尺度,放宽垫击部位规则的实施,能否出现像足球那样的颠球技术,或者用脚及小腿部位踢挡球等新技术,在紧急时刻加以运用,这样就能扩大防守的面积,增加救起难险球的机会。
随着“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规则(1995年开始)的实施,脚踢排球必然成为新的垫击技术。脚踢排球也会像巴西的脚踢排球运动那样,像足球、藤球、毽球等技术那样,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用不同的踢挡球动作,并且一定 会日益完善,向着合理、实用的方向发展。
Ⅲ 排球垫球技术要领
1、垫球的准备姿势
一般准备姿势,上体稍前倾,两脚开立,两脚间的距离稍宽于肩,两臂微屈置于腹前,两肘稍内收,两眼注视来球。
2、垫击手型
通常采用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相靠,掌根紧靠,两臂伸直相夹。注意手掌部分不能相叠。
3、击球点、击球部位
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
4、垫球的动作要领
插:及时移动取位,降低重心,两臂前伸插至球下,使两前臂的垫击面对准来球,并初步取好手臂的角度。夹:是指两手掌根紧靠,手臂夹紧,手腕下压,用平整而稳定的击球面去迎击球。提:由下肢蹬地,提肩、顶肘、压腕的动作去迎击来球,身体重心要随球前移,两臂在全身协调动作的配合下伴送球。
(3)中国创造前臂垫球技术扩展阅读
动作方法
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低姿垫球、跨步垫球、体侧垫球、侧倒垫球、背向垫球、滚翻垫球、前扑垫球、鱼跃垫球、单手垫球、单手和双手挡球等。垫球技术按运用分类时可分为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接其它球等。
垫球技术在50年代就出现了动作雏形,当时叫下手传球,是用手掌、虎口、手背、手腕关节部位来击球,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被普遍采用。当时主要用来接大力扣球和大力发球。自60年代初,由于来球技术的问世与普及,用双手传球和虎口,手部垫球已不能适应于接来球。
为了对付飘球,便出现了前臂垫球技术。采用前臂垫球技术,不但能适应接飘球、接扣球、接吊球等各种性能的来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垫球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实用性。从而垫球技术被广泛采用。
随着排球规则的变化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垫球技术也日趋多样,不断完善与合理,无论是垫球动作还是击球手法都在不断发展。
70年代单手垫球愈来愈被重视,并结合摔救垫球技术而普遍采用。80年代由于各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扣球攻击力的加大,各项快攻战术的发展运用,单纯依靠垫球技术来接球已非常困难,双手挡球技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便不断出现,缕见不鲜。
Ⅳ 试述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技术
垫球是排球比赛中运用较多的一项技术,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以及防守和处理各种球。当一传一球低时,还可以垫二传,用来组织进攻。垫球技术是组织一攻、反攻和保反的重要环节。
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分析
1.准备姿势:两脚开立稍比肩宽
2.击球的手型:垫球手型主要有抱拳互握式、叠掌式、互靠式等
3.垫球部位:看准来球,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地方两臂桡骨内侧形成的平面击球的下部
4.击球动作: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击来球,使插、夹、抬、蹬连贯完成,灵活控制传球方向和力量
5.手臂角度:垫球手臂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对控制球的方向、弧度、落点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来球弧度高,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小些;来球弧度平,手臂与地面的角度应该大些。
Ⅳ 日本排球小臂垫球发明者
一.垫排球定义:垫球是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利用手臂从球的下部向上击球的技术动作。二.垫排球正确动作讲解:垫球手型: 一般有三种。
一为抱拳式:双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向前;
二为叠掌式:两手掌根紧靠,两手手指重叠后合掌互握,两拇指平行,
三为互靠式:两手腕部紧靠,两手自然放松。无论什么手型,都应注意手腕下压,两臂外翻形成一个平面。准备姿势:两腿前后开立,左右脚间距离与肩同宽,两手自然持球.向上抛球:抛球出手时,尽可能使球向自己的正上方行进.与此同时,把要击球的手上动作做好,准备击球准备击球姿势:中心降低,双腿微屈, 与此同时,把要击球的手上动作做好,准备击球击球动作:重心抬高, 两臂夹紧伸直,两脚向正上方蹬地并抬臂,同时压腕顶肘.分解动作
单个动作讲解
准备击球姿势
1.手臂动作 将球抛出之后,两手迅速做出垫球手型, 且两臂夹紧伸直,
2.双腿屈膝:将球抛出之后,身体重心迅速降低,同时把手臂动作做好.
辅助动作练习:空手做准备击球姿势
击球动作
击球部位: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保持在腹前一臂远距离,用小臂前半部腕关节以上左右挠骨内侧平面去击球。垫击部位过高或过低,不便垫准和垫稳,并且还容易造成;持球;连击;犯规或垫球失误等。同时,击球点保持在腹前,便于控制手臂与地面的角度;便于观察来球;便于运用身体的协调力量,可以提高垫球的准确性。 对墙练习击球击球动作:重心抬高, 两臂夹紧伸直,两脚向正上方蹬地并抬臂,同时压腕顶肘.空手练习击球动作击球时用力
垫球时根据落球力量、速度和垫击的距离,掌握好手臂迎击球的用力和缓冲作用。如落球速度慢或垫击球的距离较远时,垫击用力大些,必须加大抬臂击球动作,来增加球的反弹力;如落球速度快或垫击距离较近,垫击时,可用力小些,靠球的反弹力量将球垫起;如落球速度大,为了缓冲来球力量,
错误一:屈臂 屈臂是指在击球的瞬间,利用屈肘关节,抬前臂的力量来击球。初学者多数同学易犯此错误。屈臂击球使球改变方向,造成传球失误。
纠正 练习直臂击球错误二:抱手跑 抱手跑是指在移动过程中双手抱在一起。初学垫球半数以上的同学易犯此错误。抱手跑造成身体在移动过程中不协调,并影响移动速度与垫球时身体的稳定性。
纠正 练习迅速空手抱手错误三:击球部位不准确 此错误主要集中出现在初学者的身上,击球偏前或者偏后,就会导致球改变方向。
纠正 对墙练习 双人互垫练习错误四:击球过早或过晚 主要是对球的落点判断不准确造成的,特别是接很高的球,尤为明显。
纠正 对墙练习 双人互垫练习错误五:挥臂发力 挥臂发力指接球时,以肩关节为轴,由下向上挥动双臂击球造成。挥臂击球的主要原因时没有领会垫球时蹬腿、提肩、夹臂、压腕的正确发力顺序,以及准确判断来球速度与明确出手后球需要达到的远度、高度
Ⅵ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女排创造了哪三项技术动作,从而一举夺魁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女排创造了(勾手飘球、前臂垫球和“滚翻防守”技内术)三项技术动作,从而一容举夺魁。
日本女排:是亚洲排坛的一支劲旅。在20世纪60年代以“东洋魔女”之称享誉世界,曾获得1964年和1976年奥运会冠军。
20世纪60年代初,大松博文创造和应用了勾手飘球、前臂垫球和“滚翻防守”技术,打破了苏联称霸排坛的局面。日本女排成为亚洲“高快结合、积极防守”型的代表。在战术上,基本功都比较规范,尤其是防守技术高于一些世界强队,其防守拼命的精神格外令世界各队赞叹、佩服。在战术进攻打法上,似因循天工人其固有的老传统,即三号位快攻结合两翼的高球强攻突破。
1962年、1967年和1974年三次世锦赛冠军,1977年世界杯冠军,共六度成为世界冠军。是继前苏联女排后第二支拿到世界排坛“三连冠”的球队。在2001年被国际排联评为20世纪最佳女子排球队。日本国家女子排球队以东道主身份自动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排球参赛资格。
Ⅶ 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要领及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 垫球手型不正确。如两臂弯屈,夹臂不紧,不压腕,做徒手模仿练习,或用橡皮拉手做垫球的模仿动作练习。
2、 不习惯用前臂垫球,曲肘用手垫球。由一个拿球,多练习固定球,或采用自抛自垫的方法练习。
3、 用力不协调。如垫球时前腿往后伸直,屁股往后移等,多练习徒手的“蹬、摆、送”,全身协调动作,或多练习垫固定球,如一人持球于练习者的前下方,练习者用双手垫球方法将球垫出去。
4、 身体重心过高或站着垫球。要求学生随机做好准备姿势,多练习垫弧度较低或更低的球。
5、 垫球时,摆臂动作太大,用力过猛或垫不起球。如摆臂太大用力过猛,可用近距离抛球垫低球,或连续自垫低球。如垫不起的球,说明学生的摆臂不够功没有摆臂和没有蹬腿等的全身协调用力,要求学生多练习垫力量较大的来球或有目标的把球垫远,同时要求全身协调用力配合。
6、 身体对不准垫球方向,主要原因是移动不及时或双手过早互握影响移动等。多做徒手移动练习,要求到位才双手互握,多练习移动后双手下手垫球,或采用传垫结合的练习
Ⅷ 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第一讲 排球运动
第一节 排球运动简介
一、 排球运动的概念与运动形式
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个均等的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球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球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
排球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形式分为两大类:
竞技排球: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并在国际上设有统一竞赛规则的运动形式。
例如:6人制排球、沙滩排球。
娱乐排球:以其他或游戏方式和参与人数的特殊规定,主要以娱乐、健身为目的,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竞赛规则的运动形式。
例如:软式排球、气排球、妈妈排球、4人排球、9人排球、残疾人排球(坐式、立式、盲人)、草地(泥地、雪地、水中、沙地)排球、墙排球等。
二、 排球运动的比赛方法与特点(六人制排球)
(一)比赛方法
根据排球竞赛规则,每半场被划分为6个区,从1号位到6号位。
位于网前的2、3、4号位的队员称前排队员,
位于后场的1、5、6号位的队员称后排队员。
排球比赛从发球开始,即由先获得发球权一方的后排右边的队员(1号位)在发球区用一只手将球直接击过球网开始,然后双方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战术,组成进攻与防守,并根据排球竞赛规则,将球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球落入本方场区。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以决定胜负。
1、击球规定
每队最多击球3次使球过网;每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2次;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但球必须击出,不可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弹出。
2、得分方法 采用每球得分制
(1) 发球队胜一球得一分,由原来发球队员继续发球。
(2) 接发球队胜一球获发球权,同时得一分。
3、轮转
获得发球权的队必须先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轮转一个位置,由轮到1号位的队员进行发球。
4、胜负规定 由局数和局分确定
(3) 局数:采用五局三胜制,胜三局的队就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4) 局分:前四局每局的局分均为25分,当一个队先赢得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为胜一局。当双方局数打成2︰2平局时,即进行第五局(决胜局)比赛,决胜局的局分为15分,当一个队先赢得1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为胜这场比赛。
(二)排球运动的特点
1、 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2、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3、 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 4、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
三、 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一) 增进健康、强健体魄
(二) 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 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良品质
(四) 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
第二节 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
一、 排球运动的起源
(一) 排球运动诞生的背景
关键词:19世纪末美国→第四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经济发展→生活提高
→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社区、公园兴建→娱乐计划→交通改善→新闻媒体传播
★社会的进步,认识的提高,使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兴趣越来越大。
(二) 排球运动起源的过程
关键词:1895年美国→威廉·摩根→体育活动的人群适应性→游戏→“Mintonette”(小网子)→“Volleyball”(空中飞球)→排球
二、 排球运动的传播
排球运动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有两种途径:
(一) 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的传播
(二) 美国军队的军事与战争的传播
据史料记载,排球运动在美洲,随着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1900年传入加拿大,1905年传入古巴,1909年传入波多黎各,1912年传入乌拉圭,1914年传入墨西哥,1917年传入巴西。美洲各国使用的排球规则,大多直接引用美国的排球规则,采用6人制排球。
在亚洲,排球运动于1900年传入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由于排球传入亚洲时没有完整、定型的规则,因此亚洲人结合自身“人多、场地少”的特点,排球比赛在亚洲经历了从16人制排球→12人制排球→9人制排球的演变,这一过程经历了曲折的40年,直到1949年第一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后,即50年代初,亚洲才开展6人制排球,并在亚洲各国普遍开展起来。
在欧洲,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军人将排球运动带往欧洲。1914年传入英国,1917年传入法国、意大利、俄国,1918年传入南斯拉夫,1919年传入捷克斯洛伐克、波兰,1922年传入德国。虽然排球运动传入欧洲的时间较晚,但排球一进入欧洲就是6人制排球,且竞技性已较成熟,受到欧洲国家的重视,所以发展较快。
在非洲,1923年才传入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由于起步晚,传入后又未得到广泛开展,其发展缓慢,水平很低,处于落后状态
第三节 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百年来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娱乐排球、竞技排球、现代排球三个阶段。
(一)娱乐排球(1895年——1947年)
关键词:排球诞生→娱乐游戏→发展演变(规则、技术、战术)
→竞技性、对抗性
特点:1、从娱乐游戏性质,逐渐向竞技对抗方向发展。
2、国际间的比赛没有统一的组织,统一的竞赛制度,统一的竞赛规则。
(二)竞技排球(1947年——20世纪70年代)
关键词: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1947年 FIVB)→世界排球大赛①→单一模式打法→不同风格、不同流派②→技战术质的飞跃③→排球发展欣欣向荣
①世界排球大赛
1948年第一届欧洲男子排球锦标赛
1949年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
1949年第一届欧洲女子排球锦标赛
1952年第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
1957年被奥运会批准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964年男、女排进入第18届奥运会
1965年第一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
1973年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
1977年第一届世界青年男、女排球锦标赛
每2年或4年举行一次延续至今
②不同风格、不同流派
力量派:以苏联男、女排为代表,身高体壮,扣球力量大,高打强攻,他们的进攻常常使对手感到害怕而失去防御能力,多次蝉联世界冠军。
技巧派:以捷克斯洛伐克男排为代表,动作细腻,扣球的线路变化多,落点控制好,打吊结合,以巧取胜,让对手难以捉摸。1956年第三届世锦赛击败苏联获得冠军,大出风头。
高度派:以民主德国男排为代表,在进攻上突出高个队员的作用,采用超手扣球,二传手传给扣手的球达9-10米以上高度,破坏对方拦网队员的起跳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扣球的高成功率。1969年第2届世界杯和1970年第7届世锦赛两获冠军。
速度派:以中国、日本男派为代表,依靠默契配合,集体智慧,快速善变的“快攻”打法,以快制高对付欧美各排球强国。日本男排在第19届奥运会、第20届奥运会上分别获得亚军和冠军。
③技战术质的飞跃
50年代初期 东欧各国排球技术水平较高,但技术风格和战术打法基本相似,技术上多采用上手发球、上手传球和扣高球,战术较为简单。世界排坛技战术呈现单一的发展模式。
60年代初期 日本女排崛起,创造了“前臂垫球”“滚翻防守”和“勾手飘球”技术。以出色的防守、飘晃的发球和亚洲的快攻,打破了苏联称霸女子排坛的局面,并突破了划一的技战术模式,一举夺魁,1962年-1967年间,连夺三次世界冠军。
60年代中-70年代末 世界排坛百花齐放、群雄纷争
女子排球:日本的“防守加配合”与苏联“进攻加力量”相对峙,八届大赛各分四金。
男子排球:四大流派的代表(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日本、民主德国)和波兰(攻防全面、首创后排进攻战术)5支球队,在8次大赛中,轮执牛耳,各领风骚。
特点:由单一模式到不同流派的产生;
由重攻轻守到攻防兼备;
由追求高度和力量到讲究技术和战术;
由注重个人技巧到讲究集体配合。
(三) 现代排球(20世纪80年代——今)
排球运动自80年代进入了现代排球阶段。现代排球的概念是广义的,它包括全攻全守排球,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排球和“大排球”三个内涵。
1、 全攻全守排球
关键词:一技之长难统天下→全攻全守的整体排球思想①→中国女排和美国男排崛起②
① 现代排球的技战术发展要求运动队和运动员必须全面发展,它不只是攻防技术全面,战术打法全面,还包括运动员体能、心理、智力等各种素质的全面。在高强度、高技术水平的激烈对抗中,任何一个缺陷、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是导致失败的致命因素。
② 中国女排提出了“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向全攻全守型发展。坚持快速,发展高度,力争网上优势”的中国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经过长达9年的竞赛训练,形成了攻防全面,战术多变,以高制亚洲,以快制欧洲的全方位技战术打法。
美国男排大胆运用跳发球技术,后攻技术;两人接发球技术;创造了扩大防守;设计了立体进攻战术;提出了高度、速度和全面的等边三角形均衡发展学说。
先进的技战术指导思想,使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和美国男排的“四连霸”成为现实,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2、排球的社会化、商业化、职业化
关键词:1984年国际排联换届→改革和调整→全面发展
走向社会 职业俱乐部
商业运作
3、“大排球”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
新挑战、新课题→普及推广→多种形式、开发人口→“大排球”形成
↙ ↘
竞技排球 娱乐排球
“精英运动”
“观赏运动”
特点:排球运动一切形式的发展都将受到重视;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举;
竞技排球与娱乐排球共存;
形成“大排球”观念。
第四节 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排球运动的传入
排球运动于1905年传入我国。
(一)史料记载
1905年,香港皇仁书院、广东南武中学就以开展排球而闻名。
1906年,在四川成都就有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教士借祠堂空地打排球的报道。
1908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派体育干事宴斯纳到上海,排球也随之传到上海,并于1911年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排球表演赛。
1910年安徽兴办新学,在一些教会学校中排球已列为体育教材。
……
(二)世界第一场正式国际排球比赛
关键词: 1913年2月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菲律宾)→应邀组队→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顽强拼搏→0:2虽败犹荣
因此,排球运动传入我国主要是通过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留学生、外籍人士以及远东运动会的参赛队员等以教学、游戏、训练班及表演赛等形式传播的。它先传到广州、香港,随后又波及广东台山、海南文昌、上海、北京等地,而后渐入内地,最后流传到全国。
二、采用“六人制排球”以前的我国排球运动(旧中国)
受远东运动会的影响,排球运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同时促进了我国的排球竞赛活动。此后中国各地逐渐开展了排球的竞赛活动。
(一)中国男子排球在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首获冠军。至1934年共举行了10届远东运动会,我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5次亚军。
(二)中国女子排球开展较晚,1921年首次出现在广东省运动会上。1924年被列为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23年起我国女子排球开始组队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至1934年历经五届均获亚军。
(三)我国排球运动经历了十六人制(1915-1919)—十二人制(1919-1927)—九人制(1927-1951)—六人制(1951-今)的演变过程。
排球名称由英文直译“华利波”(广州一些学校比赛名称)——“队球”(1914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名称)——“排球”(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名称:取其球在空中来回排击和成排站立之意)
我国排球运动在此期间虽然开展了40余年,但国家贫穷落后,所以很难普及,只是在几个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得到开展。
三、“六人制排球”在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排球运动被作为重点体育项目在全国加以推广,是发展和提高较迅速的运动项目之一。
(一)普及、推广阶段(1950—1959年)
关键词:走出去、请进来
当时,国际上广泛开展的是6人制排球,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1950年7月,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办的全国体育工作暑期学习会上,首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和比赛方法。从此,6人制排球在全国逐渐开展起来。
为了向50年代处于世界排坛领先地位的东欧各国,特别是向苏联学习,我国组建了男、女排球队出访、比赛,同时还邀请了东欧一些强队和苏联排球专家来华交流比赛、讲学,系统地学习了先进技战术打法和训练方法,对中国排球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向国外先进水平学习的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国内积极推广普及6人制排球。1951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排球比赛。1952年2月成立了“中央体训班男女排球队”(国家队),并在全国14个城市进行6人制排球技术示范和表演赛,推动了地方排球的开展,促进了各地方排球队伍的建设。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排协为正式会员。
中国排球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战术)和继承(9人制排球打法)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水平。1956年在巴黎举行的男子第三届、女子第二届世界排球锦标赛上,首次参赛的中国男排获得第九名、女排获得第六名。其中男排的“快球”技惊四座,被誉为“杂技排球”。
总之,20世纪50年代,中国排球从欧洲学习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方面抓普及,一方面抓提高,迅速将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推上了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九人制排球的快球绝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发挥快速多变打法的特点。
(二)发展、提高阶段(1960—1978年)
关键词:遵循运动规律、适应新规则、创造新技术
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中期是我国排球水平迅速提高的重要阶段。1960年11月,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训练工作会议”,体委主任李梦华提出了“全面、实用、准确、熟练”的技术训练的原则和要求。随后在上海全国排球训练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加强防守反击的训练,这是中国排球界对排球运动训练规律在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并在全国贯彻执行。
1962年,日本女排击败欧洲群雄,一举夺得世界冠军,是世界上第一支依靠防守取胜的女子队。我国很重视日本的经验,1964年,周恩来总理邀请日本教练大松博文带领日本女排访华,并亲自到现场观看日本队的训练和比赛。要求我们学习日本女排严格训练的精神,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坚持大运动量训练。1965年,大松博文再次来华指导中国女排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我们对大松的训练方法、训练要求及指导思想有了一个系统的、明确的了解,通过学大松、研究大松,找出了中国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964年,国际排联修改了拦网的规则,允许拦网手过网拦网。我国运动员根据新规则特点,创造“盖帽”拦网技术。同年7月在前苏联举行的五国国际排球赛中,中国男排运用该技术屡屡奏效,最后与苏、德积分相等,以比局之差获得第三名。11月日本男排访华,中国队的“盖帽”拦网使其进攻受到很大威胁,其中有一局0:15输了。另外,北京男排创新了4号位平拉开扣球,最快速度0.8秒。日本人称之为“超音速排球”。
总之,60年代中期,我们不但学习了日本女排先进的技术和训练方法,而且根据排球运动的规律,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了创新,从而在走自己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1966年以后“十年动乱”我国体育事业空前浩劫,比赛中断,训练停顿,运动水平下降。直到1972年才开始恢复比赛。1974年我国恢复参加世界排球锦标赛时,男排从第九名降到15名,女排从第九名降到14名。
为了振兴排球,国家体委制定了5年排球发展计划,建立了排球训练基地,开始有计划地每年组织集训,迅速培养后备人才,推动了全国排球训练工作,特别是为中国女排的迅速成长和后来荣获世界冠军打下了基础。1976年重新组建了国家男、女排球队,经过短期训练,在1977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女排获第四名,男排获第五名。在1978年世界锦标赛中,
女排获第六名,男排获第七名。在此期间,我国男排在学习了日本男排创造的“时间差”和“位置差”等先进的打法后,在继承传统快攻打法的基础上,创新了“前飞”、“背飞”和“空间差”等进攻打法。1977年,国际排球规则规定:允许拦网后仍可击球三次。根据女排攻防相对平衡,反击机会多的特点,我国女排发展了“快速反击”战术,开始在技术、战术打法上走在世界的前列。
(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79—1987年)
关键词:世界冠军、五连冠
1979年12月我国男女排球队第一次双双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并取得了参加1980年奥运会的资格,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排连续五次荣获世界大赛的冠军。
五连冠
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冠军
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冠军
1984年第四届女排世界杯赛冠军
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中国男排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也达到鼎盛时期。1981年11月在世界杯赛中再获第五名。从世界排名第九升至第五,从亚洲第三跃至冠军。此时,中国男排不仅具备了冲出亚洲的实力,而且具备了与世界强队抗衡的能力。
(四)步入低谷、重振雄风(1988年—今)
关键词:17年奋斗、重温冠军
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中国男、女排没有在技术、战术上进一步发展创新,原来的打法已被世界强队所掌握,与世界强队相比,失去了原有的特长和优势,出现了较大的滑坡。
中国男排1987年失去第24届奥运会排球赛资格,1989年亚洲排球锦标赛第三名。
中国女排1988年兵败汉城奥运会,1989年世界杯排球赛、1990年世界排球锦标赛和1991年世界杯排球赛上获两个第二名和一个第三名。1992年奥运会排球赛和1994年世界排球锦标赛上降至第七名和第八名。1994年亚运会上负于韩国,名列第二名,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
针对男排滑坡,女排跌入低谷的状况,1994年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男女排球队工作汇报会暨重振排球雄风研讨会”。1995年以赛制为突破口,迈开了排球竞赛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国女排在1995年亚洲排球锦标赛上夺取了冠军并夺得了世界杯排球赛第三名,1996年奥运会排球赛第二名。1997年排球管理中心成立,进一步深化了排球管理体制的改革。1997年中国男排夺得阔别十年的亚锦赛冠军,同年又获得世锦赛参赛资格。1998年亚运会上,中国男、女排双双夺冠,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排球锦标赛的第二名。1999年,中国男、女排又出现反复,女排世锦赛仅列第五名,男排又失去亚洲冠军。中国排球又重新开始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艰难爬坡。
2001年3月6日,中国排球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排球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改革、开拓进取、重振排球雄风”,中国排协出台了《2001年—2008年排球运动发展规划》。
具体规划:
中国女排2002年亚运会获得冠军;
2004年奥运会进入世界前四名,力争夺牌;
2008年奥运会力争金牌。
中国男排力争进入2002年亚运会冠军决赛;
2004年奥运会取得参赛资格;
2008年奥运会力争进入前八名。
女子沙滩排球2004年奥运会力争进入前八名,冲击前四名;
2008年奥运会力争奖牌。
男子沙滩排球2004年力争进入奥运会;
2008年奥运会力争进入前八名。
2003年11月15日,中国女排在第九届女排世界杯赛上,以十一战全胜的骄人战绩夺得了本届女排世界杯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时隔17年之后再次问鼎世界冠军!
Ⅸ 简述正面双手传球及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
1、正面双手传球:
双手相对成半球形置于脸前,一般在额前上方20厘米处。触球瞬间,手指和手腕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增加弹性和产生适当缓冲。同时向前上方伸臂,以指和腕的弹力为主,配合两脚蹬地和身体伸展的协调动作将球传出。
2、正面双手垫球:
运动员面对来球,成半蹲姿势站立,两手掌根靠紧,手指重叠互握,两拇指平行,手腕下压。两臂外翻形成一个平面。
当球飞到腹前一臂距离时,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向前上方蹬地抬臂迎击来球。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击球点保持在腹前。利用前臂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桡骨内侧平面击球的后下部。
双手垫球要领
初学垫球时,由于是垫击一般的轻球,故可采取一般准备姿势。上体稍前倾,两脚开立,两脚间的距离稍宽于肩,两臂微屈置于腹前,两肘稍内收,两眼注视来球。
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一般应尽量保持在腹前约一臂距离的位置。用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平面击球。
如果两人抛接球进行的很融洽的时候,这时可以进行两人的对垫球,即两人都采用垫球的方式去接球,这相对于上一步来说,难度系数就增大了,球的落点不稳定了,对接球人的要求就更高,脚下移动要快,垫球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