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商业利润是怎样产生的.
利润的来源:
如果撇开运输、保管等,就“资本在流通领域内的纯粹职能”,即单纯为商品的买和卖而支出的商业资本,不管这部分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家,还是由商业资本家投入的,它都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只是为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起中介作用。因此,由于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地执行职能的资本,它和产业资本一样,也必须获得平均利润。但是,既然商业资本不创造剩余价值,那么,这种平均利润是从哪里来的?马克思指出:“以平均利润的形式归商人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只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商业利润是来源于产业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所剥削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那么,这部分剩余价值是怎样从产业资本家那里转移到商业资本家手中的呢?马克思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把商业利润看成是由于单纯的加价而产生的,这是一种假象。商业利润是产生于商品的销售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但这个余额并不构成商业利润的全部,因为其中一部分必须用来补偿商业资本家所支出的纯粹流通费用。在这里为了便于研究,暂时撇开补偿纯粹流通费用这部分,假定这个余额的全部构成商业利润。
就产业资本家而言,商品的出售价格和购买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它的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或者,就社会总资本而言,等于商品的价值与资本家耗费在商品上的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又归结为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总量超过物化在商品中的有酬劳动量的差额”,即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则不同,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流通领域,它不能创造价值,仅能实现价值,因此,商业利润只能形成于商品购买价格和出售价格之间差额,即在购买价格上加价后出售。不过,商业利润通过加价而实现的,这只是一种假象,如果把假象当作本质,就会错误地认为:商业利润是商品贱买贵卖的结果。
其次,商业利润不是以单纯加价的方式实现的。(1)原先假定产业资本家都是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或价值卖给商业资本家的,商业资本家按高于商品生产价格或价值的价格出售,获得商业利润,其实,这种情形是违反价值规律和生产价格规律的要求,是背理的。(2)原先假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平均化,那时撇开了商业资本,即假定商品资本没有参加利润的平均化。其实,随着商品资本独立化形态即商业资本的出现,它独立地执行资本的职能,也要求获得平均利润。由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这就要揭示商业利润从何而来的秘密。
再次,商业资本取得商业利润的关键,在于商业资本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马克思通过一个例子加以说明,由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他们都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样产业资本家按照成本价格加产业利润的价格,即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来出售商品,从而获得商业利润。
更次,由于商业资本参与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使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概念,在更确切的意义上得到了进一步的阐明。在单独考察产业资本运动时,平均利润是由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总利润决定,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由于商业资本参加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平均利润就由总生产资本加上总商业资本之和与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总利润相比来决定了,相应地商品实际生产价格就等于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马克思指出:“我们以后要在刚刚阐明的更确切的意义上使用生产价格这个名词。”所谓更确切意义上的生产价格就是指产业部门的生产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产业利润。而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马克思称之为实际生产价格,或者说,“商品的实际价格=商品的生产价格+商业利润。”这样“产业资本家的利润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超过它的成本价格的余额”,“商业利润等于商品的出售价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家之所以能取得商业利润,是因为产业资本家在商品的价格中实现的并非全部剩余价值或利润,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让渡给了商业资本家。可见,商业资本家虽然不生产剩余价值,但却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社会总资本构成中,同产业资本相比,如果商业资本占的比重越大,产业利润率就越小;如果商业资本占的比重越小,产业利润率就越大。
2 、由于商业资本家参加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平均利润的分配,使得“直接从事剥削的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率所表现的利润率小于实际的利润率。”从而进一步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
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资本的相对量,是和它的周转速度成正比的,因此,也是和再生产过程本身的活力成正比的。即商业资本周转得越快,再生产过程的活力就越大,所需要的商业资本量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商业资本参加平均利润的分配,不会使商品价值本身发生任何变化,因为它没有对商品价值加入任何要素。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只等于商品价值中没有被生产资本计算到商品的生产价格中去的部分,即它放弃的部分”。即等于商品出售价格与购买价格的差额,或者说等于商品实际生产价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在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商业资本家的货币资本不过是把最后消费者的支付提前而已。如果不是由商业资本家独立地经营商品的买卖,而是由产业资本家直接把商品售卖给消费者,也不会影响商品资本的价值量。但是必须注意,这个结论只是在商业资本家不支出任何流通费用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如果商业资本家支出了运输、保管等生产性流通费用,它们不仅能转移旧价值,而且也创造新价值,如果它们加入,会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的。
参考:
http://course.fjnu.e.cn/fjnu/courseware/521/tpl_course_0719y71.html
B. 为什么商业利润是平均利润商业资本是什么
商业利润是平均利润
对商业资本家而言,其参加对剩余价值的分配,不仅要获得商业利润,而且还要同产业资本一样获得平均利润。这是因为产业资本运动中,其商品销售阶段与生产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过程创造的,凝结于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必须通过售卖阶段,使商品转化为货币,最终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在流通过程中独立执行职能的商业资本必须与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执行职能的产业资本一样,能够获得平均利润。如商业利润率低于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商业部门中的资本就会向生产部门转移;反之,如商业利润率高于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则会引起生产部门中的资本向商业部门转移。通过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资本在生产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自由转移,最终使商业利润率与产业利润率平均化,分获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是由于商业资本专门从事商品买卖,具有产业资本家所不具备的商品流通方面的特有优势,产业资本家就把商品流通的业务专门交给商人去完成,使商品资本职能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成为商业资本。
C. 商业利润的来源、实现途径和实质是什么
商人只能从他所售商品的价格中获得商业利润。撇开地租不说,他出售商品所赚得的利润,等于商品的购买价格和它的出售价格的差额中扣除纯粹流通费用 K+b以后的余额。这里的问题仍在于,相应于平均利润率的完成形式,生产价格也必须按它的完成形式来计算。如果仅仅从生产资本着眼,生产价格就抽象地=成本价格 K+预付资本×按生产资本计算的平均利润率。例如,一年间预付的总生产资本 c+v=720+180=900,m′=100%,则商品价值c+v+m=720+180+180=1080,平均利润率为180/900=20%。这样,产业资本的出售价格=900+900×20%=1080,正好等于商品的价值总和,也就是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 这个价格同时就是商人的购买价格,其结果必然导致商人的出售价格高于生产价格,商业利润好象来自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显然这是违背价值规律的。实际上,生产价格应该是商人的出售价格,商人的购买价格或产业资本的出售价格应该小于生产价格。但这应该是按完成形式的利润率所计算的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纯粹流通费用。在上例中,如果还有商业资本150,其中B=100,K+b=50,完成形式的平均利润率为(180-50)÷ (900+150)=12.38%,则产业资本家的出售价格(即商人的购买价格)=900+900×12.38%=1011.43。商业资本家的出售价格=1011.43+150×12.38%+50=1080。这样,商人还是按价值出售商品,在其商品的出售价格1080和购买价格1011.43的差额 150×12.38%+50中,扣除纯粹流通费用50,余下的150×12.38%=18.57,便构成商业利润。以上的计算似乎会造成这样一种印象,由于商业资本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它会降低平均利润率。其实,如果没有独立化的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将有更大的部分作为流通资本发生作用。随着商业资本同产业资本的划分,会同时出现流通费用的集中使用和节约,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从而提高平均利润率。
商业利润的源泉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的方法是商业差价,即产业资本家用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厂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商品的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卖价和进价之间的差额就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形成商业利润。这是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商业利润要靠商业雇员的劳动来实现。商业雇员的某些劳动,如包装、保管、运输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生产在流通中的继续;商品买卖、簿记等劳动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商业利润反映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以及商业资本家剥削产业工人和商业雇员的关系。 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一样,也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却为商业资本家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用来支付商业店员工资的可变资本;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商业资本家的各种费用开支外,其余的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作为商业利润无偿占有。商业资本家就是通过剥削商业店员的剩余劳动,来获得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雇佣劳动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与扩展。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主义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
D. 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 )。 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回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答业利润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直接雇佣的是商业职工,纯粹从事买卖活动的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只实现价值而不创造价值。所以商业利润的最终来源只能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商业资本直接剥削的是商业职工的无酬劳动。产业资本通过占有产业工人的无酬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则通过占有商业职工的无酬劳动来减少实现剩余价值的费用,并据此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
E.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 本小题考查的是商业利润。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F. 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什么
此题回答要点包括:(一)什么是商业利润?(二)商业利润从何而来?如何形成的?(三)商业部门的利润率是 。‘一,江、 ,、孤一_.公t“’,商业利润指的是商业资本家从商品经营浦油中所取得的利润。从表面北看3商业利润似乎是在流通咖过懈贵妙生州嘀业资崛触低。价格买进商品,姗用较高的价格卖出去于但实际上商业利润并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马克思指出:“认为商业利润是单纯的加价,是商品价格在名义上高于它的价值的结果,这不过是一种假象。”(《资本论》第3卷,第“‘4页)因为在流通过程中,商l箔仅发生形查的变化(即由商是的形式转变为货顶妙形式),“西不创造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J成喃娜叙匕、商业秘润仍基在生产领城电创造的,一是产过仓工人在生产电创造出来的:剩余价植矛幽予嗽笋业资本家替产业资本家推销商品神沪业资本家就必须将他剥削到的剩余价值的一业资本象。遴种割让,是通透价格差额来实现的:产业资本家用低于生产价格妙商要资本料‘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ha格把产品卖给消费者。
G. 商业利润形成
选A“剩余价值”是与“自用价值”相对的概念,指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如工人创造的价值若还不抵其工资,他便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只有创造的价值比工资多,他才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因劳动力价值是由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培养、教育费用和维持其家庭成员生活的费用,而这恰恰就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部分——自用价值。劳动者只有在剩余劳动时间里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而在必要劳动时间里面,他们只是创造了资本家付给他们工资那么多的价值,也就是“自有价值”,而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就是剩余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资本家要在工资没涨的情况下,要延长工时的原因,因为他们想榨取剩余价值。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立场基础上来分析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揭示。
我认为之所以不选D的原因是,价值的实现在于通过商品交换这个过程实现,如果没有商品交换,就没有价值的实现,而只是价值的创造。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还没到流通领域,因此不涉及交换,所以也无所谓价值的实现,只是价值的创造!!
H. 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是什么意思
商业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是什么意思?
1.那是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版学对剩余权价值来由的一段表述,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的表述是完全不同的。
2.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不过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商业资本家直接雇佣的是商业职工,纯粹从事买卖活动的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只实现价值而不创造价值。所以商业利润的最终来源只能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商业资本直接剥削的是商业职工的无酬劳动。产业资本通过占有产业工人的无酬劳动来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则通过占有商业职工的无酬劳动来减少实现剩余价值的费用,并据此从产业资本那里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997209.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