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传说中的中国文字的创造者是谁
【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而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了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恳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时,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编辑本段]【仓颉庙】
仓颉庙是国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是仓颉的出生地。
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
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约48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10亩。
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70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
庙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10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17米,树围7.25米。冢上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誉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陵、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㈡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男主是谁,变形金刚的创造者为什么变坏了
《最后的骑士》继续前几季的故事,讲述了变形金刚遭遇灭顶之灾,并且擎天柱黑化,决心摧毁地球的故事。
变形金刚的战争已经危及了地球人的生命安全,各国政府联合推出惩治措施,决定全方位扫平变形金刚的存在,但此时凯德心系好友擎天柱的安危,冒着巨大的风险为大黄蜂等提供安全空间暂且保命,可事情最终还是暴露了。
总体来说,这部《变形金刚之最后的骑士》电影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了一部商业片,失去了故事的魅力,观众觉得导演和编剧的诚意不足,集体呼吁下一部导演团队大换血。
但这部电影在科技感上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打磨,制作团队的水准已经是世界顶级。喜欢特效的观众可以欣赏一下,如果是重视故事性的就没什么意义观看了。
那么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或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㈢ 2016奥运会中国最后一枚金牌创造者是谁
第26枚金牌:刘晓彤,魏秋月,颜妮,丁霞,惠若琪,张常宁,龚翔宇,徐云丽,林莉,杨方旭,朱婷,袁心玥 排球 女子
㈣ 四大发明的创造者是谁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
2火药:孙思邈博涉经史百家学术,通达道经佛典,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攻理论,收集方药、针炙等内容,编著为《千金要方》等书,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被后世尊为"药王"。他不仅是伟大的医药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炼丹家,自号"孙真人"。他是总结以前炼丹家经验基础上收集河洛地区和关中地区炼丹家的配方,最后提出硫磺伏火法这种较为管用的配方。
3造纸术: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其人
蔡伦看到大家写字很不方便,竹简和木简太笨重,丝帛大贵,丝绵纸不可能大量生产,都有缺点。于是,他就研究改进造纸的方法。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造纸技术很复杂,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事实上,在蔡伦之前,劳动人民已经用植物纤维来造纸了。所以我们不能说纸是蔡伦发明的,但是也应该肯定蔡伦对改进造纸技术是有很大贡献的。
蔡伦带领工匠改进造纸方法,造出了质量较高的纸。他提出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来做原料,也是造纸技术的一大进步。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有的还是废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产。至于用树皮做原料,更是一个新的发现。后代人用木浆造纸,就是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成功,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从此,纸才有可能大量生产,给以后书芨的印刷创造了物质条件。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未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4指南针的发明: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㈤ 希腊神话中人的创造者是谁
关于创造人类的几种传说
一、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
关于创造人类(Creation of Man)有个重要的概念首先需要明确,那就是一般认为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创造人类并不是最早的。我们知道人类有五个时代: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白银时代(The Silver Age)、青铜时代(The Bronze Age)、英雄时代(The Heroic Age)和黑铁时代(The Iron Age),其中黄金时代的人类是克洛诺斯(Cronus)创造的,白银和青铜时代的人类是宙斯(Zeus)创造的,而我们通常说的“普罗米修斯造人”应该是创造英雄时代的人类。
一般的说法是普罗米修斯用水和泥土塑造了人类,普罗米修斯的好友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给了这个新生物以灵魂(Soul),使人具有了生气。在德国作家斯威布(Gustav Sorwitz)的《希腊的神话和传说》里关于普罗米修斯造人一段是这样描写的:“天和地被创造出来,大海波浪起伏,拍击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鸟儿在空中歌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只族的后裔,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伊阿佩托斯(Iapetus)的儿子。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在天神中,他有一个女友,即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这提坦神之子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
二、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普罗米修斯没有造人,他只是和他弟弟埃庇米修斯(Epimetheus)为人类分配了各种能力。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最初世界上只有神祗而没有各种生物的存在,当神造出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后,神命令普罗米修斯和埃庇米修斯为他们分配能力。埃庇米修斯对普罗米修斯说:“让我来作这项工作吧,我作完后由你来检查。”
埃庇米修斯为有的生物分配了强壮,为有的生物分配了速度,为有的生物装备了铠甲,有的生物虽然没有装备但具有其它可赖以生存的本领,为有的生物配备了翅膀以便逃跑,而有的生物可以在地下生存。出于对一年四季的考虑,他为所有生物配备了抵抗冷热的能力。他让不同生物有各自适合的食物,有的吃草,有的吃水果,而有的吃肉。
但是埃庇米修斯缺乏智慧和深谋远虑,他为所有生物都分配了能力而唯独没有让人类具备生存能力。所以当普罗米修斯来检查弟弟的工作时首先就发现了这一重大纰漏。为了弥补弟弟的这一过失,他从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和雅典娜那里偷取了工具和火给了人类。从此人类掌握了锻造工具和武器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传说里普罗米修斯不是从太阳神阿波罗(Apollo)的太阳车那里偷盗的火种。
三、珀耳塞福涅创造人类
第三种传说是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创造人类。根据希腊神话学家希吉努斯的著述:珀耳塞福涅(农业女神得墨忒耳Demeter的女儿)在过一条河时发现了一些粘土,她于是用这些粘土塑造了人的形象。这时宙斯来了,珀耳塞福涅就请求宙斯给她所塑造的人以生命,宙斯答应了她的请求并给这泥人赋予了活的生命。但当珀耳塞福涅要以自己的名字为这新创造的人命名时,宙斯不同意,因为他也想以自己的名字为这新生命命名。后来地母该亚(一说为得墨忒耳)也加入了争执的行列,因为她觉得新诞生的生命应该冠以自己的名字。最后天神克洛诺斯裁定:人死以后灵魂归宙斯,躯体归该亚,而塑造了人的珀耳塞福涅可以在人或者时支配他的一生。而且决定了人的名字应该是“Homo”,因为人是由土壤(Humus)而来的。
四、丢卡利翁和皮拉
青铜时代的人类残忍而粗暴,只知道战争,总是互相厮杀;每个人都要千方百计地侮辱其他人。世界的主宰宙斯不断地听到这代人的恶行,决定根除这一代可耻的人。宙斯原想用闪电惩罚人类,但又担心天国会被殃及。于是,宙斯决定向地下降下暴雨,用洪水灭绝人类。由于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Deucalion)预先得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警告,他预先造好了一个大木箱。当洪水来临后,丢卡利翁和妻子皮拉(Pyrrha),埃庇米修斯的女儿,两人一起钻入木箱,才得以躲过灾难。他们俩随洪水漂流到帕那萨斯山(Parnassus,希腊南部山峰名)后上岸,这时宙斯让他许愿一件事,丢卡利翁说想要再创造人类。宙斯(另一说是正义女神忒弥斯Themis)命令他们拿起地上的石头向后扔过自己的头顶,于是丢卡利翁扔的石头落地后变成了男人,皮拉扔的石头变成了女人。
㈥ 北欧神话中世界的创造者是谁
洛德
洛德是北欧神话中创造人类的神明之一。北欧神话中只有在最早的人类回亚斯克和答恩布拉受造时才看得到他的名字,从那以后就再也不见他出现在神话之中。“洛德”这个名字的原意是“诱惑者”。太古时代合称“包尔的儿子们”的奥丁、威利与菲,从虚空中降临到叫做中庭(Midgard)的大地上,而洛德则是最早聚集在依达威尔草原上的阿萨神族的一员。关于洛德的出生,北欧神话从未提及。
众神先用巨人族的始祖依米尔的血和骨肉创造了住在地底的黑色小矮人,然后用海边捡来的两根树枝创造了最早的人类。过程中先是奥丁对他们吹入了气息,使他们能呼吸,然后由海尼尔给了他们一颗心,让他们有了情绪,最后才由洛德赐给他们体温与轻巧的外形,让他们有所感觉,得以行动。
神话中奥丁与海尼尔经常与洛奇(恶神)同行出游。由于洛德有个“诱惑者”的别名,一般认为他和众神世界中的恶神其实是同一位神明。
㈦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经典的误解(一) 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着这样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写在我们中学的政治课本里和大学的公共课教材中。一开始我对此深信不疑,直到后来接受了另外一些教育,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我陷入了困惑。 何谓人民?教科书和老师都告诉我们:“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这个概念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在被剥夺政治权利之前是否属于人民?如果是一种错误的剥夺,他算不算人民的一员?“与人民为敌的人”如何界定?这个概念是不是适合古代社会?如果不适合,古代社会又是如何定义人民?如果适合,皇帝算不算人民?他不是最大的剥削者吗?他是不是敌对分子?好皇帝和坏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不管怎么界定,总会有人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看来老师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于是我们求助于专家。有一个专家的定义比较中肯。他认为:人民只是一个政治概念,其内涵和范围可大可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问题面前,人民的范畴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值,或者可以这样界定人民:人民是占据国民主体的力量,这只力量反映了该国的主流民意,凡是为主流民意出头的政治力量就拥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人民是倡导或者顺应主流民意的团体的政治基础,也就是该团体的“人民”。 他的意思是说,不同时间不同团体都有自己的“人民”。而且人民并不一定都代表进步和正义,只是反映主流民意。 这样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历史只是一部分人创造的。而且,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却又站在主流民意对立面(或称敌对分子)的人物,却没有创造历史。 看来这不是个好结论。但问题出在哪里?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最近阅读《黎澍文集》,才豁然开朗。黎澍早在1984年就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两种提法提出公开批评。他在《历史研究》上发表的《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中说: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生产是创造历史的前提,也是人们第一个历史活动,并有它自身的历史。……实际上,创造历史的前提即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经济条件,好比是舞台,没有舞台唱不成戏。舞台提供演出的物质条件,戏的内容必然要受到舞台的制约,只能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演出,如在奴隶社会的舞台上登场演出的角色,只能是和奴隶社会有关的各阶级、阶层及其代表人物。但舞台不能决定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戏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就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各阶级、阶层及其代表人物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黎澍的文章给不读原著的那些历史学家当头一棒。他们打着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大旗,纷纷撰文质问黎澍,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命题辩护。为了回应反对者的质问,他在1986年又发表了《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命题在逻辑推理上的错误: “我认为可以作出一个判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完全错误,不仅有转述中产生的错误,而且最初提出这个命题的逻辑推理也是错误的,不值得苦心加以维护。” 黎澍进而指出,这两个命题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提法,而分别是苏联学者普"尤金和我国历史学家范文澜提出的,而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经典提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我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个经典提法是不易误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