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中国其他发明创造

中国其他发明创造

发布时间:2021-08-15 17:09:38

『壹』 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的发明创造,除四大发明外古代还有哪些发明

1、喻皓建筑:北宋初年 《木经》 喻皓--亦称预浩,是中国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的建筑师。出生于杭州,他设计的最杰出的建筑是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安远门内开宝寺中的灵感塔。他还写了一部木工手艺的书--《木经》,共 3 卷。他有造塔鲁班之称。

5、火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火药》:“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於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齏粉。”

『贰』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人有哪些发明创造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中国最早搞出来。由于外国技术封锁国内大部分技术都是3分参考7分创造,如两弹一星。

『叁』 中国有哪些古代的创造发明

1.丝绸 - 超过5000年前
丝绸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欧洲和亚洲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是第一个培育和使用蚕丝来制作服装和其他贵重物品的文化。
丝绸的出现也导致了贸易的爆炸式增长。着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遍布两大洲的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持续了数千年,并在整个欧洲和亚洲的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茶 - 大约5000年前
正如您将在此列表中阅读的那样,中国人向世界提供了许多日常饮品。
中国人种植和发明的最古老的饮料是茶。
传说,皇帝盛能开水,茶叶突然飘进他的水壶里,散发出一种令人愉悦的味道,让皇帝觉得有趣。
茶叶的实际历史在中国栽培的早期是药用的。
直到公元4世纪,中国人才开始喝茶作为日常的快乐,而不是治疗疾病。
通过贸易和口口相传,饮茶遍及欧洲和亚洲,至今仍是一种受欢迎的饮品。
3.酒精 - 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
中国的酒史很难见到。
考古学家认为,早在9000年前,他们就已经发现了中国人用蜂蜜和葡萄酿造啤酒的证据。
这些考古学家发现了陶器和其他物品上的残留物,这些残留物支持了这一主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成为米酒和其他烈酒的主要工匠,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终,灵魂开始被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不仅仅用于宗教服务。
中国人再次成为出口商,并在整个非洲大陆传播酗酒精神。
4.铁冶炼 - 大约公元前1000年
中国已经冶炼了三千多年的铁; 它们也是第一种生产铸铁的文化。
中国人开发了一种铁冶炼工艺,在此期间远远领先于其他任何文化。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人正以这样一种方式生产铁,这种方式至少在欧洲不会再出现1000年了。
中国炼铁过程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是这些古老的熔炉可以达到的温度; 对于古代文化来说,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是闻所未闻的。
中国人对铁的使用使得中国人能够开发出远远超出周围文化的尖端武器。
5.针灸 - 公元前100年左右
据信,中国人一直在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比2000年的关于这一主题的书面历史要长得多。
中国人认为,刺破皮肤的行为可以治愈一个人所患的所有类型的疾病。
许多现代医生嘲笑针灸的想法,但全世界仍有数百万人使用它。
6.纸张 - 公元前100年
在古埃及和其他早期文化中,创造了古代卷轴和其他书写表面。
但我们可以描述为纸张的第一个创造者是中国人。
回溯到共同时代的转折点,中国人开发了一种纸张生产方法,导致了纸张的广泛使用。
在汉代,宫廷官员使用桑树和大麻纤维来制作可靠的书写表面。
7.机械时钟-725 AD
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时间来跟踪设备,从沙漏到今天使用的复杂时钟。
中国对计时的贡献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中国发明家创造了被认为是第一个机械钟。
易兴创造了一个由水驱动的时钟,它移动了一个机械装置,可以保持手的移动和正确的跟踪时间。
8.火药 - 大约公元1000年
可以说,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是火药的出现。
根据一个人的观点,火药的发明可以被视为重要的,并且正面和负面的方式都在改变世界。
中国人开发出火药,含有三种元素的基本混合物,硫磺,木炭和硝石。
通过将这三种元素混合在一起,它产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推进射弹长距离。虽然火药在其构想的早期就被用于战争,但是枪的创新却永远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中国人精心调整了他们的发明,并最终在未来几百年内在整个亚洲和欧洲使用武器。
9.磁罗盘 - 公元1000年左右
指南针的历史确实令人困惑,难以确定。
据信,尽管中国人在公元1000年左右发明了用于海上航行的磁罗盘,但中国船员使用指南针在水域中航行。
贸易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南针让中国海上贸易商能够安全,适度地迅速完成任务。
10.火箭队 - 公元13世纪
在宋朝时期,当火箭在公元1200年左右被制造成武器时,中国人将他们发明的火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最初被称为“火箭”的中国和蒙古军队都在征服中使用火箭。
通过贸易的扩散和蒙古征服的扩散,火箭最终找到了通往欧洲用于中世纪战争的道路。
真正改变世界的发明,火箭的历史不仅仅是在战斗中。
中国烟花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美丽,最广泛使用的烟花。
将火箭爆炸到空中庆祝的行为是中国的创新,并且仍然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应用以庆祝重大节日。

『肆』 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有哪些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其实中国古代除了这四项发明,还有很多厉害的发明创造,中国古代的科技十分璀璨和精彩,只不过大多数科技发明在长年累月间已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生活,让人们很容易忽视了它们的艰辛的创造过程。下面这些例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创造。

还有,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代名词“瓷器”;天下第一桥“赵州桥”;不用一钉一铆的古代建筑“榫卯”;御敌于万里之外的“长城”等等,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还远远不止这些。它们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展现了古人强大的创造力。它们曾经甚至现在都在影响和改变着这个世界。

『伍』 20世纪中国的六项重大发明创造

1,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2,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3,1965年,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它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由于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生物高分子有生命现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人工合成了第一个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便突破了一般有机化合物领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领域之间的界限,在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漫长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后,合成胰岛素工作的简报发表于1965年《中国科学》(Science China)。

胰岛素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构与功能研究、晶体结构测定等结构生物学亦从此开始。多肽激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在阐明作用机理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并为我国多肽合成制药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4,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一是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二是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等一批组合,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三是突破了制种关,过去的研究认为,水稻异交率仅2.4%,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极低,离生产要求相距甚远,而袁隆平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制种产量逐渐提高,现在高的已达亩产300公斤以上。

5,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纯碱工业的创始人。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使合成氨和制碱两大生产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学术界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6,1975年5月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由王选教授等主持工作,综合运用精深的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历经15个寒暑,研制开发成功“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

(5)中国其他发明创造扩展阅读:

侯氏制碱法的发展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从欧洲进口纯碱的道路被阻断,而当时垄断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却囤积居奇,碱价暴涨。看到这种情况,范旭东先生于1917年在实验室成功制出了碱。1920年成立“永利制碱公司”,1922年请来侯德榜先生作为技术指导,他全身心的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

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把工厂迁到四川,新建了永利川西化工厂。

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也就是氯化钠,而四川的盐都是井盐,要用竹筒从很深很深的井底一桶桶吊出来。由于浓度稀,还要经过浓缩才能成为原料,这样食盐成本就高了。另外,索尔维制碱法的致命缺点是食盐利用率不高,也就是说有30%的食盐要白白地浪费掉,这样成本就更高了,所以侯德榜决定不用索尔维制碱法,而另辟新路。

他首先分析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发现主要在于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比分没有利用上,只用了食盐中的钠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结合才生成了纯碱。食盐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生成了氯化钙,这个产物都没有利用上。

后来他终于想到,能否把索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制碱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厂提供,滤液中的氯化铵加入食盐水,让它沉淀出来。这氯化铵既可作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为化肥,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食盐的利用率,还可以省去许多设备,例如石灰窑、化灰桶、蒸氨塔等。于是他又带领技术人员,做起了实验。一直进行了500多次试验,还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才把试验搞成功,使设想成为了现实。

这个制碱新方法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它使盐的利用率从原来的70%一下子提高到96%。此外,污染环境的废物氯化钙成为对农作物有用的化肥——氯化铵,还可以减少1/3设备,所以它的优越性大大超过了索尔维制碱法,从而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

『陆』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

1、瓷器

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比中国晚了1700年左右。

2、算盘

算盘,又作祘盘,珠算盘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盘起源于北宋时代,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重要的发明。虽然现在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但是算盘依然有应用,算盘成本低,计算快速方便,是计算机不能媲美的,也是计算机不能替代的。

3、拱桥

中国的拱桥始建于东汉中后期,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中国现存最早、保存良好的拱桥是由李春发明并建造的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比西方于1345年建造的维奇奥拱桥,早了700年。

4、豆腐

豆腐是我国大众菜肴,营养丰富且价格低廉,适合老百姓消费,相传豆腐是在公元前125年,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豆腐在宋朝时传入朝鲜,19世纪初才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主要食物之一。

5、墨水

墨水是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1834年英国的史蒂芬斯开始在英国制造出书写用的墨水,15年之后才大量生产。1860年代,英德发明了人造墨染料。墨水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柒』 中国有哪些古代的创造发明

1.建筑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2. 数学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3. 天文学

天文学(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4. 机械

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

5. 地质学

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6.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7.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捌』 除了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重要发明创造

科学发现与创造/年代
1 干支 商代有干支纪日,春秋以后有干支纪年,汉代以后有干支纪月
2 阴阳合历 商代后期
3 圭表 不晚于西周
4 筹算 春秋时期
5 小孔成像 公元前4世纪
6 杂种优势利用 不晚于东周
7 二十四节气 起源于战国,成熟于西汉初期
8 盈不足术 不晚于公元前3世纪
9 马王堆地图 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
10 本草学 东汉初期
11 勾股容圆 不晚于东汉前期
12 方程术 不晚于东汉前期
13 天象记录 汉代已较为系统
14 经脉学说 汉代
15 四诊法 汉代
16 方剂学 汉代
17 制图六体 不晚于公元3世纪
18 律管管口校正 公元3世纪
19 物不知数(中国剩余定理) 不晚于公元4世纪
20 敦煌星图 公元8世纪初
21 潮汐表 始见于公元8世纪后半叶
22 法医学体系 公元1247年
23 正负开方术 公元1247年
24 天元术 公元1248年
25 垛积术 公元1261年
26 四元术 公元1303年
27 等程律(十二平均律) 公元1581年
28 《本草纲目》分类体系 公元1578年
29 系统的岩溶地貌考察 公元1613—1639年
技术发明/年代
30 水稻栽培 距今不少于10000年
31 猪的驯化 距今约8500年
32 粟的栽培 距今约8000年
33 含酒精饮料的酿造 距今约8000年
34 髹漆 距今约8000年
35 养蚕 距今5000多年
36 缫丝 距今5000多年
37 大豆栽培 距今约4000~5000年
38 块范法 约公元前17世纪
39 竹子栽培 不晚于商代
40 茶树栽培 周代
41 柑橘栽培 不晚于东周
42 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春秋早期
43 分行栽培(垄作法) 春秋时期
44 青铜弩机 不晚于战国初期
45 叠铸法 战国时期
46 多熟种植 战国晚期
47 造纸术 西汉初期
48 胸带式系驾法 西汉时期
49 温室栽培 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0 提花机 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1 指南车 西汉时期
52 水碓 西汉时期
53 针灸 汉代
54 新莽铜卡尺 公元9年
55 风扇车 不晚于公元1世纪
56 地动仪 公元132年
57 翻车(龙骨车) 公元2世纪
58 水排 东汉时期
59 瓷器 成熟于东汉晚期
60 马镫 不晚于4世纪初
61 雕版印刷术 公元7世纪
62 转轴舵 不晚于公元8世纪
63 水密舱壁 不晚于唐代
64 火药 约公元9世纪
65 罗盘(指南针) 不晚于公元10世纪
66 顿钻(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不晚于公元11世纪
67 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
68 水运仪象台 建成于1092年
69 活塞式风箱 不晚于宋代
70 火箭 不晚于南宋时期
71 火铳(管形火器) 不晚于公元13世纪末
72 人痘接种术 不晚于公元16世纪
工程成就/建造年代
73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74 都江堰 公元前256—前251年
75 长城 始建于战国后期,秦代形成“万里长城”
76 灵渠 公元前221年—前214年之间
77 秦陵铜车马 秦代
78 安济桥(敞肩式石拱桥) 公元7世纪初期
79 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于公元7世纪初贯通;京杭大运河于1293年贯通
80 布达拉宫 始建于公元631年,重修于17世纪中叶
81 苏州园林 四大名园之沧浪亭始建于公元910年前后
82 沧州铁狮 公元953年
83 应县木塔 公元1056年
84 紫禁城 建成于公元1420年
85 郑和航海 公元1405—1433年

『玖』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哪些发明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在集体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学科推选、专家评审、征求国内外科技史专家意见等环节,近日推选出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一、科学发现与创造/年代
1 干支 商代有干支纪日,春秋以后有干支纪年,汉代以后有干支纪月
2 阴阳合历 商代后期
3 圭表 不晚于西周
4 筹算 春秋时期
5 小孔成像 公元前4世纪
6 杂种优势利用 不晚于东周
7 二十四节气 起源于战国,成熟于西汉初期
8 盈不足术 不晚于公元前3世纪
9 马王堆地图 不晚于公元前2世纪
10 本草学 东汉初期
11 勾股容圆 不晚于东汉前期
12 方程术 不晚于东汉前期
13 天象记录 汉代已较为系统
14 经脉学说 汉代
15 四诊法 汉代
16 方剂学 汉代
17 制图六体 不晚于公元3世纪
18 律管管口校正 公元3世纪
19 物不知数(中国剩余定理) 不晚于公元4世纪
20 敦煌星图 公元8世纪初
21 潮汐表 始见于公元8世纪后半叶
22 法医学体系 公元1247年
23 正负开方术 公元1247年
24 天元术 公元1248年
25 垛积术 公元1261年
26 四元术 公元1303年
27 等程律(十二平均律) 公元1581年
28 《本草纲目》分类体系 公元1578年
29 系统的岩溶地貌考察 公元1613—1639年
二、技术发明/年代
30 水稻栽培 距今不少于10000年
31 猪的驯化 距今约8500年
32 粟的栽培 距今约8000年
33 含酒精饮料的酿造 距今约8000年
34 髹漆 距今约8000年
35 养蚕 距今5000多年
36 缫丝 距今5000多年
37 大豆栽培 距今约4000~5000年
38 块范法 约公元前17世纪
39 竹子栽培 不晚于商代
40 茶树栽培 周代
41 柑橘栽培 不晚于东周
42 以生铁为本的钢铁冶炼技术 春秋早期
43 分行栽培(垄作法) 春秋时期
44 青铜弩机 不晚于战国初期
45 叠铸法 战国时期
46 多熟种植 战国晚期
47 造纸术 西汉初期
48 胸带式系驾法 西汉时期
49 温室栽培 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0 提花机 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
51 指南车 西汉时期
52 水碓 西汉时期
53 针灸 汉代
54 新莽铜卡尺 公元9年
55 风扇车 不晚于公元1世纪
56 地动仪 公元132年
57 翻车(龙骨车) 公元2世纪
58 水排 东汉时期
59 瓷器 成熟于东汉晚期
60 马镫 不晚于4世纪初
61 雕版印刷术 公元7世纪
62 转轴舵 不晚于公元8世纪
63 水密舱壁 不晚于唐代
64 火药 约公元9世纪
65 罗盘(指南针) 不晚于公元10世纪
66 顿钻(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不晚于公元11世纪
67 活字印刷术 公元11世纪
68 水运仪象台 建成于1092年
69 活塞式风箱 不晚于宋代
70 火箭 不晚于南宋时期
71 火铳(管形火器) 不晚于公元13世纪末
72 人痘接种术 不晚于公元16世纪
三、工程成就/建造年代
73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74 都江堰 公元前256—前251年
75 长城 始建于战国后期,秦代形成“万里长城”
76 灵渠 公元前221年—前214年之间
77 秦陵铜车马 秦代
78 安济桥(敞肩式石拱桥) 公元7世纪初期
79 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于公元7世纪初贯通;京杭大运河于1293年贯通
80 布达拉宫 始建于公元631年,重修于17世纪中叶
81 苏州园林 四大名园之沧浪亭始建于公元910年前后
82 沧州铁狮 公元953年
83 应县木塔 公元1056年
84 紫禁城 建成于公元1420年
85 郑和航海 公元1405—1433年

阅读全文

与中国其他发明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