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肥有哪些传说
在今合肥城西有处地名,曰“回龙桥”。此桥虽已不存,然地名未废。有关该桥的传说,虽历史久远,今天仍被很多人乐道不止。其传说有二:
一说,当年东吴孙权率兵犯肥,曹操突从藏舟浦出。孙权见曹舰突出,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淼,芦荡丛深,疑曹有诈,便强打笑脸对曹操拱手曰:“别来无恙,想不到汝来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强以礼答曰:“老夫在日,东吴休存妄想,望将军珍重。”孙权见攻战无功,遂转而返回。由此,此处之桥得名“回龙桥”(《庐州府志·回龙桥》文载:“相传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此回节故云”)。
二说,相传清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龚大司马的干女儿。一日,贵妃奏请皇帝到合肥探亲,为了让皇帝可不经城门,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内,于是地方官吏便决定在城西建一桥。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劝阻,说是合肥有“斩龙岗”、“梅龙坝”,冲犯圣讳,行往不吉。故此,皇帝亲驾合肥的决定便作罢了。而当年为迎接皇帝所建之桥,后被定名为“回龙桥”,意即皇帝(真龙天子)回去了。该桥旧址在今长江路西段南侧。
包公的传说
包拯以廉洁公正著称,民间称其为包青天及包公,并流传多种故事予以颂扬,比较著名的有《铡美案》及《狸猫换太子》等。《三侠五义》等古代小说亦以其为主人公。传说包青天日审阳间,夜审阴间;因大公无私,拥有一副铁面如墨的脸孔以镇慑佞臣,额上挂有一弯苍白明月,故亦有「包黑子」称号。
② 合肥四大名点的来历
合肥四大名点为麻饼、烘糕、寸金、白切
麻饼
相传早在北宋时代,合肥就生产一种形似铜钱大小的实心饼,名“金钱饼”,风味可口。又传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合肥人张得胜麻饼被朱任为先锋,为了筹办干粮,张德胜到合肥,特制一种“大金钱饼”,就叫麻饼,以饷水军。
士气因此大振,三军击败元军,夺取采石天险。朱闻讯后,称之为“得胜饼”。张死后,被追封为蔡国公,故又称“蔡国公饼”。
麻饼是历史悠久的正宗川点。椒盐麻饼除了麻饼的皮薄心多、馨香味素等特点外,配料中有花椒、食盐,成为纯甜、微麻、略咸的特殊风味,为川点中的名品。
烘糕
合肥生产的烘糕,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始于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点是香、甜、酥,具有润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会变味,不减焦酥,便于贮存携带。
寸金
寸金的特点是表层脆而芯酥软,粗细匀称,全身白净,软不粘牙,入口香甜,甜味纯正,经久悠长。
白切
白切的特点是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四大名点的百年老店“张顺兴号”,前不久荣获了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铜牌,祝愿它青春焕发,再创辉煌。
(2)合肥几大发明扩展阅读
烘糕是四川省广安县名产之一。它的特点为:色洁白,酥脆可口,清香味美,是糯米制品中独具特色的品种。
“寸金”形似笔杆粗细,长约一寸,故名“寸金”。糖表层脆、心酥软、甜味醇,具有橘饼、桂花的特有香气,脆、甜兼得。
特点:表层脆而芯酥软,粗细匀称,全身白净,软不粘牙,入口香甜,甜味纯正,经久悠长。寸金具有橘饼、桂花的特有香气,脆、甜兼得,清香可口。
白切
切:一种刀法运用
白切的特点是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四大名点的百年老店“张顺兴号”,前不久荣获了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铜牌,祝愿它青春焕发,再创辉煌。
它的特点为:色洁白,酥脆可口,清香味美,是糯米制品中独具特色的品种。
③ 合肥最有名的是什么
明珠广场,包公祠,逍遥津,四牌楼,城隍庙,徽园,这些是有名的地方。
寸金,白
切,麻饼,烘糕,是合肥的四大名点.
女人街,淮河路步行街,元一时代广场,白马服装城,安徽大市场,是买衣服的好去处
④ 合肥是全国第几大城市 百科
中等城市,排名估计在40-50位!
⑤ 合肥八大文化是那些
。
1、合肥包公祠,包公文化;
2、合肥逍遥津,三国文化;
3、合肥六谷祠,药王文化;
4、合肥赤阑桥,宋词文化;
5、合肥白水坝,丽友文化;
6、合肥城隍庙,道教文化;
7、合肥李鸿章,洋务文化;
8、合肥道士岗,刑天文化;
⑥ 合肥有多少年历史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地名之来历,有多种说法,但大多与淝河有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唐人卢潘的《庐江四辨·合肥辨》根据《尔雅》对肥水的解释提出另一种说法:东淝河、南淝河都发源于今肥西县将军岭,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一条往西北,流经寿春注入淮河;一条往东南流经合肥入巢湖。《尔雅·释水》说:“归异出同流,(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这是史籍中首次出现合肥地名。
⑦ 合肥四大家族
还有王家祠堂呢
只是龚家比较出名罢了
在拱辰街还有龚家大院
⑧ 简介中国合肥
下面是我COPY的····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和信息中心,享有“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之美誉,因东淝河与南淝河由此发源,故曰“合肥”;因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所在,故别称“庐州”。合肥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泛长三角区域西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连接中原。市域总面积7029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80万人。现辖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大开发区。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合肥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及“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今日合肥,是沿海之腹地、内地之前沿、“泛长三角”经济区天然成员,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覆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
合肥是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化交通网络日臻完善。淮南、合九、宁西等铁路在此交汇,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即将开通,合肥到南京仅需45分钟,到上海、武汉只需2个多小时。206、312国道和合宁、合徐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到南京仅需2个小时,到上海、武汉等仅需4—5个小时。合肥水运经巢湖通江达海,是交通部规划中的内河航运中心,正在启动的江淮运河建设项目,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水运中心。合肥港近、远期计划各建一座集装箱码头。合肥骆岗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开通30余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到上海只需40分钟,到北京、深圳、香港只要一个半小时,一座新的4E级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规划建设。
合肥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合肥是一座绿色城市、生态城市,1992年成为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城市绿化覆盖率39.5%,人均绿地面积10.15平方米。绵延8.7公里、面积137.6公顷的敞开式环城公园,构成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城景交融格局,为全国所独有。
合肥,是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公园、合肥野生动物园、徽园等旅游景点独具特色。逍遥津、大蜀山、紫蓬山、岱山湖、三河古镇等景点风光旖旎。合肥还是安徽省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周边半径250公里内有黄山、九华山、等全国著名旅游风景区。
合肥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名城
合肥自秦代置合肥县,至今已有2千多年历史。三国时期,魏吴在此交兵留下了逍遥津、教弩台、三国新城等历史遗迹。1949年合肥解放,同年2月建市。1952年,安徽省省会迁入合肥。
合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五代十国的吴王杨行密、宋代清官包拯、晚清洋务派首领李鸿章、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等均出自合肥。韵味悠长的黄梅戏,淳朴的乡俗,汇聚南北风情的美食,包公祠和逍遥津,院士云集的科学岛(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国际知名学府――中国科技大学,既吸纳了北方文化的粗犷与豪放,又蕴含着南方文化的秀媚与细腻。使其融皖韵徽风于一城,彰显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合肥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合肥科教优势突出,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确定为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59所。科教人才比例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合肥科研基础雄厚,是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拥有“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科研设施,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达到33个。
合肥创新能力较强,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城市。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机、微型电子计算机、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以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式冰箱均诞生于合肥。
合肥是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合肥工业基础较好,现有34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类产品,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轮胎、电子信息及软件、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家用电器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3位,汽车整车产量全国第9位。合肥拥有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联合利华、ABB、家乐福、麦德龙等19家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合肥。美国微软在合肥设立了技术中心。江淮汽车、美菱电器、荣事达电器、国风塑业、合力叉车、佳通轮胎、日立挖掘机等名企名品声名远播。相继被授予“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称号。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334.2亿元,占全省比重提高到18.2%,增幅达18.1%,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分别高于全国和安徽省6.7和4.4个百分点。合肥城市整体竞争力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排名连年提位,2006年升至29位,2007年又攀升至26位。
⑨ 合肥是中国第几大科技城
您好!
合肥以前被称为四大科教基地之一,近年包括中科大在内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增多,更加巩固了科教城的地位,但称第一显然不合适,至少北京、上海整体上明显领先合肥的。
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3所国家实验室,更有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9所高等院校,为合肥市的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更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而且作为省会城市不论是在经济发展上还是在技术支持上,都是普通地级市所不能比的,虽然经济实力上比不得苏州和深圳,但是在科技上的实力是不容置喙的,有足够的能力一争第一科技城市的地位。
作为中南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级市,苏州仅是省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已经超过2000家,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更有两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并且苏州的科学技术与合肥相比更加具有应用性,像是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可以直接投入到生产当中,而合肥的科技主要注重学科方面的研究,所以导致经济发展状况不如苏州。
而深圳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世界性一线城市,也是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所以比起合肥、苏州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每年从国内外引进诸多科研人才,更有5个科研机构为众多科研人才提供最佳的工作环境,在人均拥有的专利数上位居全国第一。合肥、苏州、深圳作为我国科技实力最强劲的城市,谁会在角逐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的第一大科技城市呢?
合肥得益于中科大的优势,而后国家又加大对合肥的科研投资,扶持合肥成为中国重要的科研中心城市。
合肥虽然在科研实力上比较突出,但综合起来还是不如北京,北京所集中的中科院和清华北大、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等一批顶尖科研强校,以及众多的研究所和科研企业,综合实力要领先合肥。
合肥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不匹配,这就造成了人才流失,虽然合肥科研实力强,但最后人才还是流向了上海、苏州、杭州这样的发达城市。所以,虽然合肥人才很多,但如何能留下人才才是最重要。
⑩ 为什么说合肥是“四大科技之城"之一
四大科技城:合肥,北京,上海,西安。为什么有合肥呢?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有多少世界第一诞生在不显山露水的合肥。合肥是WTA(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之一,目前正在创建成为中国科学城(有望进入国家十一五计划)。有中国科技大学,有合肥工业大学,合肥西北有个科学岛,有国家物理实验室,国家中科院。 世界上第一台VCD诞生于合肥,世界上第一台EVD也诞生于合肥。据说,世界上有8位研究纳米的专家,如果中国有四位,那有两位就在合肥!量子通信领域也在世界顶尖,核科学技术全国第二。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国五个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综合效益却在中西部排名第一。当然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徽全省的财力,或许有一半投到了省会建设上……
合肥是科技之城,全国重要科教基地之一,全国三个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的故乡。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学府13所,有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各类科研机构200余所。
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科研设施
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及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等离子所已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国际计划的主要参加单位。
科技创新
省会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VCD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另外我听说的是合肥受过高校教育过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比当时参加评比的其他城市要高,这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