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2,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3,1965年,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它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由于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生物高分子有生命现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人工合成了第一个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便突破了一般有机化合物领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领域之间的界限,在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漫长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后,合成胰岛素工作的简报发表于1965年《中国科学》(Science China)。
胰岛素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构与功能研究、晶体结构测定等结构生物学亦从此开始。多肽激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在阐明作用机理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并为我国多肽合成制药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5,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合成氨和制碱两大生产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学术界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6,1975年5月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由王选教授等主持工作,综合运用精深的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历经15个寒暑,研制开发成功“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1)2020年发明创造扩展阅读:
侯氏制碱法的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从欧洲进口纯碱的道路被阻断,而当时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却囤积居奇,碱价暴涨。看到这种情况,范旭东先生于1917年在实验室成功制出了碱。1920年成立“永利制碱公司”,1922年请来侯德榜先生作为技术指导,他全身心的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
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把工厂迁到四川,新建了永利川西化工厂。
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而四川的盐都是井盐,要用竹筒从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来。由于浓度稀,还要经过浓缩才能成为原料,这样食盐成本就高了。另外,索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说有30%的食盐要白白地浪费掉,这样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侯德榜决定不用索尔维制碱法,而另辟新路。
他首先分析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发现主要在于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没有利用上,只用了食盐中的钠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结合才生成了纯碱。食盐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生成了氯化钙,这个产物都没有利用上。
后来他终于想到,能否把索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制碱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厂提供,滤液中的氯化铵加入食盐水,让它沉淀出来。这氯化铵既可作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为化肥,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食盐的利用率,还可以省去许多设备,例如石灰窑、化灰桶、蒸氨塔等。于是他又带领技术人员,做起了实验。一直进行了500多次试验,还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才把试验搞成功,使设想成为了现实。
这个制碱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它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环境的废物氯化钙成为对农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铵,还可以减少1/3设备,所以它的优越性大大超过了索尔维制碱法,从而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
② 列举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
1、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神舟一号”,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在激光技术方面从1961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宣布研制成功,上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90年代初建立了第一个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3、1975年1月29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原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4、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工程师冯如在1910年制造的一架双翼飞机,此后中国只有零星制造飞机,并没有大规模生产。直到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国产飞机初教5完成试飞,并于8月末开始大批生产。
5、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2)2020年发明创造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以阶级斗争为纲、曲折前进的三十年(公元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从1949年开始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为了适应未来建设的需要,必须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以后,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同时把“引进技术”作为发展科学技术能力的方向。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的工业技术力量已经比较可观。1956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也是同年,中共中央把“百家争鸣”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
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大跃进”时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调整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标志的三大成就:核技术、航天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1年提前完成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标志科学技术发展又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196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及》,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是科学技术发展受到严重挫折的时期。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几十年(1978-)
邓小平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重提他在1975年就曾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从根本上澄清了理论是非,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2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
“文革”结束后,虽然也曾发生过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的争论,但通过关于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大讨论,在1984年已确立了“有限发展,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并以此来发展我国的高技术。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上,确定了“注意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的方针,这些方针的确立,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③ 吉林省2020年青少年发明创造大赛金奖获得者有资格申请国家级专利吗
只要是发明都可以申请专利,只是申请专利是要费用的,一般没有市场的发明还是不申请专利为好,当然,如果只是想要专利,不用管费用,那申请几个也好的。
④ 新中国的发明创造新中国20世纪中有哪些重大发明创造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1年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袁隆平调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2.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在语文学界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也是拼音文字的助产士”;“汉字行将就木”等议论。但是,古老的汉字并没有因此而衰亡,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明创造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中文电子出版系统,继开创世界印刷术之先河的毕升,再创了印刷术的辉煌。尤其是多种汉字输入法的发明和应用,使汉字输入电脑速度超过了拼音文字。
3.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3335m,坝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4.银河计算机——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历经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了。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了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5.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6.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190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 的这一百年被称为20世纪。其最令人深刻的记忆是前所未见的全球型战争与军事对峙(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知识爆炸。在这世纪,影响人们最深远的是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挑战。
虽然前者对后者的大部分夭折,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此外,本世纪的殖民主义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迅速瓦解。而上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却意外导致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络等信息媒体,造成全球性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而知识爆炸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识,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在艺术上,以美国为发源地的大众文化成为最为人所知的事物。尤其透过电视、广播和电影,几乎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响,甚至视其为“进步”、“便利”和“文明”的象征。但另一方面,各地的在地文化也利用这些科技媒体宣扬散播于本国或邻近地区,这种现象尤以日本与法国最为明显。
此外,本世纪是人类史上流动速率最频繁的时刻:为了劳动需求、政治庇护与更好的生活品质,大量的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许多土耳其人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
20世纪的殖民主义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迅速瓦解。而上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却意外导致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络等信息媒体,造成全球性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而知识爆炸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识,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在艺术上,以美国为发源地的大众文化成为最为人所知的事物。尤其透过电视、广播和电影,几乎全球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其影响,甚至视其为“进步”“便利”和“文明”的象征。但另一方面,各地的在地文化也利用这些科技媒体宣扬散播于本国或邻近地区,这种现象尤以日本与法国最为明显。
此外,20世纪是人类史上流动速率最频繁的时刻:为了劳动需求、政治庇护与更好的生活品质,大量的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许多土耳其人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
⑤ 20世纪中国重大的发明创造
1.袁隆平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后被授予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
歼-8Ⅱ战斗机摒弃了机头进气的气动外形,采用全金属半硬壳机身,两侧进气,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气动布局,具有良好的综合作战能力,可遂行多种作战任务,具有在昼间、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空中格斗、空中拦截和对地攻击能力。
⑥ 近年来的发明创造
天然气
⑦ 新中国重大发明创造新一览表
我这里只有五个抄!
时间 重大发明 发明者 意义
1939 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 世界上制碱工业上的重大突破
1964 人工合成胰岛素 钮经义 为人类认识生命 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一大步
1973 中国杂交水稻 袁隆平 为水稻大幅度增产开闭了新的途径
1992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王选 为汉字告别铅字印刷术开辟了通径
2001 数字机械化 吴文俊 国家和人民在新时期科技和创新的进步
⑧ 如果2020年“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要求你参加,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别人的项目对你没有用的,需要的是利用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专配置,合理规划属自己的想法,可以参加“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的东西多了去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供应链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渠道的创新等等,都是可以创新成功的。比如戴尔电脑就属于营销模式创新,微软就属于技术创新,网络就属于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