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illustrator (AI)如何在形状内创建花纹(图案)
试着画出一部分大小颜色不一的圆形,然后选中拖进新建图案画笔进行填充。
Ⅱ 什么是纹样
图案的分类
装饰图案的载体有着特定的形态、用途和使用功能,因此对图案就有不同要求,纹样就需要多种形式,不同载体采用不同的构成方法。从纹样构成形式来讲可概括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
单独纹样造型
单独纹样是一个独立的装饰单元,与其它装饰单元并无联系,纹样结构上比较自由,自身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根据装饰的需要,可组成较大而复杂的纹样,用于建筑装饰;又可设计较简单、概括而小的纹样,用于报刊题花或商品标志。
单独纹样可作为组织其他装饰纹样的单位纹样。从构成形式上,它可以分为:对称式和平衡式两种。对称式又称均齐式,是由中轴线左右两侧相对的同形同量的纹样所组成,还有上下对称式,以点为中心构成的三面、四面等对称式,对称式纹样有庄重、安定感;平衡式是以自由的手法组织纹样,在纹样的组织中,要求形象、空间的比例与纹样动态上的平衡,即量与力的均衡。平衡式是通过视觉在心理上取得平衡感,纹样具有自由、活泼、生动的特点。 适合纹样造型
在工艺制作上,由于器物造型的方、圆、长、扁不一,设计者需要将图案与这些外形相适应,适合纹样就是在一定的外形内组织纹样。这种纹样组织要求是: 要与特定的外形相适应,形象与空间要舒展匀称,也就是要适从于作为主体的形,使形态、规格、内容都凝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特定的形态和规格也为图案的设计提供了基本形和限制性。这种造型方法在工艺美术设计和装饰绘画中应用很广,它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形体都能在设计者的手中因形而制形,派生出理想的艺术形。其具体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共用线造型
适形中常会出现形与形的轮廓线之间相互借用、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形成一个共生共存现象,这一个形的产生被周围其他的形所制约,这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凭借和依存。最典型的共用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的“太极图”,也称双鱼追逐,它用一条相反相成的S 形线,把整个画面分成两个阴阳交互的两极,这两极围绕一个中心回旋不息,双鱼相互追逐是共同线发挥的一种不寻常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主观意识的表现,它超越了视觉习惯的常规。无论在造型、组合、构思以及感情表达等方面都具有表现力,这是因为它完全符合变化统一的规律,并且在双鱼追逐中深藏了我国传统的美学法则。
②角隅纹样
角隅纹样也是适合纹样的一种。它因常用作角的装饰,所以也叫“角花”。角隅纹样装饰的部位,分一角、对角、或四角。对角运用时,纹样可相同或不同,也可一大一小。四角装饰时,可两大两小,也可与边花配合使用,如床单、地毯的装饰纹样。
③边缘纹样
边缘纹样也属于适合纹样的一种,是沿着某一外形的周边作装饰纹样,用于美化物体的边缘,如像片框、画框、书籍封面、服装、商品装潢等。 连续纹样造型</B>
连续纹样是指以一个基本单位纹样为准,按照一定的格式,有规律地做重复循环排列,构成无限连续性的纹样。它的连续形式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
①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与单独纹样的结构方式有所不同,二方连续是一个装饰单元的二次元延伸,即以一个纹样或由两、三个纹样组合成的单位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排列而构成无限连续性纹样。
二方连续纹样的连续性、重复性、循环性特别适用于圆形边缘和圆柱形体的装饰,由于其丰富的构成形式,它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中的墙边、门框、服装的饰带和装饰布的边缘以及商品包装的边饰等部位,所呈现起伏、虚实、轻重、大小、疏密、强弱的视觉效果,给人节奏美和韵律美。
②四方连续
四方连续是一个装饰单元按比例的四次元延伸。它是以一个单位纹样(可由一个或几个纹样组成)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反复排列而构成的图案纹样。由于它具有四个方向无限连续扩大的特点,因此适合于建筑壁纸图案设计、包装纸设计、花布设计、地板设计等方面。 案千变万化,但又有内在的联系和共同的本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它们创意都是源于自然,大自然神奇美丽,它是图案的源泉和宝库。自然界的各种造型和色彩是图案的母题。
我国的图案设计历史非常悠久,技艺精湛,取材广泛,种类丰富,在全世界的图案艺术中都享有极高的荣誉,除中国之外,埃及、希腊、伊斯兰、土耳其等文明古国也拥有自己独具特色图案艺术作品,前人的这些优秀的图案艺术作品给人美的享受,与人产生心与物的交流,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氛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随着人类生活内容的丰富,图案的素材和表现内容欲加丰富。身边的一景一物,给人以愉悦的视觉美感,给平常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当今人们更为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更为重视自己生活的品质。美丽的图案蕴含了人们对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图案与历史的对话
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闪烁着它动人的艺术光彩几千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创造出风格各异、变化多样的装饰图案,表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构成了鲜明的中华民族艺术特色,了解和研究这些图案,对现今装饰图案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图案
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图案主要装饰集中在彩陶上,其简炼的形式与寓意的内涵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这一时期的彩陶图案以简洁、概括、粗犷为主要特征,表现内容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形四种,其中几何形图案的应用最为普遍。
�6�1 植物图案:彩陶中的植物图案多以夸张的手法处理,并以几何形组合而成,也可以说是几何形化的植物,经过与器皿造型的组合,使其母体图案一形多用,产生了令人惊异的效果。
�6�1 人物图案:彩陶中人物图案以舞蹈纹和人面纹最具代表性。
�6�1 动物图案:影绘处理手法,将动物各种不同姿态与相应的几何形相配合,达到简洁优美的效果
�6�1 几何图案:植物的演变,抽象风格的表现。
②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图案
商周两代是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其装饰图案、装饰造型为世人所瞩目,青铜器的装饰图案呈现出威严、神秘、庄重的艺术风格,其图案创意都是意象的动物形象。
�6�1 饕餮纹:对称形式,威严中透着神秘。概括修饰的造型,体现了轮廓美和装饰美。凤鸟纹: 私与不似之间的形象,给人幻想。
�6�1 夔龙纹: 意象构成,极度的夸张,给人狰狞的视觉感。
�6�1 象纹:它源于自然,体现了原形的基本特征,由于形内、形外辅加纹饰处理,使其特征淡化,
③战国时期的装饰图案
战国时期的装饰图案一改商周青铜装饰的凝重、严肃和神秘的风格,走向灵活、轻快和自由。其装饰内容不再是超出现实的、凶狠神秘的怪兽,而是越来越贴近生活,把自然中的动植物或生活中的场景运用于装饰中,如狩猎、宴饮、农作、战争等,特别是其以弧线形、斜线形为主的灵巧的造型结构以及突破严谨对称的装饰规律,而产生了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形式,进一步体现了这一时期活泼、自由的艺术特征。战国时期的装饰图案在青铜器、漆器、玉器等方面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6�1 织绣图案:几何和动物题材在这一时期的织绣图案中占主导地位,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的图案为主要骨架。如龙凤虎纹绣衣中,蟠曲的龙和飞舞的凤,相互穿插,线条自然流畅,昂首扬尾的斑斓猛虎,张着大嘴,似在与龙搏斗。
�6�1 玉器图案: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朝精雕细刻方向发展,玉佩是当时玉器中的主要品种,它以质地细腻,造型矫健,制作精良而受到喜爱。
�6�1 漆器图案:这一时期,漆器的装饰纹样描绘纤细、形象生动,具有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动物纹、云气纹、几何纹以及社会生活题材,常采用适合纹样,带纹和四方连续的形式来组织图案。
�6�1 青铜器图案:与商周青铜器装饰图案组织形式相似,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图案中叙事画开始用作主体装饰,其代表有宴乐、渔猎、战争等,如水陆攻战纹壶,它整体装饰由三层装饰带构成,每条装饰带表现了不同场面的故事内容,变化有序,多而不乱,栩栩如生。
④汉代装饰图案
汉代装饰主要表现在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瓦当上,其造型、布局、制作和非凡的想象力方面是空前的,它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艺术水平。汉代的装饰风格可用“质、动、紧、味”四字概括,即具有古拙、朴质、满而不乱、多而不散,而且极富动感和装饰味的艺术特征。
�6�1 画像石图案:它的造型以侧面居多,在构图上以“平视体”的形式较多,将不同情节的故事有规律的安排在七中。
�6�1 画像砖图案:画像砖图案的造型方式分线、面、线面组合等不同形式,有一种浅浮雕感。如“戈射收获图”。
�6�1 金属工艺图案: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是汉代金属装饰图案中最典型的作品车饰分为四段,装饰以狩猎为主题,每部分饰以不同的动物、植物及祥云,以多点透视的手法安排的构图,使画面灵活多变,自然天成,显得非常生动。
�6�1 瓦当图案: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纹等几种,大多以圆形构成,如:四神纹瓦当造型饱满、寓意深刻。
⑤南北朝装饰图案
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起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清秀、空疏的艺术风格。其图案受外来形式与风格的影响,造型不仅有飞天、仙女、祥禽瑞兽,还有许多莲花图案以及富有西域风格的忍冬草图案,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石刻、壁画、瓷器、漆器中。
�6�1 石刻装饰图案:这一时期的石刻艺术极其发达,不仅有禽鸟瑞兽、仙女、植物等构成的纹样,如忍冬纹石刻,而且更具代表性的是一些独幅式的装饰图案,反映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出行、讲道、舞乐伎、飞天等,造型优美,特别是线条柔中带刚,挺拔而又妩媚,显示出高超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6�1 瓷器装饰图案:莲花纹成为这一时期瓷器以及其它工艺品上最具时代特征的装饰花纹。 壁画图案:佛教的兴起促使这一时期壁画空前繁荣,且装饰内容多为佛教题材,如菩萨、说法、飞天、藻井图案等,其中飞天图案最具典型性,长巾、长裙,飘动飞舞。
⑥唐代装饰图案
唐代的装饰图案呈现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艺术风格,其造型上多运用较大弧线,色彩上多运用金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装饰题材上除了鸟、兽等各种动物外,植物、花卉开始成为主题。
�6�1 卷草图案:卷草,也称唐草,复合图案,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图案纹样之一。这种由多种花型所组合构成,常以波浪的组织形式,起伏跌宕,流畅而又富有节奏,显示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6�1 联珠纹: 联珠纹是唐锦以及敦煌藻井上运用最多的图案,具有时代特色,其特点是大圆圈中饰以白色圆点的联珠纹与当时波斯的风格相似。
�6�1 宝相花纹:集莲花和大理花于一体,它经过理想化加工,形成了一种丰富、庄重的装饰花型。
�6�1 团窠纹:又称团花纹,是唐代的新品种,唐代团花分别由不同花果植物构成,或由花果动物组合在一起构成,采用对称和均衡两种形式安排画面,团花具有饱满的美,内容丰富,装饰性强等特点。
⑦ 宋元装饰图案
宋代的工艺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表现在的线条流畅、挺拔、潇洒,造型和构图完美,装饰内容以花卉为主,常见的有莲花、牡丹花等。继宋代之后,元代在装饰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宋时清秀高雅的文人风格,而转向通俗化,继宋代之后,元代在装饰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宋时清秀高雅的文人风格,而转向通俗化,
⑧ 明清装饰图案
明清时期,图案形式繁缛,题材内容丰富,制作技术精绝。
�6�1 缠枝花纹:缠枝花纹是明清最为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它格式较固定的格式,卷曲连环,通常用宝相花、莲花和牡丹花作为纹饰。是一种典型的组合型构成。
�6�1 折枝花果:与缠枝花纹不同,以花果的一个枝头为单位,作连续排列,互不相连。
�6�1 龙纹: 这一时期的龙纹动态多样,并饰以祥云、水波等图案,溢满富贵、祥瑞之气。
�6�1 福寿字纹: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大部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直接用文字表示意义,如“福”、“寿”等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借鉴的。
�6�1 绘画装饰纹:明清时代,绘画较普遍的应用在图案上,其中以山水、耕织、梅兰竹最为常见。
中国民间图案
民间图案是相对于宫廷、官方以及上层社会的,它是由民间艺人制作并为老百姓所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形式丰富多样,手法质朴。许多民间图案是以寓意联想的形式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国民间图案的主要种类有剪纸、蓝印花布、蜡染、刺绣、木版画等。
①剪纸:剪纸常用阳刻、阴刻或阴阳结合形式来表现相互连接、互不分离的统一体的形式。 常以 窗花、灯花的形式出现,婚丧嫁 娶、庆贺寿诞,均用相应的剪纸来祈祥祝福,渲染气氛。
②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我国一种始于古老的民间手工印花的工艺品种,分白底蓝花和蓝底白花两种形式,造型结构线及纹理变化均以有规律的短线、点、小块面构成。这种造型规律与蓝白相间的色彩共同形成了蓝印花布的装饰特点。
③蜡染:浸染过程中,染液由蜡的裂纹浸入而形成的变化自然,深浅不同的裂纹图样为突出的特点。这些富于变化的裂纹丰富了图案的肌理,增加了装饰的层次,蜡染图案造型严谨,纹理变化丰富细致,表现内容大多为花、鸟、鱼、虫和几何形等。
④刺绣: 刺绣,俗称“绣花”,是民间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品种,品种繁多,针法表现也相当丰富,使得刺绣这一工艺的品种更为多样,其装饰效果也显示了自身的特点,图案丰富,常以花、鸟、鱼、虫为主,走兽、人物、风景、民间习俗也经常出现于各类刺绣装饰之中。
⑤泥玩具: 泥玩具的造型内容以动物为主,不重形似,重神似,色彩鲜艳并体现了孩子的稚气。
⑥木版画: 木版画是由民间艺人以木刻水印的形式创作并制成的一种民间装饰画,常以吉祥内容和戏剧故事构成画面,如“招财进宝”、“福寿双全”以及门神、门画。
外国传统图案
①埃及图案: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艺术成就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它那程式化的装饰风格呈现出古埃及的装饰图案的独特特点,大部分是人物图案,其中人物的造型姿态极有特点,它不依据正常的视觉反 映对象,而是从能否给人带来完美的视觉效果来安排各部位的造型正 面的眼睛、侧面的头部、正面的身躯、侧面的腿是人物造型的典型代表。在古埃及的图案中,还有不少植物的内容,比较典型的是莲花和纸草,这两种变形后的植物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不同的装饰之中。古埃及图案中,动物的内容也很多,如禽鸟、狮子、蛇等,它们也常以侧面的姿态出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是一种有个性特点的图案造型,这些简洁而特征鲜明的形象也常常秩序地出现在一些装饰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装饰内容。
②希腊装饰图案:欧洲文明古国希腊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雕塑和陶器上,特别是装饰图案在陶器艺术中得以完美体现。公元前12世纪至8世纪, 陶器运用几何形结构进行组织造型,抽象化的动物、人物以简朴的黑影表现,其它辅助纹饰除几何纹外,还有平行纹、交叉线等,同时,舞蹈、战争、生活场面等也经常出现在不同形状的陶器纹饰中。从公元前6 世纪后半叶起,希腊陶器艺术的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几何形以及简朴的动物、人物形不见了,更多的是对神话故事的描绘,场面宏大,内容复杂,人物众多,表现手法写实生动又不乏平面装饰的特色。故事中的人物造型以侧面姿态为主,流利的线条造型方法已代替原来单纯的剪影形式,画面的构成既运用程式化的装饰方法,也表现了一定造型上的自由。神话的题材内容以及超出自然不含逻辑的构图,使画面充满着神奇与幻觉。在希腊陶器装饰图案中,植物纹的应用也是十分出色的。特别是 ,公元前6 世纪后,涡卷纹由抽象的螺旋纹演变成为自然植物的枝蔓和须卷,与莲花或扇状棕榈叶纹等植物纹饰自然融合,构成了自由流动的卷草纹样,成为影响深远的一种纹样典范。
传统图案在时尚生活中的运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优秀图案永远是我们设计的源泉。中国传统图案是以大富大贵、吉祥如意为寓意的,因此它的色彩亮丽,对比强烈,尤其喜欢用大红色,
历经沧桑仍然魅力持久,尼罗河畔古老的埃及古文明,给珠宝设计师无限激情,造就华丽眩目的珠宝首饰。首饰刻着象征魔法力量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图案,它的饰纹各有出处,比如鹰、曼佗罗草、莲花、甲克虫、象形文字,这些神秘的图案在如今让古埃及女王的魅力仿佛轮回重生。形象介于似与不似之间,更加显图案的神秘。
图案与自然、生活的对话
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神奇美丽的图案艺术。图案无处不在,它与人产生了物与心的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美和乐趣。
人物图案
人类主宰着自然界,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本身复杂、多样,以人作为装饰的题材,图案设计格外生动、富于变化。
动物图案
人类和动物共同生活在一个自然环境中,动物是人类生存的竞争对手,也是人们的忠实伙伴。
作为有生命的活体,动物运动过程中产生多变的姿态,明显的特征。往往从一个细节、一个局部入手,就可以形象地表现整个动物,可见图案的千变万化都是围绕其特
征展开的,设计要点是在于抓住典型特点和典型动作,删繁就简,适度夸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变化,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中常见事物进行组合,添加丰富的内容情节。
动物斑纹
动物身上的斑点、条纹给人类启发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如斑马纹、豹纹等成为装饰的基本元素体现了很强的现代感。学习和应用动物斑纹和色彩的过程,要善与发现和利用一些平时不被注意的细节,图案设计和应用时要把原对象的色彩和装饰抽象出来,概括提炼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应用时要不断加以变化,而不是简单直接的套用,这样才会领会大自然的丹青妙笔。黑与白构筑的奢华是魅惑的又一变奏。斑点狗身上黑白花纹的启示,随着人们的想象无限地拓展:裙带、首饰、眼镜、帽子、高跟鞋……黑白两色在奇妙的呼应中转换、交接、混合,展示出另一个离奇却又充满趣味和诱惑力的想象空间。斑纹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既体现了女性性感狂野的一面,又不失女性的娇柔妩媚。
鱼类图案
鱼自古就是吉祥的动物,它在水里伸展自如,异彩纷呈。鱼类除了有观赏性,更具有艺术设计中所必备的个性与情趣,所以是装饰图案设计不可缺的题材。鱼作为图案设计时,可灵活应用,不必拘泥于实际色彩和具体的细节,色彩装饰的位置应顺应鱼身体结构,形态和色彩应有一定的规律性。
蝴蝶图案
浪漫的蝴蝶,是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是设计师们钟爱的元素,是时尚界经久不衰的灵感源泉。
蝴蝶具有对称的形式,翅膀的色彩和图案千变万化再加上蝶恋花,常成为人们美好情感的寄托,象征美好的爱情。蝴蝶本身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案构成形式,有的以点为主,有的以线为主,还有仿生的如枯叶蝶。总之,蝴蝶给设计师许多启示和灵感。
植物图案
植物是自然界的衣裳,因为有了植物的覆盖,才使自然界如此美妙,人类也是因为有了众多植物的庇护,才得到养分和空气,才得以生存和发展。植物天生姿态优美,平凡朴素而极具亲和力,是现代装饰艺术作品的绝佳题材。
植物中除了娇艳动人的花朵,作为题材的还有朴素宁静的叶片、蜿蜒盘旋的经脉、挺拔伸展的枝干、和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整体的形象。藤蔓图案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常青藤、吊兰、文竹等。它们枝叶下垂、随风飘荡、株型优美,别具一番超凡脱俗的艺术情调。植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人们对植物的表达怀有不同情感,作为艺术家,我们要以特别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感悟它们,还要对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长规律有正确的理解。
花卉图案
花卉是自然界中最美的一个主题,不少文人墨客都以花为媒表达情感亲感,挥洒情怀,艺术家更是借花卉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意境。花卉 图案使用的范围极为广泛和普遍,服装、配饰、器皿、环境装饰、插图等随处可见,数不胜数。古今中外,积累了大量的花卉图案资源,并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地域特色,为现代设计提供营养。
风景图案
流传至今最辉煌的实体要数建筑作品,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建筑艺术也各有千秋,建筑图形的运用,要把握其建筑艺术的神韵,体现更深层次的追求。
水常与文化气质和思想内涵相联系。从设计的角度去看水,更应看重的是渊源流淌的气势,水流的任何造型和变化都应体现一种自然美的规律。
静物图案
自然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透露出生活的情趣,静物装饰作品具有一定的主题特征,作品中充满张扬的个性和人文的精神。同样的一组静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一定有着不同的含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静物装饰图案的创作源泉。
抽象几何图案
抽象几何图案是相对于动物、植物、人物等等以具体形态为素材的图案而言。抽象图案基本点、线、面和肌理效果为主要表现对象,是现代图案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抽象几何图案就如万花筒一般,有无限变化的可能,点、线、面、形态、大小的变化,结合色彩的应用,一个简单的图案基础可以不断发展延伸,这也是几何游戏的魅力所在。中国民间图案
民间图案是相对于宫廷、官方以及上层社会的,它是由民间艺人制作并为老百姓所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形式丰富多样,手法质朴。许多民间图案是以寓意联想的形式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国民间图案的主要种类有剪纸、蓝印花布、蜡染、刺绣、木版画等。
①剪纸:剪纸常用阳刻、阴刻或阴阳结合形式来表现相互连接、互不分离的统一体的形式。 常以 窗花、灯花的形式出现,婚丧嫁 娶、庆贺寿诞,均用相应的剪纸来祈祥祝福,渲染气氛。
②蓝印花布:蓝印花布是我国一种始于古老的民间手工印花的工艺品种,分白底蓝花和蓝底白花两种形式,造型结构线及纹理变化均以有规律的短线、点、小块面构成。这种造型规律与蓝白相间的色彩共同形成了蓝印花布的装饰特点。
③蜡染:浸染过程中,染液由蜡的裂纹浸入而形成的变化自然,深浅不同的裂纹图样为突出的特点。这些富于变化的裂纹丰富了图案的肌理,增加了装饰的层次,蜡染图案造型严谨,纹理变化丰富细致,表现内容大多为花、鸟、鱼、虫和几何形等。
④刺绣:刺绣,俗称“绣花”,是民间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品种,品种繁多,针法表现也相当丰富,使得刺绣这一工艺的品种更为多样,其装饰效果也显示了自身的特点,图案丰富,常以花、鸟、鱼、虫为主,走兽、人物、风景、民间习俗也经常出现于各类刺绣装饰之中。
⑤泥玩具:泥玩具的造型内容以动物为主,不重形似,重神似,色彩鲜艳并体现了孩子的稚气。
⑥木版画:木版画是由民间艺人以木刻水印的形式创作并制成的一种民间装饰画,常以吉祥内容和戏剧故事构成画面,如“招财进宝”、“福寿双全”以及门神、门画。
Ⅲ 佩兹利纹样起源及寓意
关于佩兹利纹的起源众说纷纭, 主要观点有:
(一)由于佩兹利图案很早就在西亚和欧洲流行,因此,国外许多专家认为其起源于土耳其。
(二)有的书中提到由叶形变化而产生的“松果形花纹”,是古代巴比伦时代出现的装饰纹样。“巴比伦人认为松树长出的果实象征着会给人们带来住房、衣服和食物,象征着丰收,所以将松树尊崇为生命之树”。而松果纹样就是佩兹利纹的雏形。
(三)有人认为佩兹利纹样起源于印度对生命之树的信仰,而圣树菩提叶子的形状就与佩兹利纹造型极为相似。
(四)佩兹利纹发祥于克什米尔。人们以克什米尔当地出产的“巴旦杏”果树的内核为造型,创造出形似松果状的图案,因此又被称为“巴旦姆纹样”。不管这种形似松果状的纹样到底起源于何处何物,其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原因与克什米尔披肩密不可分。
佩兹利纹寓意吉祥美好,绵延不断,具有细腻、繁复、华美的艺术特征,成为世界性图案。
Ⅳ 传统的图案纹样的纸葫芦
传统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它在建筑物、器物、纺织品上用线条描绘、色彩渲染,并且形成一定章法、格式及韵律的图样花纹。在现代设计教学中,传统图案作为设计元素成为设计中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作品中既让人感觉到传统艺术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图案的吉祥寓意更能充分地表达作品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一、传统图案的发展与本质1。传统图案的发展。从山顶洞人到新石器晚期是传统图案艺术的萌芽时期。自然崇拜是远古文化的主要特征,壁画、器物彩绘的主体是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另外,由于人类对自然灾害和自身疾病、瘟疫及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便绘制一些怪异的图案作为家庭、氏族的保护神,出现了图腾符号。同时,彩陶中那些有意味的纹样已包含了一种“吉祥”寓意,作为吉事的祭祀和卜筮活动就是这种吉祥观念的具体行为,反映了人类对生活和生存的期望和对吉祥观念的渴求。从商以后到春秋时期,是图案艺术的发展时期。由于对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的诸多不如意,使人们的思想处于被拘禁和压抑的状态。统治者以威严来恐慑人民,所以图案上出现了饕餮纹、蟠龙纹等怪兽的形象,给人以狰狞之感。秦以后是图案艺术发展的成熟和定型时期。图案总体趋势走向写实,云纹及云纹的变体葵纹,在整个图案中居重要位置。汉代的瓦当图案,也是以云纹为主体纹饰,并且进一步发展了文字瓦当,出现了的具有故事情节的画像砖石。吉祥为主题的装饰纹样是在汉唐兴盛起来的,一直成为中国装饰艺术的主题,唐代盛行的对鸟、对兽图案纹样中,有和美、完美之意,至明清吉祥几乎成为装饰的唯一内容,形成了气脉贯通,连绵不断的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形式。可以看出从早期的彩陶抽象几何纹样图案,到青铜时代的器具纹样,汉画装饰艺术,民间的各种装饰纹样以及中国历代书法图形符号等,都被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以至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2。传统图案的本质。图案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而反映出一定的观念,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在传统图案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都表露出我国人民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传统图案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象征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在装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或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所表达的“吉祥”主题,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吉祥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具有理想的色彩,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反映了图案至善至美的本质。二、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教学的关系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从审美心态或从创作形式上看,传统图案与艺术设计都有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传统图案是设计的基础,二者一脉相承,同宗同源。传统图案的审美观念,是设计者获取传统文化精髓而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日本和丹麦的设计之所以享誉全球,除了重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吸收,最重要的是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的设计创意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基础上,德国的包豪斯是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典范。包豪斯的教育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即易学文化、老庄道家哲学思想和孔孟儒家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比如约翰·伊顿把老庄的道家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直接用于教学实践当中等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为贵”、“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等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是一个人文积淀雄厚的民族,其中丰富的艺术造型和广博的哲学、美学内容是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一个国家的设计艺术的发展是以本国民族文化底蕴作背景的,这源于设计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吉祥图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俗话说“越是地方的越是全国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内涵对艺术设计非常重要,研究地方传统文化,把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地方传统文化转换成现代的形式语言,并融入现代设计之中,转换成某种设计符号。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艺术法则尽管是老调重弹,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者的艺术创作思维来讲,常常会产生出许多现实意义来。这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来讲,也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追求设计个性化特色的今天,传统图案的吉祥寓意必将会产生愈来愈积极的作用。三、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是其造型的关键。传统图案蕴含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得非常完美,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其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等的联系,每个娃娃都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吉祥物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在表现语言方面采用了许多中国民间的艺术语言,从中可以找到木刻版画和皮影的艺术特点,还借用了木刻版画“错位”的套色技法,又将现代电脑的表现手法和中国传统的手绘技法进行了结合,这组吉祥物可以说是中国设计界的一个典型案例,吉祥物整个形象就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富有极强的艺术性,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内涵。北京申2008年奥运的标志没有对传统图案造型直接借用,而是充分运用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图案的传统特色,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采用的是源于佛教“八宝”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信息畅通,同时也象征着联通公司的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可以看出,艺术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中国传统图案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教学中具体到每一次设计创作,都要做到认真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作品,以及作品中对传统图案吉祥寓意的运用,要在创作实践中努力体现真实的自我,这是设计本身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沟通传统与现代设计的过程。总之,传统吉祥图案是现代设计艺术的渊源和基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传承与发扬传统吉祥图案的审美思想、造物原则以及造型方法,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教学之中,设计出具有个性化、时代性甚至国际性的作品,既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语言,又弘扬了民族精神,必定使现代设计作品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推动我国现代设计事业的发展。〔参考文献〕〔1〕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孙磊,唐家路。中国吉祥装饰〔M〕。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3〕靳尚谊等美术大师评点北京奥运会吉祥物〔OL〕。http://news3。
Ⅳ 中国古代纹样有哪些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6、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窃曲纹
窃曲纹·波纹·蛟龙纹 西周中期以后,逐渐抽象化,形成一种新的主导性的纹饰:窃曲纹。其名称也是据《吕氏春秋》:“周鼎有窃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离俗览》)窃曲纹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横置的S形,正符合于“上下皆曲”的特点。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又称窃曲纹、穷则曲。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来,以直线为主的装饰特点,也打破了对称格式。一般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
窃曲纹由鸟纹、龙纹衍化而来的痕迹是很明显的。试将一部分鸟纹加以排比,可以推测出它向窃曲纹衍化的具体过程,较早的鸟纹在翅膀后边接连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后来这个尾巴与躯体分离开来,成为一个弯卷的抽象纹饰,再后,鸟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却保留着原先的一根长长的羽毛,最后,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窃曲纹。
窃曲纹适应性很强,可以随机变化,装饰于器物各种不同的部位,以窃曲纹构成的装饰,一般不刻云雷纹的地纹。与窃曲纹同时流行的抽象纹饰还有重环纹、垂鳞纹等,重环纹多以长圆和圆形图像连续排作为装饰带施加于器物口沿或圈足部分。垂鳞纹像水族动物身上的鳞片,作交错排列饰于水器之上。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吕氏春秋·适威》:“周鼎有窃曲(一作穷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始见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见沿用。
大克鼎上的窃曲纹
云纹
早期阶段:彩陶上的原始旋纹是十分典型的抽象几何纹。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们就是早期的纹样式。作为远古的文化遗存,它在当时是否有“云”的指征意义,现在还无法断定。仅从形态来看,似乎可以看出:楚汉云气纹、先秦卷云纹、商周云雷纹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旋纹,有着一种比较明显的承继关系。但人们一般把多见于商周青铜器装饰的云雷纹,视为云纹的早期形态。在云纹的发展历史中,云雷纹具有重要的意义。
鼎盛时期:汉代是我国云纹运用面最广,也是云纹形态最为丰富和最为生动的时期之一。出现了云气纹、卷云纹、云兽纹等新型云纹形式。在云雷纹的基础上,卷云纹通过对其构形元素的“简化”和结构模式的“打散”。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形式,简化的勾卷也从此成为后来云纹形态演绎普遍采用的定型化元素。在卷云纹的基础上,汉代出现了极具时代感的云气纹,构形元素除了依然作主体的勾卷形外,云气纹中还出现了“云尾”这一新的成分。在纹样构成中起着加强力量和速度感的作用,增强了汉代云气纹特有的一种气势。这时云纹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汉代云气纹统摄全局的流动感和生机勃勃的雄浑气息,在魏晋南北朝的流云纹上得以继续保持。作为中国云纹意向最透彻也最简洁的感性阐释,流云纹把自云雷纹以来的“简化”变化趋势强化到极致,使魏晋南北朝的装饰空间呈现风起云涌、情驰神纵的生动。
成熟时期:隋唐是朵云纹盛行时期。宋代云纹在总体上依然是朵云样式。元代朵云纹往往呈现较强的组合感。唐宋以来,顺应时代的审美要求而日趋丰富的装饰元素,使朵云纹的架构显得负荷日重。元代所呈现的构形元素单位必然加强,正是朵云形态化过程中,叠云纹是一种呈面状展开,铺张、繁复的云纹类型。它一般由层叠茂密的勾卷云头,加上弯转曲折、流动通畅的排线云躯而够成。在中国云纹体系中,如意云纹是最具抽象品格又认同普遍、应用广泛的一种类型。
云纹形态的整体演变趋势呈现为:在原有的基础上,结构日趋复杂、造型日趋丰厚、形象日趋细腻。这些可以概括为精致化的发展趋势,根本体现了中华民族为满足自身审美需要所作的不断努力。艺术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日益增进的审美经验和表现要求一旦到了一定程度,便会突破原先的形式构架去寻求适合自己的表达形式。
云气纹
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一般作为神人,神兽、四神等图像的地纹。也有单独出现的。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云气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魏时代,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
云气纹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是我国传统的纹样。从商周的“云雷纹”、先秦的“卷云纹”、两汉的“云气纹”和隋唐以来的“朵云纹”、“如意纹”,都是当时典型的、定型化的纹饰,在陶器,青铜器,漆器,铜镜到陶瓷,都能看见它活跃的身影。
原始的艺术形式以至整个人类认识的最初来源,都与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以及这种环境所给予的感官经验有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农耕文化需要对天象、地形、植物习性等作更为周密的观察和注视,这可视为是对“云”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时的首次关注。如:商周青铜器上的“雷纹”在形态上与“雷“字有相同之处,体现了原始先民对云、雷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形象特征的模拟。
先秦和两汉时期,作为商周青铜器上的典型的具有独立性装饰的雷纹被春秋战国时期的卷云纹所代替,成为先秦云气纹了汉代云气纹的先导。从汉初到汉代绝大部分时间里的说明性、阐释性表象演化成了汉末逐渐有艺术意味的意象。“云气纹”与其时的天界、飞升思想相关。为云纹逐渐向抽象的精神形态或哲学思想层面的升华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和佛教盛行,魏晋人开始从“气、韵、形、神”的角度开始研读作品的内涵。表现在形象上,从重视形似发展到重视神似,从追求外貌的酷肖对象发展到了追求内在的审美特性。此后,中国人表现在形象方面的审美理想才开始朝着艺术的方面发展了。
唐代云纹有单勾卷和双勾卷两种最基本的样式,以云气之神气冲和万物之情态的“衍化”造型意向为基础,集中体现云纹的盘绕盘曲、生动飘逸的形式意味。在这一时期的艺术样式上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雄浑博大,圆润饱满的审美取向。以定型化姿态崛起的朵云纹,对后代整个中国云纹发展的格局也有代表性的意义。
宋代云纹装饰则逐渐向小巧精致发展,向静态内向、符号化的发展,总体上依然是朵云纹样式。只是增多了波折曲线,在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这或许是由于皇权的集中、强化,使宋人以儒家理学为代表的文化心理向保守的、封闭的、退让的、内倾的、虚静的方向发展的审美心理的体现。元代朵云纹在宋代基础上更趋复杂化,在保持“云朵”整体感的同时,更具有组合感。使元代的云纹在格式上是比较散漫、写意性的以安详、沉静为主,却又洋溢着生气。也使得云纹装饰开始逐渐离开表现客观对象的本质。成为一种服从并服务于主体心境的又具有相对独立审美价值的装饰形式,使它成为既有时代特点又超出于时代局限的普遍而又恒定的审美典范。
夔龙纹
夔龙纹是在古钟鼎器物上所雕刻的一种的装饰纹样,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夔龙相传是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也有记载说是舜的二臣名,分别指乐官和谏官。
古钟鼎彝[1] 器等物上所雕刻的夔形纹饰。也称夔纹。
补充:一种瓷器装饰纹样。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述:“夔如龙一足”。
夔纹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因此也有印夔纹装饰的。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纹罐、嘉庆青花夔龙福禄万代瓜棱形龙耳瓶等。
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孔传:"夔龙,二臣名。"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古器物上的夔龙纹饰。夔龙又称且角龙。3.夔者,见于《书·舜典》,《国语·鲁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诸典中,或为乐官,或为木石之怪,或为国名。又作地名,...夔、夒,字形相近,义亦颇相似。《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从夂。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夔,形与龙相似,《韩非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说文解子》:“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只足的类似龙的形象,都称之为夔或夔龙,有的夔纹已演变为几何图形的装饰。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后人便将青铜器表现一足的、类似龙的形象都称之为夔,纹饰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万字纹
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万字纹即“卍”字形纹饰,纹饰写成“卍”。“卍”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采用汉字,读作“万”。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种锦纹,这种连锁花纹常用来寓意绵长不断和万福万寿不断头之意,也叫“万寿锦”。
《辞海》载:“卐”(音“万”)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此标志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后来被一些古代宗教所沿用,如婆罗门教、佛教等都曾使用。后来,发展引申为坚固、永恒不变、辟邪趋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征,是表示永恒的吉祥符号。“卐”起源于史前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卐”字符号。进入青铜时后代,“卐”字纹在欧洲也甚为流行,作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中亦屡见不鲜。过去的研究曾一度认为“卐”形纹是通过佛教传入中国的,但其实中国境内出现“卐”形纹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而佛教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不过随着佛教的传入,“卐”形符号在中国的流行和使用确实更为普遍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古巴蜀国的铜带钩、唐代铜器、清代织锦、镂空门窗上比比皆是。但这些器物上使用的“卐”形纹大多是取吉祥寓意,曾经浓厚的宗教意味,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而审美成分越来越浓,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的审美对象了。
宗教含义
“卐”字符在藏族苯教中是代表太阳的符号。太阳神是苯教最大的神灵之一,因此宗教图案“卐”字符在藏族服饰上的运用非常频繁。它在藏族妇女的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征,视为吉祥之物。逢年过节,妇女们总要在自家门口,用白石灰画上“卐”字符,以示来年吉祥如意,有些地方的藏族妇女,还喜欢把“卐”字符绣在衣服的背部。她们认为这样可以免除天灾人祸,保佑平平安安。在甘肃青海民间刺绣、针织艺术品中,“卐”字符及其变体运用极广。它的纹路变化,气势韵味无不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藏族妇女头面上佩戴的辫筒、腰间挂的荷包、腰带、袖口、领子、鞋帮、袜垫等处亦绣有“卐”的变体。
婚礼含义
“卐”字符在婚礼上呈现出宗教情感和审美情感的交融。青海湟源日月乡居住的藏民有一种习惯,他们娶亲时,婆家将羊皮铺在院子里,在羊皮上用青稞绘制“卐”字符,新娘进门时,脚踏在“卐”字符中心,以示“男女同生、阴阳相配、吉祥如意、坚固永久”之意。“卐”字符由简到烦、由单到双,字符四端纵横伸延,互相衔接,形成的纹图,称“万字锦”、“长脚万字”。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物的窗墙、门格、梁头上常常刻有这样连缀而成的“卐”字符,民间四合院的门窗图案也有“卐”或者“卐”字符的变体,即取此“富贵不断头”的意思。
Ⅵ 传统纹样图案有哪些
中国传统图案指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俗图案、少数民族图案。
其中原始社会图案是指从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水波、火焰、编织纹、几何纹以及原始宗教纹样等;古典图案典型的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岁寒三友、松鹤延年、龟鹤同龄等;民间民俗团是根据民间风俗而设计的应景图案,主要有剪纸、刺绣、蓝印花布等图案;少数民族图案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流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例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地毯图案;苗族、瑶族、白族的刺绣图案等。
在寻找传统纹样图案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宝藏网站,爱原物图案网,通过搜索关键词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图案,不仅可以找到传统纹样图案,还有更多不同风格的当下流行图案,非常方便!!
Ⅶ 中国传统纹样的起源
谷纹,涡旋纹,蝌蚪纹:象征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
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周礼·典瑞》的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说法。玉器上的谷纹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宋代和清代仅少量制作,但是琢工不如战国和汉代。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异名同称,事实上,三者之间确实区别不大。一般来说,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成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到了汉代有简化出了乳钉纹。
Ⅷ 什么是传统纹样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