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斯被关在狱中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李斯身带刑具,关在狱中。他仰天长叹:“悲修啊!无道的昏君。哪里可以为他谋划呢渔昔日夏莱杀关龙逢,商封杀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青。这三位大臣是何等忠君,然而却都不免一死。’现在我的才智比不上他们,而二世的无道又超过莱、封和夫差,由此看来,我死也就顺理成章了。二世做皇帝的办法岂能不使天下混乱!诛杀兄长自己登位,害死忠臣提拔奸人,修阿房宫,横征暴敛。不是我不进谏,是他不听我的话啊!现在造反的人已经古了半个天下,他却执迷不悟,让赵高为辅佐、我一定会看到寇贼踏破咸阳,朝廷成为魔鹿游玩的荒草岗。”
② 小篆是李斯所创吗
小篆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字体,是汉字古文字阶段的休止符,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千百年来,秦朝宰相李斯在秦统一后将大篆(籀文)简化为小篆的说法流传很广。通用著作无不沿袭此说。
但是,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此说依据不足,其主要论据是:小篆是秦代文字的说法没有史料依据,《史记》关于秦统一文字的记载仅“书同文字”、“周道废,秦拨去古文”两句,并说明秦国创小篆,更无李斯造小篆的意思;对李斯一生轶闻琐事均有详细记载的《史记·李斯传》只字未提李斯作小篆的事。因此可以肯定,小篆形成于秦统一之前。秦始皇不过将其规定为全国的统一文字而已,并非新创。
然而,小篆究竟形成于秦统一之前的何时,说法又不尽一致。
一种意见只是否定秦代李斯作小篆,至于小篆具体成于何时却言之不明。如南宋范成大所撰《跋〈诅楚文〉》中就有“小篆非出李斯”之语;民国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叙平先生在《中国文字之变迁》一文中也写道:“小篆就是秦文,李斯要废六国异形文字,用秦文来统一它,并没有另创小篆。”
另一种意见则依据对战国时期秦国文物所载铭文和当时人书法字体的考察,在否定小篆为秦统一后李斯所创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小篆为战国文字之说。对古代文字研究造诣很深的清代学者王国维在《史籀篇疏证序》中就持这种看法。
各派论者各持己见,孰是孰非,未有定论。
③ 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叫做什么秦朝大将谁用六毛和羊毛混合发明出了描
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叫做小纂
④ 千古名相李斯,被自己制定的刑法残酷处死,临死有何遗言
李斯是我国历史上的千古名相,他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他,秦始皇就不可能那么快实现天下的大一统。可就是这样一人,却不得善终,以被砍头为结局。而在砍头之前,李斯说了两句话。
如果李斯当初没有为了一己私利,立胡二世为帝,结局可能就大不相同。但事已至此,他只能为自己的过错付出惨痛的代价。
⑤ 李斯是怎样被处死的
由于秦始皇的赏识,李斯不仅官运亨通,他的子女也都跟着沾光。李斯的长子李由做三川郡守,掌握了一定的军政大权,其他子女也都与帝室结了婚姻关系。有一次,李由回到咸阳,李斯摆设家宴,百官都来赴宴祝酒。在这种热烈的酒席上,李斯想起了他的老师荀卿告诫他的“物忌太盛”这句话,感慨地说:“我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却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但是,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尸由此可见,李斯并没有完全陶醉于高官厚禄之中,他对现实的认识还是比较清醒的。
秦朝建立以后,由于秦始皇对广大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各地人民群众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武装斗争形式外,广大人民还以歌谣的形式咒骂秦始皇,如说:“阿房阿房,亡始皇”等。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使地主阶级也很担心。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先后进行了五次远途巡行。其目的就是到各地耀武扬威,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尽管秦始皇到各处巡行,残酷镇压人民群众,然而反抗还是不断发生,如有人拦截皇家使者,有人公开咒骂秦始皇:“今年祖龙(秦始皇)死。”所以,在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决定第五次巡行。
这一次巡行,丞相李斯和秦始皇宠爱的小儿子胡亥等一同前往。巡行的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流域到云梦,再沿长江东下直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登会稽山,祭大禹,并刻石留念。在北归之时,秦始皇得了重病,不久死在沙丘(今河北钜鹿县东南)。
秦始皋死后,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火知道死讯,按照惯例,应由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扶苏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面提过意见,惹得秦始皇生气,把他派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这时,宦官赵高也正在进行阴谋活动,他曾是胡亥的老师,极力想让胡亥称帝,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唯一需要注意拉拢的是李斯,所以他就想方设法争取拳斯也同意胡亥上台。赵高口才极好,善于雄辩,与李斯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赵高说:“皇帝临死前,曾召扶苏参加葬礼的这封信,没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胡亥手里。决定由谁来继位;全由胡亥和我来决定丁,你认为如何?”这是探听的口气。
李斯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反映出李斯对赵高的不满。但赵高早就对李斯的为人了如指掌,他让李斯和蒙恬进行对比,李斯自觉不如蒙恬。于是,赵高乘机又说:扶苏刚毅面勇敢善战,他继位后必将任用蒙恬为丞相,这话很能抓住李斯当时的心情。赵高接着又威胁说,现在天下实际上掌握在胡亥和他的手里,扶苏、蒙恬、李斯的命运也全都攥在我们的手里。李斯见形势不妙,就只好听从赵高的调遣了。胡亥、赵高将秦始皇召扶苏来咸阳送葬的书信,改为斥责扶苏“无尺寸之功”、“不孝”的信,令他自杀;同时责备蒙恬“不忠”,也令他自杀。结果扶苏乖乖地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后被囚禁,还是服毒而死。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胡亥继承了帝位,开始了比秦始皇更加残忍的统治。李斯与胡亥、赵高的结合,是为了互相利用,所以后来他们之间勾心斗角,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李斯是个不惜一切代价而想得到功名的政客,比昏庸无能的胡亥,当然要高明得多。他看到了秦王朝的危机,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也不敢规劝胡亥。一次,胡亥责问李斯说:过去韩非曾经说过,古代的君王都是十分辛勤劳苦的,难道君王管理天下是为了受苦受累吗?这是因为他们无能。贤人有天下,就要让天下适应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满足,又如何治理天下呢?我想随心所欲,而又要永远统治天下,你李斯有什么办法吗?这时,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压农民起义进军不利,大将章邯要追查李由的责任,并讥讽李斯的无能。李斯因此心中恐惧,为得到秦二世胡亥的信任,提出一套“督责之术”。
李斯在上书中说:贤主若能行“督责之术”,群臣不敢不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不能行“督责之术”的君王,如尧、舜等比百姓还辛劳,简直是受罪。
什么是“督责之术”呢?实际上就是严刑酷法和君王的独断专行。李斯说:“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就是对臣下和百姓实行“轻罪重罚”,使人人不敢轻举妄动。君主对臣下要实行独断专行,要驾驭群臣,不能受臣下的影响。李斯认为,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实行“督责之术”,群臣百姓也就不敢造反了,君王的地位才能牢靠。
李斯关于“督责之术”的主张,既有取宠于秦二世的一面,也有他继承法家思想的一面。在上书中,他也是一再引申不害、韩非的话,来证实自己的看法。不过,李斯讲得更加露骨而已。糊涂可笑的秦二世,不顾天下百姓的反抗,采纳了李斯的“督责之术”。此后,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弄得天下怨声载道。
在李斯,赵高的怂恿下,秦二世胡亥更加奢侈腐化,胡作非为。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不断地从关中征发人民去打仗,给人民造成极大的负担,秦二世胡亥为了修好阿房宫,征发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当时全国人民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
⑥ 古代的刑具刑罚
中国古代的刑罚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归为五类。隋以前的五刑为;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前四种为肉刑。汉文帝始议除肉刑,至隋文章制《开皇律》,基本上以五刑——笞刑、杖别、徒刑、流刑、死刑取代了旧五刑,以身体刑(又称痛苦刑)取代了肉刑。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自刑、身体刑,基本上属于法律规定的正刑,而实际上法外施刑的情况非常普遍,施刑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五花八门,十分残酷。
l、汤镬
例: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第一册)
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是把人放过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2、黥
例: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高中语文第一册单元统习)
黥;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汉以前,墨刑主要施于犯人面、额之上,适用于较轻罪犯;以后,墨刑间或有之,主要用于选奴、窃盗和辅助刑。
3、斩
例:君既系狱,……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高中语文第二册)
斩:死刑的一种。古时分腰斩和斩首,腰斩用铁鑕(今铡刀),斩首用刀刃。隋以后新刑告皆指斩首之刑。此处即为斩首。
4、刖
例;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高中语文第三册单元练习)
刖;断脚之刑。刖刑系以膑刑演变而来。膑刑是去掉犯人的膝盖骨,犯人受膑刑后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断足后,装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刊轻于膑刑。
5、刺配
例;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第四册)
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上文的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流刑,发往远地充军。
6、笞
例:履至君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过秦论》高中语文第四册)
笞:古代新五刑的一种,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自十至于五十下。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这里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7、谪戍
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泰论》高中语文第四册)
谪戍:流刑,将有罪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防守。课本注为“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是不准确的。
8、菹醢
例: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涉江》高中语文第五册)
菹醢: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
9、杖
例: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促织》高中语文第五册)
杖;自隋起定为五刑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自五十至于一百下。
10、宫刑
宫刑;又称腐刑,是仅次于死刑之刑。男子阉割生殖器,女子幽闭。因犯人阉割后畏风须暖,要在蓄火如蚕室之宫刑狱中将养百日,所以宫刑也叫做隐宫、下蚕室。大家熟悉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曾因“李陵之祸”而遭受了宫刑。
⑦ 李斯创造了什么体
小篆
⑧ 李斯最后是被自己制定的刑法处死的吗
一代名相李斯确实由自己定制的严酷刑法杀死的,李斯死于他所定制的十大酷刑中的五刑之行,死状极其惨烈,甚至李斯三族都被连累致死,而李斯这样一个结局也称得上是自食其果了。
李斯之死更多的源于自身对权力的执著,在王朝建立之时退出权力的争夺,李斯也不会因为身居高位权力过大轻易的被挑拨君臣关系,也不会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下场。
⑨ 古代腰斩是一种多么残酷的刑罚,谁是第一个处罚的人
据说是李斯。腰斩是一种非常残酷,可以说是丧心病狂、泯灭人性的刑罚。它的残酷程度堪比五马分尸、凌迟等酷刑,所以说非常恐怖。腰斩腰斩,顾名思义,就是从腰部斩开。它不同于砍头这种刑罚,将人从腰部斩开,人并不会马上死去,而是会痛苦挣扎一段时间后,才会死亡。据说,古时候第一个被实行腰斩的人是李斯。
腰斩的可怕程度主要在于,往上一分,痛不欲生,往下一分,生不如死。也就是说,刽子手在行刑的时候,如果稍微往上一些,刚好在某些重要器官的部位斩断的话,人虽然极端痛苦,但是会极快死亡。但是要是往下一点,那么人不但要承受极端痛苦,还不能马上死亡,最终失血过多而亡,或者活生生疼死。一代权臣,害死韩非子的李斯,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