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石油创造奇迹在哪里
继秘鲁之后,委内瑞拉项目是中国石油人海外创业的又一成功尝试。
风景如画的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北端,直面加勒比海和大西洋,是世界主要产油国之一,2000年为世界第四大石油输出国,也是欧佩克组织的五个创始国之一。委内瑞拉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由西方成熟的大石油公司控制,管理比较严格。早在1913年,壳牌石油公司(Shell)便在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畔立起了井架,并在1922年获得重大发现,掀起了找油狂潮,引来大批石油公司和石油探险家。1976年,委内瑞拉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由国家石油公司完全取代西方大的石油公司,但其管理风格不变,在世界上的国家石油公司中,是公认的管理水准较高的油公司。1993年,委内瑞拉通过立法,重新对外开放石油工业,以国际招标方式选择外国石油投资者。并于1995年、1996年进行了两轮招标,引起国际石油界的热烈反响。通过这两轮招标,委内瑞拉加强了对本国资源的保护,招标条件越来越苛刻。有人指出,要求严格的委内瑞拉是国际石油公司角逐的比赛场。
1997年,委内瑞拉拿出20个正在生产的老油田进行第三轮国际招标,中标者可以获得油田20年的生产经营权,并从油田增产的原油中取得投资回报。尽管这是边际油田的开采项目招标,仍吸引了260多家石油公司。正式投标的公司囊括了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阿莫科(Amoco Corporation)、壳牌、雪佛龙(Chevron)、德士古(Texaco)等主要的国际油公司。中国石油也跻身其中。揭标后,中国石油中标两块,即委内瑞拉东部陆上的高莱斯油田和西部马拉开波湖上的英特甘博油田,总标值3.59亿美元,相当于每桶可采储量0.48美元,比此次中标的平均值低很多。
中国石油两度中标,在国际石油界引起强烈反响和诸多议论。有人甚至放言,中国人可以开餐馆,但搞石油行吗?
1997年7月1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下属的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简称中委公司)在加拉加斯成立,同时在油田所在地成立了两个作业区,于1998年2月和5月分别接管了两个油田。初来乍到的中国石油人尽快理清了老油田的复杂地质情况,提前两个月上交了油田20年开发方案。针对委内瑞拉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监管手段既严密又复杂,中委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程序,来对付严格、繁琐而又耗时的工程审批程序,按时拿到各种批件,使各工程项目按计划实施。
接管油田后,中国石油人发挥在地质上精雕细琢、研究工作扎实到位的优势,把国内地质研究的优势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效果。
中委公司接管两个油田后,产量年年翻番。从1998年接管时的4905桶/日,增加到2000年年底的4万桶/日,生产能力是原来的8倍。中国石油在所有第三轮招标中中标的公司中,生产成本最低,增产幅度最大,得到了其他油公司的认同和赞扬,用事实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石油公司的看法。委内瑞拉石油公司总裁由衷地说,在第三轮招标的20个区块中,中国人干得最好。
委内瑞拉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但却是中国石油的“敲门砖”。通过这些项目的运作,中国石油公司基本熟悉了国际惯例,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为今后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储备了力量。
『贰』 石油是谁发明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石油并命名的人是宋朝科学达人沈括,最初以文学闻名士林。
沈括在延州任职时,发现沙石和泉水相杂的地方,常常冒出一股股黑漆一样的液体,当地老百姓把这种液体称为“脂水”,将其采集到罐子里,用来照明。
沈括生性敏感,断言:“此物必大行于后世”,并把它命名为“石油”,记录在《梦溪笔谈》中,他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石油并命名的人,也被称为世界石油专家第一人。
(2)石油创造了15年以来的最强扩展阅读: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沈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油
『叁』 石油为什么足以让全世界的国家为之疯狂
因为在现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时代。谁能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而且因为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所以对于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石油资源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一种战略资源。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水平也越来越高,每年都会需要大量进口石油资源来发展工业。所以一定要保障中国的石油能源通道安全。这样才不会被人在关键时刻卡脖子。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当然也应该促使经济的转型。比如说那些高油耗的汽车就应该限制生产。多多发展一些可替代能源技术。
『肆』 中国石油的发展史的简明历程是什么
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奋斗,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下面我们分三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
1.恢复与发展
玉门油矿解放后,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首先在我国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958年,青海石油勘探局在地质部发现冷湖构造带的基础上,在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了日产800吨的高产油井,并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3号油田。在四川,发现了东起重庆,西至自贡,南达叙水的天然气区。1958年石油部组织川中会战,发现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结束了西南地区不产石油的历史。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四川天然气产量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2.5亿立方米。在人造油方面,经过扩建和改造,东北各人造油厂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959年人造油产量达到97万吨,当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炼油工业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新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8个年加工能力为10-100万吨的炼油厂。1959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34.9万吨,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2.历史性转变
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分工配合,先后在华北平原与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根据中央批示,1960年3月,一场关系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大庆揭开了序幕,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同年12月,原油产量的急剧增长,需要炼油工业同步发展。在此期间,扩建和合并了一系列炼油厂,并大力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此外,还研究,设计,建设了加氢裂化等装置。到1965年止,共新建以上装置13套,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1965年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617万吨,自给率达97.6%,提前实现了我国油品自给。
在大庆石油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石油勘探队伍开始进入渤海湾地区。1964年,经中央批准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开展了华北石油会战。到1965年,在山东探明了胜利油田,拿下了83.8万吨的原油年产量,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355万吨。 1970年4月,大庆开始了油田开发调整工作。到1973年,底下形势恶化的情况得到扭转,全油田原油产量比1970年增长了50%以上。1976年,大庆油田年产量突破5000万吨,为全国原油年产上1亿吨打下了基础。 同时石油三厂,六厂经过扩建,改造成为加工天然原油的炼油厂。为发挥中央和两个积极性,以石油部为主,陆续兴建了七个大型炼油厂和一大批中型炼油厂。到1978年,全国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9291万吨,基本上与我国原油生产规模相适应,从1966年到1978年的13年中,原油产量以每年递增18.6%的速度增长,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保证了国家的需要,缓和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从1973年起,我国还开始对日本等国出口原油,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
3、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至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各条战线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战胜了十年动乱带来的严重困难,石油工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到1978年突破了1亿吨。此后,原由产量一度下滑。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解决石油勘探,开发资金不足的困难,中央决定首先在石油全行业实行1亿吨原由产量包干的重大决策,以及开放搞活的措施。这一决策迅速受到效果,全国原油产量从1982年起,逐年增长,到1985年达到1.25亿吨,为世界第六位。
为了多元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我国于1982年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983年7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中国第三家国有石油公司---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也于1997年1月成立。至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形成了四家公司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我国石油工业目前有三大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2001年,石油集团销售收入3401亿元,利润总额530亿元;石化集团销售收入3600亿元,利润总额128.1亿元;中海油销售收入303.8亿元,利润总额96亿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石油公司“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各公司的资产规模,海外影响力,利润总额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际知名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公司在运营的主要指标上均有一定差距。
『伍』 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什么模式有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
会战模式。石油会战是一种集中石油行业人力、物力、财力,用打歼灭战的方式解决某一地区勘探开发难题的特殊作业模式。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组织过多次石油大会战,为石油行业的发展壮大乃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一辈石油人怀着崇高的石油理想,肩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责任使命,举家迁移,征战东西,呕心沥血,披坚执锐,为我国实现从“贫油国”到“石油生产大国”的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陆』 王进喜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
生不久的日子里,目睹列强的经济封锁,面对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急
需石油的严峻形势,以王进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立誓“早曰把中国石油
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
雄气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终于拿下了储量丰度高、含
油范围广的大庆油田。
在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中,
王进喜带领的
1205
钻井队仅
用
124
个小时就打完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钻井速度最高纪录。正是在铁
人精神的鼓舞下,我国一代又一代石油工人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先是在短时间内
使我国石油产量由建国初期的
12
万吨一举突破
4000
万吨大关,继而挥师渤海湾和
大西北,
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
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石油生产和供应基地。
如今,
我国石油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五位,
年产量达到
1.67
亿吨。
这些,
无不浸透着铁人精
神所发挥的巨大鼓舞作用。
铁人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体现。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把平凡工作、
忘我劳动与建设祖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典范。他曾经说过:“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
国家办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快快地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
部奉献给了中国的石油工业,充分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博大胸怀和大公无私、舍
生忘我、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新一代石油人正继承和弘扬“为国分
忧、
为民争气”
的铁人精神,
决心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铁人精神是科学求实精神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实践中的升华。铁人常说:“干工作
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技
术精益求精,为事业“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这种科学求实精神和不计名利、
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在铁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结合。他是人人皆知的“钻头
迷”。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收集资料,刻苦钻研,了解和掌井下钻头的运转
情况,采取多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钻井奇迹,为大庆油田的开
发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他最早成为石油工人出身的钻井工程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全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
企业集团的进程中,既要学习铁人不怕困难、攻坚啃硬、艰苦奋斗的精神,又要像
他那样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讲求科学,依靠科技推动企业发展。王进喜同志光辉
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缅怀铁人,更要学习铁人,把铁人精
神世世代代传下去。铁人王进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铁人精神永存,将永远激励我
们。
『柒』 中油化成立于哪一年
中油化成立1983年9月4日
『捌』 我国杰出石油模范人物是谁
您好!
是王进喜哦。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甘肃玉门人(祖籍陕西大荔),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怎么样
中国石油大学复没有特别突出的制专业,也就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是17名,但是这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是比较高的,而且就业率特别高。大家都知道石油是多么珍贵的东西,与之相关的专业肯定是比较吃香的,所以能考上这所学校也是很厉害的。
这所学校有个唐岛湾,,这个湾特别大,风吹着很凉爽,散步、晨读、约会都可以在这里,走一走,吹吹风,感受在这所学校里的美好。学校里还有很多的景物,比如说“创造太阳”、“天文地球仪”这些都是学校里的代表观赏物,增添了学校的风采。
学生宿舍为六人间,上面是床,下面是学习桌和衣柜,一部分有独立的卫生间,一部分是公共卫生间,冬天的时候会有暖气供应,但是夏天是没有空调的,寝室里会有风扇。洗澡的话可以到公共澡堂去洗,刷学生卡计费。每个宿舍都是有网络端口的,按月交钱就可以了。
学校一共有三个大餐厅,味道都挺不错的,可以每个餐厅都去试一下,看看哪个餐厅符合自己的口味。
『拾』 石油上位史
19世纪大西洋中的捕鲸场景
对捕鲸者来说,那是个黄金时代,价格不断上涨。但对消费者来说就不同了,他们不希望为照明用油付每加仑2.5美元的价钱,而且价格肯定还要上涨。
人们也开发了一些比较便宜的照明用油,但质量都不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从松脂中提炼出来的松脂油,它能产生很好的光亮,却易燃,更令人生畏的是可能在家中爆炸。
还有从煤中提炼的“城气”被用管道引入街灯中和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上层家庭,但“城气”很贵。对可靠、相对便宜的照明物质的需求急剧上涨,还有对润滑剂的需要。
机器生产的发展导致了动力织机和蒸汽印刷机的使用,对于猪油等常用润滑剂来说,这些机器造成的摩擦太大了。
19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企业家的创造活动已经开始对这些需求做出反应,从煤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中提炼照明和润滑用油。英国和北美一批形形色色的企业家到处搜寻,确定市场,开发提炼技术,为后来的石油工业打下基础。
(作者:[美]丹尼尔耶金)
摘编自《奖赏:石油、金钱与权力全球大博弈》,中信出版社出版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