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365天最早是谁发明的
古埃及人发明的,公历最早出现是古埃及的太阳历。
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而在日历上每年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经过1461个历年,各个日期再次与原来的季节吻合,以后又逐渐脱离。
看起来,天狼星年好象在回归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环周期被称为天狼周期。
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
扩展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来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祖先长期生产实践的产物,它总结了天文、气象和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季节、寒暑、天气的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地球一年(365天5时48分46秒)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黄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用黄经度量。
春分、秋分,黄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时黄经分别为0度、180度,太阳直射赤道上,昼夜相等。
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5度,黄经90度,北半球白昼最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纬23.5度,黄经270度,北半球白昼最短。
春分和秋分正处春、秋两季中间,夏至和冬至正处夏、冬两季中间。
这样一年可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划分为4段,如将每段再分成6小段,太阳在黄道上移动15度,每小段约15天左右,全年就可分为24小段,农历上称太阳在黄道上从0 度起算,每15度为一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节气。
⑵ 天是谁发明的
自古就有的
⑶ 天时地利人和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总体来看,“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切都被自然世界玩弄于股掌之中,回一切(包括人类)都是自答然界自然演变的产物,人又创造了什么呢?如果创造,最终是自然界的创造而已。
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最终是自然创造了“天时地利人和”
⑷ 是谁发明的一年365天的,为什么一定要那些天呢
地球绕日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即2月29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⑸ 时钟是怎么发明的
1655年春天,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荷兰海牙这座美丽的城市已进入了梦乡。而城外一座高山上的天文观测站,却是灯火通明,人们正在紧张的工作。只见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胡子长长的,面容憔悴,正在望远镜前聚精会神地观测星空。从他的脸色可以看出,他已经这样连续工作好多天了。他现在是用自己设计制造的一台天文望远镜,观测地球的姊妹星——土星。
只见他的双手把住望远镜筒,不时地进行调节,全神贯注地观测夜空上的目标。
“啊!我看见土星的卫星了!”他突然发狂似地喊了起来。别人以为他出了什么意外,纷纷跑到他的观测室来,可是,一进门却见他安然无恙。他手舞足蹈像个孩子似的告诉大家,说他看见土星的卫星了。顿时,大家争先恐后地挤到他的望远镜前观看起来,果不其然,土星的卫星进入了众人的眼帘。大家不由得齐声欢呼起来。
这颗卫星后来被称为土卫六。最先观测到土卫六的这位中年人,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
惠更斯于1629年4月14日出生在荷兰海牙。他的父亲是一位外交官,也是赫赫有名的法学教授。他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他原本希望惠更斯长大以后能够继承他的事业,成为举足轻重的法学家,所以聘请家庭教师对惠更斯进行有关法学的启蒙教育。
但是,聪明的惠更斯对枯燥的法律条文并不感兴趣,他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描绘各种想象中的机械图形,有时还自己动手把它们制作成模型。
有一天,老师无意中看到班里最小的学生惠更斯所做的模型,非常生气,训斥道:“你怎么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呢?我一定要告诉你父亲。”
说完,老师马上把模型拿去给惠更斯的父亲看,并请他责备惠更斯。不料父亲看到模型,把弄了一番,反而赞不绝口地说:“做得太好了,真没想到我儿子有这样的天才。老师,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性情来教导他,不能强迫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啊!”
因为惠更斯有这样一位开明的父亲,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入学很早,能够循着自己的兴趣自由向前发展,专心研读他喜爱的科学方面的书籍。
16岁那年,惠更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的莱顿大学,专门学习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由于从小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他在大学期间,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1647年,他转入布勒达大学学习数学和法律。1655年,惠更斯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惠更斯曾先后出国到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在国外,他结识了许多当时著名的专家和学者,其中包括牛顿以及和他一起创立微积分理论的莱布尼茨等,这对他以后在科学事业上做出成就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惠更斯大学毕业后,很快出版了一本关于二次方程式的数学著作,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一时名声大噪。
不久,惠更斯致力于光学的研究,发现光是以波的形态传送的。这个重大的发现,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但是,惠更斯并不因此而感到满足,他经常勉励自己说:“现在,我已经小有名气,我必须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声名,继续努力,挖掘出更多的宇宙、自然的奥秘。”是的,正是因为他有不断进取,执著的追求,才使他做出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
1655年,惠更斯利用自己设计的小望远镜观测土星,发现土星的周围环绕着一圈光环。9年后,惠更斯又发现了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即土星的最大的卫星——泰坦(土卫六)。这些发现,使人类对土星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
另外,在星云研究方面,惠更斯也有很大的贡献。他不但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猎户座腰带三星下面有一群大星云的天文学家,同时,他也发现这群星云,被一层淡绿色扇形的明亮星云所包围。
我们都知道,天文学家观察并记录天上的星辰时,对时间的准确性要求很高,但是,惠更斯那个时代的计时器准确性却非常低,他为了这个问题简直伤透了脑筋。
有一天,因为时间的误差,惠更斯错过一次观察土星的机会。这引起了他的思索,他不禁想到:“既然没有人能够发明出更准确的时钟,我为什么不动手研制呢?”
惠更斯说做就做,他绞尽脑汁,日夜苦思,终于设计出一座活动摆钟,为人类计时器带来革命性的进步。提到惠更斯的发明,我们不得不由计时器的发展谈起。
在没有钟表以前,人们所用的计时工具叫做“日圭”或“圭表”,它利用阳光照射在物体上所投射的影子来计时,和现在所说的“日晷仪”差不多。
最初的日圭是泥土制造的,也叫“土圭”。土圭有一块平放的土板叫“圭”,上面有刻度;土板的一头插一根小竹竿或小木棒,叫做“表竿”,表竿的影子落在哪个刻度上,就表示什么时刻。
后来,有人把长方形的日圭做成圆盘形,还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刻在圆盘上,成了圆形的圭,以后再经过改进,成了较精确的日晷仪。
日晷仪有一个缺点,就是只能在有阳光的白天使用,到了晚上,或是碰到阴天、雨天,便不管用了。因此,有些地方的人使用特制的蜡烛、香、漏等来计时。最简单的漏,只是个盛水的罐或壶,内壁有刻痕,底部有个小洞,让水一点一滴地漏出,然后人们便可以由水面的高低得知时间。此外,漏也可以用沙来计时,叫“沙漏”。但是,用漏计时必须有人看管,而且做得越精细,费用就越高,所以只有皇宫、政府机关、寺庙等使用,普通人家是无法装用的;同时,漏的准确度也不高,并不是理想的计时工具,于是又有人发明了机械钟。
最早的机械钟叫“塔钟”,约在13世纪发明成功。这种钟架在高塔上,利用重锤下坠的力量带动齿轮,齿轮再带动指针走动,并用“擒纵器”控制齿轮转动的速度,以得到比较正确的时间。但是,利用重锤驱动的钟,只能高高地架在塔上,很不适用。因此,德国人彼德·亨利,在1500年发明了用弹簧驱动的钟。当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物体摆动时,不管弧度多大,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永远相等。不久,他把他的发现发表出来。几年后,惠更斯读到伽利略的论文,他禁不住想道:
“既然物体的摆动有等时的特性,那么,如果能利用物体摆动的力量来驱使钟里的齿轮转动,不是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时间吗?”
想到这里,惠更斯非常兴奋,立刻进行计时器的实验。失败了,又失败了……他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连串的实验后,惠更斯终于设计出一个钟摆机构,取代塔钟里的平衡轮,并在1656年委托制钟匠,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座实用的摆钟。
可是,惠更斯对摆钟的准确度并不满意。他继续研究,不久,又在齿轮上加装一根弹簧,把它改良成现在所说的“摆轮”,使摆钟的误差每天不超过2分钟。第二年,惠更斯获得了摆钟的专利权,并出版了《摆钟》一书。
由于惠更斯在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663年,他成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的第一位外国会员。1665年,惠更斯应路易十四的邀请去法国。第二年法国皇家科学院成立,他被选为会员。著名的“惠更斯原理”,就是在法国提出的。惠更斯原理是光的波动理论的核心。
惠更斯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为人忠诚、谦逊、诚恳,他的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他具有坚强的毅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权威,敢于坚持科学真理的英雄气概;另一方面是与他的老师、父亲的教育,尤其是笛卡尔的光辉的学术思想的影响和哺育分不开的。
知识点
土卫六
土卫六泰坦是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由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于1655年3月25日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发现后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于它是太阳系唯一一个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因此被视为一个时光机器,有助我们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况,揭开地球生物如何诞生之谜。
⑹ 天字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
甲骨文中天字象形为月亮下的人.远古人类意识中的天就是月.那时可能月地距离很近.盘古开天后月地距离才变大
⑺ 武则天创造了几个字,是哪几个她造的天字怎么写
武则天所造的字为
17个字依次对应的汉字简体为:照、臣、君、月、年、日、星、载、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武则天当皇帝时,曾造过17个字(另一说有19字)。武则天造字,都是把原来已有字的字形加以改变,并没有新鲜的内容,实在是多此一举。但在武则天看来则是夸耀她的高明、伟大、博学、睿智,表达她皇统万年、长治久安心愿的一种手段。比如改“照”为“曌”,明含她的法号明空,暗含她犹如日月当空,无微弗明,无远弗照(武则天名曌);已是古代的死字,她下令起死回生,这不仅表明她认得古字,而且说明她领有山川土地,并要求臣民对她忠心不二;但改“国”为“圀”,倒是有点波折,据《正字通》载:“有言国中或者,惑也,请以‘武’镇之,改为‘ ’。”可有人说不妥,改后像武氏被困,于是又改成“圀”,颇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味。 武则天造字,根本不合文字发展规律,全是以繁代简,多带封建迷信色彩,因其执政,人们被迫遵从,一旦人死权消,就被世人遗忘了。 不需置疑的是,女皇武则天对唐代文化的勃兴与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武则天造字也是一件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武则天为什么要造字?文学家演绎了不少花里胡哨的故事,目的不过是为让武则天的逸闻趣事多一些起伏感而已。而她到底创造了多少字?至今依旧是众说纷纭。1982年,在河南嵩山峻极峰发现了一枚武曌金简。长方形的金简正面楷书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63个文字。这枚金简是公元700年(久视元年)七月七日,武则天来到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金简长36﹒3厘米,宽8﹒2厘米,重247克,黄金纯度在96%以上。这枚金简里的“圀”字就是“国”,“曌”字就是“照”。其中,不少人在解读“曌”字时,总要通过拆解的办法,说武则天自己要像日月一样当空照耀大地。其中的真伪我们实在难以廓清了。在今天河南省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里,有武则天时代的墓志一百五十多通,在这些墓志上,也出现了她所创造的汉字。
⑻ 一周七天是怎么来的
圣经旧约
创世纪第一章
天地万物的创造
1:1 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
1:2 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
1:3 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
1:4 天主见光好,就将光与黑暗分开。
1:5 天主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一天。
1:6 天主说:「在水与水之间要有穹苍,将水分开!」事就这样成了。
1:7 天主造了穹苍,分开了穹苍以下的水和穹苍以上的水。
1:8 天主称穹苍为「天,」天主看了认为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二天。
1:9 天主说:「天下的水应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事就这样成了。
1:10 天主称旱地为「陆地,」称水汇合处为「海洋。」天主看了认为好。
1:11 天主说:「地上要生出青草,结种子的蔬菜,和各种结果子的树木,在地上的果子内都含有种子!」事就这样成了。
1:12 地上就生出了青草,各种结种子的蔬菜,和各种结果子的树木,果子内都含有种子。天主看了认为好。
1:13 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三天。
1:14 天主说:「在天空中要有光体,以分别昼夜,作为规定时节和年月日的记号。
1:15 要在天空中放光,照耀大地!」事就这样成了。
1:16 天主于是造了两个大光体:较大的控制白天,较小的控制黑夜,并造了星宿。
1:17 天主将星宿摆列在天空,照耀大地,
1:18 控制昼夜,分别明与暗。天主看了认为好。
1:19 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四天。
1:20 天主说:「水中要繁生蠕动的生物,地面上、天空中要有鸟飞翔!」事就这样成了。
1:21 天主于是造了大鱼和水中各种孳生的蠕动生物以及各种飞鸟。天主看了认为好。
1:22 遂降福它们说:「你们要孳生繁殖,充满海洋;飞鸟也要在地上繁殖!」
1:23 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五天。
1:24 天主说:「地上要生出各种生物,即各种牲畜、爬虫和野兽!」事就这样成了。
1:25 天主于是造了各种野兽、各种牲畜和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天主看了认为好。
1:26 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
1:27 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
1:28 天主降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
1:29 天主又说:「看,全地面上结种子的各种蔬菜,在果内含有种子的各种果树,我都给你们作食物;
1:30 至于地上的各种野兽,天空中的各种飞鸟,在地上爬行有生魂的各种动物,我把一切青草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
1:31 天主看了他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六天。
安息日
2:1 这样,天地和天地间的一切点缀都完成了。
2:2 到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
2:3 天主降福了第七天,定为圣日,因为这一天,天主停止了他所行的一切创造工作:
2:4 这是创造天地的来历。
⑼ “天仪飞轮”的中国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1997年,矫大羽51岁的时候,为了迎接香港回归,设计制作出“九七香港回归纪念”天仪飞轮机械表,第六次参加了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博览会”,再次摘取“世界首创”的桂冠。
这是他制作的第14块“天仪飞轮”机械表。每一块都代表了不同的结构、不同的款式、不同的艺术风格,他因而成为世界上设计和制作“天仪飞轮”机械表种类最多的“东方制表仙翁”。
“天仪飞轮”机械表结构奇特,巧夺天工,是由瑞士钟表大师路易斯·伯基于1801年首先发明制作的。它走时精确,每个星期误差不超过2秒,是其他种类的手表无法比拟的。近200年来全世界仅有10位制表圣手可以制作,因而被称为世界钟表行业的“哥德巴赫猜想”。
要制出此表的人必定是一位天才。
矫大羽不是天才,而且没有制过表。
矫大羽只是喜欢表,爱表,从12岁拉开自家抽屉,发现一个长时间放置的旧钟表,他拆开鼓捣半天,又使它走起来的时候,他就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他的眼睛像是对表产生了吸引力,一见到钟表就瞪大、放光,产生不可遏止的兴趣,非要拆开看看里面什么结构。他千方百计地搜集钟表。每一种都拆了装,装了拆地不知重复多少遍。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已经能为别人义务修表。19岁时,他成为苏州开关厂的工人。工种是计量员,他接触了大量的精密仪器。这又为他提供了鼓捣钟表的良好环境。他鼓捣钟表更加入迷了,拆卸装配钟表占去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十几年后,他对世界生产的各种手表都有了广泛的接触和研究。随便拿一只钟表来,他一看就知道是哪国生产,何时生产,结构如何,达到了精通的程度。
22年后,在他34岁的时候,他携妻带子移居香港。这时是1980年。他先到手表厂打工一年半,积攒下创业资本,然后开了一家“天仪轩古董钟表店”,既收藏又售卖古董钟表。他很快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37岁时被美国古董钟表收藏家协会接纳为会员;38岁时,他的钟表店被列为日本赴港旅游观光四大景点之一;47岁时荣获瑞士“国际古典浪琴表大展”金奖;50岁时,他编撰的介绍89枚罕见珍奇古董表的鉴赏专著,被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的图书馆专门收藏。51岁时,他做出了本文开头介绍的成就。
他的成就是偶然的吗?是天生的吗?他是通过多年刻苦勤奋努力,才挖掘了他的天赋,使他成为钟表奇才。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思考致富》
⑽ 表示时间的表示怎么发明出来的
常用的时间表示词
表“年”的词语:除了岁、载、春、秋、春秋等词语表示外,祀(殷代称年为“祀”)、霜(贾岛《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放忆咸阳。”中的“霜”即年。)、稔(谷一熟为稔,故也谓“年”为稔)也是年的表示词语。
岁暮:表示年终、一年完。
累年:表示一年年
期年:表示周年整。
期月:表示一整月。
兼旬:则指二十日(天)。
一旬:指10日整。
旬余:指十多天。
既望:指农历十六“既望”月团圆。
侵晨:指天正亮。
质明、拂晓、破晓:皆指刚刚天亮。
旦日:表示明天为旦日。
旦旦:连用表示天天。
旦暮:指早和晚。
夙夜:是指朝与夕。
中夜:指半夜时分。
夜阑:指深夜时分。
翌日:是指第二天或明天。
亭午:大约指中午十二点。
光阴、岁月:皆指时间。
少顷、俄顷、少间:皆指一会儿的短时间。
须臾、瞬间、刹那、随即、寻、俄、旋、遽:皆指极短的一小会儿时间。
“朔”日:称农历初一。
“望”: 称农历十六为“望”月团圆。
晦:农历每月尾日为晦。
日:称每一天。
旦:称每一天的早晨。
暝、暮:皆称每一天的傍晚。
除此之外,象乌飞兔走、白驹过隙、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也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这里就不在一一列出。另外,在我国古代没有发明计时用的时钟之前,白日计时用的是“日晷”,以日影的移动算时间;夜晚计时用的是“更漏”。我国直到明代才有了时钟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