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秋时期 弟子三千儒家学派创造人 名言:( )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二、孔子人生名言: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3、放于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28、(“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三、孔子做人名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巧言乱德。
26、巧言令色,鲜矣仁。
27、刚、毅、木、讷近仁。
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听其言而观其行。
3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贰』 儒家为什么压制创造性
儒家主观意愿复上并没有压制制创造性。
只不过它提倡的“天地君亲师”这种阶级概念,客观上限制了创造性。
在儒家看来,农民就该是农民,商人就该是商人……
它是觉得各个行业各个阶级都能各司其职是最好的。
但它的这个观点和发展是对立的。
因为人类社会最需要的就是流通。
罗马帝国的灭亡就是因为社会不流通造成的。
以前罗马帝国有一个杀手锏就是“公民证”,你要想得到这个“公民证”就得努力。
比如获得军功。
结果后来来了一位皇帝,“公民证”随便发,人手一个。
“公民证”瞬间不值钱了,该努力的也不努力了。
罗马就完了!
『叁』 儒家创始人主要思想是什么和什么
仁和仁政
『肆』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中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创立及其发展历程
1.儒家思想的创立阶段——春秋时期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 (1)政治主张: A.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要“爱人”,遵循“忠恕”之道; B.主张“克己复礼”;“礼”是指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C.提倡“为政以德”,统治者应用“德”教化百姓; (2)教育思想: A.主张“有教无类”,使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 B.主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 C.主张学生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温故知新;要把学与思相结合,独立思考。 (3)哲学思想: 对鬼神持 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影响: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 儒 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在历史上被称为“圣人”。
2.儒家思想的初步发展阶段——战国时期。 (1)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大师 孟子的思想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其思想主张: A.提出“仁政”学说,主张以德服人,实行仁政,这是孟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后来成为中国传统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B.重民的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C.人性本 善; D.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 义后利,舍生取义。 影响:孟子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 荀子的思想主张: A.提出“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 B.人性本恶,凭借后天的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王霸兼用,但以王道为主。 思想特点:杂取百家,被视为儒家的异端 影响:荀子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3.儒家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汉。 (1)出现新儒学的时代背景:西汉武帝即位时,黄老之学不适应发展大一统的需要,他接受了 董仲舒的适应中央集权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儒学,并将新儒学上升为官方的学说,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2)新儒学的基础:“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人君受命于天,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新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还根据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 董仲舒还总结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人教版) (3)作用: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董仲舒宣扬的“天人感应”,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西汉,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儒学发展为理学,并再次被官学化——宋朝。 (1)宋朝的儒家们将孔孟的治理国家的学说,揉合了道教、佛教思想,逐步确立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即理学。为理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是“二程”程颐、 程颢兄弟二人和南宋的朱熹,尤其是后者,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的中国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人教版),他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 (2)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3) 元朝时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程朱理学被官学化。 (4) 清朝,将《四书》《五经》作为官定读本和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时期。儒学完全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 (5)南宋的理学大师 陆九渊提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其学说被称为“心学”。明朝的 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伍』 孔子是儒家,那么孟子、老子分别都创造了什么家道家又是谁创的
孟子是继承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孟子是继承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出生于孔子之后大约百年左右,少时拜孔子之孙孔伋的门人为师,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当孟子通晓孔道之后,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道家学派创始人
(二)道家为老子所创,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即管理藏书的官员,其所著《老子》一书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充满了“道”说,被认为是道家学派创立者。
『陆』 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开始创立的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建立的。
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孝为核心价值,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恕的思想、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封建的根本。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
(6)儒家创造扩展阅读:
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即所谓的"焚书坑儒"。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由于宗经而尊儒,这也是儒家交上好运的原因之一。
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圣人权威丧失。
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派的辛亥革命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八十多年前,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诟龟呼天。一批急欲救亡图强的进步青年,以胡适、陈独秀为主将,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运动"。他们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姿态,否定了儒学。
『柒』 汉武帝推崇儒家,创造盛世道家,为何不能救世
如果说我国古代哪个时代是思想启蒙时代,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确,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思想发展最为重要的阶段,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给了社会发展很多的启发,后世的很多治国理念,也都是由诸子百家的学子们提出并且付诸实施的。
换句话说,其他学派的观念都达不到“救世”的目标,那么为什么诸子百家的存在合理却无法达到在战国时代救世的目标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诸子百家为何合理存在却不能救世?
诸子百家理论本质上没有问题
其实关于合理这个词的理解,我们要相对来看,我们说诸子百家的存在合理,那是因为他们对于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不同层面的应用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而所谓的合理。恰恰是他们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应用而得出的结论。
『捌』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玖』 儒家创始人是谁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年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9)儒家创造扩展阅读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拾』 如何实现儒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1、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提出的“勤善公和”四个字,曲阜积极探索用儒家传统文化做当代价值的路子。
2、以“勤”为主要内容,开展“勤兴曲阜大业”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全民创业文化节”,集中宣传创业政策、展示创业成果和创业平台、推介创业项目、举办创业论坛,表彰创业模范。以“善”为主要内容,开展“善行东方圣城”主题活动。
3、坚持儒家民本思想和民贵思想,强化树立“百姓至上”执政理念。开通“市委书记信箱”、网络问政平台和“马上就办”一线通热线电话,畅通了群众诉求反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