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唐之最强开发系统小说有没有免费的网站
《大唐之最强开发系统》在网站:妙笔读 可以免费阅读
❷ 唐朝的哪些科技,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一说起唐朝人们就会想到很多的古诗。一片繁华盛世,但是唐朝的科技文化也是非常了得的,推动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大唐盛世中国是唯一一个有纸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而唐朝有雕版印刷术,火药,天文历法。医学方面,建筑学等等方面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大唐盛世有着很多的科技推动着世界的发展。唐代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雄厚的历史沉淀基础之上的。给予唐朝实行的社会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唐代在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医学,天文,农学,造纸,印刷,纺织,冶金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❸ 唐朝的发明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现存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_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其他科学与技术成就
唐代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科技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及印刷术等方面。
天文与数学僧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青年时代就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定历法。当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已经制成木黄道游仪的模型,一行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瓒继续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于开元十二年(724)制成铜黄道游仪。次年,一行又与梁令瓒奉玄宗之命,共同研制成铜铸的水运浑仪,用以计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的制成,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天文学家。他临死前编成《大衍历》的草稿,日后经张说等整理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书。该历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具有正弦函数性质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在数学上都是杰出的贡献。
此外,李淳风等注释《算经十书》及十书中最后一部王孝通所撰《辑古算术》,也都是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学唐初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是《括地志》。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延揽学士萧德言、顾胤、蒋亚卿及谢偃等,根据《贞观十三年大簿》的资料编撰成该书,于贞观十六年(642)奏上。《括地志》全面叙述了唐初政区的建置沿革,并介绍了各地的山岳、河流、风俗、物产及人物故事等。该书共五百五十卷,另有《序略》五卷,内容丰富,惜今天已无完帙,清代以来的辑佚本仅数卷而已。
唐德宗时的贾耽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贞元十七年(801)绘成《海内华夷图》,并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尤以《海内华夷图》贡献最大,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以一寸为百里,古地名标以黑字,唐代地名题以红字。可惜原图已失,但12世纪时根据它编绘的《华夷图》刻石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碑林。贾耽的其他重要地理著述还有《皇华四达记》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等。
唐朝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是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撰成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四十卷,目录两卷,在所介绍四十七镇的每镇之前,都附以地 图。全书记录了当时各地的物产、贡物、户口、州县沿革和山川险易等情况。原书仅存三十四卷,图已佚,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总志,对后世方志的编撰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杜佑所著《通典》的《州郡典》共十四卷,在方志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唐末人樊绰所著《蛮书》十卷,详细记载了洱海一带的民族、风俗、山川、道路,是舆志中较早的著作,为研究古代云南地理及南诏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药学孙思邈是唐初医学和药物学家。他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名其书为《千金要方》。该书广收博采自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对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导引养生之术均有周详的论述。后来,孙思邈觉得《千金要方》仍有阙遗,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辅之。这两部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此外,显庆四年(659)唐廷颁行的《新修本草》,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的药典。这是唐高宗时期医药工作者集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❹ 唐朝时期有什么比较有名的发明创造
唐朝时期比较有名的发明创造有:火药、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和雕版印刷等,具体如下:内
1、火药容。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2、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天文仪器,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
3、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❺ 唐朝有那些科技
1、测量子午线长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2、《千金方》
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3、雕版印刷术
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现藏大英博物馆)。
4、造纸术
唐朝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中国的造纸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5、火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黑色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最早使用火药武器是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当时,地方割据势力在互相攻伐中,曾使用飞火攻城。飞火就是在箭杆上绑一个火药团,点燃引信后射出去。
❻ 有穿越唐朝搞发明的小说吗
现在还没有,有秦朝的,寻秦记
❼ 唐朝有什么著名的发明
唐朝时期抄比较有名的发明创造有:火药、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和雕版印刷等。
其中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❽ 唐朝重大发明和科技创新有哪些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术。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一行发起这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主要目的有二。其一,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理论:“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刘宋时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据当时在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的测量数据,开始对此提出了怀疑,但长期未能得到证实。
隋朝天算家刘焯则提出了用实测结果来否定这一错误说法的具体计划,他说:“交爱之州,表北无影,计无万里,南过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实差。”他建议:“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至分,同日度影。
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超前显圣,效象除疑。”但这个建议在隋朝没有被采纳。一行的测量则实现了这一计划。
其二,当时发现,观测地点不同,日食发生的时刻和所见食象都不同,各节气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也不相同。这种现象是过去的历法所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到各地进行实地测量。
(8)大唐之发明系统扩展阅读
唐朝,唐朝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疆域辽阔、交通发达,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比较畅通;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周边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政府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等都为唐王朝国力的强大和文化的发达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❾ 唐朝的发明创造有哪些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现存大英博物馆),不过雕版印刷可能在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的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_例如像中文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
低爆速炸药的一类。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燃烧的药剂。燃烧时发生大量的气体,具有爆破作用或推动作用(使物体如弹丸以一定的速度发射出去)。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色火药。根据燃烧时的性质,可分为有烟火药(燃烧时发烟,如黑色火药)和无烟火药两类。主要用作引燃药或发射药。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色火药在晚唐(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於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唐代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创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这两种配方,都是把三种药料混合起来,已经初步具备火药所含的成分。
火药的最初使用并非在军事上,而是在宋代诸军马戏的杂技演出,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 ——药发傀儡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其他科学与技术成就
唐代生产力提高,经济繁荣,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科技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医药学及印刷术等方面。
天文与数学僧一行,本名张遂,是唐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青年时代就精通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唐玄宗召他到长安主持改定历法。当时,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已经制成木黄道游仪的模型,一行主张改用铜铸,并与令瓒继续进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于开元十二年(724)制成铜黄道游仪。次年,一行又与梁令瓒奉玄宗之命,共同研制成铜铸的水运浑仪,用以计时。黄道游仪和水运浑仪的制成,对观察天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开元十三年,一行还用自己制成的“复矩图”,令南宫说率人到今河南若干地点测量北极高度和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影长度,测出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约合十二万三千七百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行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天文学家。他临死前编成《大衍历》的草稿,日后经张说等整理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书。该历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具有正弦函数性质的表格和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在数学上都是杰出的贡献。
此外,李淳风等注释《算经十书》及十书中最后一部王孝通所撰《辑古算术》,也都是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地理学唐初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是《括地志》。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延揽学士萧德言、顾胤、蒋亚卿及谢偃等,根据《贞观十三年大簿》的资料编撰成该书,于贞观十六年(642)奏上。《括地志》全面叙述了唐初政区的建置沿革,并介绍了各地的山岳、河流、风俗、物产及人物故事等。该书共五百五十卷,另有《序略》五卷,内容丰富,惜今天已无完帙,清代以来的辑佚本仅数卷而已。
唐德宗时的贾耽是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贞元十七年(801)绘成《海内华夷图》,并撰成《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其中尤以《海内华夷图》贡献最大,图长三丈三尺,宽三丈,以一寸为百里,古地名标以黑字,唐代地名题以红字。可惜原图已失,但12世纪时根据它编绘的《华夷图》刻石至今仍保存于西安市碑林。贾耽的其他重要地理著述还有《皇华四达记》十卷、《贞元十道录》四卷等。
唐朝另一部重要的地理学著作是唐宪宗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八年(813)撰成的《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四十卷,目录两卷,在所介绍四十七镇的每镇之前,都附以地 图。全书记录了当时各地的物产、贡物、户口、州县沿革和山川险易等情况。原书仅存三十四卷,图已佚,是现存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总志,对后世方志的编撰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杜佑所著《通典》的《州郡典》共十四卷,在方志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唐末人樊绰所著《蛮书》十卷,详细记载了洱海一带的民族、风俗、山川、道路,是舆志中较早的著作,为研究古代云南地理及南诏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药学孙思邈是唐初医学和药物学家。他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名其书为《千金要方》。该书广收博采自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对诊治之诀,针灸之法,导引养生之术均有周详的论述。后来,孙思邈觉得《千金要方》仍有阙遗,又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辅之。这两部书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此外,显庆四年(659)唐廷颁行的《新修本草》,为世界上第一部官修的药典。这是唐高宗时期医药工作者集体作出的重要贡献。
http://tieba..com/f?kz=165172991
❿ 主角穿越到大唐的系统小说
穿到武侠世界做皇帝
《大唐纨绔公子》 by 小卓翔
《大唐第一驸马》 by 嘲墨
《大唐纨绔》 by 柳一条
《大唐全才》 by 飘摇子
大唐宠后 穿越隋末:混在隋唐 盛唐秘史(出书版) 回到唐朝当混混
拯救大唐MM
调教大唐 悠闲大唐 大唐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