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陶朱公发明称

陶朱公发明称

发布时间:2021-08-17 03:22:01

⑴ 秤的发明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
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⑵ 秤是谁发明的

秤的发明者:范蠡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发明于2000多年前

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商业家,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⑶ 范蠡是怎么大富大贵的范蠡为什么被称做“陶朱公”呢

说到范蠡,能想起什么来?

一者他是越王勾践的重臣,替越报仇雪恨成就霸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二者他功成身退,传说是带着西施泛舟湖上过着老夫少妻的浪漫幸福生活;三者则为他经商致富,成为大商人,世称陶朱公——且以后有钱人,皆被称为陶朱公——当然,咱觉得,以司马迁对范蠡的刻画,有钱且散财于穷——真正能被称陶朱公者,应该不能是为富不仁之辈,否则,不是坏了范蠡的名声么?

网络配图

两句真言啊,现在看来是如此平常,在那重农抑商的时代,却不啻于五雷轰顶之后醍醐灌顶。范蠡利用陶乃诸国货物交易之地,如此如此那般那般,十九年里,三次积累了千金——为何说三次?因为了赚了之后,分了给贫贱时交的朋友以及兄弟们——虽然如此仁义,其实还留了一着——他把致富的秘籍,只留给了子孙,使他们,又成了大富豪。

⑷ 秤是谁发明的

秤的发明者:范蠡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详,春秋楚人。与文种同事越王句践二十余年,回苦身戮力,卒以灭答吴,尊为上将军。蠡认为在有公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句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发明于2000多年前

⑸ 陶朱公的本名叫什么

陶朱公,本名 范蠡 lǐ (前536-前448年),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后人称之为商人鼻祖。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著作有《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

⑹ 称重的称最早是谁发明的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其实物证据(石块砝码)发现于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文明遗址(约2400-1800 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古埃及人在同时代(约1878B.C.)的记载中也有提及,但至今没有发现实物。
在中国,秤的出现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发明传说
相传范蠡在经商中发现,人们在市场买卖东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难做到公平交易,便产生了创造一种测定货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经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见一个农夫从井中汲水,方法极巧妙:在井边竖一高高的木桩,再将一横木绑在木桩顶端;横木的一头吊木桶,另一头系上石块,此上彼下,轻便省力。范蠡顿受启发,急忙回家模仿起来:他用一根细而直的木棍,钻上一个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绳,用手来掂;细木的一头拴上吊盘,用以装盛货物,一头系一鹅卵石作为砣;鹅卵石搬动得离绳越远,能吊起的货物就越多。于是他想:一头挂多少货物,另一头鹅卵石要移动多远才能保持平衡,必须在细木上刻出标记才行。但用什么东西做标记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几个月,仍不得要领。 一天夜里,范蠡外出小解,一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星宿,便突发奇想,决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一颗星代表一两重,十三颗星代表一斤。从此,市场上便有了统一计量的工具——秤。
但是,时间一长,范蠡又发现,一些心术不正的商人,卖东西时缺斤少两,克扣百姓。他想,怎样把秤改进一下,杜绝奸商们的恶行呢?终于,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为红木嵌金属星形,并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禄、寿三星,以十六两为一斤。目的是为了告诫同行:作为商人,必须光明正大,不能去赚黑心钱。并说:“经商者若欺人一两,则会失去福气和幸福;欺人二两,则后人永远得不了‘俸禄’(做不了官);欺人三两,则会折损‘阳寿’(短命)!”
就这样,秤这种计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直至今天。

⑺ 谁发明了杆秤

杆秤制作的传说有两种,一是鲁班所发明,二是范蠡所制作。

1、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并颁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

2、另一种说法是范蠡所制,他由一个鱼贩的难处那得到启示先用根竹竿,一边放水筒,一边放鱼,利用杠杆原理发明;

后来他进行改造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但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便添加“福禄寿”三星,表明,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

(7)陶朱公发明称扩展阅读

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

1989年,在中国陕西眉县常兴镇尧上村的一座汉代单窑砖墓中,发现完整的木质杆秤遗物,其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公元1世纪。古代杆秤的发展,长期停留在采用绳纽、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杆的基础上,并由手工制作。

直到20世纪,杆秤才由传统的绳纽结构,逐渐改变为外刀纽与刀承或内刀纽与刀承结构。1949年后,中国为了加强计量法制管理,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

1985~1987年,中国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原来的木质杆改为金属杆,从而解决了木质杆的计量准确度受地区及天气影响的弊病,并适应了半机械化、标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产的需要。但杆秤因其计量准确度低,已渐趋淘汰。

⑻ 范蠡为什么叫陶朱公

范蠡来到齐国,自称“鸱(chī)夷子皮”,与他的儿子生活在海边,他们每天都辛勤耕作,努力生产。不久,他们就积累了几十万的财富。

齐国知道后,就让范蠡做了国相,可是范蠡认为长期享有尊贵的名号,不吉祥,就归还了相印,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了乡邻好友,带着剩余的财产到陶地居住。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道路通畅,做生意可以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

(8)陶朱公发明称扩展阅读

范蠡派长子探望二子:范蠡在陶地时生了小儿子。后来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抓住了。范蠡认为杀人偿命,但是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在闹市被杀。

于是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小儿子带着一千黄金准备出发时,长子要求去探望二儿子,范蠡不同意。长子就认为派小弟弟去,不派他去,说明他是不肖之子,想要自杀。

范蠡不得已就派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要长子转交给好友庄生,叮嘱长子到楚国后,要把一千黄金送给庄生,听从他去办理,不要与他发生争吵。

长子出发时也私自带了几百黄金,到了楚国后,他看见庄生居住条件不好,于是打开了信,把黄金给了庄生,按照范蠡的嘱咐做。庄生要范蠡的长子离开这里,二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长子就走了,但留在了楚国,他把自己带的黄金给了楚国的达官贵人。

⑼ 古代发明称的范里简介

题目含有错别字,正确的发明者名字是:范蠡(l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秤的发明者。
范蠡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道家学者和经济学家。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范蠡为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 "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也是秤的发明者,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阅读全文

与陶朱公发明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