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红糖是从哪提炼出来的
红糖的学名叫赤砂糖,只能从甘蔗中提取。。目前工业化生产方式是甘蔗榨汁、过滤、浓缩、结晶提取白砂糖、剩余糖膏浓缩、脱蜜、干燥后得到赤砂糖。
红糖是不可以从甜菜中提取的,这是基本常识,哪个谁谁谁不要误导人家。因为甜菜有一种异味,只能用来生产白砂糖或绵白糖。
⑵ 红糖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红糖传之于中医古籍,唐《新修本草》中在“甘蔗”条下有如下记述“……取法以为砂糖,甚益人”;公元1596年,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中“砂糖”条下记载:砂糖“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
⑶ 红糖如何形成
红糖的制作方法:
红糖制作的古法是:将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接著以小火熬煮5 ~6小时,不断搅拌让水份慢慢的蒸发掉,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这样的传统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制作过程中熬煮的时间越久红糖砖的颜色也越深,使红糖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而我们常见的传统粉末状红糖则是红糖砖再经过研磨所制成。
广西恭城的红糖俗称“黄糖”制作方法:用土法熬制黄糖,要先将卸下来的甘蔗用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机 “吐”出的汁液会经过小管流进一字排开的大铁锅,进行烧制,等锅烧开,滤掉漂浮在上层的杂质,将剩下的汁液舀到另备的锅里才能形成真正的糖水。糖分浓度极高的糖水固化后,熬糖人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整形床上冷凝、划块成型,一块块金灿灿、甜蜜蜜的黄糖砖就此诞生。
红糖:红糖指带蜜的甘蔗成品糖,甘蔗经榨汁,浓缩形成的带蜜糖。红糖按结晶颗粒不同,分为赤砂糖、红糖粉、碗糖等,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练,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
食用红糖的注意事项:
虽说产妇吃红糖好,但是一定要适量,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医学家早有认识。如《本草纲目》一书中,称红糖为沙糖,并分析:“沙糖性温,殊于庶浆,故不宜多食……”产妇运动少,多余的糖分易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也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适合吃红糖,中医认为阴虚内热者、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红糖。此外,在服药时,也不宜用红糖水送服 。
⑷ 红糖的起源
当前,现在很多人觉得日本和台湾的黑糖比咱中国的好,殊不知,归根结底,红糖和黑糖是一样的东西。
中国的制糖法传到日本的时候,不知道是传授的原因,还是学习的原因,日本人熬制的红糖在火候掌握上出现了偏差,日本人熬制红糖的熬煮时间较长,糖浆经浓缩后做出来的糖呈现出近黑色外观。
但一千多年来,日本人一直接受这种火候的糖,并天然认为糖就应该是这样的黑色,称之为黑糖,并很享受糖因为熬制时间长带来的糊香。尽管这样火候的糖在中国会遭到专业熬糖师傅的唾骂,但它依然在日本红透了半边天,因为中国台湾非常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后又传到中国台湾。其实,最古法的熬糖制法,根基还在中国!
关于红糖在中国的起源时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杨孚(东汉时南海郡番禺人)所著的《异物志》,书中有一段描述:“(甘蔗)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不过,这个时期的蔗糖,根据零散的史料记载,是将甘蔗汁曝晒于阳光之下,变成粘稠的半固体形状,还不能称之为红糖,只能算是红糖的雏形。 中国官方正史中对蔗糖的记载,最早见于《新糖书》:太宗遣使者(至印度)取熬糖法。《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凝结如石破之如沙”、“此紫砂糖也”,也就是我们的块状传统红糖。红糖应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而据红糖传之于中医古籍,唐《新修本草》中在“甘蔗”条下有如下记述“……取法以为砂糖,甚益人”;公元1596年,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中“砂糖”条下记载:砂糖“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
最后,中国的红糖文化属于中国传统优良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传统的精华不能丢,优秀的文化不能丢,优良的传统更应继承!
⑸ 红糖的发展历史
义乌红糖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用牛拉甘蔗汁,然后在木制的铁锅里煮糖。因为不纯化,保留了营养成分,营养价值比糖好。据分析,每500克红糖,含钙190毫克,白糖9倍; 含磷300毫克,铁38.5毫克,白糖4倍; 葡萄糖19倍; 蛋白质、锰和锌微量营养素也比白糖多。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等成分。本实用新型具有舒筋活血、祛寒祛湿、温胃壮体的作用。产妇喂养,能恢复活力,富含乳汁。急性肝炎患者适当食用红糖,可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使肝细胞再生。
⑹ 红糖怎样生产的
红糖的原料就是甘蔗。制作办法就是将农家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纤维等杂质,接着放到糖锅里煮5~6小时,不断搅伴让水份慢慢蒸发,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固成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
这样的传统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红糖的颜色之所以后产生一定色差,一是跟甘蔗水放在糖锅中煮的时间有关,煮的时间越长久红糖砖的颜色越深,二是跟农家收割的甘蔗有关,嫩甘蔗做成的红糖颜色比老甘蔗做的红糖颜色要深。
⑺ 红糖如何制作出来的
红糖的原料是含有95%左右的蔗糖。
制作方法是:将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纤维等杂质,小火熬煮5 ~6小时,搅拌让水份蒸发掉,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
这样的传统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制作过程中熬煮的时间越久红糖砖的颜色也越深,使红糖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
⑻ 红糖的来源
我是金华人,听说义乌市义亭镇西楼村的红糖很不错。
红糖含蔗糖95%左回右,颜色呈暗黄色至答红棕色,是用我国传统工艺生产的糖,现多产于浙江、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红糖传之于中医古籍,唐《新修本草》中在“甘蔗”条下有如下记述“……取法以为砂糖,甚益人”;公元1596年,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中“砂糖”条下记载:砂糖“和脾缓肝”“补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恶露”。据资料记载,一千克红糖含钙900毫克、铁100毫克,而钙、铁又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2000年在全国营养学术会议上,笔者报告了有关研究结果———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发现红糖含有十分丰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有些微量元素具有强烈刺激机体造血的功能。
⑼ 红糖最早什么时候有的
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乌的种蔗制糖历史已有400余年了。清顺治年间,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首先从温州引进种蔗制糖之法,燕里村是义乌“甜蜜事业”的发源地。在清朝乾隆时期,义乌人就以红糖制成姜糖,换取鸡毛等形式,摇着拨浪鼓走四方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