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造就五类人才群体这一深刻内涵
人类图用清晰的架构,严谨的逻辑和符合现代的语境,阐述了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心理动机和行为模式。
人类图可以作为一个很棒的人才测评工具。唯一不同的是,它不用做几百道题,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最重要的一些心理特质和行为特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几千万人做过人类图的测评,它的准确度是有大数据作为支撑的。
人类图根据每个人最基本的能量特质,把人分为四个大的能量类型,五个种类。这是人类图区分人与人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本的区分。能量类型也可以叫做人才类型。
这五个种类分别是显化者(显示者)、建设者(生产者)、显化建设者(显示生产者)、投射者和反映者。
类型1:显化者(显示者)
反映者是人口中的少数,反映者对他人的能量非常敏感,可以随时随地的反映周围人的能量,可塑性非常强。因此反映者是别人能量和生命状态的评估者。
反映者的成功潜力大,在成长中所受的挑战也大。在他们能够真正活出自己之前,通常是模仿周围的人,想通过成功证明自己的价值。反映者需要很多的独处时间,需要有意识地远离人群,以保持自己能量的清明。
当反映者能活出自己时,感受到的主题性情绪是惊喜。反之,感受到的情绪是失望。
碎碎念:每种能量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没有谁比谁好,活出自己才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2. 如何培养创造性
题主所言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一种设计思维,是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是在素材积累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散的思维逻辑。这种创造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培养的。而怎么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总结来说就是多看多想多感受。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状况,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和亮点,用设计的角度观察和思考产品。只要你善于观察、思考,不需要任何相关基础,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变为你手中的素材。
康石石就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为大家具体列举几项收集素材、锻炼思维的途径,其他的设计专业之间也有很多相通的部分,大家可以参考:
1. 时尚杂志
很多主流的时尚杂志:Vogue、Elle、Marie Clarie、Bazaar、ID等等,每期杂志里汇总的时尚信息都是可以让大家充分了解到最近最新的时尚圈潮流信息。
2. 互联网资源
各时尚品牌、杂志总编、超模、时尚博主都又开设公众号、微博、twitter、Instagram,全方位关注他们,可以无时无刻得到最前沿的一手资讯。
3. 时尚书籍
时尚类书籍的分类有:某个品牌的自传类型的(比如,香奈儿、纪梵希就有出书讲述他们品牌的成立与发展)、综合时尚简史类型的(服装的罗曼史、150年以来引领潮流的时装设计师和品牌、服装和时尚简史等)
4. 时尚电影
很多全球著名的时尚设计师和品牌都拍摄了自传类的电影(Coco Chanel、Yves Saint Laurent 、Dior&I、Jeremy Scott:The People's Designer等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google找相关资源观看。
5. 多去逛街
商场、精品店、买手店都是汇聚时尚品牌的好地方,多去这些地方逛逛,可以培养自己的时尚意识,对提升品位也是很有帮助。对于其他设计专业而言即是多观察主流产品,优点是什么,是如何实现的,思考有什么问题存在,能否改进。
3. 人们说一般书桌乱的人比较有创造力,这是真的吗
有科学家试图终结这场讨论,但是,科学家们关心的不只有桌子,而是整个环境以及身处这个环境中的人。并希望找到杂乱的环境或井然有序的环境对人的创造力以及决策的影响。比如,来自明尼苏达大学的Kathleen D. Vohs和她的同事。她们的工作预测了整洁的环境和混乱的环境对不同决策的影响。
其实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做著名的莫过于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个实验已经屡次被改编成电影,今年又被搬上荧屏,据说还是津巴多本人最满意的一版。
另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叫做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于1982年提出。
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如果有一扇窗户的玻璃碎了,那么其他的玻璃也会很快被打碎。
破窗效应认为,微小的混乱就会导致更大的影响甚至诱发犯罪。而整洁干净的环境则会诱导人们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不 过,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看,喜欢整洁的人可能也会喜欢秩序,传统,惯例,约定俗成,保守。能够忍受混乱的人,同样可以忍受模糊不清的状态,对自由也看的非 常重要。人类学家Mary Douglas认为,秩序通常与道德约束、正确的行为模式有关,而混乱则与偏离标准、禁忌的行为关系密切。
也有人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时间和精力如果花费在整理房间或者书桌上,就无法用在任何有创造力的工作中。
整洁的环境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因为环境会提高人们的自律行为。但是混乱的工作环境却更能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不 论你是在追求创造力还是追求纪律和效率。这些研究对我们的启发应该是:我们的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你的想象。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应 当利用这种影响,去建构我们需要的环境,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如果你需要你的员工或者家庭成员的行为符合规则、健康、道德规范的要求,那么也许你应该经常清 理你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但是,如果你更需要创造性的见解或突破性的决策,那么整洁的办公环境反而会扼杀创造性思维。
4. 拖延症人群更具有创造力有研究依据吗
拖延症一直以来都是为大家所诟病的。但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研究发现,有拖延症的患者更具有创造力。他提出:我们一开始想出的点子往往是最传统的点子,而拖延却使一个人的思维漂浮不定,从而使思考更具创造力。
延症看似原因多多,不过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总结起来,拖延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要作出一个决定或开始一项任务。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一般来说,一定程度的拖延行为属于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生理失调的表现。
美国德宝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R·法拉利的观点则是,拖拉是一种病症,但能根治。他认为喜欢把该做的事尽量往后拖的人为慢性拖拉症患者。他把慢性拖拉症分成“激进型”和“逃避型”,前者有自信能在压力下工作,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以寻求刺激;后者通常缺乏自信,害怕做不好而迟迟不肯动手,或害怕成功后受到别人的关注。
来源:搜狐!
5. 如何理解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创造力
群体创造力着重于抄群袭体创造。俗话说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此话足见群里的创造力之大。现在社会很看重个人的素质,同时更注重团队的协作能力。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才能就能进行的,而是要各个个体之间通力的合作。所以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招聘人员时很强调团体协作精神。群体创造力就是指团队中各个个体通过协作体现出来的创造力。
6. 为何年轻人更有创造力
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接受各方面的新鲜事物,接触的东西多了,内眼见就比较开阔,所以更容有创造力;
每个人都像一块充满棱角的小石头,时间会慢慢的把我们打磨平,年轻人接触的世俗观点比较少,思维没有被禁锢住,会更加活跃,所以更有创造力;
年轻人学习的知识比较新颖,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比较丰富,所以为他们的创造发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创造力自然比较丰富。
7. 为什么内向的人更有创造性
内向的人善于保存精力
性格内向的人最显著特征是他们精力的来源:性格内向的人,从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验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这种感觉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或是迟钝麻木。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弄得精疲力竭。然而,性格内向的人需要对他们独处的时间以及在外界活动的时间加以平衡,否则他们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和人际关系。精力平稳的性格内向的人具有独立思考、高度集中注意力、创造性地工作的毅力和能力。
性格外向的人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精力来源是外部世界。他们是精力的挥霍者。长时间的置身事外、沉思、独处,或是只与另一人待在一起,难以使他们感觉兴奋。然而,性格外向的人需要对做事的时间及休息的时间加以平衡,否则,他们会在多种多样令人焦急的活动中迷失自我。性格外向的人对社会的展示较多——他们很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活动的结果,他们喜欢人群和活动。
内向的人不一定孤僻
内向的人就像是充电电池。他们需要停止花费精力,并停下来休息,以便再次充电。对内向的人只需要提供刺激较小的环境。他们善于储存精力。这是他们天生就具有的功能。
外向的人就像是太阳能电池板。对外向的人来说,独处、或是沉思,就像是生活在沉重的乌云之下。太阳能电池板需要太阳来再次充电——外向的人需要到外部世界去四处活动以获得充沛的精力。
大多数外向的人喜欢参加外界的活动,喜欢在人多、活动多、事情也多的环境中工作。然而,与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相反,性格外向的人并不一定就比性格内向的人好交际或更活泼。
而性格内向的人,他们是从自己的内部世界获得精力。与我们对性格内向的人的刻板印象相反,他们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头脑内部。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适于思考的地方,在那里全面地思考问题,并使自己恢复充沛的精力。哟!遇上比尔真棒,但我很高兴晚会终于结束了!他们会如释重负般地说。
内向的人更有深度
总的来说,性格外向的人喜欢宽度——许多的朋友和经验,对任何事情都知晓一点,是一个通晓多方面知识的人。当他们对体验进行加工时,他们从外部世界了解的事物并不一定就能扩展其内在世界。他们随时都准备着做下一件事情。他们想抓住生活中每一点能抓住的刺激。多样性是刺激和精力的源泉。
性格内向的人喜欢深度,他们限制从外部进入的经验,但对每一经验都体验较深。他们通常都只有较少的几个朋友,但与这些朋友的关系都较为密切。他们喜欢深入地钻研问题,对某一问题深入性的探讨甚于宽泛性的追寻。这就是为什么很有必要将他们思考的问题限制为一个或两个,否则他们会感到压力太大。他们从外部世界吸收信息,思考它并发展它。而且他们会在获取这些信息很久以后还再次地思考它——这有点像牛反刍食物。
除了性格内向的人,谁会有那样的耐心去研究南非舌蝇的配对模式?这也是性格内向的人憎恨被打扰的原因。
要将性格内向的人从集中精力的思考中拉出来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想要再次达到那种集中精力的状态要花费大量额外的精力,而这些额外的精力往往是他们所不具备的。
8. 如何发挥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基层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层群众蕴藏着极大的改革动力和创新智慧,他们渴望通过改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他们期盼通过改革消除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弊端。
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来看,党领导和带领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切实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利益是我们进行改革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的出发点;群众的实践创造是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根据;群众的评价是改革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
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还要善于动员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利益关系的调整,有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突出。要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做好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改革所带来的利益调整,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9. 如何理解美的自由创造性
自由创造性就说明人人都爱美,但是要想要美丽,就需要你的个人的发挥和自由创作,他都可以创造出美,都可以产生美的感觉,就是这这个道理
10. 判断创造性是应以何种人的认识为基础
创造性就是没有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