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辆脚踏车是哪国人发明的
德国人德赖斯
② 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是谁发明的
戈特利布·戴姆勒。
戈特利布·戴姆勒1834年3月17日出生于德国符滕堡雷姆斯河畔舍恩多夫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是一位面包店老板。
1872年,戴姆勒设计出四冲程发动机。1883年,他与好友-著名的发明家威尔赫姆·迈巴赫合作,成功研制出使用汽油的发动机,并于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上,从而发明了摩托车。
(2)踏板车发明扩展阅读:
1885年8月30日,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摩托车。他通常还被认为参与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成功的内燃机。在造出摩托车前一年,戴姆勒就主张优先发展这种两轮装置。
但是,由发动机驱动的两轮车的创意最早并非来自于戴姆勒,也并不是戴姆勒第一个将这种装置变成现实。曾参加过美国内战的西尔维斯特·罗佩尔(Sylvester Roper)早在1867年就造出了“摩托车”原型。罗佩尔的支持者认为,他应该享受“摩托车之父”的殊荣。
但之所以将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摩托车的头衔授予戴姆勒,是因为这辆车将汽油作为燃料。而罗佩尔在美国内战后发明的摩托车原型采用小型两缸发动机,由蒸气驱动。
戴姆勒制造的摩托车基本上采用木制自行车结构(脚踏板被拆除),由一台奥托循环发动机驱动,还有一个喷雾器类型的化油器。
③ 踏板车怎么发明可以手机充电的
淘宝上买个12转5v充电器装电瓶就行了
④ 戴姆勒如何发明摩托车
1883年,戴姆勒发明了一种热管点火式汽油内燃机。同年12月16日,回这种内燃机获得了专利。
在此答基础上,戴姆勒于1885年制成了直立式汽油内燃机。它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每分钟大约600转,输出功率为0.5马力。
戴姆勒的儿子鲍尔·戴姆勒是一位自行车骑手。他有一辆心爱的木制自行车。看到父亲研制出了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内燃机,便向父亲建议道:“爸爸,您那‘宝贝’可以装到我的车上吗?”
“行啊,我看完全可以。”
于是,戴姆勒就将直立式汽油内燃机装在自行车上,并装上两档变速器。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当时并不叫摩托车,而是叫“机器脚踏车”。
1885年11月,鲍尔·戴姆勒试骑这辆摩托车。只见他自豪地坐在车上,手扶着把手,脚踩着踏板,打开油门,车便向前冲去。
围观的人对这不用脚踩的自行车感到惊奇,他们不断地欢呼、鼓掌。
经试骑3公里,证实它的性能还不错。
戴姆勒此后被人称为“摩托车之父”。
⑤ 摩托车是谁发明的和时间哪国人
摩托车也叫机器脚踏车,是德国人巴特利布·戴姆勒(1834-1900年)在1885年发明的。
当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汽车普遍行驶在街头时,由于烟雾弥漫、时速不快等原因,已经有人开始试图利用其他燃料了。在奥托工场任职的青年技术员戴姆勒决意研制一种小型而高效率的内燃机,毅然辞去工场职务,在另外组织的一个专门研制机构进行研制,终于在1883年获得成功,并于同年12月16日获得德意志帝国第28022号专利。
1885年8月29比戴姆勒把经过改进的汽油引擎装到木制的两轮车上,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并获得了专利。这辆摩托车靠后轮及其左右的两个辅助小轮,使用264毫升直立式单一汽缸,四冲程的引擎,每分钟转动700次,能产生l/2马力,并装有两档变速器,最高时速可达19公里。
同年11月,他的长子鲍尔·戴姆勒驾驶着这辆摩托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试驶了3公里获得成功。这辆世界上最早的摩托车现在陈列在慕尼黑科学技术博物馆内
⑥ 踏板车的助力车发明
1965年,正处于事业巅峰的EnricoPiaggio突然逝世,享年60岁。他的继任人是他的女婿UmbertoAgnelli。Umberto上任后继续开发新产品,节研制一种介于自行车与摩托车之间的廉价和实用的产品——助动车。1967年开发出助动车,取名Ciao(意大利语:你好)。这种助动车简单轻便省油,凭着两个直观的控制系统加速和刹车,就可以轻松自如地上路,面世短短几个月就风靡意大利。这样,比亚乔就拥有了两个独创的主要产品:踏板车和助动车。踏板车在意大利产品精美图:
⑦ 摩托车是谁发明的
摩托车是戈特利伯·戴姆勒发明的。1885年,德国人戈特利伯·戴姆勒将一台发动机安装到了一台框架的机器中,世界上第一台摩托车诞生了。
20世纪70年代之后,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电子点火技术、电启动、盘式制动器、流线型车体护板等,以及90年代的尾气净化技术、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等,使摩托车成为造型美观、性能优越、使用方便、灵活快速的先进的机动车辆。
现代摩托车产业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如哈雷-戴维森公司1998年推出的FLHRC-1型摩托,发动机采用了世界顶级汽车发动机技术-油喷射装置,不仅提高了动力性,而且更适合当代社会的环保需求,成为21世纪摩托车的先行者。
(7)踏板车发明扩展阅读
摩托车的现状
2018年摩托车产量为1557.75万辆,同比下降9.15%;其中二轮摩托车产量1396.67万辆,同比下降7.47%;三轮摩托车产量161.08万辆,同比下降21.51%。销售方面,2018年摩托车销量为1557.05万辆,同比下降9.13%其中二轮摩托车销量1395.54万辆,同比下降7.5%。
三轮摩托车销量161.51万辆,同比下降21.12%。 出口方面,2018年出口摩托车730.9万辆,比上年下降2.7%;其中二轮车出口695.9万辆,比上年下降2.6%;三轮车出口35.1万辆,比上年下降4.8%。
摩托车行业萎缩,但是大排量摩托车,尤其是二轮摩托车中大排量摩托车逆势增长,成为行业亮点。多元化、个性化正在成为其主流发展趋势。无论是国际进口品牌,还是本土自主品牌,都将目光和资源投入其中。
⑧ 最早一辆踏板摩托车是谁造的
最早的踏板摩托车
1903
年,荷兰制成世界上第一辆迈耶尔踏板摩托车,该车堪称世界踏板摩托车的远祖。
但是该车车轮直径较大,座位也随之升高,因而载人后整车重心偏高,不很实用。
1910
年
美国的阿乌托列特踏板摩托车问世,
虽然结构十分简单,
但相当实用。
该车针对迈耶尔摩托
车重心高的缺点,采用了直径为
380mm
的小车轮,座高和整车重心随之降低,且驾驶性能
良好,
非常适合妇女驾乘,
曾引起欧洲神甫和修女的青睐。
该车不仅在美国生产,
而且在德
国的德克夫、
法国的莫尼.
哥依岸和英国的诺尔曼.
海克以及奥托格雅依尔等工厂都有生产。
⑨ 踏板车之父是谁
这有资料 追溯踏板车的文化起源,要从1938年说起,当时世界大战给比亚乔公司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瑞纳尔多·比亚乔也在同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继承了公司。当时的比亚乔几乎成了一片废墟,继承公司的两兄弟在公司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阿曼多负责费纳尔的工厂,主攻飞机和铁路设备。恩瑞科负责比萨和庞特德拉的工厂,面对满目疮痍的意大利,他另有一番抱负:生产一种简单可靠、经济耐用的交通工具,以此帮助意大利普通人实现摩托化,这种交通工具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恩瑞科本人不是一个摩托车手,但他想发明的车子却是一种介于摩托车和汽车之间的车辆,即踏板车。
为了完成他伟大的抱负,他和天才航空设计师科拉蒂诺.阿斯卡尼欧(Corradino D’Ascanio)合作,设计一种必须让女士容易驾驶,过水坑时,它不会溅湿骑手,不能弄脏衣服,有空间放备用胎,必须轻便、易操控、易骑行等特点的新型踏板车。
科拉蒂诺.阿斯卡尼欧研究出一项简单有效的方法,用铁制壳体作为车架,既可安装发动机,也能满足上述要求。单臂前悬挂类似飞机起落架,使得前轮拆卸易如反掌,发动机与主动轮直接相联,一改传统摩托车脚踏控制方式,变速控制安装在右手把上。不到5个月时间,比亚乔公司就把这种装配二冲程发动机的踏板车从图纸变成了实物。1946年4月,第一辆踏板车原型车下线,直接推向市场。因其发动机的嗡嗡声及尾部像黄蜂,所以取名Vespa(意大利语:黄蜂)。
Vespa的上市,马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1952年由美国影星格里高利·派克和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罗马假日》在世界范围内的热播,大量出现了由格里高利扮演的记者用Vespa载着赫本扮演的公主畅游罗马城的场面。美丽的爱情故事和优雅的罗马风情令无数男女老少神魂颠倒,Vespa也因此而名声大起。许多人上了《罗马假日》,也爱上了Vespa。Vespa也因此热销于世界各地,比亚乔开启了摩托车的另一种文化——踏板文化,比亚乔的踏板车被消费者当作一种时尚文化在欣赏,成为追求时尚、崇尚自由的西方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普通大众到体育明星都将能拥有一辆Vespa而当作一种荣耀。比亚乔借助于 Vespa成功而迅速成长起来,十年间,比亚乔在意大利拥有4000多个销售网点,在意大利之外的欧洲则达到8000多个网点,世界其他地区已发展了 2000多个网点。在全球114个国家,Vespa成了最畅销的踏板车,并且在比利时、巴西、法国、德国、印度、英国和西班牙还建有比亚乔公司授权的分公司。时至今日,Vespa的消费者已经超过了2500万,分布在全球124个国家。
把比亚乔推向全球巅峰的不仅仅是几千万的销量,还有另外一种因素存在,那就是文化。Vespa的定位是基于追求时尚、自由的年轻一代,这一代人最为显著的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表现自我的愿望强烈。Vespa轻便、快捷的特性与他们的个性需求一拍即合,派对、出游、赛车,他们所有的生活都离不开Vespa。 Vespa不仅仅是实现他们愿望的一种工具,更像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就像近视离不开眼镜,人离不开衣服一样,年轻人对Vespa变成了一种情感上的依赖。也正是因为这种依赖,全球的Vespa车迷自发组织了许许多多比亚乔俱乐部,在俱乐部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向世界传播比亚乔,才让比亚乔踏板之父的形象真正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确立。后来踏板车发展异常迅速,任何一种新车型一被开发出来马上就被其它商家仿制,但是无论模仿的如何相像,与比亚乔新品相对比,那些只是一堆堆冷冰冰的部件组建起来的机器,永远达不到比亚乔在踏板车上融入的文化韵味。
1965年正处于事业顶峰的恩瑞科·比亚乔突然逝世,继任者是他的女婿Umberto Agnelli,但是新产品的研发并未因恩瑞科·比亚乔的逝世而停止。在相继收购欧洲老牌摩托车企业Gilera(吉列那),西班牙巴塞罗那的 Derbi(德比)摩托车公司,意大利三大摩托车之一的aprilia(阿普利亚)摩托车公司和Moto Guzzi(古兹)等世界知名摩托车品牌之后。比亚乔的研发水平在世界难逢敌手,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款式的更新,Quartz、Zip、fly、 Skipper、Hexagon、mp3等车型的推出。在市场上引起相当大的波澜,比亚乔,不仅仅是一辆机车,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和优雅,一种浪潮在世界席卷,世界踏板车之父的美誉无人能与之媲美。1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