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爱迪生发明了什么
1.同步发报机 早期的电报机,一次只能传递一个讯息,而且不能同时交换信号,由于爱迪生本身是电报技师,便着手改良传统发报机,制造出二重发报机,1974年又研发出四重发报机,也就是同步发报机。在无线电还没有发展的当时,同步发报机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2.爱迪生复印机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只是普遍运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装材料上,后来他尝试在蜡纸上刻出文字轮廓,形成一张石蜡刻字纸版,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刻字的石蜡纸上滚一滚,奇妙的事发生了,白纸上出现清楚的字迹。之后又经过多次的改良试验,1976年,爱迪生开始量产他发明的复印机,一下子,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团体都采用这种蜡纸油印机。由于爱迪生复印机大受欢迎,风行全球,使得爱迪生深切体验到,应该发明人们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东西。
㈡ 爱迪生经过了一件什么事,发明了什么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电学家、发明家。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自幼就在父亲的木工厂做工,由于家庭贫困,一生只在学校读过三个月书。但他从小热爱科学,自己刻苦钻研,醉心于发明,正式登记的发明达1328种,被称为世界发明大王。他的发明创造不仅靠聪明才智,而且靠艰辛的科学实践。例如他发明电灯时,光收集资料,就用了200本笔记本;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用过铜丝、白金丝等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还用过头发和各种不同的竹丝,最后选中了日本的一种竹丝,经过燃烧炭化后,成为最初的灯丝。正如他自己所说:“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不光彩的一页 1888年,美国电气工程师特斯拉和威斯汀决定发展交流电事业。爱迪生为了自己的直流电生意,激烈反对使用交流电,险些将交流电的使用扼杀于摇篮之中,延迟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专门建立起一座巨大的实验室,雇用小学生们到街上去抓小猫小狗等牲畜做实验,残忍地将它们置于交流电下电死。他还疏通了纽约州监狱的官员,让他们答应将绞刑改为电刑,即改用交流电的电刑。由于没有经验,当局所使用的电荷太弱,犯人只是被电得半死。据当时媒体报道,这种恐怖的景象,比绞刑可怕得多。从此,交流电声名狼藉。交流电的推广和应用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 面对科学发明巨人爱迪生的连续诽谤和攻击,特斯拉与威斯汀毫不气馁。他们坚持实验,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交流电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1893年,在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上,交流电以其明显的优越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一八七七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爱迪生从美国一个叫梅罗国的地方,来到纽约一家杂志编辑部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 奇形怪状的小东西。这小东西上面有一根长长的金属杠,一端有一个大点的轮子,另一端有个小把手。爱迪生把摇手摇转,然后 把一小张锡纸裹上圆筒,再装上一根小针,对着圆筒唱了一句婴儿催眠歌。动作完毕,机器又重新转动起来,它竟一字不漏地把 催眠歌重新唱了出来。形容当时在场的人的第一个感想,仅仅说惊异是不够的了。人们大乐不支,所有编辑部的人都互相大声传 告,说爱迪生带来了一架会说话的怪物。在短时间内,市内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象潮水般地涌来,都争着要看一看这个在世界上 最新奇的机器,一时把报馆挤得水泄不通。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去参 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 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地从机器中重复发出来时,他们才相信这东西没有半点虚假。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声机问世时的情景。人们在赞叹之余,都称发明者爱迪生是个“妖魔”。其实,“妖魔”这个雅号远 不是从留声机这一件发明才有的,而是伴随他的整个一生的。因为他的发明创造实在太多了。电灯、电话、电影、电报机、发电 机、蓄电池、打字机、磁铁矿分离机、压力表等等,都是他的发明。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他发明第一台自动数票机的一八六九年 至一九一0年,他一共领得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发明专利权,约计在此时期,每十一天他就有一个发明。正因为这样,他被人们称 为“妖魔”是理所当然的了。 可是,这个“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里呢?他自己这样说:“一分灵感,九十九分血汗。”顽强的毅力、惊人的 勤奋,正是他真正的“魔力”所在。 发端于少年 汤姆斯·爱迪生,生于一八四七年美国的渥海渥州。他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学校老师说他“愚呆”,亲友们也都这样称呼 他。而他的母亲并不相信这一点,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不到十二岁,他就读完了不少难读的书,他的父亲还引 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 爱迪生很喜欢科学。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储存了几百个各种试验用的瓶子,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他把平时省吃俭 用的钱,全部花在购买化学用品和化学仪器上。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于是,他就到火车上当卖报童。他每天清 晨登车,晚上九时后回家,搞完试验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后来,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一间吸烟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 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来,坚持做化学试验。在这里,他还学会使用陈设在这儿的一台印字机,并能用电报号码记录当地新闻,办 了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受欢迎,销路可观,此时他才十二岁。有一天,火车摇晃,行李滑下来,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 下,车厢立即着火。火被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可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造成终身残废。车长还把他的“四轮实验室”和“ 旅行印刷房”里的东西统统踢到车下。 困难和挫折没有影响爱迪生搞科学实验的决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试验室。遭电打、烧毁衣服,在试验中是常有的事。有一 次,他的脸部被硝酸烧得不成模样了。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爱迪生最早所作的努力,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发明创造。但是, 和其他伟大的发明家一样,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当过夜班电报生。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几次失 业,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朋友。 爱迪生不辞千辛万苦来到了纽约。这个时候,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他饿急了,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这是他到纽 约后的第一顿饭。在这里,他好久才找到朋友,但他的朋友也处在失业之中。饥因交加的爱迪生,容仪拙陋,衣着褴褛,被人看 不起。后来,他被允许夜宿在一家电池室里。刚好室内设置一台发布市价的通信机器,在他到来的第三天早上,这部机器出了故 障,由于他留心钻研,很快帮助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而被留下来,这才找到了工作。从这以后,他奋发努力,与人合作改革, 市价通信机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开设了一个生产这种通信机的小工厂,逐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步履坚实 电灯在今天已不足为奇了。但在一八八0年以前,电灯还仅有它的雏型,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弧光灯。这种灯是在电瓶两极 的头上接两根木炭,通电后把这两极一碰,然后再把它分开、两极之间立刻发生火焰。由于两炭极是水平的,中间有热空气上升 ,两极间的火焰就向上微微弯曲好象弓形或弧形,所以被称为弧光灯。这种灯有不少缺点:要不断更换炭条;声响大;灯光效用 小而又易伤目力。污浊空气;还有个大弊病就是一个回电流只能点一盏弧光灯。当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包括弧光灯的发明者都非 常赞赏这种灯。但是,爱迪生却在一八七七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就是一个口电流点许多灯),变弧 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 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 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一些科学家都笑他是傻子,讽刺他“ 梦想,吹牛”,还有几个学者用数学证明他这项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爱迪生却始终充满信心进行试验。为了选择这种做灯 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 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 即灯泡),而不易溶掉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他昼夜不息地用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 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 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一觉醒来,又精力充沛地工作。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 ,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 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 精神,更是十分惊人。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 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五万次 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 没有秘诀 爱迪生醉心于科学研究,对自己的私事却是绝不注意的。可以这样说,他在七十三岁。以前未曾好好睡过觉;既使到了晚年 ,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仍不少于十六到十八小时。他一搞起试验来,就忘记了休息,偶尔实在疲乏坚持不了时,才稍事休息一会儿 ,因此, 他也非常喜欢和他有同样精力的人当他的助手。这一天,有个自称无眠的人到他那里请求工作。爱迪生很感兴趣,认 为这个人是他最理想的助手。于是便和这位“无眠者”一块工作。可是,在连续工作六十个小时后,这位无眠者再也支持不住了 ,倒头便睡,连机器发生故障,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也未惊醒他。而爱迪生仍在不倦地工作着。在当时,爱迪生不倦工作的精神 是远近驰名的,许多人非常羡慕他。 有一天,爱迪生接待了一位来访者,这位来访者一定要这个“妖魔人物”介绍一下不倦工作的“秘诀”。爱迪生觉得好笑, 因为他不倦工作本来是没有什么秘诀的,便顺口说了一句笑话,告诉那位来访者说:“每天早上吃一只兔子或许能行。”那人信 以为真,起身告辞,回去后果然照此办理。可是,六个星期以后,这个人已经累得大病一场,起不来床了。他不讲究修饰,常穿 着破旧的被化学药物染污了的衣服,他这种习惯到老年时尤甚。平常人都以为他是伙夫,报纸也常刊载讽刺他的文章。这恰好证 明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科学研究上了。一八七二年他在研究自动电报机时,由于试验入迷,思想高度集中,有一次他需 要到外边办一件急事。可是当人家询问他的名字时,他竟好一阵想不起来。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步履坚实,用心维艰, 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力与心力。 在他七十七岁生辰的时候,有人问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回答说;“做工!揭破自然的秘密,并使它为人类眼务。”这是 他从事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不过,这并不是“秘诀”。 永不满足 我们知道,爱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件发明创造,有些发明创造已经得到惊人的成功。他本人也是享有盛名的。但是,他从不 沉醉于自己的发明,他无时无刻不在向科学的新领域攀登,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持否定态度,而不停顿地加以 改进。他自己说:“我是永不会满足的。”无休止的钻研,不停顿的改进,这正是爱迪生又一个突出特点。他发明的蓄电池成功 后,他便办了一个蓄电池工厂并大批生产,销路一直很好。可是过了一个时期,他发现电池有毛病,一时又找不到原因,他就决 心要改进电池。但是,改进需要时间,需要精力,同时工厂也要停业,这不仅可能降低他发明电池的威信,经济上也将蒙受很大 损失。然而他决然命令工厂即刻闭门停业。有许多使用他的电池比较满意的人要求继续增加定货,他却一概不受;有人在经济上 给他施加压力,他也毫不畏惧。结果,经他用心改进的电池获得比预料还好的成功,很快畅销各地。他的这种精神,同当时“金 玉其外,败絮其中”,掩饰劣货的商贾,形成鲜明的对照。不能不博得人们的尊敬与赞扬。 在他的发明创造中,能够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这也是他的得意发明物。他是耳聋的人,能发明这样一个 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骇了。但是,爱迪生在发明它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决 然要改进它。他实实在在地连续工作了五天五夜之久,才获得了成功。还有这样的数字完全可以证明他的钻研精神的:他仅在留 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一百件。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上头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血汗。如果 没有一种无休止的钻研精神是绝难做到的。 这里,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他小时候的两个故事。在他幼年时期,有一回他看到母鸡孵卵生出小鸡,很觉奇妙,但并不满足。 事后,他也悄悄攒些鸡蛋放在仓库里,自己伏在上面,亲自试一试能否生出小鸡来,弄得全家人好一阵子找不到他。七岁上学后 ,他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问题的习惯就更加明显了。他对他所接触的东西,总是无休止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要求老师解 答清楚。对此,老师很觉头痛。有一回上算术课时,老师教同学们说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一定要让老师讲明白,二加二为什么 等于四。尽管老师给他作了一般的解释,但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老师就说他“愚笨”。爱迪生不满足自己已经学得的知 识,而时时刻刻用自己天真幼稚的心灵探索着大自然的秘密。然而,他的老师未能理解他。可是几十年后,爱迪生却成为享有盛 名的发明家了。 自然,发明家爱迪生如果不是无休止的钻研,不停顿的改进,那么他的许多发明创造便不会日趋更科学,更完善。他发明的 留声机是这样,白热电灯也是这样,蓄电池、有声电影等等,都是这样。正如他在白热电灯实验成功后所说:“没有一个发明是 十全十美的,白热电灯到今日何尝是例外。有光而无热,这才是理想的光,而现在离这个境界还远呢!”爱迪生虚怀若谷,永远 进取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㈢ 爱迪生的发明
有一次,他妈妈的一种病,于是,爱迪生找来了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是阑尾炎,要做手术,必须要亮,那时,他家里离医院很远,而且,也快天黑了爱迪生动了动脑筋,把柜子放在床前,把一面大镜子,放在柜子上,于是,镜子反射出光,救活了他妈妈,医生感动地说:"你救活了你的妈妈,你妈妈又一次的生命是你给的!于是,爱迪生发明出了电灯!
㈣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原理什么啊 要详细的
电灯的原理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就是用电通过导体,使得导体发热,当热到一定程度时,就发出白光(知道铁烧热会变红吧,若再热一些,就变白发光了)。但难处在于,要发出白光,要非常热,那个温度下,大多数金属都会被烧化,即使不被烧化,在那么高的温度下,金属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被烧毁。
所以,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能耐高温的、能导电的材料,还要想办法隔绝空气。
而爱迪生就是找到了一种廉价的材料:碳化的纤维(简单说来,就是烧焦的棉线),并且改进了抽气机,制造了真空度很高的的灯泡(绝对真空无法达到),解决了耐高温和抗氧化的问题。
当然,现在的灯泡和以前很不一样,不用碳化纤维了,用钨丝(钨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也不用真空灯泡,而是用充满氮气的灯泡(氮气不会与钨丝发生化学反应)。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另外,这里讲的是白炽灯泡。至于日光灯管,原理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
爱因斯坦是搞理论物理的,最著名的成果是相对论和光电效应假说。
爱迪生是搞实验物理的,是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有2000多件发明,包括电灯、电唱机等。
㈤ 爱迪生是怎样发明的白炽灯
1.电灯时代的前夜
在古希腊神话中,人类是神普罗米修斯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知识,他都教给人类。同样的,人类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和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的种种行为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一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火改变了人类历史,蒸气推动了工业革命,而电气则又让一个新的时代兴起了。
电灯是19世纪末最著名的一项发明。
在爱迪生2000件大小发明中,最重要、最辉煌的发明要算电灯和配电系统,是爱迪生把光明带给了人类。在爱迪生着手进行电灯的研究时,一般家庭普遍使用天然气灯。天然气的发明那时已有70年的历史,代替了以往的石油灯和蜡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是使用天然气灯,必须每家每户都安装天然气管道以供应天然气,所以只能用于城市,在美国大部分人则无法使用。另一方面,想要利用电进行照明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着。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已初步掌握了关于电的知识。第一个开始这项研究的是英国科学家戴维。1808年,戴维为做一项实验联结了2000个电池,并在电池两极伸出来的铁丝绑上了炭棒。在炭棒接触铁丝的一刹那,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两块炭条间产生了强烈的光,是煤油灯和天然气灯所无法比拟的。于是戴维马上想到了电灯,他想将电利用于照明。经过了长期不懈的研究,发明了这样的照明灯,被称为弧光灯。
但是弧光灯很粗糙,而且炭条极易损耗,需经常更换,使用亦不方便,它的光线很强,只能装在街道或广场上,而且亮不上几个小时就要熄灭。当时,一般家庭使用的还是煤油灯或煤气灯。无法普及到每个家庭,但正是以它为契机,发明更为便捷的电灯研究才提上了历史日程。
2.“发明大王”的少年时代
爱迪生1847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市。他的父亲经营着木材加工厂,爱迪生是4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是一个对任何事情都怀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为了孵出小鹅,曾像母鹅那样孵过鹅蛋;为了能使人飞上蓝天,他让自己的朋友喝过酸液,由此险些酿成大祸。童年的爱迪生因喜欢寻根求源,被学校老师视为“弱智儿童”,而由其母亲领回。因此,爱迪生一生的全部学校生活只有三个月。
爱迪生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超过一般小学的课程。在母亲热心的教育下,小爱迪生的学识提高得很快。有一次,母亲给小爱迪生买了一本叫做《科学的学校》的书。那本书里记载着很多关于科学实验的内容。小爱迪生认真地读完以后,每一项实验都做过了。从此,爱迪生渐渐成了一个实验狂。在他童年的房间里,乱七八糟地放着很多科学书籍和实验器材。
在爱迪生12岁那年,他的家乡有了蒸汽机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爱迪生听到招收火车上卖报员的消息,马上去应聘了,从此他成了火车里的报纸邮递员。在卖完报纸后,爱迪生会利用余下的时间看书。小爱迪生又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请求熟悉的车长把客车的一小部分变成属于自己的房间。他把家里的实验器材都搬了上去,在那里开设了一个实验室。
由于那时美国正爆发南北战争,所以人们特别关心时事,小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纸的生意也非常不错。两三年后,他在列车上自己主编了一份《先锋周报》,连英国的《泰晤士报》都转载它的消息。工作余暇,他刻苦读书,如痴如醉地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有一天,因火车晃动太大,架上的一瓶黄磷落地,引起了火灾。幸亏人们及时救火,才把火扑灭了。车长发怒了,把他的仪器和药品全部丢到车外,而且狠狠抽了小爱迪生三个耳光,使他左耳从此聋了。
15岁那年,爱迪生在铁路上抢救了站长兼报务员麦肯基的儿子免于车祸。麦肯基为了报答爱迪生,答应把电报技术教给他。不久,又让他当上了车站上的电报员。16岁时,爱迪生发明了自动发报机。正是由于这台自动发报机,他被视为“贪懒”而被解雇了。此后几年里,爱迪生多次更换不同职业,常因搞发明改革被视为“不务正业”而多次被解雇。
爱迪生21岁,他去了波士顿市。他一生获得的1000多种发明专利当中,第一个发明就诞生在波士顿。他在波士顿获得了“自动电子投票记录机”的专利。
1870年,爱迪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购买了一个车间,开始生产自己发明的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这次爱迪生获得了成功,也因此赚得了很多钱。1876年,29岁的爱迪生在离纽约40千米的门罗公园创建新的研究中心——“门罗研究所”。这一创举,不但在爱迪生一生事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且它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科学研究机构,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为后来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建立大型工业研究机构树立了榜样。
3.爱迪生的家庭生活
玛丽·史迪威是爱迪生的第一位妻子。她在纽瓦克工厂工作时遇到爱迪生,她非常了解她要嫁的这位年轻人。1884年,玛丽不幸死于伤寒。
米纳·米勒是爱迪生的第二位妻子,20岁时嫁给了爱迪生。起初,因为爱迪生与她的年龄相差太大,她的父母并不支持这桩婚姻。爱迪生教米纳·米勒使用电码,以便两人可用秘语交流。
玛丽让他的丈夫随心所欲地去工作、穿衣和吃饭。米纳却努力去修正丈夫那种大大咧咧的举止,她指出吸烟和随地吐痰是文明社会所不允许的行为。
4.向电力照明发起进攻
爱迪生想:“要是让家家户户都用上电灯该多好啊!”
1878年9月,爱迪生真的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动进攻了。消息一传开,立即轰动整个美国,也波及英国,使伦敦煤气股票大跌。
爱迪生开始投入紧张的科学实验。他先从试验白热灯入手。这种灯的原理是,把一小截耐热的材料装在玻璃泡内,接上电源,当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玻璃泡便由热而发光。根据这个原理,爱迪生认为,要想搞好试验,首先就要找到一种合适的耐热材料。
一天晚上,爱迪生坐在书桌旁,拔亮煤气灯,取出纸笔,把自己所能想到的耐热材料全部写出来,最后清点一下,共1600多种。第二天,他安排人力把这些材料备齐。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试验;同时,他又在电灯的结构上动脑筋,不断改进抽气方法,力求玻璃泡内达到绝对真空程度。在这期间,爱迪生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但试来试去却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直到1879年10月1日在《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上看到了斯旺用炭丝做灯丝的报道,才重新研制炭丝灯泡。他还想建立发电机、电线及电缆系统,像煤气管道网络一样把电带给每个人。爱迪生研究电灯的工作得到了许多资本家提供的研究费用,使爱迪生能够全身心投入研究。
5.各种材料的尝试
1978年时,爱迪生已进行过电灯研究。当时用纸烧制了炭,并将其分割为细条,然后通电发光。但那是在空气中进行的,炭线马上就烧坏了,因为当时没有真空阀,无法制造真空环境。此外爱迪生又试用了白金线、铬、硼等材料,均不如意。直到真空阀也被发明出来后,可以制造真空环境了。爱迪生将炭线和白金线又重试了一遍,并发现白金线在真空中具有耐高温的特点。爱迪生经过不断地研究,于1879年研制成功了使用白金线的25瓦真空灯泡。这项成果于1879年4月获得专利。但是由于白金价格昂贵,这种灯泡制作成本高昂,不利于普及。于是爱迪生又回到了对炭线的研究中。
做出一个巨大电阻的导芯是弱化电流的第一个条件,但用炭制出导芯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爱迪生为此绞尽了脑汁却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是有一天,他看到地上掉了一根线,忽然有所顿悟。爱迪生将尼龙线剪成一定长度,并往上涂了煤焦油和炭粉,然后将它放进镍制的马蹄形模具里烘烤。果然不出所料,细细的炭线制造出来了。其后爱迪生用了两天时间将炭线弯曲,放进玻璃灯泡,并小心翼翼地抽掉了里面的空气。
1879年10月21日,这是无比庄严和紧张的一天,大家屏住呼吸,看着爱迪生用颤抖的手接上导线,合上开关。电灯啪地亮了,研究所里响起了欢呼声,就是这一天——人们期待已久的电灯开始照亮了人们的生活。电灯发了45个小时的光才灭了,使他们像梦醒般地清醒过来。
爱迪生很自豪地拿着他早期发明的电灯泡走进了专利局。这项持续的光源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爱迪生成功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能够在灯泡内发光而不至于完全烧毁的灯丝。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消息震惊了世界,给世界带来了喜悦。任何一个度过停电夜晚的人都会深刻地理解这种喜悦。但爱迪生没有止步,继续致力于对电灯的改进。为了研制更为耐用的灯芯,爱迪生试了几千种植物纤维,并变换了烤、烧、压缩等各种加工方法,但仍未见功效。
灵感之神总是来得那么巧。这年夏季的一天,爱迪生埋头在实验室里工作,他热得满头大汗,便顺手拿起一把竹扇子扇凉。扇着扇着,突然,他目不转睛地盯住扇子看。不一会儿,他又把扇子撕成碎片,放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看着看着,高兴得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说:“嗨!我原来怎么就没有想到用炭化竹丝呢?”
于是他马上跳起来,从竹条中抽取纤维,一烤,成了结实的灯芯。爱迪生将竹丝制成的灯芯密封到灯泡里,抽取空气,通上电流。光度比第一个灯泡更亮,而且寿命也延长了好几天。
在这又一次的成功中爱迪生获得了力量,为了找到更耐用的灯芯,他几乎试遍了各种竹子。到了1880年,炭化竹丝灯芯白炽灯泡的寿命第一次突破了600个小时。
“这下该满意了吧!”助手们也都高兴地说。
以后,爱迪生还在继续研究,使电灯质量不断提高。后来,他又把竹丝灯泡改成钨丝灯泡,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电灯泡。为了这只小小的电灯泡,爱迪生先后花了12年时间,进行了数以千次的试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爱迪生发明电灯经过了一段曲折的过程。开始做的灯泡使用寿命极短,主要是灯丝易被烧断,电灯灯丝的温度高达2300℃~3000℃,一般金属在这个温度下就会熔化。经过了许多试验,最后才选择熔点最高的金属钨来制造灯丝,钨的熔点是3410℃。钨虽然具有较高熔点,仍不能使灯泡经久耐用,其原因是金属钨在高温下易与氧发生反应。钨氧化后,变成三氧化钨。
后来,人们把灯泡里的空气抽出来,使灯泡内处于真空状态,钨丝不被氧化,灯泡的寿命便延长了。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消息传遍世界以后,各国纷纷要求使用这一成果。但当时没有发电厂,只能用伏打电池供电。每个伏打电池都有枕头那么大,点亮电灯需要100个这样的电池,所以供电灯使用的电不能从这样庞大的电源中来,它在一般家庭中无法使用。
爱迪生看到了发明发电机的必要性,并认为需研制可输电的方法。于是研制灯泡的研究所变成了电力研究所。爱迪生订购了性能优良的蒸汽设备,改进了发电机,并于1882年在纽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中央发电所。这个发电所里有经爱迪生进一步改进的发电设备和输电设备。用这个发电机所发出来的电,经过电线可给附近的800个电灯供电。一年后,可供电的数量增加到了1700个。人类的生活从此大大地改观了。
在电的历史上,爱迪生的贡献绝非仅仅是电灯。1880年一年内,爱迪生所获得的专利中关于电灯的有32项,配电的有7项,灯口等电灯零件有5项,发电机3项,足见他的贡献有多大。
6.爱迪生时代
发明电灯以后,爱迪生继续着他的发明事业。电车、摄影机、蓄电池、电信机,他的发明专利达到了1300项之多。在如此众多的发明之中却没有一项是武器或火药。这是爱迪生热爱人类幸福和和平的最好证明。“为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发明”,这是爱迪生一生的信念。爱迪生的笔记表明虽然他未受过训练,他却懂得很多科学原理。他有很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爱迪生既是个喜欢花大量时间在实验室工作的“旧式”发明家,又是一个现代派商人,能够组建专业的工作小组,还把利润投入到研究工作上。他出生时,世界还是处于“黑暗时代”;他去世时,世界已进入了机械技术和电子的时代。在爱迪生80岁高龄之际,1929年5月30日,美国总统胡弗主持召开了爱迪生电灯发明50周年庆祝会。两年后的1931年10月21日,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这天全美国都向这位“门罗公园魔术师”致敬,人们关掉所有的灯及电器设备,持续一分钟,整个美国一片黑暗。历史会永远铭记伟大的爱迪生时代。
㈥ 爱迪生发明电影的原理
电影的原理
1825年,帕里士博士发明了一个游戏:一块硬纸板,一面画着鸟笼,另一面画一只鸟。纸板的两侧各打两个孔,系上线绳。绕足了圈后,拉紧线绳,使纸板快速的转动,这时,人们能看到,小鸟进到笼子里去了。这个游戏后人称作帕里士西洋镜。大家不要小瞧这个小游戏,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受它的启迪,爱迪生在1891年制作了第一台动画镜。以每秒48个镜头的速度演放了1440张不同而又连贯且依次变化的照片,在这半分钟内人们看到的是完全活动的影象,现代电影由此产生了。
电影放映机是把电影胶片上的各个画幅连贯而又等速地反映在银幕上的机器。电影放映机一般由输片、动力传动、光学、还音和电路五大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其中光学系统又可分为照明光学、放映光学和还音光学三大部分。照明部分主要包括放映灯泡、反光镜、聚光镜等。常用放映灯泡有弧光灯、氙灯、铟灯等。放映光学部分主要是放映镜头。它是使银幕获得明亮、清晰和放大影像的主要光学部件。一般是由数片性能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嵌放在内壁涂有防漫反射光黑色涂料的金属圆筒内组成的。放映镜头分普通电影放映镜头和宽银幕放映镜头两大类。还声光学部分由激励灯和激励镜头组成。激励灯是发出光流去激励光电元件使之产生音频电流的光源,是激励镜头的光源。激励镜头由两片柱形平凸透镜排列在镜筒中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激励灯射来的光聚集成一条细长的光刃,投射在移动的影片声带上,影片声带使透过它的光通量发生变化,再由光电元件使变化的光通量转化为变化的电流,将电流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为声音。电影放映机规格繁多,常用的有 70mm 固定式放映机、 35mm 放映机、 16mm 放映机、 8mm 放映机等。
㈦ 爱迪生根据什么原理发明了电灯
都说是1000多 但是看他发明电灯的历史是1600多吧 因为试验了1600多的材料才成功的
㈧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基本原理
电灯的原理很抄早就有人提出袭来了,就是用电通过导体,使得导体发热,当热到一定程度时,就发出白光(知道铁烧热会变红吧,若再热一些,就变白发光了)。但难处在于,要发出白光,要非常热,那个温度下,大多数金属都会被烧化,即使不被烧化,在那么高的温度下,金属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被烧毁。
所以,关键在于找到一种能耐高温的、能导电的材料,还要想办法隔绝空气。
而爱迪生就是找到了一种廉价的材料:碳化的纤维(简单说来,就是烧焦的棉线),并且改进了抽气机,制造了真空度很高的的灯泡(绝对真空无法达到),解决了耐高温和抗氧化的问题。
当然,现在的灯泡和以前很不一样,不用碳化纤维了,用钨丝(钨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也不用真空灯泡,而是用充满氮气的灯泡(氮气不会与钨丝发生化学反应)。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另外,这里讲的是白炽灯泡。至于日光灯管,原理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
爱因斯坦是搞理论物理的,最著名的成果是相对论和光电效应假说。
爱迪生是搞实验物理的,是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有2000多件发明,包括电灯、电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