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2)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法国;《人权宣言》(或《法典》)。 (4)自由;民主;法制。 |
⑵ 材料一:翻开历史,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历史。 材料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有“天命”、“神意”决定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有主人。所以,“翻开历史,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历史”的观点是错误的。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历史人物也只能一事无成。历史人物首先是人民群众的一员,他们的作用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中;其次,他们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组织、动员、总结提炼群众的实践经验形成理论用以指导群众实践的重要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所以,认为历史是有“天命”、“神意”决定的,认为世界上有一股冥冥之中的力量在推动历史的发展,谁也无法控制左右,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天命”,更不是“神意”。生产力的主体了劳动群众,在这个意义,劳动群众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了大而公的公有制,这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适合当时中国生产力比较低下的状况,因此打击了劳动者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且不均衡的现实,因此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改革三十多年的经济奇迹。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力是永恒发展的,所以,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是一项永恒的事业。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生产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因此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小规模的承包制已经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了,因此,推进土地流转,让部分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必要的改革。让另一些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走城镇化的道路,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这一意义上看,当前农村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
(1)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利是上帝赐予的,是神圣的。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立法者违背人民的利益,人民可以进行反抗。 (2)材料一引用上帝是想说明君权神授,材料二是想说明天赋人权的思想。 (3)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君主权利,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4)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 |
⑷ 材料分析题:舍英雄几无历史;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人民才能创造世界的历史
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主观唯心主义者把历史的发展看作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品格、才能决定的,认为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被动的“惰性物质”,是少数英雄人物的盲目追随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在他看来,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英国的T.卡莱尔(1795~1881)认为:全世界的历史“实际上都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伟大人物的思想外在的、物质的结果”,“这些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英雄史观在德国哲学中有着深厚的基础,19世纪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中的一些人把具有“批判的头脑”的个人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如鲍威尔,B.就说,“批判”是绝对精神,而他自己就是“批判”。在他们那里,“改造社会的事业被归结为批判的批判的大脑活动”。他们认为,只要少数杰出人物提出了更高的思想,历史马上就会改观。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德国产生了尼采,F.W.的“超人”哲学。尼采认为“超人”是历史的主宰者,没有“超人”就没有历史,而人民群众则是“奴隶”和“畜群”,是“超人”用以实现其意志的工具。这种哲学后来成了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治的思想武器。
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某些客观唯心主义者的历史观也带有英雄史观的色彩,黑格尔,G.W.F.虽然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某种客观精神决定的,但他又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他曾把拿破仑(1769~1821)称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认为这些伟大人物是为了满足世界精神对于发现自己、实现自己、返回自身的需求而创造历史的。他虽然看到没有人民群众,即“进行再生产的个人”,社会生活不能继续下去;但他又认为,群众只是一群无定形的东西,他们的行动完全是自发的、无理性的、野蛮的、恐怖的,而伟大人物的优越性就在于他能知道和表述绝对意志,所有的人都集合在他的旗帜下,他就是人们的上帝。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提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但是他们所说的社会环境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这样,社会的发展仍然决定于少数具有思维理性的立法者,即开明君主一类的“伟大天才”人物。
英雄史观存在的根源 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当人们看不清隐藏在领袖人物行为的动机背后的、推动一个民族或阶级行动起来的物质动因时,他们就会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藉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於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与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关於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承认个别杰出人物的作用,而在于如何回答谁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个别人物的关系,使被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了过来。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英雄史观仍然以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存在主义主张少数领袖人物所体现的神秘化了的个人情感、意志的存在是历史发展的支配力量,认为“负责的个人是社会变化的先锋
⑸ 九年级历史题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1)材料一主张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材料二主张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专
(2)材属料一认为法律是封建专制的工具,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材料二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应由公民的参与制定。3、材料一认为权利是对专制绝对服从,材料二认为人人生而平等的拥有权利。
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我先
(1)黄帝(1分)“人文始祖” (1分)
(2)造指南针,(1分)平定蚩尤判乱等(1分) (3)大陆与台湾人民同是炎黄子孙(1分) (4)言之有理均可(1分) 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人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
⑻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政要》记载,
⑼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诉
⑽ 材料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是指社会的一切成员。由于各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其他社会条件不同,其意向、要求和利益亦各异。他们的活动,或者遵循或者 与材料一人民的创造材料二帝王的决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