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怪狗的剧情简介
《科学怪狗》是根据波顿1984年拍摄的一部同名短片改编的,也是首部波顿参与制作的迪士尼动画。
本片采用黑白单格拍摄,并会后期转制成3D形式,为了配合剧情,制作超过200只木偶和道具。
小男孩维克多的爱狗Sparky被车撞死后,他十分伤心。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当老师做用电击 青蛙的方法使其神经抽搐的实验时,他有了救活他的小狗的灵感。于是晚上,他引了天上的雷电电击小狗的尸体,使它复活。重生的小狗吓坏了男孩家的邻居们,他们视这只狗为怪物。邻居们追赶狗时将狗和男孩逼进一间小木屋,失手几乎烧死他们。但小狗却将男孩救出,自己死去。邻居和男孩的父母为之感动,决心再次救活它。他们用汽车发动机制造电能,又一次救活了这只狗…… 摘自豆瓣.
2. 求科学怪狗百度云资源
链接:
《科学怪狗》是由迪士尼影业发行、蒂姆·波顿执导的影史首部IMAX3D黑白定格动画长片,改编自蒂姆·波顿1984年执导的同名短片,同时也是对1931年玛丽·雪莱同名小说改编经典影片《科学怪人》的一次经全新演绎的致敬之作。影片由凯瑟琳·欧·哈拉、薇诺娜·瑞德、马丁·兰道、马丁·肖特、查理·塔汗等主演配音,定于2012年10月5日登陆北美影院。
影片主要讲述了失去爱犬的维克多迸发出借助电力复活小狗的想法,不成想在实践成功后,活蹦乱跳的“火星”却给整个小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3. 求《科学怪狗》观后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名字叫《科学怪狗》。
影片讲述了小男孩维克多养了一条叫做史巴基的小狗。有一天,史巴基为了拣球而被撞死,这使维克多十分伤心郁闷。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看见科学老师用电击使死青蛙神经抽搐的实验时,他有了救活史巴基的灵感。于是晚上,他引了天上的雷电电击小狗的尸体,使它复活。但是这个消息却散了出去。一些维克多的同学因为好奇和科展,仿效了维克多的做法,却制造出了可怕的怪物。同时,重生的小狗吓坏了男孩家的邻居们,他们视这只狗为怪物。邻居们追赶狗时将狗和男孩逼进一间小木屋,失手几乎烧死他们。但小狗却将男孩救出,自己死去。邻居和男孩的父母为之感动,决心再次救活它。他们用汽车发动机制造电能,又一次救活了这只狗……
片中除了维克多以外的五个人,他们的宠物虽然复活了,却无一例外的都成了怪物。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片中的科学老师说,你做实验,如果没有‘心’,结果就会不同。维克多为了史巴基能够复活,全心全意的做好了每一个细节。而其他五个人仅仅是因为好奇和科展第一名,才使他们的宠物成了怪物……
感谢这部电影,使我懂了很多很多……
4. 科学怪狗的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科学怪狗》是波顿在迪士尼拍摄的第二部3D电影,前一部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科学怪狗》是一部翻拍的电影,其原作是波顿的同名真人短片。而在计划翻拍的讨论中,这部电影被波顿定为“黑白的定格动画”。该片并不是波顿第一次制作定格动画,2005年的《僵尸新娘》,就是一部定格动画。影片早早就立项了,2005年,乔思安·麦克吉本就为影片撰写了初稿的剧本,后来,这个剧本得到了波顿和约翰·奥古斯特的精心打磨。为了找到影片所要呈现出的恐怖片的特色,蒂姆·波顿翻出了很多他小时候看的环球公司的恐怖片,希望从中找到灵感,诸如《弗兰肯斯坦的房子》、《德莱库拉的房子》样的影片给了波顿很多的提示。
拍摄过程
《科学怪狗》2010年在伦敦开拍,剧组为了这部影片建造了巨大的工作间,在这个工作间里,他们创造了一个家庭阁楼、一片墓地和一所高中校园的内景。在安排好工作项目并分配好人员之后,整个摄影棚被分成了30个独立的区域,分块拍摄影片的情节和镜头。影片的主角——小狗火花的玩偶被制作得相当“巨大”——和影片中的人物玩偶的大小相比,火花的体积是非常骇人的。在制作人物的时候,波顿使用的是和拍摄《僵尸新娘》时一样的方法,先用不锈钢做骨架,然后再在骨架外面用硅胶制作身体,最后再用布料和毛发覆盖。拍摄出来的静态图片被导入电脑之后,再用CG的方式进行处理,才能得到一帧图像。因为很多人物的关节非常细小,所以市面上没有现成的螺栓和螺母可以购买,剧组专门请来了一位瑞士的钟表师,让他用自己的工具和技术手工制作螺栓和螺母。
和波顿合作多年的艺术指导里克·海恩里奇斯全程参与了设计场景、制作玩偶和后期制作的全部过程,他表示影片中的很多场景,比如说小镇、街道,都是极其复杂的场景。既要表现出真实感,又要在片中展示出一种波顿式的黑暗感来,非常复杂。在制作玩偶上,剧组除了放大了小狗火花的比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严格按照人物的比例来制作的。小镇的设计灵感,来自波顿所长大的地方,确切地说是战后西南美国的常见小镇。有些超现实的设施和物件的设计,来自于《剪刀手爱德华》。
5. 科学怪狗电影
科学怪狗_hd.mp4
6. 科学怪狗电影让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怪狗》的叙事风格,那种用想象力把你拖进现实的穿插感,天马行空但紧贴地面。扯破条框的幻想没有越界,反过来,它被地心引力牢牢抓住,极富张力地表现着电影所想要传达出的主题。如同《大鱼》一样,蒂姆波顿懂得如何将道理讲述得富有吸引力。这种手段和目的内在连续的快速衔接,令人不禁赞叹其十足的功力。
不仅跳跃了影片的节奏,也不失时机地平缓了观者的心境。
不到九十分钟的长度,暗灰的色调划出了饱满的轮廓。一个狗狗复活的轻科幻电影,被多叙事线条围绕,我在里面看到的是互相联系又各有不同的平行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先见和偏见的故事片。独树一帜小男孩与科学“怪”老师的组合象征了在传统生活里的另一种可能——对成见的突破,对未知的挑战。生活总是在不同层次上演着路径依赖的老路,首先站出来的质疑者如同身着亮眼法袍的巫师,被在保守气氛里沉溺已久的自见者视为异教徒,被驱散被仇视。科学老师几句恢弘的演讲还是不能逆转其收拾走人的命运,这瞬间让我回想起《死亡诗社》里的“船长”,领航者确有超凡不俗的眼光,但也需承载起被唾弃的沉担,忍辱负重,坚守不渝。然偏执退缩者与真理追寻者,孰能孰弱高下立判,至善的光芒终会燃尽腐朽的死灰,这又是电影在结尾所要传达的。
这是一个关于理解和包容的教育片。小男孩的“越界”行为尽管引起了家庭内的小骚动,父母在面对如此异常时却能表现出大度的姿态,老爸真诚的劝导,老妈即时的包容,都在用平等的对话消解着代沟的神话,这也得以让主角小男孩成功地在电影中“存活”下去,使得波顿的故事得以顺利地叙述开来。“大家长式”的见地常常在现实中钳制着孩童的发挥余地,恐吓着他们内心属于自我的声音,辈分的道德等级喜欢塑造遵从与绝对权威的文化,这不仅普遍于家庭,亦不乏于社会与政治(中国,你懂的)。
这是一个关于人与动物的情感片。在人最孤寂的时候动物最会以行动而不是语言实在地支持着落寞人的心灵,那种不离不弃的义无反顾,是高傲的人类需要临摹的最佳品质,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不屑一视的。要知道,动物不止是玩伴,有时他们也是我们拜以学习的对象。因而情感不止是学生与老师的,孩子与大人的,还有我们与动物的。
这还是一个关于想象力的科幻片,表现在波顿将猫咪与蝙蝠融为一体的冷色调幽默上、把乌龟变为巨兽的短暂惊悚上、为贵宾的黑色毛发染出一道闪电白上。也散发于小男孩们对新鲜的好奇与追求上,他们在房檐用碳酸饮料飞翔,在屋顶拿风筝导电,在家中小隔层的黑板上描绘自己的科学幻想并付诸实践。这份对创造的执着,推动着我们赋予自己以及这个世界不尽相同的意义和色彩。
至于片末,所谓“小狗未死”的瑕疵,我不太关心,倒是两只狗狗蹭鼻生电,最终相爱,反令我觉得是个不错的结局。
转。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716246/
7. 科学怪狗是哪个公司出品的
《科学怪狗》是由迪士尼影业发行、蒂姆·波顿执导的影史首部IMAX 3D黑白定格动画长片,改编自蒂姆·波顿1984年执导的同名短片,同时也是对1931年玛丽·雪莱同名小说改编经典影片《科学怪人》的一次经全新演绎的致敬之作。影片由凯瑟琳·欧·哈拉、薇诺娜·瑞德、马丁·兰道、马丁·肖特、查理·塔汗等主演配音,定于2012年10月5日登陆北美影院。影片主要讲述了失去爱犬的维克多迸发出借助电力复活小狗的想法,不成想在实践成功后,活蹦乱跳的“火星”却给整个小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8. 科学怪狗这种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
用的是实物,然后再进行电脑合成制作
当初就很复杂了要影片所用木偶的各个活动部分装有关节。摄制时,首先按照剧情设计出木偶的连贯动作,再将每个动作分解为若干循序渐进的不同姿态,在拍摄现场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拍摄。对可以连续操纵动作的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和提线木偶,则可用连续摄影的方法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