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箫的由来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早在《尚书·益稷》中记载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当因韶乐伴奏乐器以箫(当时为排箫)为主而有此称。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完全一样。清《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❷ 最早的萧乐器是那国发明的
在古代文献记录、历史以及神话故事等的参考资料中,无论是文学作品或是口述的传承等各个方面,都证明一个事实,就是:排笛Panflute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的。
❸ 萧是谁发明的这个我一直不知道
应该是上古大能文字始祖仓颉发明的,据说他不但发明了文字,还发明了乐器
❹ 吹奏乐器箫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7000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的,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至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2或3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从这些骨哨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上看,同后来的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
《吕氏春秋》中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我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分说明用竹子做乐器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据传,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
❺ 八孔洞箫是什么时间发明的.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我国考古发掘最早的乐器是属于新石器时期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贾湖遗址延续1500年即9000年前到7500年前,发现的骨笛包括5孔,6孔,7孔,8孔,众多实物证明,骨笛在此由5孔发展到8孔的完整历程。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❻ 我想问的问题是萧是谁发明的有人知道吗
舜——这个名叫重华的男子,传说中箫的发明人
如《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修@①bǐng@②鼓 ,均琴瑟管箫。”《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jiǎo@③。”《三礼 图》:“雅箫长尺四寸……颂箫长尺二寸。”《庄子•齐物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 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郭象注:“籁,箫也。”《楚辞•九歌•东君》:“縆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篪” 。以上只是略举习见书中若干例证,且是可指实所记均为竹管乐器之 箫 者。其他如《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的“箫管”,郑笺谓系“编小竹管”之别一乐器,以及神仙故事所传秦弄玉箫史吹箫引凤之类的旧说都可不取,已足证箫的出现之悠久。
❼ “萧”是哪个地方发明
箫:管乐器,相传本出于"羌中"即今四川中部,汉时称"羌笛".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中原黄河流域一带.可以参与"管弦乐'合奏,独奏也非常好听.
❽ 谁能告诉我箫的来历啊
现在的箫,一般都是一根管子做成,被称为“洞箫”。但它在古代却是一种编管乐器,即排箫。它历史悠久,《风俗通》说:“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风翼。”说明那时的箫并不是单管,而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直排而成的,形状很像飞鸟张开的翅膀。
据记载,箫有大小之分,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由于竹管长短不齐,吹出来的声音就有高低,“长则浊,短则清”。生活在春秋时代的箫,吹的正是这种直排横吹的排箫。成语故事中有“弄玉吹箫”,讲的就是秦公的女儿因箫产生恋情的优美传说。
今日竖吹的单管箫,是从古代的“笛”改造过来的,借鉴了“羌笛”的制作工艺。这种乐器,大约在汉武帝时才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最初,它只有四个孔,经汉代京房改造,才成为五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又多了一孔,便成为今日这个样子。
❾ 姓氏箫的历史历史发展过程
箫 没有这个姓
萧
萧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认的。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他们的起源,可以远远地追溯到3700年以前的殷商时代,正如《左传》上所说的:“殷民六族,一为萧氏”以及《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萧氏,殷旧姓也,望出兰陵、广陵”。 这些记载,证诸其后萧氏后裔的活动情形,便知绝对不假,因为,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萧姓的古人便屡见于史书,向来是一个为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他们几乎全是当时的萧国人。当时的萧国,指的是现在江苏省北方的萧县之地,而《姓氏考略》上指出萧氏是“望出兰陵、广陵”两地,兰陵是现在的山东省峄县(另有一处南兰陵,则为今之江苏武进),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若从地点上来说,萧氏的源远流长,也十分明显。 关于萧姓的来源,还有一种比较具体的考证,分见于《姓纂》和《通志》以及《风俗通》等书。《姓纂》指出:“宋微子之后,支孙封于萧,萧叔大心子孙有功,因邑命氏焉,代居丰沛,至不疑为楚春申君客”;《通志氏族略》则更详尽地指出:“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官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风俗通》的记述也差不多:“宋乐叔以讨南官长万有功,受封于萧,列附庸之国。汉相国萧何即其后”。 从这三段记载看来,萧氏是出自周代宋国的公族,而当时的宋国,大家都知道,是由殷商的后裔微子所建以奉汤祀的,而萧国却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如此一来,萧氏源流可以直溯到上古圣君商汤,其理甚明!
❿ 笛箫的发展历史
一直到汉代,中国传统的笛子都是竖吹的。专家说,箫过去都叫笛,早期的笛是竖吹的。汉代张骞去西域带回来的笛子是横吹的。笛子出现后,原来竖吹的乐器就叫做箫了。笛声是清脆的,仿佛清晨欢快的鸟鸣,而箫声是悠远的,仿佛月夜无形的清风。这两种乐器都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乐器,在中国文化中,它们早已不分彼此。
近代中,笛箫作为传统民族文化,其悠扬的旋律备受中内外各界人士喜好,笛声悠扬富有艺术魅力,是中华古文明的一大魁宝,箫声悠扬富有精神意境,音色圆润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在当代,区分笛箫的区别更有一种通俗的讲法:横吹笛竖吹箫。也就是说笛子是横着吹的,而萧是竖着吹的,还有一个区别是笛子要贴笛膜,而萧则不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超速发展,笛箫文化也发展成互联网艺术的一种,其中以亚洲之最,笛箫的起源也是亚洲中原起源。互联网上专业表达民族乐器笛箫的网站以“八荒舞乐中文网”作为行业领军站点,也是亚洲最大的中文舞乐社区,中国人自己的专业艺术交流网站 行业简称EWD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