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相对论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理论之一,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922 年 4 月 6 日,爱因斯坦遇到了一个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这个人是 20 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尤以拥护一套时间理论著称。这一理论向我们解释了时钟无法解释的东西:记忆、预感和期望。他使我们知道,如果想控制未来,首先要改变过去。那么,为什么一个事件的发生并不总会导致下一个事件?
总的来说,以上三点都与“时间膨胀”这一全新的效应相关。这一效应深深震撼了科学界和大众。通俗来讲,时间膨胀是指在高速条件下时间会变慢;更戏剧性的是,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时间会静止。如果将两个时钟的相对时间设在同一点,将其中一个分离出这个系统,并以另一恒定速度移动,两个时钟将显示不同的时间,而这取决于它们各自的速度。
尽管与时钟一同移动的观察者意识不到他们所处系统内部的任何变化,但其中一个人的时间相对于另一个变慢了。研究人员计算发现,一个静止时钟指示的“时间点1”与一个移动的时钟指示的“时间点2”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那么这两个值哪个才代表“时间”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它们都是时间,即所有参考系都是等价的。
⑵ 简单的历史题
辛亥革命瓦解了传统的道德秩序和封建的政治秩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随着革命的失败,尊孔复古声浪又甚嚣尘上。鲁迅曾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祭祀的人们穿起来……而孔夫子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器具,也重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于是打倒他的欲望,也就愈加旺盛。”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子》,《鲁迅全集》第6卷,第3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针对当时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以新的思想武器冲击封建精神罗网,掀起一场“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浪潮,为现代文化观念推波助澜。1916年,《新青年》连载了被称为“反孔第一炮”的易白沙的《孔子评议》一文,切中要害地分析和评价了孔子思想的流弊,引起了思想界的很大震动。“打倒孔家店</B>”的急先锋陈独秀先后撰写了《一九一六》、《吾人最后之觉悟》、《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再论孔教问题》、《复辟与尊孔》、《偶像破坏论》等讨孔檄文,推动思想启蒙运动。李大钊也发表了《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文反对列“孔教”入宪法,不过区别了孔子的某些进步作用,表明自己掊击孔子并不是掊击孔子本身而是掊击“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甲寅》日刊1917年2月4日。">。作为冲决封建罗网的“凶猛的闯将”,鲁迅发出了“扫荡食人者,掀掉人肉的筵宴,毁坏这厨房”的呼唤,他以杂文、小说为武器揭露了以孔教为核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使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主义精神达到更大的深度。被誉为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发表了《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吃人与礼教》等文,直斥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他那悲壮的呼声相当大地冲击了封建礼教。
由于新文化运动如此批判传统观念、否定封建礼教,“覆孔孟,铲伦常,禽兽行”的罪名便接踵而至,这在新文化运动大本营——北京大学里非常明显。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并没有屈服,陈独秀执笔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第6卷第1号(1919年1月15日)。回答了封建势力的各种非难,有力反击了封建势力,表示若因为“拥护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那么“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李大钊在《新旧思想之激战》中也表示“真正觉醒的青年,断不怕你们那伟丈夫的摧残”。这实际上是新文化运动同人主张的简要概括,表明了输入现代文化观念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打倒孔家店”的斗争中,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对卢梭的民约论、弥尔的自由论、叔本华的自我意志说、尼采的超人说、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以及其他许多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采取了兼收并蓄、全盘肯定的态度,并主要以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对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和剖析。他们对孔子学说这样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的评价,不能说是完全科学的,甚至还存在着相当偏激的态度和看法,但是,其主流方面促进了思想自由、学术民主,以及新学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动摇了儒学在政治伦理道德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束了儒学在思想学术领域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全国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西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各种新文化、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⑶ 伟人著作注记的要求
与其问这个问题,还不如去看一本西方哲学史。
以下精简出一个列表:
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其中的名篇有:《理想国》,《蒂迈欧篇》,《会饮篇》等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全集。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工具论》,《尼各马克伦理学》 等
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等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等
邓·司各脱:《论第一原理》等。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方法谈》
斯宾诺莎:《伦理学》,《知性改进论》
莱布尼茨:《单子论》,《神正论》等
维科:《新科学》
洛克:《人类理智论》
贝克莱:《视觉新论》
大卫·休谟:《人性论》,《人类理智研究》等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费希特:《知识论原理》等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等
黑格尔:《哲学全书》等
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尼采:《权利意志》等
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等
胡塞尔:《现象学通论》,《第一哲学》等
罗素与怀特海合著:《数学原理》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等。
以上以一定标准精选了一个哲学伟人著作列表。
⑷ 亨利.柏格森的文章《笑》怎么理解
亨利柏格森的文章 笑 怎么理解
微笑最重要。笑一笑,十年少,笑可以美丽容颜,装点生活,促进健康;笑可以驱散心头的阴霾,挥去眼角的泪水,治愈心灵的伤痕;笑可以感染他人,温暖受伤的心灵,拉近彼此的距离。
这种给人带来温暖的笑容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只要用心去发现,不要感叹生活中出现的风雨,不必惋惜自己的落寞,在平常的生活中,总会发现那温馨不需要回报的爱。这就是爱的哲学。
⑸ 探索者的目录
致读者
第一卷古代的遗产
第一编先知的道路:崇高的权威
1从先见到先知:摩西的顺从考验
2立约的上帝:以赛亚的信仰考验
3信仰者的挣扎:约伯
4自我阐释的世界:东方的恶
第二编哲学家的道路:奇妙的内心工具
5苏格拉底发现“无知”
6口述言语的生命力”
7柏拉图:理念的彼岸世界
8通往乌托邦的道路:放大了的美德
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外来人
10在常识的道路上
11亚里士多德的变化世界的上帝
第三编基督教的道路:共同体的实验
12信仰者的团体:教会
13信仰的岛屿:隐修院
14辩论的方式:大学
15新教的三种不同方式:伊拉斯漠,路德,加尔文
第二卷共同的探求
第四编发现的方式:探求经验
I6荷马的遗产:神话和英雄时代
17希罗多德和历史的诞生
18修昔底德创建一种政治科学
19从神话到文学:维吉尔
20托马斯・莫尔的通向乌托邦的新道路
ZI弗兰西斯・培根展现旧偶像和新领地
22从灵魂到自我:笛卡尔的内在岛屿
第五编自由的方式
23马基雅弗利对于民族国家的追求
24约翰・洛克界定知识和政府的界限
25伏尔泰对文明的召唤
26卢梭寻求逃遁
27杰斐逊的美国的探求
28黑格尔转向“地上的神的理念”
第三卷通向未来的道路
第六编历史的动力:社会科学的方式
29福音书和进步的科学:从孔多塞到孔德
30卡尔・马克思对命运的追求
31从国家到文化:施本格勒和汤因比
32一个在革命中的世界?
第七编疑问的圣殿
33“一切历史皆为传记”:卡莱尔和爱默生
34克尔恺郭尔从历史转向存在
35威廉・詹姆斯:从真理到意识流
36多样性的慰藉和惊奇
37困惑的文学
第八编进行中的世界:探索的意义
38阿克顿的“未来的圣母马利亚”
39马尔罗:反命运的魅力
40重新发现时间: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
41界定神秘:爱因斯坦对统一性的探求
参考汪释
致谢
⑹ 有关 达尔文 进化论 与 社会形态 的问题。
既然你这是在哲学领域内提出的问题,那么我就用哲学中的内容来回答你。以上一些人的回答太泛泛,可以说没有回答到问题的关键点上。
Q1:试想,如果小静不用杀虫剂(这对于蚊子来说是一种生存压力),蚊子就没有进化。这是符合进化论的。一旦使用了杀虫剂,蚊子,作为一个整体的物种,是进化了。但是小静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使得敌人强大,因为小静的敌人是某几个具体的蚊子,而不是整个蚊子的物种,而那几个蚊子已经被杀死了,所以小静的敌人已经死了。这是从纯粹思辨的角度对你的疑问的一个解答。这个解答也显示,小静的所作所为对蚊子来说,不是“好事”。因为蚊子面临杀虫剂这种生存压力时,就要有能力去克服它,一旦蚊子无法克服,那么蚊子就会在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也就是说,蚊子在杀虫剂面前的进化的实现,不是必然发生的。没有人能在蚊子进化之前就百分百肯定蚊子会进化成功。所以小静使用杀虫剂并不是“明知道蚊子会更强大”,而是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而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
Q2:在哲学上,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也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它们也是一直存在的。对于原始人类群落而言,其外部矛盾是与其他物种或其它部落之间的生存竞争;其内部矛盾是内部成员之间的生存竞争。这两种矛盾一直存在,缺一不可。没有内部矛盾,人类群落里的个人就不会强大,因而整体也不会强大,不会进化;没有外部矛盾,人类群落整体就不会进步。所以,社会中的竞争不是人想要建立的,而是必然要存在的东西。你要知道,人类群居的目的不是为了让群落里的每个人都很好的活下来,而是为了让整体活下来。生存压力必然使得人类群落中继续进行生存竞争。社会中的竞争不是人建立的,而是自然规律使然的。
Q3(问题的补充):共产主义社会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竞争的目的,这就是说已经包含了社会竞争。具体分析如下:社会中有竞争,这种竞争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如果你说对了,那么就是提高社会的自然竞争力,那么就是为了只留下人类中的强者。但每个强者都曾经是弱者,所以,社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让弱者在具体的生存压力之下,积极地使得自己变强大,不能懈怠。共产主义社会的人如果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使得自己强大,而不必要在有了生存压力之后才去试图强大。因而社会竞争的目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并不被排斥。
另外,你可以完全不去考虑上面的论证。因为按照共产主义者的观点,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的目标,而是“无产阶级”的目标。资本家也喜欢共产主义么?地主也喜欢共产主义么?不是的。所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可以看做是无产阶级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竞争能力,而提出的一个方向,一个动力。共产主义没必要是现实,它完全可以只是人类的一种理解,一种设想。作为方向,是不需要实现的,就像一条直线在理论上是无穷的,但在现实中却不存在,但我们却可以理解。你能说理论中的直线不现实就说它不是方向,不值得追求么?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条直线,或者射线,总之,只是一种方向。
另外,用生命哲学的一些东西来解决你的疑惑。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可以显示,进化的发生,只是生物的“生命冲动”使然。你所看到的理性的结果,其实是你的设想,对于生命冲动而言,并不一定为真。所以,不会因为理性认为蚊子会进化就阻止生命冲动去杀死蚊子。生命冲动是一种超越理性的力量。
⑺ 求《畅销书的故事》中1900-1919的美国畅销书名
欧文·巴切勒《埃本·霍尔登:北国的传说》、查尔斯·梅杰《铁剑柔情》、
贝莎·朗克尔《纳瓦拉的银盔》、丘吉尔《危机》、柯南道尔《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艾丽斯·考德威尔·赫根《甘蓝菜地的威格斯太太》、欧文·威斯特《英豪本色》、汉弗莱·沃德夫人《罗斯夫人的女儿》、乔治·贺瑞斯·洛里默《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爸爸给儿子的信》、凯特·道格拉斯·威金《桑得布鲁克农场的丽贝卡》、伊迪丝·沃顿《欢乐之家》、笑托马斯·迪克逊《同宗者》、厄普顿·辛克莱《屠场》、欧文·华莱士《金赛报告》、《诺贝尔奖》、亚瑟·黑利《大饭店》、亨利·莫顿·鲁宾逊《生命之水》、玛丽·罗伯茨·莱因哈特《10号卧铺下铺的男人》、玛丽·约翰斯顿《拥有与扶持》佛罗伦斯·巴克利《玫瑰花》、《白猫俱乐部》、《当男人结婚时》、吉恩·斯特拉顿·波特《收获者》《哥哥》、玛丽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学法》、艾伯特·毕格罗·派恩《马克·吐温》、阿诺德·贝内特《如何善用你的24小时》、奥利弗·施赖纳《女人与劳动力》、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普莱斯·科里尔《德国和德国人》、埃莉诺·波特《宝琳娜》、雨果·文斯特博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霍尔·凯恩《女人》、尤金·百里欧《三出戏》、金顿《小绅士》,《宝琳娜的豆蔻年华》、赞恩·格雷《孤星骑警》》《太平洋联邦铁路的小径》、塔金顿《17岁》、韦尔斯《明眼人》、《艾伦·西格诗集》,《我和死亡有个约会》,《花少钱享大餐》,《匹兹堡训练手册》,奥利弗·洛奇爵士《雷蒙德》、菲利普·奥本海姆《棋卒的移步》,艾伦·西格《战争诗词精选》《红十字会人的诗》,《光辉的战壕》,《智取德军》,《与独裁统治者面对面》,《吟游诗人在法国》,《末日4骑士》,《亨利·亚当斯的教育》,《那几年》,《共产主义》,《锡兵》
⑻ 亨利·柏格森的人物生平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波兰犹太血统的英国公民、音乐家,母亲是爱尔兰血统的犹太人。他的幼年在伦敦度过,9岁时全家迁居巴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孔多塞中学。
1878年,亨利·柏格森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文学系读书,做过班级的图书管理员,毕业后获哲学教师资格。
1881年,起在中学任教。
1889年,柏格森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哲学专著《时间与自由意志》,并获得博士学位。
1896年,柏格森他出版第二部哲学论著《物质与记忆》而一举成名。
1897年,被聘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教授。
1900年,他进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任教授。
1907年,他出版代表作《创造进化论》全面阐述了其生命哲学体系,名声为之大振,许多人都拥入法兰西学院来聆听他讲授哲学,在法国甚至出现了“柏格森热”。
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928年,柏格森因他的《创造进化论》一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西方哲学史上是罕见的。
20年代中期,由于健康状况恶化,卧床不起,他辞去了各种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
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
⑼ 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在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
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陈独秀强调要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可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和罗素的新唯实主义这类用某些自然科学成果装饰起来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当时在他心目中也被认为是科学。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这个目标。
⑽ 有人说柏格森证了初果,请问有没有出处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年-1941年),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于吸引力,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兴趣,尤其文学。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其写作风格独特,表达方式充满诗意。代表著作有《创造进化论》、《直觉意识的研究》、《物质与记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