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可见,权利要求书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核心部分,也是确定专利保护范围的重要法律文件。
撰写权利要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确定主题名称:一般情况下,在发明人提供的技术主题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考虑延伸技术主题的保护范围,以形成更周密的保护网。具体而言,可以从并列型主题和拓展型主题的角度进行延伸。
列出所有技术特征:在理解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构造特征树,将技术特征以及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反映在特征树中。
选择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确定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确定“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项工作,有可能影响到将来形成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因此要给予足够重视。
筛选必要技术特征,形成独立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要求的保护范围应适当,既要考虑授权需要,又要维护专利权人的最大利益。
筛选附加技术特征,形成从属权利要求:在确定从属权利要求时,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与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之间的层次不宜相差过大,在独立权利要求和限定具体技术方案的从属权利要求之间,应设定对应中间保护范围的从属权利要求。
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属权利要求应尽可能地去引用独立权利要求。
详细内容可参考:http://ip.people.com.cn/n/2012/1116/c136655-19602387.html
② 发明专利申请条件是什么
我国《专利法》规定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所以,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发明专利申请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初审、公布、实质审查、授权及公告7个阶段。
申请专利应当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规定的专利申请文件,必须采用书面或电子形式,并按照规定格式填写。
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对发明的定义是:“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所谓产品是指工业上能够制造的各种新制品,包括有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固体、液体、气体之类的物品。所谓方法是指对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各种产品的方法。发明专利并不要求它是经过实践证明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技术成果,它可以是一项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或是一种构思,具有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但这也不能将这种技术方案或构思与单纯地提出课题、设想相混同,因单纯地课题、设想不具备工业上应用地可能性。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主要体现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取得专利的发明又分为产品发明(如机器、仪器设备、用具)和方法发明(制造方法)两大类。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③ 请问:简述授予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为新颖性、创造性版和实用性。专利权,简称权“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排他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④ 发明专利中,权利要求1必须要尽可能的详细吗
独立权利要求只需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必写入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专非必属要技术特征。
必要技术特征越少,则该专利的保护范围越大。
但是如果过少,缺少了必要技术特征,很容易被无效,稳定性差。
专利的撰写就是要在二者之间去平衡,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争取更大的保护范围。
⑤ 授予发明专利权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为新颖回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专答利权,简称“专利”,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排他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⑥ 发明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是什么
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专利权,简称专“专利”,是属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权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排他性、时间性和地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