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袁复礼的创立学会
倡议成立中国地质学会,首次发现中国早石炭世地层
1916年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教员与毕业生合影
1921年11月,袁复礼从美国留学归来,与1920年从美国学成回国的谢家荣交谈认为:欲发展地质科学,当务之急应建立一个学术团体,以便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开阔视野,跟上时代。他们向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和矿产股长翁文灏提出建议,得到了他们的赞同。丁文江责成他们用英文起草了《中国地质学会章程》,经外国学者葛利普修改和审定,最后由翁文灏译成中文。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学会之一,为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和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成立会上,他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编辑。在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创时期,袁复礼做了大量基础地质工作,而最重要的是1925年在甘肃武威(现划归天祝)西南35公里的“臭牛沟”发现了丰富的海相化石,其中有许多新的属种,如袁氏珊瑚(以袁复礼姓氏命名)、大长身贝等,其时代与西欧的“韦宪期”相当,为此,他第一个确定了中国有早石炭世地层,为中国南、北方石炭纪地层、古生物对比和古地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袁复礼应用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和几十年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的资料,开出了新中国第一门《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课程,编出了中国第一本《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教材,首次提出了中国第四纪地质的特点和分区。他是中国地貌和第四纪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② 合肥最好的排名前十的中职院校有哪些
1、安徽建设学校:安徽建工技师学院始建于1980年,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首批技师学院;安徽建设学校是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两校一套建制,合署办公。学校地址:合肥市包河大道188号。
2、安徽汽车应用技师学院:安徽汽车应用技师学院(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始建于1979年,前身为安徽省机械工业干部学校,1985年成立干部中专学校,1991年经批准成立“合肥机械学校”,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地址:合肥市双凤工业区凤霞路15号。
3、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安徽省直机关业余大学,1988年更名为安徽省直职工大学,2003年转制成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淮海大道300号。
4、安徽省淮北师范学校:地址:淮北市濉溪浍河路
是淮北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公办学校,也是淮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的中等师范学校。它始建于1950年,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2009年经省教育厅评估已晋升为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几十年来,为淮北市培养了2万余名优秀教育工作者,是淮北市培养小学和幼儿教师的摇篮。
5、合肥机电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全日制职业技术院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安徽省重点技工学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合肥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宿松路与紫蓬路交口往西200米。
6、合肥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座落在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所以培养高级技工为主体的全日制(高职层次)技工院校,我校深入贯彻“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各项工作全面上台阶。地址:合肥市经开区紫云路与蓬莱路交口。
7、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又名合肥工业学校,直属合肥市教育局领导。学校始建于1962年7月,是一所公办工科类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教先进单位,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
8、安徽能源技术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建校于1980年,现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是一所集教育、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9、安徽电气工程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专业公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10、安徽经济技术学校:是一所公办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始建于1964年,占地396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多册,计算机800余台。
③ 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在什么地方 急急
固镇路78号
在临泉路与蒙城北路交叉口,一直沿蒙城北路往北,走到与固镇路交口往西走一截就到了。
可以坐126或15路公交
④ 如何学会创造
1.创造,是一个从抄小实验的话题。首先袭,我们要学会怎么面对创造。我们要用自己那勤劳、机灵手巧的双手去社会上发展。其次,我们要学会如何为祖国做出贡献。我们要在新社会里建起许多许多的好习惯
2.学会创造,就是要注意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每位同学都应注重培养自己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科技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要培养从工程实际中提炼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等待老师出好题目,让你写算式。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爱护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⑤ 学会创造的好处
你会得到别人没有的
⑥ 丁明的人物履历
1981年至1985年在原合肥联合大学学习,1985年起留校任教。
1989年至199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习,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9年起任原合肥联合大学教授。
2000年任原合肥联合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校长助理。
2000年任原合肥联合大学党委委员。
2003年6月起任合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2015年1月起任合肥学院党委副书记。
现任安徽省科协委员,合肥市科协委员,合肥学院粉体与新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阻燃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安徽塑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合肥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合肥市创造学会副理事长。
⑦ 什么是创造学
创造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造发明活动规律的科学。因为创造发明是人类劳动中最高级、最活跃、最复杂、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追求新的有价值的功能系统。而创造发明可以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因此创造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当前是创造发明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国家之 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现象上看是产品竞争, 从实质上看是智力竞争,是创造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 发明的竞争。创造学就是要通过对创造发明史和当今大量的发现、发 明的过程实例进行解剖、分析、研究,力求找出创造发明活 动的规律,借助规律有效地进行各种创造发明。创造学的分类及研究的内容创造学的分类:创造学研究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因为创造过程遍及各行各业,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有关创造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对任何一个实践领域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任何一个立志搞革新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创造学已经发展并衍生许多分支领域,大体归纳为三类:①创造科学——它是研究创造活动,揭示创造活动和创造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对创造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创造性科学一一研究人的创造性,开发人的创造性,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②创造工程一一研究各种有效地创造发明方法,促进创造发明效率的提高,它是创造学最富于应用性的一个领域。此外,还出现了与其它科学交叉的边缘分支,如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学、创造性开发学等等。总之,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创造学研究的内容:1.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们的意识或创造欲望的反映。创造学研究者认为,创造者必须具有以下五种精神: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③达不到目的誓不罢休、百折不挠的精神;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2.创造性思维思,就是想;维,就是序;思维就是有次序的想一想,思索一下,思考一番。总之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全过程。创造性思维就不是一般的想一想,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想的是独立的见解,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想象目标,其结果是新颖的、有使用价值的、先进的产品。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综合反映。3.创造环境创造环境的好坏,对创造发明者来说,是起促进和制约的作用。任何个人与团体,虽然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但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促进或阻碍创造力的发展。充分认识阻碍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拓有利于创造发明的环境,必须是领导重视创造发,明,积极培养职工的创造精神,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认真分析群众意见,从开发群众创造力的高度,来尊重群众提出创造性想法,保护职工创造权益,在群众中造成人入动脑筋搞革新的竞赛风气,否则必将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另外,车间班组团结,协作气氛浓,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4.创造性教育. 根据“创造学”研究者们提出的有关创造理论与方法, 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提高人员素质。创造性教育就是通过: 运用创造思维和创造技法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人们的思维活动能够出现超出现有的知识范围,具有独创性,从而去搞革新、搞创造发明。 ·我们举办创造学学习班,就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实例。5.创造技法是从创造发明的活动、过程、成果中总结出来带有普遍 规律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创造技法有300多钟。创造学研究的原则和任务1.创造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一总结创造发明的经验。2.创造学的根本任务——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类更加聪明。当今的时代是创造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造力,就会忙忙碌碌一辈子,没有发明成就。一个企业没有创造力,就不能发展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就会在商品竞争中失去竞争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造力,就很难繁荣,甚至会危及国家、民族的生存。
⑧ 我们要培养自己学会创造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能力修改病句
这句话可以这样改,我们要培养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的能力 是因为这三个词的层次是不一样的,需要修改一下
⑨ 如何学会创造机会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当我们尝试着步入失败者的群体中对他们加以访问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能得到像别人一样的机会,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他们还会向你抱怨好的地位已经人满为患,高级的职位已被他人挤占,一切好机会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总之,上天对不起他们。
但有骨气的人却从不会为他们寻找这样的托词。他们从不怨天尤人,他们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他们更不会等待别人的援助,他们是自助:他们不等待机会,而是自己制造机会。
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人的热心与精力,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对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脚踏实地奋力前进,不肯轻易懈怠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
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你从事哪一类事,其中都有机会。
伟大的成就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们。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世界上最需要的,正是那些能够制造机遇的人。时机虽是超乎人类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但人在机遇面前,不都是被动的、消极的。许多成就大事的人,更多的时候是积极地、主动地争取机会,“创造”机会。
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正如樱树那样,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而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蓄锐养精。”人在待机之时,不能放松蓄锐养精的积累,还要时时窥测方位,审时度势、见缝插针,以寻求有利自身发展的机会。
当一个人计划周详,考虑缜密,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配合下,时机常常会来到你的身边。一个强者,总能创造出契机,常常与机会结缘,并能借助机遇的双翼,搏击于事业的长空。
创造机会需要一种韧劲、磨劲,需要耐心。当你确定明确的奋斗方向,有坚定的信念,并时时刻刻准备“接纳”机遇时,就可能得到机遇女神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