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最早的甲骨文是由谁创造的

最早的甲骨文是由谁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1-08-17 13:56:00

❶ 甲骨文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又是谁发现最早甲骨文的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时期,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传统的说法是在3500年前。
但是地球上最早的文字,是5200年以前,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和圣书字都已在历史的烟尘中消亡,惟有甲骨文却演变成现代汉字,成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
据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上面说的文字史可能要重写,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能出于中国。前段时间宁夏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的文字。
在宁夏中卫大麦地发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中,发现了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我国最古老的图画文字。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由古文字专家刘景云先生考证审定,并最终认为,大麦地岩画中的发现有可能改写中国的文字

❷ 甲骨文的最先发现者是谁呢;-)

“甲骨文之父” 1899年秋天,清代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犯疟疾,请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药是“龙骨”。王懿荣马上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购药。药拿回家后,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上面刻有非常古朴的文字,禁不住大吃一惊。王懿荣对金石学颇有造诣,经过认真研究,他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代的文字。 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因这一纯属偶然的机会重见天日,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另一个版本 但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认为,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并非现在广为人知的山东人王懿荣,而是天津人王襄(1876年-1965年)。 李先登说:“我于1961年从北大毕业后到天津艺术博物馆工作,认识了天津市文史馆馆长、著名的甲骨文专家王襄先生。王襄先生多次向我详细介绍殷墟甲骨文最初发现以及他和孟广慧(1867年-1939年)先生收藏和研究殷墟甲骨文的经过,并一再说解放后出现的王懿荣发疟疾时发现甲骨文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李先登根据王襄的记述向人们展示了这些甲骨被发现及收藏的另一个传奇版本: 在1898年以前,安阳小屯村农民在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甲骨,但大家都未意识到其珍贵价值。直到1898年,潍县古董商范寿轩在天津出售文物时,他告诉王襄,在河南出土了一些带字的古版。当时,正巧著名书法家孟广慧也在场,孟广慧判定这些“古版”可能是古代的简策,遂敦促范寿轩前往收购。第二年(1899年)秋,范寿轩从小屯村买回了一批甲骨带到天津。孟广慧和王襄轻轻地拂去上面的灰尘,看到了甲骨上面的文字,惊叹不已,顿觉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来历非同寻常。但二人当时都不富裕,只能以甲骨上每个字一两银子的价格,小的则按块儿各收购了一些,其余甲骨,由范寿轩带到北京,卖给了王懿荣。 后来,王襄开始了甲骨文研究,并著有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字典及《室殷契征征文》等专著,而孟广慧和王懿荣没有留下这方面的著作。李先登认为,王襄不仅认出了且系统地研究了甲骨文,“理应成为发现甲骨文的第一人”。 学术界早有争论 实际上,围绕着何时、谁最早发现甲骨文以及何人将其断定为商代遗物,学界早有争论。关于甲骨文发现的年代,归纳起来至少有1894年、1898年、1899年、1898年-1899年之间、1900年等几种说法。关于甲骨文发现者,大家提到的有王懿荣、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但是,学者们经过论证,最终认为,发现时间是1898年或1899年,发现人为王襄或王懿荣比较可信。
希望对你偶帮助,望采纳,谢谢

❸ 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是谁

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是王懿荣,当时他生了一场大病,派人去抓药。药方中正好有一药方是甲骨,买回后他发现了甲骨文于是,付重金买了所有的甲骨。就在他发现甲骨文的一年后,敌人侵略国家。他也投井身亡。

❹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是谁发明

甲骨文是古代夏商周时期的产物,是夏商周时期文人所篆刻,甲骨文确实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也可以说得上是跟书法艺术有相同特征的艺术,他具备中国汉字书法的基本特征。

另外根据甲骨文的艺术特色,后期也有人模仿甲骨文书法,比如罗振玉,董作宾及弟子都是后学模仿者,他们通过以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主轴线,重新工整的临摹写出了书法作品,他们也通过临摹,更丰富了甲骨文的字体内容,还出了一个专门的文字贴。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属于最早期的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当然也研究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比如有的专家就指出,写甲骨文要把笔要轻,用笔要活,要学会写出毛笔的韵味,好要结合用刀的感觉。

❺ 是谁最先发明甲骨文的

发明还是发现啊?要是发明的话是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如果是发现的话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❻ 甲骨文是谁发明的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应当是有人发明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甲骨上的文字是有谁创造的,而是文字所承载的物质——甲骨是有谁率先使用的。
然而,毕竟是上古的东西,”甲骨文是谁发明的”不好回答,文献没有相关的记载,学术界也没有相关的考证。关于中国最初的文字——甲骨文是怎样形成的,目前都只是各家的临时说法,有待将来相关文献出土来证实。

❼ 甲骨文是谁创造的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商朝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时间、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不过具体的情形因甲骨分期而有详略的差异,大致上以武丁期的刻辞最为完整,同时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时期。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❽ 是谁发明的甲骨文呢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当地的农民在采收花生时,偶然捡到一些龟甲和兽骨,被当成中药卖给药铺,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和学生赵军偶然在中药材的“龙骨”片上发现有古文字,于是开始了对此的搜集和研究,其他尚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都是最早的购藏研究者。最初,在古物中获利的人为垄断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点说成是汤阴或卫辉,学者多受其误导。1903年,刘鹗《铁云藏龟》出版,是为第一部甲骨文著录。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决定发掘殷墟,第一次由董作宾领导,至1937年,前后共进行十五次;发掘地点,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扩大到后冈、和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一共出土龟甲、兽骨有二万四千九百多片。抗战期间,工作被迫停止,有大量的甲骨随同众多文物等被运往日本,达一万二千多片。
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4805片甲骨文。
1991年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中出土甲骨文689片。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此后十年间先后搜购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及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辅,加拿大人明义士等,共得甲骨数万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进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约三百片。

❾ 甲骨文是谁发明的 (填人名)

甲骨文是人民发明的 。
文字的发明没有明确的记载,也无从考证回,有一些传说,如“仓答颉造字”。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❿ 甲骨文是谁发明的

一般认为是王懿荣发现的。

从两个“百年”纪念会谈甲骨文的发现

□水 土

去年,即1998年5月10日到12日,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和中央研
究院历史语言所共同组织在台北召开了“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学术研
讨会”。而今年即1999年8月20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河南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安阳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在安阳召开了“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国际学
术研讨会”。同样是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的会议,为什么一个在
去年召开,一个在今年召开?甲骨文到底是哪一年发现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实上,关于甲
骨文发现的年代,归纳起来至少有1894年、1898年、1899年、1998-
1899年之间、1900年等几种说法。关于甲骨文发现者,大家提到的有
王懿荣、王襄、孟定生、刘鹗、端方、胡石查等人。下面简单把这些
情况介绍一下。

甲骨文发现于1894年之说比较晚出,影响也比较小,胡厚宣先生
曾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胡石查提早辨认甲骨文的问题》(载《第
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编集,
1993年10月)。据胡先生文,胡石查发现甲骨之说,漏洞不少,不可
为据。因此,此说可以略而不谈,读者如有兴趣,可以阅读胡先生文。

在各种说法中,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是大家说得最多的。但是关于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年代,起码有1898、1899、1898-1899年之间、
1900年有四种说法。先看王懿荣1900年发现甲骨文之说。

刘鹗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此书自序写于
1903年的9月,其中有这样的话:“龟版己亥(1899)岁出土在河南汤
阴县属之牖里城。既出土后,为山左贾人所得,咸宝藏之,冀获善价。
庚子岁,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敏公懿荣见之狂喜,以
厚值留之。后有潍县赵君执斋得数百片,亦售归文敏。”这一段话清
楚地说明王懿荣看到甲骨是在庚子岁即1900年。有人就据此而认为甲
骨发现是在1900年。如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拾遗》《总论》第8页上:
“王文敏公,名懿荣,字廉生,福山人。……光绪二十六年河南汤阴
附近,地名小屯者,土中出古龟甲兽骨,上刻古文,公始定为殷商遗
物,得之至为宝贵,古龟甲刻辞之见重于世,自公始发之。”

从刘鹗的叙述可以看出,他把“龟版”的“出土”时间,跟王懿
荣看到“龟版”的时间分在前后两年,一在1899年,一在1900年。既
然王懿荣是在1900年才看到甲骨文的,那么说王氏在此前“发现”了
甲骨文,也并非没有道理。王懿荣是否真的在1900年才看到“龟版”
呢?陈梦家为我们解答了这个谜语。《殷虚卜辞综述》第647页说根据
刘鹗的《抱残守缺斋日记》“辛丑十月二十八日(1901年)”条作了
如下推论:(1)在王氏生前,刘氏似并未看到他的甲骨,当时王氏对
此秘藏并不轻以示人;(2)刘氏辛丑日记于十月二十日记赵执斋送龟
版来,云“龟版颇有大者,晚点龟骨共千三百件,可谓富矣”,则
1901年刘氏自己有收藏;(3)刘氏只相信王氏庚子年买了两批,并无
全甲之说;(4)当时因为王氏收藏甲骨很严密,外界有许多无稽之谈。
“王氏搜求甲骨“秘不示人”,王国维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
现之学问》(1925年)中也说过:“殷虚甲骨文字,光绪戊戌己亥间,
始出於河南彰德府西北五里之小屯。初出土后,潍县估人得区数片以
售之福山王文敏懿荣,文敏命秘其事,一时所出先后皆归之。“其他
一些人也谈到同样的意思。如罗振常《洹洛访古游记》上册11-12页,
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条、加拿大人明义士《殷虚卜辞·自序》(
1917年)、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北京大学史学系讲义,1924年,
收入《凡将斋金石丛稿》102页,中华书局,1977年)由此可以看出,
由于王懿荣开始收藏甲骨是“秘其事”,连“门生”刘鹗也不知道。
因此,王懿荣在1900年才看到甲骨文的说法就不必相信了。

罗振玉的论著中一般都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是在光绪己亥,即
1899年,但在1931年所写的《松翁自叙》中又说:“洹滨甲骨,自庚
子岁始由山东估人,携来都门,福山王文敏公懿荣首得之。”为什么
罗振玉自己自相矛盾呢?胡厚宣《再论甲骨文发现问题》解释说:
“这是因为据明义士《甲骨研究》(1933年齐鲁大学讲义本)己亥年
王氏只买了12块,到庚子则买了800块,举多数而言,便称作庚子了。”
(胡文见《中国文化》15-16期(1997年合刊),1997.12,72页)
这解释应当是可信的。

既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不会在1900年,那么可以往前提早多长时
间呢?根据现在的资料,说学者们看到甲骨文,最早只能上推到
1899年。下面先看王懿荣1899年发现甲骨文的说法。

前面说到刘鹗的《铁云藏龟》,此书罗振玉也曾为之作序,序中
说:“至光绪己亥(1899年)而古龟古骨乃出焉。”(1903年)后来,
罗氏在1910年的《殷商贞卜文字考》自序、1912年的《殷虚书契前编》
自序、1933年的《殷虚书契续编》自序都说了同样的意思。

明义士在1917年所写的《殷虚卜辞》中说到他1914年到安阳传教,
并说“约十五年前”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后来他在1933年写的《甲
骨研究》中记载:“按范氏一九一四年所言:一八九九年,有学者名
王懿荣,到北京某药店买龙骨。得了一块有字的龟板。见字和金文相
似,就问来源。并许再得了有字的龙骨,他要,价每字银一两。回家
研究所得。王廉生是研究甲骨的第一人。当年秋,潍县范氏又卖与王
氏甲骨十二块。每块银二两。盖范氏在北京听说王氏之事,便到彰德
得了十二块,回北京,卖与王氏。”

罗振玉是早期研究甲骨文学者之一,明义士所述是根据他亲自向
商人范某打听来的。他们的说法应当是可信的。

需要注意的,同样在1899年,王襄和孟定生也看到并开始购买甲
骨。王襄有不少文章都谈到他和孟定生一起最初看到并购买甲骨的事
情,他们看到甲骨的年代是在1899年,如《室殷契征文·序》(
1925年)、《题所录贞卜文册》(1933年,《河北博物院半月刊》第
32、33期)、《题易鲁园殷契拓册》(1935年,《河北博物院半月刊》
第85期)、《孟定生殷契序》(1957年6月,收入室文稿第四册)、
《题宝契小像》(1953年,收入室诗稿第二册)(以上王文皆见
《殷都学刊》1985年2期)。王襄和孟定生在1899年看到并购买了甲骨
的事情,过去不被学术界重视,直到胡厚宣在1944年《甲骨文发现之
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一文中特地提出,并在1951年3月所写的《五十
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中加以强调,这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后来,
陈梦家在《殷虚卜辞综述》中对孟、王的贡献也加以肯定。需要注意
的,王襄的叙述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他既说到自己和孟定生购买
甲骨是在1899年,也说到王懿荣收购甲骨是在1899年,但王氏收购在
他和孟定生之后;第二,王襄曾说“吾乡藏殷契者,固以定老为创始
人“(《孟定生殷契序》),可见他是很推重孟定生的。王襄在《题
易鲁园殷契拓册》中提到,孟定生在没看到甲骨时就就推断它可能是
“古简”,这对刺激古董商人去当地收购应当是起了积极作用的。又
据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说孟定生在1900年就曾摹过甲骨文(陈书
648页),可见孟氏确实不同一般。

附带说一下,过去有人虽然也认为是这一年发现的甲骨文,但最
早收购者不是王懿荣,而是端方,如董作宾、胡厚宣《甲骨年表》。
但是,端方搜集甲骨实际上比王懿荣晚。陈梦家已有讨论,可以参看
(《殷虚卜辞综述》651页)。

至于说王懿荣在1898年和1899年之间发现甲骨文的说法,见于王
国维《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序》(1917年):“光绪戊戌、己亥间,
洹曲崖岸为水所啮,土人得龟甲牛骨,上有古文字,估客携至京师,
为福山王文敏公懿荣所得。”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
学问》(1925年)中也有同样的意思的话。王懿荣的三子王汉章《殷
墟甲骨纪略》(天津美术馆《美术丛刊》创刊号,1931)、《古董录》
(1933年《河北第一博物院画报》第50期)也有此说。对此,胡厚宣
《再论甲骨发现问题》解释说:“我们认为……又称戊戌者可能是戊
戌年即开始见到或购到极少数之故。”(《中国文化》72页)胡氏的
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不管怎样,我们下文将会讲到,现在还没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王懿荣在1898年就看到了甲骨文。因此,王国维等
人的说法不一定很准确。

最后,我们看看甲骨文发现于1898年的说法。

最早提出甲骨文发现于1898年的,是汐翁所写的《龟甲文》一文
(1931年,北京《华北日报·华北画刊》第89期),文中说1898年刘
鹗与王懿荣一起发现了甲骨文。此事不见于刘鹗所写的《铁云藏龟》
自序,向来被认为是“向壁虚造”的传说。董作宾、胡厚宣《甲骨年
表》虽引用汐翁文,但把发现年代改为1899年。因此,在相当一段时
间内,1898年发现甲骨文之说就没有人再提起了。

1961年,王襄作《古文流变臆说》(龙门联合书局出版),谈到
到殷代文字的发现说:“殷契之发现,始于清光绪戊戌秋,潍人范寿
轩来说河南出骨片事,翌年冬携来求售,巨大之骨,计字索值一定一
金,同好力不能得者,尽以携之京师,后闻为王廉生懿荣购去有全龟
腹甲之上半,曩时视为珍品,亦在其中。”1982年,王翁如发表王襄
的一篇遗作,题为《室殷契》(见《历史教学》1982年9期)。这篇
文章是王襄在1955年10月27日,文章开头说:“世人知有殷契,自公
元一八九八年始(即前清光绪二十四年)。”此后发表的王襄《亡弟
雪民家传》(见王巨儒《王襄年谱》上,刊《天津文史丛刊》第七期,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1987;又收入《纶阁文稿》第二册,现存天津市
图书馆)也说“殷虚出契文之年,在清光绪戊戌。翌年,潍贾范寿轩
携之来津;乡人孟定生、马景含二君及余家兄弟见之,惊为千载瑰宝”。
以上各说中,王襄或说“殷虚出契文之年”,或说“世人知有殷契”,
或说“殷契之发现”,都说是1898年。看起来,这都跟他所写的、我
们上面提到的那些文章的说法有所不同。因此,有不少人撰文论述甲
骨文发现的年代应当是1898年,发现者应当是王襄和孟定生。

不过,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无论王襄文中采用什么方式叙
述甲骨的发现,可以肯定的是,在1898年,他和孟定生并没有亲眼看
到实物,真正看到实物是在第二年即1899年。由于这场讨论,有的学
者强调要明确“甲骨文发现“到底指什么。李学勤先生在最近所写
《王懿荣集》序说:“殷墟地方农民掘出甲骨,以及甲骨为古董商人
所见,都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发现’,因为他们对甲骨的文物性质和
价值都不能有所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懿荣、王襄和孟定生应
当都是最早发现甲骨文的人,他们发现的时间是在1899年

阅读全文

与最早的甲骨文是由谁创造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