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疫苗发明规定

疫苗发明规定

发布时间:2021-08-15 06:44:00

1. 国家规定的疫苗有哪些

1、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2、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3、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4、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6、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7、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8、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9、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10、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1、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12、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13、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14、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15、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16岁:精白破(第二次)。

(1)疫苗发明规定扩展阅读

预防

注射疫苗多数时候是一种可以激起个体自然防御机制的医疗行为,以预防未来可能得到的疾病,这种疫苗注射特称为预防接种。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小儿麻痹、B型流感嗜血杆菌、乙型肝炎、结核(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效果仍未获得学界一致认同,因此美国、比利时和荷兰都未采用此疫苗。)、痳疹、德国麻疹、腮腺炎,都是目前最常见的疫苗种类。

由于需要以疫苗防范的疾病非常多,因此为简化繁复的注射程序,有些实验室致力发展多效疫苗,而目前已经使用的至少有“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Di-Te-Per)以及“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混合疫苗”(MMR)。

由于并非所有疫苗都可同时施打,因此新生儿需接受的疫苗种类仍相当繁琐。

2. 国内首个新冠疫苗专利获批了吗

是的。8月16日,据媒体报道,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及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申请的“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申请已被授予专利权

据悉,该专利于2020年3月18日申请,在8月11日获得批准。发明人有陈薇、吴诗坡、侯利华、张哲等人,由此可见,该疫苗就是此前陈薇院士团队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疫苗)。

(2)疫苗发明规定扩展阅读

疫苗效用原理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人5型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所述疫苗以E1、E3联合缺失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以整合腺病毒E1基因的HEK293细胞为包装细胞系,携带的保护性抗原基因是经过优化设计的2019新型冠状病青(SARS- CoV- 2)S蛋白基因(Ad5-nCoV)。

S蛋白基因经优化后,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该疫苗在小鼠和豚鼠模型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

hACE2转基因小鼠上的保护效果研究显示,单次免疫Ad5-nCoV14天后能够明显降低肺组织内部的病毒载量,说明该疫苗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此外,该疫苗制备快速简便,可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应对突发疫情。

3. 现在广泛被使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由哪个国家发明

中国。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今日医学上常见的接种方式为注射,而“接种”一词乃是由种痘技术而来,其本意与今日用法有所区别,在现代免疫学研究的运用范畴也有些微差距。
目前已知最早使用的疫苗接种可溯源至人痘接种术(英文:variolation),这项技术起源自公元前200年的中国文明。清代医书认为,11世纪起,中国人于北宋时期即开始种天花痘,而另一本医书则记载,更早于唐代即有“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且“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显示该技术对天花的预防颇有成效,而据推测可能使用的是毒性较低的天花,使欲免疫天花之受试者接触患者的脓状囊疱,但此做法无法确保有效,且风险仍高,死亡率达1~2%,随后这项技术沿丝路传播开来。18世纪初种痘技术由君士坦丁堡引入西方。

4. 疫苗什么时候发明的

我国在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的古代医师在医治天花的长期临床专实践中,发现康复后的天花属患者及护理者,或穿过沾染患者痘痂的衣服的人不再患天花,于是就大胆创用了将天花痂粉吹入正常人鼻孔的方法来预防天花。最早有可靠文献记载的预防接种,可追溯到我国宋真宗年代,峨眉山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以预防天花。
1796年爱德华·琴纳(Edward Jenner)发明的牛痘苗,这是世界上第1例成功的疫苗,为人类最终战胜天花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5. 中方已设立疫苗研发中国中心,疫苗接种需要什么条件

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让很多人认识到疫苗研发的重要性,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的疫苗研发工作获得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肯定。疫苗的研发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范围上的问题。我国已经建立疫苗研发中国中心,进一步推进疫苗的研发工作。

部分人群由于体质的原因,不排除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过敏性反应,这种人群接种疫苗前要比较谨慎。接种前可以跟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医生帮助判断适不适合接种疫苗。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是建议及时地接种疫苗的,比如医护人群,身体抵抗力弱的老人,比较容易接触到传染性病毒,接种疫苗是很有好处的。

新冠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防范意识,大家出门会积极地佩戴口罩,积极地去注射疫苗,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行为。

6. 疫苗的起源

母冰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些患过传染病而康复的人,一般不再患同样的疾病,于是他们用物理方法(如捣碎、研磨)处理发病个体的组织脏器制成最原始的疫苗。
早在公元4世纪初,东晋葛洪所著《肘后方》中,就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其中“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有云:“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杀掉咬人的狂犬,以其脑浆敷于被咬处,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维方式。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来对抗天花病毒的侵袭。据传,11世纪中国就有接种人痘获得成功的例子,17世纪逐渐普及。早期人痘接种,使用的都是人身上自然发出的天花的痂,人们把它叫“时苗”。由于“时苗”毒性很大,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被接种者的生命安全,“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之八存”。因此,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熟苗”接种之法。所谓“熟苗”指的是以接种发出来的痘作为种苗,经过“养苗”“选炼”,连续种七代后,火毒汰尽,用来给健康人种就非常安全了。《种痘新书》记载:“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高度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18世纪初,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被引入欧洲。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在此基础上发明并推广了牛痘接种疫苗法。

7. 哪些“疫苗”是国家规定的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

8. 疫苗管理制度

疫苗管理制度

一、疫苗使用要有计划性,根据每月接种日安排,准确合理地制定用苗计划。

二、疫苗使用应遵循“足量、适量”的原则,既不能紧缺也不能浪费。

三、疫苗领发手续要完备,使用要有详细登记,包括名称、规格、批号、效期、产地、领苗日期及数量等,帐目要清楚,帐物要相符。

四、疫苗领用一般每月一次,接种门诊用苗有剩时,如冷藏条件具备,在效期内转下次使用。

五、疫苗使用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活疫苗开启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1小时,即应废弃。

六、疫苗应按规定的温度贮存和运输。

七、疫苗应由专人管理,按品名、批号效期,分类整齐存放,短效期先用,长效期后用。

八、接种现场要求一苗一冷藏,即一个冷藏包只冷藏一种疫苗及其稀释液。

阅读全文

与疫苗发明规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