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穿布管谁发明

穿布管谁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16 13:36:00

⑴ 中国古代发明织布的女人是谁

中国古代发明织布的女人是黄帝的妻子嫘祖。

有一天黄帝看到一位少女穿着金色彩衣,地上还有一堆蚕茧。黄帝心想人们一年四季都是衣不蔽体,夏披树叶,冬穿兽皮,所以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并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就是后来被人们称的嫘祖。后来她向百官、百姓传授这种技术,让人们穿衣御寒。

据考古资料,中国纺织生产习俗,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见萌芽,距今约 2 万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已学会利用骨针来缝制苇、皮衣服。这种原始的缝纫术虽不是严格的纺织,但却可以说是原始纺织的发轫。而真正纺织技术和习俗的诞生流行当在新石器文化时期。

史载,元代黄道婆发明了弹花、纺棉、织布的机具及其技术。黄道婆是元代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婆。生卒年不详。

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人。元贞年间,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

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1)穿布管谁发明扩展阅读

黄帝战胜蚩尤后,建立了部落联盟,黄帝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制造生产工具;而做衣冠的事,就交给正妃嫘祖了。

在做衣冠的过程中,嫘祖和黄帝手下的另外三个人作了具体分工:胡巢负责做冕(帽子);伯余负责做衣服;于则负责做履(鞋);而嫘祖则负责提供原料,她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她们还把男人们猎获的各种野兽的皮毛剥下来,进行加工。

不长时间,各部落的大小首领都穿上了衣服和鞋,戴上了帽子。想了各种办法,做了好多嫘祖平时

⑵ 古代织布机是谁发明的

历史上没有记载,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

⑶ 布最早何时发明出来

最早使用的布是麻布,起源不可靠,但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晚期。最早的麻脱胶方法是自然沤渍法。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已用此法。商周时代又盛行于黄河流域。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北蒿城、北京平谷商墓、陕西宝鸡西周墓、江苏六合东周墓和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麻布,都可辨认出经过脱胶的痕迹。

古代麻纺有搓法和绩法。原始的麻纺是由手搓开始的,以后才利用纺专纺纱。距今69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段三股麻绳和一段两股麻线,同时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纺纱工具纺轮。大麻纤维短而弱,多用纺专加工成有统体拈度的麻纱。

近代四川温江地区大麻纺纱仍沿用此法。苎麻纤维长而强,多用绩法成纱。先用手指将脱胶后的纤维粘片分劈成细长的麻丝(缕),然后逐根拈接。由于麻丝上有胶质糊状薄层加上接头部位的拈合力就使得接头牢固,从而将麻丝续接成细长的麻纱。这个过程称为绩麻。这种麻纱在古文献里称为麻缕或麻。

(3)穿布管谁发明扩展阅读:

中国古法染布中的“三缬”,即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夹缬延续至今,用这三种方法染出的手工布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云南绞缬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了绞缬染布法,大理人称其为疙瘩花布或疙瘩花。染色前需把布折叠捆扎,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由于色浆用板蓝根等植物制成,因此对皮肤没有任何伤害。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街等地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技艺。走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色彩艳丽的各种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给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增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贵州蜡缬

蜡缬始于汉代,盛于唐代。这种染布法需要先用液状蜡将图案绘制在布上,再经染色后除去蜡质而成。

蜡缬的防染剂是黄蜡(即蜂蜡),它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所用的染料是贵州盛产的蓝草,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就可以用来染色了。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了传统的蜡缬工艺,而且成为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黄平、重安江一带和丹寨县的苗族妇女,她们的衣服、伞套、枕巾等都是蜡染制成;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则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等处,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艳丽的多色蜡染。

苍南夹缬

夹缬布的颜色和图案是用雕版夹印出来的:将布固定在两块镂空版之间,在镂空处注入色浆,解开镂空版后花纹就出现在布上了。

与扎染、蜡染相比,夹缬的工艺更加复杂,因此经历唐朝短暂的繁荣后,到了宋代,这种印染工艺就逐渐消失了,直到人们在浙江苍南再次发现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染布方式。

苍南宜山镇八岱村盛产夹缬布。唐代宫廷用丝、绢、锦为主,苍南夹缬虽不能与精美的唐代宫廷夹缬相比,但在印染工艺上仍保留传统夹缬印染的特色。早年,浙南地区将夹缬布作为嫁女娶媳的必备品。苍南的几位夹缬传承人都已年过半百,传统的染布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⑷ 布是谁发明的

是螺祖
黄帝共有四个妃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螺母,《史记·王帝本纪》中说:“黄帝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为黄帝正妃”。螺祖发明了种桑养蚕和抽丝,织丝为绸,缝绸做衣,后人称她为“先蚕娘娘”, 黄陵县城有螺祖养蚕遗址。

《史记.五帝本经》载:“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即是螺。《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妻雷祖。”《史记》索隐《帝王世纪》载:“黄帝元妃西陵氏女,曰雷祖。”“雷祖”即“螺祖”,古同音之转。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称:蜗、螺在上古乃是一切水中甲介类的通称。何新称:“累”字古代还有一音读luo(螺)。田螺,蛤蚌,古人称作“仆累”,也称作“娲”。螺、蜗音近义同。这样女娲——嫦娥——女发——西王母——雷祖——螺祖也同样演化为了同一性质的人或神。西王母、嫦娥的原型都是女娲或嫘祖女神的延展神,或是同一神的异名分化。

宜昌,远古称西陵,是西陵部落分布的中心地区。《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这位伟大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正妃,相传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嫘祖,又称雷祖、累祖,民间谓之蚕母娘娘。作为黄帝元妃,是远古神州大地的第一夫人。她与黄帝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根据《大戴礼记》和《史记》的记载,夏、商、周三世帝王,春秋十二诸侯以及战国七雄的祖先,均届于黄帝与嫘祖的血系,跟他们一脉相承。因此,西陵之女螺祖这位与黄帝并列的“人文初祖”,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

嫘祖,聪慧勤劳,是中国教民养蚕缫丝的创始人。为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据大韩民国《东亚日报》1993年5月12日题为“恢复停了85年的先蚕节”报道:1993年5月16日,庆祝汉城定都600周年的活动中.将恢复先蚕节,以祭祀中国的西陵氏。

螺祖,不仅教民养蚕缫丝,而且还辅佐黄帝,巡作九州,为开创中华基业,尽心尽力。终因积劳成疾而死,被葬于出巡的途中衡山岣嵝峰。

作为螺沮故乡的宜昌人民,索有尊贤敬祖的优良传统。早在宋代,即将西陵山列为峡州(即宜昌)八处古迹之首。明代又在此山兴建西陵山庙。每逢农历三月十五,相传这天是嫘祖的生日,举行庙会。祭祀螺祖,世代延续。直至1940年5月,嫘祖祠堂毁于战乱时,才终止。为纪念这位,中华炎黄子孙的伟大母亲,时下,我市又在西陵山庙旧址重建嫘祖庙。前期工程竣工后,将在这里举行”94中华螺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届时,全国有关专家、学者聚集炎黄子孙伟大母亲的圣地,交流螺祖文化研究成果,让炎黄文化发扬光大。

⑸ 中国最早发明纺织的人是谁

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5)穿布管谁发明扩展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先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就已经懂得就地取材,并能够分别采集野生的麻、葛、蚕丝等天然纤维,同时利用鸟兽的羽毛,以绩、搓、织、编等方法做成简陋的衣服,以代替蔽体的兽皮和草叶。

在宋末元初的时候,我国一位著名的农村劳动妇女黄道婆,基于原有的技术,在纺织技术上作出了重大的革新和创造,并研制出一套弹、扦、织、纺工具及一整套错纱、综线、配色、挈花等较为完善的工艺技术,从而在我国古代的棉纺织历史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

在纺织行业中也有固定的纺织神,一般来讲,人们将黄道婆视为纺织行业的行业神,并在一定的时间对行业神进行隆重的祭拜,祈求她保佑人们不断做出优秀的纺织品。

黄道婆(1245-1330年),也称黄母、黄婆,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家。她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会了使用制棉工具与织崖州被的技巧。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年),黄道婆返回故乡,并广为传播纺织技术,她教当地人制棉的方法,并传授,推广了“捍(搅车,即轧棉机)、纺(纺车)、弹(弹棉弓)、织(织机)等纺织工具及“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

由于黄道婆的努力,很快使得当地的纺织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松江布也因此获得了“衣被天下”的美称。后来,松江人民为感念她的恩德,便为她立祠,而且还会定期为她举行拜祭仪式。

⑹ 布在中国什么朝代发明的又是谁发明的

布是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有考古史料佐证;发明者相传是嫘祖,但是专没有考古史料属加以佐证。
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1975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纺专、管状骨针、打纬木刀和骨刀、绕线棒等纺织工具。这是距今六千多年前已有最早的原始织机的佐证,也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织布工具。

⑺ 衣服历史发明人

1、衣服裤子发明过程
太冷——批个树叶——披着兽皮——发明布——裁剪成衣服裤子——各种各样的衣服。
传说衣服的发明:
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祖,有一天黄帝看到一位少女穿着金色彩衣,地上还有一堆蚕茧。黄帝心想人们一年四季都是衣不蔽体,夏披树叶,冬穿兽皮,所以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并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就是后来被人们称的嫘祖。后来她向百官、百姓传授这种技术,让人们穿衣御寒。
据考古资料,中国纺织生产习俗,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见萌芽,距今约 2 万年左右的北京山顶洞人已学会利用骨针来缝制苇、皮衣服。这种原始的缝纫术虽不是严格的纺织,但却可以说是原始纺织的发轫。而真正纺织技术和习俗的诞生流行当在新石器文化时期。
史载,元代黄道婆发明了弹花、纺棉、织布的机具及其技术。黄道婆是元代棉纺织革新家。又称黄婆。生卒年不详。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人。元贞年间,她将在崖州(今海南岛)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制成一套扦、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在织造方面,她用错纱、配色、综线、花工艺技术,织制出有名的乌泥泾被,推动了松江一带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总结,衣服就是这样的发明的。如果说是谁发明的,可以算到嫘祖头上。
2、鞋子发明过程
岩石割脚——拿个东西遮蔽——随便用草包裹——容易坏——更细致的编制——草鞋——兽皮——抓捕到野兽——皮鞋——抓捕到野兽——布的发明——布鞋——皮鞋——各种各样的鞋子。
之前听说一个外国的童话故事。说一个国王非常不喜欢下雨,只要他去哪儿就要让当地铺上牛皮,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要屠戮那一族人。然后他的大臣告诉他,只要在你的脚上包裹上牛皮就好了,根本不需要用牛皮铺地的。这就是皮鞋最初的由来。
至于高跟鞋的发明,有人说是路易十四。
另一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特制了高跟鞋,以抬高王者的高度。按时下的说法,他身材矮小,属于“三等残疾”。
(关于高跟鞋是路易十四发明的传说,应该是不靠谱的,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而在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布上油画《查理一世行猎图》中,查理一世的脚上已经穿着高跟鞋了。)这就说明高跟鞋是路易十四发明的根本站不住脚。
综上鞋子算是找不到谁发明的啦。
不过世界上一起使用倒不是偶然,毕竟石头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都会扎脚的。无论是中国的冬天还是外国的冬天很多都是寒冷的。
至于很多热的地方,他们在进入现代化之后还属于半裸性质的生活着。这也说明了气候对人们的塑造作用。

⑻ 电脑是谁发明的

计算机(全称: 电子计算机) 中文:计算机。 汉语拼音:jì suàn jī 英文:computer、calculation machine、PC(个人计算机)、laptop( 笔记本电脑 )、Workstation(工作站)、Server(服务器)、Mainframe(大型机)、Supercomputer(超级计算机) 法文:Ordinateur 早期称作 微机, 初期在香港商人之间被称为 电脑 ,后引入国内,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名字。 电脑 的学名为 电子计算机 ,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⑼ 中国什么朝代发明布料的为什么不在布上写子

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1975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纺专、管状骨针、打纬木刀和骨刀、绕线棒等纺织工具。这是距今六千多年前已有最早的原始织机的佐证,也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织布工具。
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宋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
古人也在布上写字。叫帛书。

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如1951年湖南长沙五理碑,1954年长沙仰天湖古墓,1954年长沙杨家湾古墓,1957年河南信阳台古墓,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980年四川青川郝家坪土墓,发掘了大量的战国时代的竹木简。另外还有1942年长沙楚墓出土帛书(1945年流入美国),又山西侯马盟书等。无论是写在竹木简还是丝织品上的书体,都是战国时代的手迹。这些简与帛书墨迹,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尤其对于研究书法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⑽ 人类 什么时候 发明 布 开始做衣服穿的

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穿衣服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科学家们认为,从身裹兽皮发展到穿经过剪裁和缝纫的衣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由于纤维等腐烂速度较快,迄今为止,科学家研究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只能凭借一些间接证据。早先的研究认为,人类在距今7万年前穿上衣服。但最近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人类可能在距今约19万年前已开始穿衣服。他们的依据竟然是寄生在人身体上的虱子。

虱子与人类穿衣史

与人有关的虱子共有三种:头虱、体虱和阴虱。头虱和阴虱主要寄生在毛发中,而体虱喜欢生活在人穿的衣服里。专家普遍认为,体虱是由头虱分化而来的,并推测体虱从头虱中分化可能发生在衣服开始在人类中普及之时,正是衣服的出现给了体虱以寄生的新环境。因此,如果知道体虱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就能推测出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
几年前,科学家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分子钟”的技术。他们首先对寄生于人身上的虱子和寄生于黑猩猩身上的虱子的遗传密码进行了比较,确定产生每个遗传变异平均所需的时间。之后,他们分析了约40种头虱和体虱DNA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体虱大概于距今7.2万年前从头虱中分化出来。据此,他们估计人类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穿上衣服的。
不过,不少人对这项研究提出质疑。因为线粒体DNA毕竟比较简单,这个钟可能不太准。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远古时代,好氧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以后,在长期互利共生中演化形成了现在的线粒体。在随后的演化过程中好氧细菌逐步丧失了独立性,并将大量遗传信息转移到了宿主细胞中,形成了线粒体的半自主性。因为DNA的变化速度比较稳定,所以比较头虱和体虱线粒体DNA的不同可以大致推测出两者分化的年代。最近,科学家检测了头虱和体虱的线粒体DNA和核DNA,得出的结论应当更加精确,而且听上去更“刺激”——人类穿衣服已经超过19万年。现代人类已经产生了超过20万年,在之前的直立人就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制造衣服。我们看到的“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的插画都是穿着兽皮衣的。


最早的服装什么样?

目前,无论是服装史学者,还是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人类服装的最初形式,是由兽皮、树叶之类的遮掩物发展起来的,而这种遮掩物又类似当今人们所穿着的围裙。以人类最初服饰的遮掩范围来看,仅仅能掩盖住腰部以下,腿部以上的部位。现在,人们可考证人类最早使用工具缝制衣服的历史距今大约几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中出土的骨针,足以证明这一点。本世纪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针身最粗处直径3.3毫米,针身圆滑而略弯,针尖圆而锐利,针的尾端直径3.1毫米处有微小的针眼。制作这样的骨针,必须经过切割兽骨,精细地刮削、磨制以及挖穿针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较高的制作工艺才能完成。这枚骨针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缝纫工具。我们可以推断,在原始人类学会使用骨针之前,人类早已懂得用兽皮、树叶之类裹身了。

中国人穿衣史

当人类从蒙昧中挣脱出来,开始制作工具、捕猎劳作的同时,就有了服装的雏形:茹毛饮血、而衣皮苇——即吃生肉、喝畜血、穿兽皮、遮树叶。此时的“服装”具有其最原始的三个功能:御寒、护体、遮羞,而材料直接取之于大自然。后来,人们发现有些树皮经过沤制后会留下很长的纤维,可以用来搓绳结网,还可以用它来结成片状物围身,这就是纺织物的前身。此时大约是神话传说的伏羲渔猎时代,距今约1万多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再后是神农的农牧时代,据传神农氏教民种植葛麻谷物,开始有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飞跃,它使人类摆脱了直接依靠大自然的赐予,逐渐依赖自身的智慧和劳动来创造生活资源。人类最早使用的纤维是葛和麻,它们的茎皮经过剥制、沤泡,可以形成松散的纤维,再将这些纤维用石纺锤搓制成线和绳,编结成渔网和织物,人类进入了纺织时代,服装也正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也就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开始有了养蚕、缫丝、织绸的生产。最初的人们可能只是为了吃蚕茧中的蛹充饥而认识到这种昆虫的,后来在用嘴咀嚼的过程中发现蚕茧的外壳可以抽出很长的纤维来,用它来制成的织物,比麻、葛织物既高贵又柔软舒适。于是,传说黄帝的元妃嫘祖率领民众养蚕缫丝织绸,开始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发明创造:丝绸。考古发掘证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了,与传说中的黄帝嫘祖时期基本吻合。
此后即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服装的功能开始有了美观、装饰和等级、尊卑等方面的延伸意义。在此后的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丝绸价值昂贵,只是有地位和身份的人才有可能穿戴,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衫,称为“布衣”。而服装的色彩等级规定也十分严格,如黄色属帝王专用,违禁则会招来犯上杀身之祸。
棉花是很晚才从印度传入我国的,由于种植棉花比种麻方便,产量高、加工简便,做出的服装也比麻舒适,因而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纤维材料的四大家族:棉、毛、丝、麻。人们采用这四种纺织纤维作为服饰材料的局面一直延续到近代。
1900年,人类首次通过化学的方法生产出了人造纤维,这种纤维的原料仍然还是木质纤维素和棉短绒,人们只是使用了化学手段把它们溶解并加工成纤维,因此把它们称为“再生纤维”更为确切。二次大战期间,中日两国的蚕丝业都遭受了重创,生产丝袜的原料严重不足,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用于代替蚕丝生产长统丝袜的合成纤维:Nylon66(尼龙、锦纶)。这是人类第一次采用非纤维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化学纤维。此后,聚酯纤维(涤纶)也开始闪亮登场,并且很快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纺织纤维。除了锦、涤之外,人们又逐渐发明了维纶、氯纶、氨纶、腈纶、丙纶以及用这些原料为母体的各种改性合成纤维。
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之一的蚕丝纤维,由于其产量有限,生产过程繁琐,成本无法与合成纤维抗衡,已经退出了作为主导纺织纤维的地位。但是,蚕丝纤维对人体的安全无毒和服用舒适性却是各类化学纤维甚至包括其他天然纤维都无法比拟的。在今天,贴身的丝绸内衣虽价格昂贵,却是回归自然的结果。

阅读全文

与穿布管谁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