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类根据什么动物发明了坦克
坦克不是根据动物而发明的。
坦克的来源: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他说,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
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温顿的建议,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
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
(1)坦克发明过扩展阅读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4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
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1996年研制成功,并于1998年开始装备部队的ZTZ-99主战坦克各方面性能优异,跻身世界先进主战坦克之列。
Ⅱ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是谁发明的
威廉·特里顿。
在斯文顿中校的倡议下,1915年2月,英国当时的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成立了陆地战舰委员会。
1915年7月,委托威廉·福特公司的威廉·特里顿利用美国拖拉机履带制造一种能越野行驶与战斗的陆地战车,由英国海军航空兵威尔逊中尉帮助他去完成这项计划,于1915年8月制成了试制样车,称为“特里顿”车。
样车进行试验后作了改进,在12月完成的机关报样车被命名为“小威廉”,它是设计者威廉·特里顿的爱称;按意译的名称,它就是“小游民”,是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现陈列在英国皇家装甲兵博物馆。
(2)坦克发明过扩展阅读: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配置:
“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重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重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
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个新式武器命名。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Ⅲ 坦克是哪国发明的
英国。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他说,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越野、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
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温顿的建议,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 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
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重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重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但在处理越野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
(3)坦克发明过扩展阅读:
火力、越野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
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400毫米厚的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700毫米。2000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80%,1500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到60%以上。
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的威力大大优于导弹,所以各国主战坦克仍以火炮为主要攻击武器。按能量传递形式,可分为机械传动装置、液体传动装置和电力传动装置三类。
Ⅳ 坦克的发明过程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 “马克”Ⅰ型坦克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又译作特里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它不就无敌了吗?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1915年2月,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于1915年9月日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机枪,发动机功率77.175千瓦,最大时速3.2千米,越壕1.2米,能通过0.3米高的障碍物.
坦克(20张)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一个新式武器命名.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FT-17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Ⅳ 坦克谁发明的坦克最初叫什么
坦克的最初是履带拖拉机演变来的:1770年,埃奇沃思发明了一种“可行驶任何马车并跟马车一起移动的铁道或人工道路”,而且在英国获得了专利。他的办法是把若干木制板条连接成一根环状的链,按一定的方式连续地移动,使得始终有一个板条或几个板条跟地面接触。他的目的是要把马车重量在使用狭窄的车轮时能分散到更宽的地面上,使马车能在崎岖的或松软的地面上行驶。然而埃奇沃思设计都停留在制图纸上。
美国发明家巴特尔于1888年获得一项履带的专利。1904年,霍尔特也获得一项非常实用履带发明专利,并于1906年投入批量生产,用履带替换了原来的蒸汽拖拉机的后轮,出现了霍尔顿履带式拖拉机。这就是最早改制成坦克的那种拖拉机。
1904年,英国的霍恩斯比和桑斯公司,已经按照戴维·罗伯茨的一项复杂得多设计进行了成功的试制。它的特点是用润滑螺栓连接各个分离的环节。1907年,第一辆汽油驱动履带拖拉机就这样的履带上行驶,并向陆军部作了表演。然而由于军事热情衰减,霍恩斯比1912年把他们专利卖给了霍尔特。
坦克原来为了保密把它叫做水柜(TANK)
Ⅵ 坦克是谁发明的
坦克,英文tank的音译,指装有武器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坦克具有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相结合的特点,是矛和盾二者结合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机枪一类速射兵器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战场上堑壕纵横,碉堡林立,使得阵地防御战术日臻完善,交战双方往往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谁要主动进攻,谁就会遭到惨重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各国的军事家们都迫切要求制造一种既能进攻,又能防守,还能运动的新式武器。
1916年9月15日,英法联军与德国在法国的索姆河一带激战。突然,英军出动了十一辆钢铁制成的庞然大物,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隆隆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将德军打得一败涂地。这些配有枪炮的钢铁怪物,就是英国海军大臣在海军部秘密设立的“创制陆地巡洋舰委员会”研制成功的新式武器——坦克。
法国、英国、俄国以及美国等国家,都声称自己最先发明了坦克。如法国说,坦克的发明者是法国人列瓦肖尔大尉;美国说,是美国人沙法·惠洛克;俄国人则说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杰列耶夫的儿子化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门杰列耶夫。其实,举世公认的最早的坦克,应当是英国1915年制造,于1916年在索姆河地区首次使用的“小威利”坦克(又名“母亲”或“马克I”)。
由于英国海军部在试验和制造坦克时为了保密,坦克的车体、底盘、炮塔等是在不同工厂制造的,所以大多数人以为这种车辆是为前线供水的,于是人们就给坦克起名为“水柜”,汉语音译读做“坦克”。
坦克的研究成功,了却了各国军事家们制造一种能攻、能守、能运动的新式装器的夙愿。其实,这种集攻、防守、运动于一身的武器,并非从坦克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能攻、能防的战车。后来,西晋时的马隆制造有“偏厢车”,宋朝时的工匠制造过“万全车”。虽然这些战车是用畜力、人力作动力,用厚木板作防御装甲,用弓箭、刀枪或火炮做进攻武器,不能和现代坦克相提并论。但这些古代集攻击、防护、运动于一体的武器,无疑给坦克的发明制造者以启发。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偏厢车”、“万全车”,还有16世纪俄国出现过的一种活动战车,是现代坦克的“祖先”。
Ⅶ 坦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915年,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在英国福斯特工厂制造出来,它的代号称作“小游民版”。而英国海军则针对权其可笑的外形开玩笑地叫它“水柜”,按照英文发音就是“TANK”。世界第一辆坦克就这样诞生了。
1916年9月15日,32辆秘密运抵战场的MKⅠ坦克在索姆河战役,激烈期间投入战斗。德军在这种陌生的“钢铁怪物”面前手足无措,任何枪弹攻击都失去了作用,坦克首次作战达成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一战时应经投入战场,具体发明时间应该就在一战期间或者之前,一战时英国首先应用坦克,貌似是这 ,记不清了 在北京保卫战中,明朝军队竟然出动了中国人制造的“喷火坦克” ,足见当时中国社会之开放自由、创造力之勃发。
Ⅷ 中国的坦克是谁发明的
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中国只是首先模仿才有了现在的坦克。
1955年,先由许光达提出建议,中国陆续向苏联购买了众多坦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T-34,这款可谓二战坦克中最成功的了
1955年,中国购买了苏联T-54及其改进型T-54A样车,并决定仿制T-54A。
1956年苏联同意援助T-54A全套图纸和生产设备,1956年4月,中国第一家坦克制造厂617厂成立,58年第一辆坦克下线,1959年完全掌握生产能力,同年国庆正式登场,年底被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坦克,至此,中国拥有了独立制造坦克的能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坦克技术的提升,并伴随着坦克作战思路的改变,世界陆军开始了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德国、苏联、英国、美国为主要代表,德国将军古德里安则是机械化作战思想及战术的创始人。
(8)坦克发明过扩展阅读: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德军的魏特曼上尉驾驶虎式坦克击毁了英军25辆坦克、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通用载具。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越野性较差、突击作战能力弱,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虎式坦克的威力可见一斑。
Ⅸ 坦克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在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中,机枪和火炮的大量使用,使战场变得异常残酷。尸横遍野的惨状也使英国的军事家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心中极为沉重。看来,要面对敌军的机枪、大炮,又要能突破铁丝网和战壕,必须发明出一种全新的战斗武器。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斯温顿心中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将一种较先进的履带式拖拉机装上钢铁外壳,宽大的履带使它在松软泥泞的地上畅行无阻,履带上凹凸不平的花纹可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不容易打滑,此外,履带就像个大轮子,车体有多长,轮子就有多大。只要壕沟的宽度小于履带着地长的一半时,就可以轻松地涉水过河。在当时英国海军大臣邱吉尔的支持下,斯温顿上校和克劳姆普顿上校开始了新战车的研制。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1915年8月,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终于在英国诞生了。它是由一台拖拉机配上加长的履带和钢板改制而成的。虽然“小游民”使所有观看者心头振奋,但若要它上战场参战,似乎还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和完善。
1916年1月30日,第二辆坦克“大游民”问世了。这架28吨重的庞然大物可以毫不费力地爬出深深的弹坑,面对纵横交错的铁丝网,“大游民”就像人们用手掌在桌上搓着一团棉花般轻松地将它们死死压在地上。在接下来的打靶项目中,“大游民”也表现出色。半年之内,英国共造出了49辆这样的战车,为了蒙蔽间谍,英国人将这些像运水车的大型车辆,戏称为“TANK”——水柜或大容器的意思。没想到,“坦克”这两字从此便被一直沿用。
坦克刚一问世,便被投入到索姆河战役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是“陆地巡洋舰”MK1型坦克,这个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仅用两个半小时,就占领了大片德军阵地。在之后的战役中,德军只要一听见远处的坦克轰鸣声,便会不顾一切地夺路而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的“马蒂尔达”“巡洋”“十字军”;法国的“雷诺”R—35轻型、“索马”S—35中型;苏联的T—26轻型、T—28中型;德国的RzkpfwⅢ等坦克先后问世。这些坦克比早期的坦克先进了许多,最大时速可达20~43千米,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看来,坦克的确无愧于“陆战之王”的美称。
今天,坦克在人们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下,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其成员有重型坦克、中型坦克、轻型坦克、侦察坦克、架桥坦克、扫雷坦克、水陆两栖坦克、隐形坦克……这些形形色色的坦克机械化部队的重要技术装备,如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陆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