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黑胶唱片的历史
1.1931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1/3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Play,简称LP)。原来唱片转速为每分钟78转,密纹唱片为每分钟33.5转。大大延长了播放时间。在材料上,由于氯醋共聚树脂代替了紫胶树脂,唱片的颗粒变细,微小的振动也能录制下来,这样高保真的效果得到进一步体现。
2.1945年 英国台卡公司用预加重的方法扩展高频录音范围,录制了78转/分的粗纹唱片(StandardPlay,简称SP)。
3.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发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单面可录音时间将近30分钟,比以往长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称之。相对的,以当初的科技状况,有所谓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钟是78转。现在通行的唱片几乎都是33转,所以黑胶唱片就被直接称为“LP”。
4.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目前国内市场的黑胶唱片都是引进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现在在广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胶唱片要六七十元钱,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❷ 密纹唱片的发明史
1931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1/3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Play,简称LP)。原来唱片转速为每分钟专78转,属密纹唱片为每分钟33.5转。大大延长了播放时间。1948年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331/3转/分的新一代的密纹唱片(Microgroove),成为唱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其他不详!
参考:http://ke..com/view/1206954.htm
❸ 是谁先发明灌制唱片的
世界上第一张唱片是由美国工程师埃米尔·别尔利赫尔于1888年灌制而成。这张唱片现存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里。早期的唱片中间有两个孔,唱针由里向外转动。唱片只录一面,背面贴有文字说明卡。
还有一些其他的和唱片有关的:
1.最早的歌剧唱片
1896年,法国帕台·弗雷贝公司开始销售世界上最早的歌剧唱片,这是一种圆筒型唱片,灌制录音的均是当时著名的歌剧演员。1903年,格拉莫冯公司的弗雷德·盖斯巴格,在意大利米兰录制的《丑角》,是世界上最早的歌剧全曲唱片,由歌剧作者列昂卡瓦洛亲自担任指挥。
2.最早的金唱片
金唱片是西方国家专门为了奖赏灌制唱片的歌唱家而设制的。某张唱片只要卖出了100万张,那么第100万张就称为“金唱片”。当然,歌唱者所获的这张“金唱片”并非金质,只是一种荣誉。世界上第一张金唱片录制的是列昂卡瓦洛(1858—1919)所作的歌剧《丑角》中的一段咏叹调,这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1873—1921)演唱的。
3.最早的爵士乐唱片
世界上最早的爵士乐唱片是1917年3月7日开始销售的。这张唱片一面录有《新奥尔良爵士乐队歌曲》,另一面录有《紧张、坚定的一瞬》。演奏者是尼克·拉罗卡的原新奥尔良爵士乐队,由美国新泽西州卡姆登的皮克塔公司出版。
4.最早的唱片图书馆
1914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城图书馆开设了世界上最早的唱片图书馆。开馆伊始,只有当地妇女俱乐部寄赠的25张唱片,到1919年,图书馆所收藏的唱片已近600张,借出次数达3505次。
5.最早的镀金唱片
美国的格伦·米拉乐团演奏的歌曲《卡达努加·秋·秋》,在1941年摄制的美国电影《桑·巴雷小夜曲》中曾使用过。同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销售这首歌曲的唱片,仅出售几个月就达到了100万张。为此,美国无线电公司特别制作了一张镀金的唱片赠给格伦·米拉乐团,以资庆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镀金唱片。
6.最畅销的唱片
个人唱片销售数最高纪录,是迈克尔·杰克逊创造的。他灌制的唱片集在全世界共销售出了数千万张,由于他在歌坛久盛不衰,所以他的这一记录还在不断地直线上升。第一张破100万大关的古典密纹慢转唱片,是钢琴家哈维·拉凡·小克立本杰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奏鸣曲第一号》。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歌曲唱片,是由美国作曲家欧文·柏林所写的作品《我愿光明再生》,这是一首圣诞节颂歌,作品问世后的数十年间,售出的唱片数竟达5000万张。
7.最小的唱片
世界上最小的唱片,直径只有35毫米。该唱片所录制的是英国国歌。这种唱片是1924年由英国的一家唱片公司出品的,前后总共只制作了250张。今天,这种微型唱片已成为收藏家的宠物和博物馆的珍品。
8.最早的扬声器和电动留声机
1898年英国伦敦的霍雷斯·肖特获得专利的“奥格泽特弗恩”扬声器,是世界上最早的扬声器。这个扬声器利用了压缩空气的装置。最早用扬声器放大装置来代替耳机的电动留声机,是1925年美国俄亥俄州达比由克的布朗兹维克公司制造的布朗兹维克·帕纳特罗普的留声机。
❹ cd是谁发明的
最早的CD (Compact Disk),是1980年由Philips与Sony所发表的,原来只是为了家电消费市场所设计的,当初并没有想到回CD将来答可以用于计算机的用途,因为那时候连286的计算机都还没有,当时计算机的资料储存还在5.25寸的磁片阶段,连3.5寸的磁盘都还没发明呢。
在CD尚未发明之前,音响系统都是属于「类比式」的,音乐的来源大多是30公分直径的LP唱片、收音机,以及录音机等,CD发明之前根本就没有数位音响,因此CD可说是继电晶体以来最伟大的发明。
自CD出现在音响市场之后,30公分直径的类比式LP唱片就开始慢慢隐退(虽然到现在还有小部份死硬派的音响迷始终不放弃传统类比唱片,但那终究只有小部份)。自CD之发明,以后所有有关CD的同类产品,包括DVD均是由此衍生的。
CD光驱起始于1980年,由荷兰的Philips公司与日本的Sony合作所发表的音乐光碟(Audio CD),亦称为CD-DA (Digital Audio),从此之后,因其它媒体市场的发展而连续推出一系列的光盘规格与产品!
❺ 黑胶唱片的诞生
黑胶唱片作为一种声音和音乐的载体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1984年CD诞生。我国在1992年进入CD时代,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黑胶唱片的价格从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收藏者的喜好,从1994年开始,黑胶唱片的价格逐渐回升,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
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目前国内市场的黑胶唱片都是引进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现在在广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胶唱片要六七十元钱,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黑胶又称LP,long play, 是立体声黑色赛璐璐质地的密纹唱片。为什么叫LP,主要是针对过去古老的粗纹短时间唱片而言。这是个简单解释。为什么在数码时代还要玩老东西?主要是因为那种空灵感和现场感是现在的CD无法取代的。如果你听过了LP,你将会对现在的CD的尖利粗糙的数码声不能忍受。而现代的CD为了尽量减弱数码声而开发了众多的电路和录音模式,但是仍然是不能和LP相匹敌。放LP的设备叫turn table, 一般不带有功率放大器,只是前置级的输出,拾音模式大约有动磁,动圈和动铁的唱头,以动铁+线性寻迹的唱头唱臂为最优。
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的唱片发行,经过几年的发展,单面可录音时间将近30分钟,比以往长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称之。相对的,以当初的科技状况,有所谓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钟是78转。现在通行的唱片几乎都是33转,所以黑胶唱片就被直接称为『LP』。
简称SP唱片(standardplayingrecord),抛开各种技术参数不谈,在发展至今的各种音乐记录材质———唱片、磁带、CD———中,SP的音质最接近原声,是爱乐者所追求之境界。众多重量级演奏家、指挥家、大乐队及歌唱家等作品大多数均以黑胶唱片作为首次发行。SP只要保存得当,寿命长久,而通常
CD十年左右就完蛋了。目前,黑胶唱片是稀有物品了,尤其是数十年前的名盘,更是珍品。这次石原带来的数十张SP经典唱片,在1926年录音后,就一直被封存在这些唱片中,非常完美,几近原声。
❻ 唱片业是何时兴起的
一、国际唱片业协会的组成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是代表全世界1300多个唱片业制造商的国际性贸易组织,在至国际性的唱片公司(BMG,SONY,EMI,POLYGRAM等),小至发行量有限的小型独立制造商。中国的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浙江音像出版社、上海声像出版社、上海音像公司等也都是国际唱片业协会的会员。国际唱片业协会还正式接纳了39个国家的全国性唱片业集团,美国唱片协会(RIAA)和拉丁美洲唱片录影协会(FLAPF)也都附属于国际唱片业协会。
国际唱片业协会始创于1933年,总部设在瑞士,注册办事处位于苏黎世。它是非盈利性机构,由其成员、全国性集团及其附属机构提供财政支持。 科技进步带来唱片产业的进步
——圆盘唱片
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1887年蜡筒留声机推上市场,由于机器笨重,使用不便,且不能复制,未能获得有价值的商业应用。1888年德国人贝里纳改进了早期留声机,推出了圆盘唱片。圆盘唱片由于水平播放,使针压保持稳定,提高了音质,而且它的生产工艺便于工业化大规模复制,使唱片走入人们生活成为可能。因此圆盘唱片的出现,宣告了唱片工业的诞生。
贝里纳留声机公司成立后,开始生产留声机和唱片,事业从美国发展到欧洲,业绩蒸蒸日上,1900年注册的“狗听喇叭”,成为唱片界最著名的商标。许多著名的唱片公司都与贝里纳公司有着发展渊源关系,如:Victor公司、HMV公司、DG公司、Polydor公司、EMI公司等。
圆盘唱片和留声机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法商乐浜生,1908年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销售唱片和唱机,1915年建唱片厂,开始生产唱片。直到1998年,中国完全停止了圆盘唱片的生产。
——音频盒式磁带
尽管圆盘唱片由SP(78转)到LP(33转)、由粗纹到密纹、由单声道到立体声,音质在不断完善、提高,但毕竟生产工艺复杂,使用不便,放唱容易产生“爆点”。
——激光数码唱片
1980年激光数码光盘存储技术问世,1982年索尼公司和飞利浦公司在雅典消费性电子工业博览会上推出了激光数码唱片。激光唱片声音干净,音源可靠,选曲方便,可反复使用而无损耗。这些突出的优点,使激光唱片很快风靡世界,取代音带成为音乐的主要载体。
中国在1989年由深圳先科公司引进了第一条光盘(视盘LD)复制生产线,1990年生产出第一张名为《亚洲雄风》的激光唱片。经过10年多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有光盘生产厂家70多家,光盘复制生产线300多条。激光数码光盘已是影音产品的主要载体。
新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载体,带动了产业进步,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唱片工业促进了音乐的繁荣、传播、交流,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这些都是与新技术的应用分不开的。机械式的声波振动原理的应用创造了蜡筒留声机和蜡筒,电声原理的应用创造了电唱机和圆盘唱片,电磁原理的应用创造了收录机和盒式音带,激光和数字储存原理的应用创造了激光唱机和激光唱片。每次新载体的出现,都推动了产业进步,无论是载体,还是播放机,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商业价值。科技进步对唱片鉴赏的影响
人的鉴赏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唱片录音和播放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唱片的表现力,也提高了人们的唱片鉴赏能力和审美追求。而人们提高了的鉴赏能力又向新技术的开发和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上是第三个答案)
2的答案:1979年,以太平洋影音公司的成立为标志,开创了我国新时期的音像时代。在短短的十数年间,300多家音像出版单位、数百家复制生产厂、十余万家的销售商平地而起,形成了我国现代民族音像产业的基本形态,为今后大力发展音像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我国出版发行音像制品2.8万多种,发行总金额27亿多元。 中国唱片100年的历史,有声有色地记录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100年来,我国唱片业历经风雨、几度辉煌;55年来,新中国唱片事业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增光添彩;25年来,我国音像业飞速发展,基本形成音像产业大格局。
3答案:1904年,欧洲音乐厅唱片公司(European Odeum Record Company)推出双面放声唱片(Both Sides Play Disc)。
1905年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发明了放大声音讯号的三极真空管;英国Neophone(新声)推出直径20英寸的78转长时间唱片(播放时间8~10分钟)。
1919年,格斯特(Lionel Guest)与梅里曼(H.O.Merriman)在英国进行电录音(electrical recording)的实验;同年贝尔实验室也开始电录音工作。
1920年,自动点唱机(Juke-box)在美国问世。
❼ 请问“唱片机”流行的年代是哪个时期
19世纪90年代,留声机开始在欧美等国投入应用。与此同时,唱片也很快传入中国。1897年,位于南京路上的英商谋得利洋行最先将蜡筒留声机和圆柱形蜡筒唱片引进上海。
这种可以留住声音的机器被上海人叫作留声机,会自己唱歌的盘片则被称作唱片。由于谋得利的最先引进之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唱片被统称为“谋得利唱片”,犹如报纸当时在上海滩上被统称为“申报纸”一样。
当时进口的唱片内容多为外国音乐,一般人难以听懂,洋商们便想法迎合中国老百姓的喜好。20世纪初,法国人乐浜生在上海设摊收费播放《洋人大笑》唱片,其广告语为:“十文钱即可听一次洋人大笑,使你忍俊不禁,为之捧腹。凡听而不笑者,分文不取。”
这张片长2分32秒,以各种笑声组合起来的唱片在当时大受欢迎,销路奇畅,在很多人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今天,人们还把这张《洋人大笑》作为传入中国的第一代唱片。
(7)唱片的发明扩展阅读
诞生故事
留声机诞生于1877年。世界上发明留声机的人就是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生与他所发明的早期留声机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根据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震动的现象,拿短针作了试验,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1877年8月15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让助手克瑞西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指着这台怪机器对助手说:"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他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一身毛……”。
唱完后,把针又放回原处,轻悠悠地再摇动曲柄。接着,机器不紧不慢、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与刚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唱的一模一样。
在一旁的助手们,碰到一架会说话的机器,竟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1877年12月,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外界舆论马上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波拿巴”,是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
❽ 圆盘型留声机和唱片是由谁发明的
在1887年德国技师埃米尔·贝林纳(1851~1929)就把爱迪生的圆筒式留声机专,改进为滚筒式留声机。第二年,他又发明了圆盘属型留声机和唱片。但是,上述录、放音设备,运用的都是机械方式,都有声音微弱、失真,要体积大的喇叭播放等缺点。
❾ 你知道唱片是怎么诞生的吗
唱片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你知道是谁发明了唱片吗?爱迪生是个伟大的发明家,发明过电灯、电话等许多有用的东西。在1877年,他发明了一台留声机,能把人们说话的声音录上去再放出来。这件事惊动了很多人,但是由于这台留声机录的声音不清楚,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不再谈这件事了。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现在保存在英国首都伦敦的一家博物馆里。过了10年,也就是从1887年起,爱迪生又把这台留声机搬了出来,终于想出个好办法。原来录音部分是用锡纸作的圆筒,后来改成涂上蜡的圆筒,用这种涂蜡圆筒录的声音清楚多了。爱迪生想:若是用它把优美动听的音乐录下来,那该多好啊,什么时候想听音乐,把留声机一放就行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对音乐家霍夫曼和彪洛说了。1890年,他们两个人的演出就用涂蜡圆筒进行了录音,人类第一次的音乐录音就是这样开始的。在美国有个叫贝尔利纳的人,他对爱迪生的留声机非常感兴趣,但是对那种涂蜡的圆筒不满意,因为这种录音管圆圆的不好保管。他经过了反复试验,终于把圆筒改成圆型的平盘。1900年,世界上诞生了这平圆录音盘———唱片。从1925年起,唱片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好听了,因为从这一年起,开始用电气录音。录制唱片时,演唱的人对着麦克风唱;放唱片时,用钢针制作的唱针从唱片的边上向内心转动。后来,录音技术发展得很快,又出现了透明唱片(用塑料制作的唱片)、立体声唱片、磁带录音、立体声盒式磁带录音和激光唱片。
❿ CD唱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当时听CD的工具是什么
"谁需要这些银色的光碟片?", 在1982年於雅典所举办的消费性电子工业代表聚会会议上, 飞利浦部门的Mr.Jan Timmer 如此问到. CD 光碟片在音乐领域上的应用成友\简单而清楚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不久, 电脑工业很快的对 CD 重新定义, 他们认为在音乐 CD 片上所储存的大型音乐资料也能被电脑资料所取代, 因为同样都是采用数位讯号, 於是CD-ROM就诞生了. 基本上是依循红皮书(Red Book, CD 音乐片格式标准, 由飞利浦及Sony所制定)的标准,而CD-ROM的详细规格及标准则订定於黄皮书(Yellow Book, 由 Philips 及Sony 所制定)上, 但是在消费性电子市场上, 其在音乐、视讯、动画的应用 (我们现今称之为"多媒体")上, 该规格并无法满足需求而必须延伸扩展, 所以於1987年Philips及Sony联合制定了CD-I(CD-Interactive 互动式光碟), 其规格写於绿皮书上(Green Book),要执行这些互动式光碟的程式必须使用内含电脑界面的CD-I拨放机, 这种机器有点像是一般 CD 音乐拨 放机 (CD-Player). 当然, 互动式程式也可应用在一般个人电脑上.
为了建立从消费电子世界到电脑世界的桥梁, 於是Philips, Sony 及 Microsoft 叁家公司在1988 年定义出 CD-ROM/XA格式, XA 是代表eXtended Architecture 二个字的缩写,它是CD-ROM规格的延伸, 是以CD-I的规格为基础而建立, 而后有许多系统厂商纷纷开 发出以此格式为基础的技术, 如: Commodore's CDTV, Intel's DVI, Tandy's VIS, Mixed Mode CDs, CD+G, CD+MIDI及一些由日本电视游乐器厂商所开发出的软体. 但是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开发是由飞利浦与柯达公司共同开发出的相片光碟(PhotoCD), 此种光碟片也是属於Bridge Disk的一种, 可使用在PhotoCD专用的拨放机、CD-I 拨放机或是连接在个人电脑上具有XA读取能力的CD-ROM光碟机上. BridgeDisk 的规格是由飞利浦与Sony在1991年10月制定出,白皮书 (Write Book)也是属於这类格式. 在以前, CD片是属於唯独型媒体, 但是相片光碟却是建立在一种新的单写型技术上(write once technology), 对於此种单写型光碟(CD-RRM,write once read many)及磁光式光碟(CD-MO,magneto optical) 的规格均於1990年11月定义在橘皮书(Orange Book)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