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爱因斯坦在牛顿的基础上创造

爱因斯坦在牛顿的基础上创造

发布时间:2021-08-14 21:54:25

⑴ 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站在牛顿肩膀上创立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问题在于,爱氏是把大质量物体作为`孤立体’推导的,即该物体对其周围的时空产生弯曲,而没有时空弯曲对该物体的反作用。然而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必然处在永恒的相互作用中,所谓的孤立体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显然,广相违背宇宙的基本规律。

⑵ 爱因斯坦和牛顿晚年研究的神学,会是真的吗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那么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爱因斯坦、牛顿这两位科学家,可谓是科学界中响当当的大佬。他们的很多著作,时至今日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新理论的出现,也是他们理论的延伸,可以说我们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这个世界。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两人,在晚年的有些行为让人无法理解,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开始研究神学,这是怎么回事呢?


5

科学作为一种发明创造的学说,可以让我们发现很多未知的规律以及秘密。之与神学,无非就是在解释那些目前无法破解的现象,但这并不代表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只要人类不断地探索,科学将会一直延续,根本不可能有尽头。我们会跟着科学的道理,一步步地扩展未知领域。

⑶ 牛顿和爱因斯坦,谁在物理上作出的贡献大

你一定会觉得莫名其妙,用句俗语,这就叫关公战秦琼。不过最近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刚刚结束了这场争论,并用投票的方式决定了谁更利害,牛顿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不论是专家还是公众都把更多的支持给了牛顿。
从投票结果看,有61.8%的公众把票投给了牛顿,而爱因斯坦则得到了38.2%;在科学家的眼里,牛顿获得了多达86.2%的支持,而爱因斯坦只获得了13.8%。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爱因斯坦在普通公众哪里享有更崇高的声望。
科学家们的选择其实并不令人惊讶,牛顿是整个物理学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爱因斯坦则只是近代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具体一点说:
牛顿的主要贡献:
经典力学创建者
微积分的创建者
光学的主要奠基人
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
狭义相对论创建者
广义相对论创建者
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牛顿是个伟大的理论家、数学家和实验家,经典力学可看作是以后所有物理学的奠基,当然也包括爱因斯坦的工作。而微积分则是近代数学的奠基,光学(及其他牛顿在实验方面的工作)则向我们展示了牛顿作为第一流实验工作者的才华。而爱因斯坦则主要是理论物理学家,他不能算是个数学家,更未在实验物理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
从研究的风格来说,牛顿属于典型的英国经验主义,重视实验和经验。而爱因斯坦则带有明显的德国哲学,或欧陆理性主义的特点,重视概念和先验推理(还记得上帝不掷色子吗?)。
牛顿在科学史上的地位重于爱因斯坦,可能更多还是和时代有关系,用牛顿的话来说,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工作的。而牛顿就是今天科学认识所依靠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巨人。

⑷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牛顿——经典物理学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2.条件--一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或外力总和为零。
3.内容--静者恒静,动者恒做等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又称为作用力与加速度定律。
2.单位时间动量的变化称为作用力(f)·δp = fδt = mδv ,f = mδv/δt
3.单位时间速度的变化量为加速度(a)· f = mδv/δt = m(δv/δt) = ma·f = ma (m为质量)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又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的不同两物,故不能抵消文字解说简单的理论,
达尔文:
进化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
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⑸ 牛顿与爱因斯坦理论之间的关系,

要克服牛顿理论的困难,就必须根据向量合成规律改造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希来哲对牛顿定律提出了一项修正,其中假定,对于很大的距离而言,两质量之间的吸引力比按照平方反比定律得出的结果减小得更加快些。这样,物质的平均密度就有可能处处一样,甚至到无限远处也是一样。而不会产生无限大的引力场。这样我们就摆脱了物质宇宙应该具有某种象中心之类的东西的这种讨厌的概念。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第三部分关于整个宇宙的一些考虑 30.牛顿理论在宇宙论方面的困难
=================
1.牛顿理论的基本困难在于,它只有一个参照系即绝对参照系,没有第二个参照系即相对参照系,它只研究物体相对于绝对参照系即惯性系的引力定律,不研究物体相对于相对参照系即非惯性系的引力定律,因此它的引力定律只对惯性系有效,而对非惯性系无效,一旦把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非惯性系,必然出错。要克服牛顿理论的这个基本困难,就必须引入第二个参照系即相对参照系,并根据向量合成规律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加以改造,使之不仅对惯性系有效,而且对非惯性系也有效,从而当把它应用于非惯性系时不至于出错。可是希来哲并没有根据向量合成规律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加以改造,反而毫无事实根据地“对牛顿定律提出了一项修正”,并得出了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处处一样”的错误结论。事实上宇宙是无限的,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质量上无穷无尽。所谓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作为无穷无尽的质量与无边无际的空间(无限大体积)之比没有任何意义。
2.由于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所以物质周围的空间即引力场无限大,引力场中的其他物质离该物质越近,所受到的该物质所施加的引力就越大,无限近,则引力无限大;反之,引力场中的其他物质离该物质越远,所受到的该物质所施加的引力就越小,无限远,则引力无限小。无限大引力场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产生”出来的,无论说“会”还是“不会产生无限大的引力场”都是错误的。
3.任何物质都处于它周围引力场的中心,但这并不等于说宇宙有中心,恰恰相反,宇宙是无限的,没有“中心”,牛顿理论也从来没有提出过“物质宇宙应该具有某种象中心之类的东西的这种讨厌的概念”,“这种讨厌的概念”不过是爱因斯坦捏造出来强加给牛顿理论的“莫须有”,无论我们“摆脱了”还是没有摆脱“这种讨厌的概念”,它都是毫无意义的虚构。

⑹ 为什么推翻了牛顿理论的爱因斯坦,仍然以牛顿为偶像

关于现在我们人类社会当时的一段历史当中诞生了很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为我们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我们能把这些科学家作为我们人类后世的偶像。我们也非常敬重这些前辈,为我们现在的人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心血。那么关于其中的物理学界当中,有两位鼻祖就是爱因斯坦和牛顿,那么为什么推翻牛顿理论的爱因斯坦为什么仍然以牛顿为自己的偶像?这其中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还是可能是因为一部分的崇拜。

三、爱因斯坦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牛顿的一些定律和思想。

而爱因斯坦正在这牛顿的一定的基础上面,把牛顿的许多理论利用起来,之后对于量子力学有着很大的帮助。虽然说推翻了其中很多的理论,但是其中的这些思想也被应用到爱因斯坦之后的一些学术理论当中。

⑺ 爱因斯坦大名鼎鼎,他和牛顿比起来谁对历史的贡献更大

在世界的历史上,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占据了科学界的巅峰,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他们就是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科学界的奇迹,爱因斯坦大名鼎鼎,他和牛顿比起来谁对历史的贡献更大?我认为不管如何,这两个人对于历史的贡献差不多是同样大小的。

这两个人都有不同的学说,都在物理学领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物理学的研究上都是非常出色的,都有自己各自的成就,对物理界来讲,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一座不可磨灭的丰碑,所以牛顿和爱因斯坦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都是同样伟大的,对于历史的贡献也都差不多。

⑻ 爱因斯坦为牛顿第一定律做出过贡献么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条件下的物体。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是只限于讨论惯性系情况的相对论。牛顿时空观认为空间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各点同性的和绝对的三维空间,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单独一维(因而也是绝对的)。狭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并不相互独立,而是一个统一的四维时空整体,并不存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在狭义相对论中,整个时空仍然是平直的、各向同性的和各点同性的,这是一种对应于“全局惯性系”的理想状况。狭义相对论将真空中光速为常数作为基本假设,结合狭义相对性原理和上述时空的性质可以推出洛仑兹变换。

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15年发表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等效原理”,即引力和惯性力是等效的。这一原理建立在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价性上(目前实验证实,在10 ? 12的精确度范围内,仍没有看到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差别)。根据等效原理,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推广为广义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参考系都是不变的。物体的运动方程即该参考系中的测地线方程。测地线方程与物体自身故有性质无关,只取决于时空局域几何性质。而引力正是时空局域几何性质的表现。物质质量的存在会造成时空的弯曲,在弯曲的时空中,物体仍然顺着最短距离进行运动(即沿着测地线运动——在欧氏空间中即是直线运动),如地球在太阳造成的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太阳转,造成引力作用效应。正如在弯曲的地球表面上,如果以直线运动,实际是绕着地球表面的大圆走。

相对论的提出,同样受到很多的指责,有很多人认为它是错误的,并大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然而这种观点并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

牛顿第一定律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

牛顿运动定律之一。内容为: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条定律是牛顿根据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的,是牛顿力学的出发点,故又称运动第一定律。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根据圆球沿光滑坚硬斜面滚动,上滚减速,下滚加速,他说:“沿斜平面向下有加速因素,向上有减速因素,可见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永久的,不会慢下来,更不会停止,因而是匀速的。”首次提出无外力作用时物体作匀速运动的新观点。在伽利略之前,人们把力和速度联系在一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的因素,一旦力消失,物体将停止运动,而伽利略认为力消失后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因此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因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加速或减速的因素。既然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就把这个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就叫做惯性定律,它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基础,也是惯性参考系的依据。无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就是运动不灭;保持静止状态不变,就是运动不能自生;牛顿第一定律体现了运动不能自生自灭,是运动守恒(包括动量和动能的守恒)的特例。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①公式:F合=mas
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有了力才会产生加速度。
③1N的规定:使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是1N。
1N=1kg·m/s2
(在“牛顿”单位定义以前牛顿第二定律表示为F=kma)
④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和合外力方向相同。

⑼ 爱因斯坦和牛顿谁的智商高,谁对科学届贡献大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十个字就解决题主问题了,不过——我想如果就想比个高低的话,那么我们就比较比较。接下来采取先分述在总结的方法论述,不要嫌长,两点在后面奥。那么我们看看到底谁对科学界贡献大。首先我们说“科学界”不是单指“物理学”或者更大一点的“自然科学”,因为这些大咖的贡献在除了物理学界的很多学科有贡献,包括社会科学范畴。所以我们比较的,是一个以人类文明为背景的大科学界。就是说多维度立体化比较到底哪个贡献大。

1,爱因斯坦

⑽ 牛顿与爱因斯坦谁更伟大

既然是评比一下谁更牛,不妨把二人的成就罗列出来,然后由大家看看,谁更牛。

牛顿:

一个伟大的开拓者,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牛顿,可能就不会有物理学了,牛顿是物理学界的开山鼻祖,功勋级人物,虽然牛顿曾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一定律以及数学与实验结合的方法,这个可以归功于伽利略,因为伽利略是实验的开山鼻祖,微积分有费尔马、阿基米德的启发,笛卡尔的思想与开普勒的计算数据都对牛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这么说,牛顿只是把前人的理论综合起来,然后集成在一起,这么理解肯定不对的。

1905年,这一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连续发表了六篇论文,每一篇都是重大科学成果,有人说这些论文可以获得三四次诺奖,质能公式也是这一年被提出来的。

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这才是重头戏,因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的主要成就皆是依赖于广相产生的,你所听说的黑洞、白洞、虫洞、引力波、红移、光线偏折等等宇宙学词汇都与广相有着紧密的联系,没有广相也就没有关于它们的研究。

牛顿、爱因斯坦他们俩在物理学界都是众神之神般的存在,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他们二老的地位,如果要比他们俩谁更伟大一点,我会选择牛顿,因为在那个时代,能开辟出实验科学这条路,这已经是非凡的成就了。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阅读全文

与爱因斯坦在牛顿的基础上创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