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书
世界名画家全集
米开朗琪罗
何政广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小本书 内容广泛 我就有几本
Ⅱ 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有那些
莫奈代表作
《日出·印象》
《干草垛》
《阿尔让特伊大桥》
《阿尔让特伊的帆船》
《卢昂大教堂》
《睡莲》
《草地上的午餐》
毕沙罗
《塞纳河和卢浮宫》、《雪中的林间大道》、《蒙福科的收获季节》、《艾拉尼的疯人院》、《埃尔米塔日花园的一角》和《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
米开朗琪罗
雕像《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罗马西斯廷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Ⅲ 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西斯廷礼拜堂内景
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
神创造太阳和月亮
原始罪恶
洪水
神分出水与陆
神创造亚当
先知约拿
先知以赛亚
库迈的女先知
裸体青年
先知耶利米
昼、夜、暮、晨
力行者
摩西
行动生活
冥想生活
奴隶
哀悼基督
大卫
Ⅳ 米开朗琪罗名画《创造亚当》有什么深层含义
《创造亚抄当》是根据创世纪第二袭章:“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在东方立了一个伊甸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米开朗基罗为了集中注意力于大神的创造,以及亚当的诞生,便把神和亚当安量在左右两边的空中和陆地上。右边是耶和华大神,飞翔在空中,他左手抱着天使们,右手伸向亚当。亚当全身裸体,躺在左边的陆地上,一手伸向大神。神与人的手指象接电似的相互交流,这里表现了充满精力的老人和年轻而美丽的生命的诞生。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
另外,也有有意思的解读,比如最近的美剧《西部世界》里也说到了:上帝的那一部分形状和人的大脑是一样的,意思就是——不是什么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自己的意识。
Ⅳ 1508年到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什么和什么
1508-1512年,米开朗琪罗完成了西斯廷的英雄作品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作品中充满了生杀一切的神精神.《西斯庭教堂天顶画和墙壁画》位于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米开朗基罗创作了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每一个画面都蕴含着对人生欢乐与创造力量的肯定。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是不可估量的。
米开朗琪是意大利人,被人们称为“在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1501年,米开朗琪罗接手了一向没人敢雕刻,中止了四十年的先知者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卫像》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开赴罗马.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时代.使米开朗琪罗感到幻灭、绝望、意志破裂的情绪反映在梅迪契陵墓和尤利乌斯二世纪念物的新雕像中.米开朗琪罗一生中惟一的一张别人的画像是卡瓦列里,是他使米开朗琪罗决定完成圣彼得大教堂穹窿的木雕模型.
Ⅵ 关于米开朗琪罗简述
博那罗蒂·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基罗”、“米高安哲罗”。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作为对他的尊敬。
Ⅶ 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是水彩画还是什么画速度!!!
肯定是油画啦!
Ⅷ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哪两方面的内容
探索了这位艺术巨匠的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米开朗基罗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于1906年完成的一部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搏斗》,下篇《舍弃》和结束语《死》。
《米开朗基罗传》讲述了米开朗基罗的一生经历。米开朗琪罗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主要经历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去世了,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甚至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开了,米开朗基罗转入另一所赫赫有名的雕塑学校。
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Ⅸ 有什么关于米开朗琪罗的好书介绍吗,急!!!!!!
我比较推荐的是罗兰著的巨人传三传之一的《 米开朗基罗传 》 我也很喜欢米~希望能帮到你!
Ⅹ 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和创作经过
《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大理石雕塑,米开朗基罗创作于1513-1516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1505年,米开朗基罗被教皇请到罗马工作。朱理二世扬言要把意大利著名艺术家都集中到罗马来,美其名曰“保护”他们,实质上是想利用他们来实现他宏大的墓葬计划,让米开朗基罗来设计“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后享用。可是这个喜怒无常的教皇在设计陵墓期间,一再更改、缩减、否定原先的计划。米开朗基罗忍无可忍,只好毅然离去,逃回佛罗伦萨。后来教皇动用武装力量直捣意大利中部,使佛罗伦萨政府不得不以国事方式,强迫米开朗基罗回到教皇的身边。忍辱负重的米开朗基罗从1508年起,为教皇完成第二次陵墓计划。对此,他不仅作了大量他所不愿意作的壁画,还完成了全部雕像的任务。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心情,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这两尊作于1516年的奴隶像。
《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是用来装饰陵墓的。在中世纪意大利,统治阶级在墓前立奴隶像是象征死者的权威。显然,这是沿袭罗马纪念碑常用囚犯作装饰的惯例。米开朗基罗为发泄他对统治者的抗议,把奴隶雕成渴求解放而不可得的两个青年壮汉,使他们具有力士般健美的体魄。《垂死的奴隶》,雕像双目紧闭,并不象垂死,好象在微睡;胸前的绳索,象征着暴力与专政、他没有让奴隶表现出极度痛苦,或为挣扎而显出痉挛,而是塑成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似乎沉重的劳动已使他疲惫不堪:他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虽生命垂危,仍想挣扎着再一次醒来与暴力、死亡搏斗《被缚的奴隶》的运动节奏则更加清楚,他的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挣开绳索,进发出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用的意志。有人称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它好象在我们面前活着,一个在继续休息;一个在用力挣脱束缚。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尊奴隶雕像并没有安放在陵墓前,而是转送给了别人。现在被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