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年明月事件的明矾
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既不是正史也不是小说,作者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准确叫它作什么,就姑且叫它为明札记。就像题目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所说的那样,作者预计要用另一种更好看的写法,写完明朝三百年的历史。可见,明月其实是在写一个通俗版的明朝通史。因为他依据的史料是若干正史,所以写出来又跟蔡东藩的演义不同。又因为明月是用纯白话来写的,比之蔡东藩的半文半白又更加的通俗。 通俗的就是大众的,明月的这个帖子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初识期的较少人问津之后,逐渐聚集了大量的人气,也带来了大量的点击率。到5月中旬末两个多月时间,就已经越过十万、二十万,直奔百万点击率而去了,回贴也接近上万条。这令以前只见过帖子最多点击十几万次的煮酒诸君大跌眼镜。
当然,明月帖子受到网友追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俗的明史,尤其是明通史,一直是个空白,明月很及时地填上了它;明月很勤奋,持续以每天六小时写作三篇的速度更新;跟网友讨论时温文尔雅、谦虚理智;明月采取帖子打包的方式,全部章节都在这一个帖子里发,而不像有的写手会按照章节分拆发贴。总之,明月的到来,无疑给煮酒注入一股清新的潜流,吸引了大量其他帖子的读者甚至其他版块的史盲前来学习观摩。 正是在这个时期,很多喜欢明月的读者自发成立了FANS团体,简称明矾。
据我所知,明矾至少有两个含义:
1、明月的fans,也有网友认为是明朝的fans。
2、明矾晶莹剔透,放入水中有净化作用,喻fans洁身自好,跟明月间的关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能够起明矾这样一个名字我还是很佩服的,比较明矾跟玉米、凉粉等名字的区别,细心的人也会发现有所不同。这个对很多人鼓吹的,明矾是一群没有头脑、盲目崇拜的小朋友的言论是一个有力的反驳。
要是事情一直这样顺利地发展下去,皆大欢喜,就不会有什么明月事件了。但是,接连的意外还是在意料之中发生了。虚拟的网络其实一点也不虚拟,现实中有的网络里全有;现实中没有的,网络里也会创造出来。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出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毁之、枪打出头鸟的网络版。好在网络毕竟不是哪个人自家的,加上网络上群众的眼睛更加的雪亮,明月和他的文章才没有被赶紧杀绝,得以劫后余生,发扬光大。
2. 明矾是从什么物质中提炼出来的
如果在一缸浑浊的水中投入一块明矾,不久就会水清如镜;海蜇头若不用明矾腌渍,将化成一滩水……明矾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矿物。
明矾是从明矾石中提炼出来的,明矾石是含水的铝钾硫酸盐矿物,浅灰白、浅黄、浅红或浅褐色都有。呈土状或密块状集合体,性脆,产于酸性火山碎屑岩和沉凝灰岩中。
3. 白矾和明矾分别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两者是同一种物质,主含硫酸铝钾[KAl(S04)2•12H2O],主要是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
明矾石 Alunite
形态:三方晶系。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白色,常带淡黄白色及淡红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硬度3.5~4.0。比重2.6~2.8。质硬而脆。气微,味酸、微甘而极涩。
4. 明矾如何形成的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 ,又称: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无色立方晶体,外表常呈八面体,或与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形成聚形,有时以{111}面附于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状,属于α型明矾类复盐,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个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个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5. 明矾石是怎样形成的
明矾石:一种广泛分布的属三方晶系的硫酸盐矿物。明矾石为中酸性火山喷出岩经过低温热液作用生成的蚀变产物。我们熟悉的明矾就是由它制取的。
除此以外,明矾石还可用来制造钾肥、硫酸等化学物质,也可用来炼铝。
我国浙江苍南、安徽庐江和福建周宁的白垩系火山岩中都有大量产出。其中,浙江探明储量占全国50%以上,尤以温州苍南矾山最多,储量达1.67亿吨,含纯明矾石45.4%至47.71%,是至今探明的世界上最大的明矾石矿。
6. 明矾的形成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又称: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无色立方晶体,外表常呈八面体,或与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形成聚形,有时以{111}面附于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状,属于α型明矾类复盐,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个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个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还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在我们的生活中常用于净水,和做食用膨胀剂,像炸麻圆、油条里都可能含有。十二水硫酸铝钾又可以称作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7. 清代有明矾么
早在清代以前,古人就对明矾的记载,如:
魏晋《吴普本草》:矾石,生河西或陇西,或武都石门。采无时。
唐代《唐本草》:矾石有五种,青矾、白矾、黄矾、黑矾、绛矾。然白矾多入药用,青、黑二矾疗疳及诸疮,黄矾亦疗疮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名绛矾矣。出瓜州。
宋代《本草图经》:今白矾(生)晋州、慈州无为军。又有矾精、矾蝴蝶,皆炼白矾时,候其极沸,盘心有溅益者如物飞出,以铁匕接之,作虫形者,矾蝴蝶也。但成块光莹如水晶者,矾精也。此二种入药,力紧于常矾也。又有一种柳絮矾,亦出矾处有之,煎炼而成,轻虚如绵絮,故以名之。今医家用治痰壅及心肺烦热,甚佳。
以上资料中的白矾就是今天所说的明矾。
8. 古代明矾矿石怎样变成明矾的
明矾,即十二水硫酸铝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无色立方晶体,外表常呈八面体,或与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形成聚形,有时以{111}面附于容器壁上而形似六方板状,属于α型明矾类复盐,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熔点92.5℃。64.5℃时失去9个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个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还可用于食品添加剂。中国最大的明矾产地应该是浙江省温州市,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0%。
9. 明矾产自哪里在哪里出
是硫酸铝钾和水形成的一种晶体,日常生活用来沉淀水中杂志,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无色立方,单斜或六方晶体,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明矾的制作:可由明矾石经煅烧、萃取,结晶而制得,明矾石产地有浙江平阳,福建福鼎等。简单方法:采得明矾石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液,蒸发浓缩,放冷后即析出结晶物。将结晶物溶剂于水,利用中学化学方法,制作过饱和溶液,即将明矾的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并将明矾小晶体或其他晶核介质悬挂于中,隔天重复即可。
10. 铝的发展历史
铝(Aluminium)的英文名出自明矾(alum),即硫酸复盐KAl(SO4)2·12H2O。 史前时代,人类已经使用含铝化合物的黏土(Al2O3·2SiO2·2H2O)制成陶器。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位列第三。但是由于铝化合物的氧化性很弱,铝不易从其化合物中被还原出来,因而迟迟不能分离出金属铝。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电池后,戴维试图利用电流从矾土中分离出金属铝,都没有成功 ,但他建议将其命名为“alumium”,后改为“aluminum”,不久即修饰成aluminium。这种词形在全世界通用,但北美除外,那里的美国化学会(ACS)于1925年决定在出版刊物中采用“aluminum”。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利用稀的钾汞齐与氯化铝反应第一次分离出不纯的金属铝。1827年德国化学家武勒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并不断改进制取铝的方法。1854年,德国化学家德维尔利用钠代替钾还原氯化铝,制得铝锭。 在以后的一段时期里,铝是帝王贵族们享用的珍宝。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宴会上使用过铝制叉子;泰国国王使用过铝制表链。 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它与王冠上的宝石一起展出,标签上注明“来自黏土的白银”。1889年,门捷列夫还曾得到伦敦化学会赠送的铝合金制成的花瓶和杯子。
到19世纪末,铝的价格发生了成千倍的跌落。首先是由于19世纪70年代西门子改进了发电机后,有了廉价的电力;其次是由于法国的Heroult和美国的C. M. Hall于1886年分别发展了将氧化铝溶解在冰晶石(Na3AlF6)中电解的方法。当时他们都是22岁。这项创举使铝以大规模生产,奠定了今天世界电解铝的工业方法。至今各种铝制品已广泛进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