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有5000年历史,西方才2000年历史,为什么现在西方这么强大
西方有3000年左右的文明历史
因为西方创造出了?发展出了?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又大航海,环绕地球,和现代文明,之所以会强大,这就是原因!
请采纳啊!
⑵ 西方将主宰多久 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转篇文章供参考
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读《西方将主宰多久》
虎嗅 2014-07-15 18:28 收藏47 评论2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西方世界兴起?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
为什么中国越来越保守,西方越来越敢于冒险?
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
为什么在近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似乎陷入了静止状态?
当你也有以上或者类似的疑问,这本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者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长期注定和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虎嗅注:有没有感觉与《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所提的观点差不多。)
本书将各个学科的最新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
但本书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本书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论及世界的变化,豆瓣网友维舟写出了书评《历史的发展路径已经确定了吗?》。
-------------------------------------------
历史的发展路径已经确定了吗?
历史总能给人以展望未来的启示。然而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历史,由之而来的启示也各自不同。说实话,如果你想从历史中找到某些规律和教训来支持你对未来的规划,你几乎总能找到的。
西风压倒东风
成功者如果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成功的,那他将很难复制这一成功;而失败者如果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么失败的,恐怕难免会重蹈覆辙。话虽如此,但面对历史上像罗马的兴衰、西方的兴起这类宏大命题,世人往往莫衷一是,几乎不可能有某个理论能令所有人信服,因为在这样庞大而又无法重复的事件中,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因果链条。
以西方的兴起为例,正如伊恩•莫里斯在本书中简洁概括的,所有的解释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西方的兴起是“长期注定”的,另一类则强调那只是“短期偶然”所导致。前者强调有某个关键因素(人种、地理、文化、政治等)在很久之前(常常追溯到古希腊)就决定了工业革命必然发生在西方;而后者则认为西欧不过是运气较好而已,而且其优势直到1750年代仍不明显,换言之,西方的兴起不仅偶然,而且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不过是最近两百多年的现象。
显然伊恩•莫里斯对这两种观点都不满意(他归纳其论点也主要是为了批判它们),因为在他看来,两者都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历史事实。因为,如果西方的优势是长期注定的,那么怎么解释西方历史上的低谷?他讥讽说,如果要支持西方人基因比东方人优越,那必将面临一个难题,即每个人都会注意到西方人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并没有基因优势,而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又具有基因优势了。而短期偶然派的理论则关注的时段太短,未能将更长期的历史趋势纳入到解释中来。
确实每一种理论的提出都难免会受到时代限制。1750-1950年间几乎所有解释西方兴起的理论都是“长期注定”这一派的,而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本身就是一个西方主宰的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理论与其说是解释了历史,不如说是洋洋得意的西方人为了解释自己的优势是必然的,正如一个贵族在回溯历史时为了解释自己因何比其他人高出一等,总是会诉诸一些看起来命中注定的因素。而“短期偶然”理论本身的产生,也与它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它本身是战后新思想的产物,代表着西方文明内部的一种反思精神,在这个时代,如果将西方的优势看作是与生俱来的,会是让思想界的人浑身不舒服的一件事,那更像是胜利者的诡辩,以及一种自认是上帝选民的不合时宜的自负。
如何尽量避免这种限制?看起来答案之一是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和传统上解释西方兴起的诸多理论不同,《西方将主宰多久》的时空跨度极大,实际上涵括了所有已知的人类历史,上溯500代共一万多年。这么做的好处之一就是让人看到兴衰波动在历史上乃是不足为怪的常态,而不至于为一时的短时趋势所束缚。在作者看来,早期历史上西方确实长期领先,“如果我是在公元500年时撰写这本书,那么我极有可能成为一名长期注定理论家”,但事实是在那之后东西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一次逆转,之后又有一次大波动,如果因此而将某一方一时的优势看作是历来如此的,那将是对历史的误读。
在这么长的时段中,文化、政治之类以往被强调的无形因素似乎都显得无足轻重了,因为在他看来,不管是哪里的人类,在智力和体质上并无不同,而不同地区的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类似的,不管他们最终以什么速度、什么理由、用什么方式,最终都自己找到了解决之道。他以一个考古学家的眼光考察了东西方在文明肇始之后的社会发展,结论是:那些标志着文明的社会的各种标志性要素,在东西方都出现了,尽管年代上或许某些事物西方出现得更早一点,但关键是“东西方发生的事情不仅相似,而且发生的先后顺序也差不多”。东西方互相独立,但各自沿着相似的历史轨迹前进,这本身说明西方并无特异之处;没有什么物质文明是永恒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方的优势,也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短暂插曲。
因此,他的结论是:“生物学和社会学能解释全球范围内的相似之处,而地理学则能解释区域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地理学解释了西方为何主宰世界。”在他看来,是地理这一非人为因素致使中西方走上了不同道路,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地中海”,因而就缺乏廉价和便捷的水运通道,导致贸易活动只能局限于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其次,地理因素使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容易到达美洲。他反复强调,“明朝的中国永远也不可能创造一个西方后期大西洋经济的东方版本”,因为对中国人来说“地理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
这乍看起来像是又一个“长期注定”理论——地理决定论是许多“长期注定”理论学者的钟爱;但同时其中又包含了一些“短期偶然”理论的观点,例如彭慕兰和弗兰克都认为西方的运气始于偶然发现美洲,从而产生了一个能为工业生产提供动力的贸易系统。不过伊恩•莫里斯显然也清楚地理决定论可能的弱点,因此他又强调“虽然地理位置决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但社会发展也改变了地理的含义”,尤其到21世纪地球村的时代,“当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地理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地理空间的分隔已经不再成为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西方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因为此前双方并未真正自觉地意识到这种竞争,也并未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然而,全球时代又使得这种竞争看起来失去了意义,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大问题,并不是西方是否会继续主宰世界,而是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能否在灾难使我们一蹶不振之前,突破创新,进入一种全新的生存模式。”这事实上也是他立论的出发点,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理论关怀的不同,导致了他的论证过程的不同。
历史也曾有无限可能
不难看出,伊恩•莫里斯极端强调那些非人为的因素——首先是地理,其次是生物和社会因素,还有一些心理驱动(他多次指出“懒惰、贪婪和恐惧推动着社会的每次发展”)。似乎有一个个“无形的手”在推动人向前走。相比起来,他倾向于弱化那些人们自身所造就的因素,因为他的基本立论点就是:所有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并无差别,面临的挑战也类似,因而他们迟早都能按照同样的顺序发展出基本相似的文明,用他的话说,“社会发展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但不是以我们自己选择的方式”,因为“文化和自由意志从来不会长久地胜过生物、社会以及地理因素”。
他尤其对那些伟人会改变历史进程的观点不屑一顾。因为在他看来,当社会推动了相应的需要时,就会有人来找出因应之道,因此就算牛顿没发现万有引力,也会有另一个人发现;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科技史上有许多重大进展都有很多人多次独立研究发现出来。他否认个人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认为聪明或愚笨并无多大差别,最多只是加快或减缓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进程,就算能把历史上的关键人物替换掉,事情的结果也大致会基本保持不变。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结尾也有类似的论调:“历史上的自由意愿只是一种表达,这种表达暗示着我们并不知道人类历史的规律。……认为人的自由意愿能够影响历史事件,就如同认为移动天体的自由力量与天文学相关……如果有任何一个行动是出于自由意愿,那么也就不会有历史规律的存在,同样消失的还有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虽然伊恩•莫里斯在引用这段话时说它是“一派胡言”,但实际上他本身也确切地相信有历史规律存在;他相信有自由意志存在,却不相信它能影响历史的走向,归根结底,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确实,若是果真如因果决定论者所言,人的行为都是其它原因的必然结果,那么自由意志根本就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因为无论你做什么,最终所谓的“历史趋势”都是大致相似的。在这种观点下,巨大的人类社会看上去就像是一团混沌的云气,单个变量的变更并不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这对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一大打击。当然反驳这类观点的也不乏其人,卡尔•波普尔就曾说:“相信历史有固定的命运,是一种纯粹的迷信。……不可能以科学或其他任何理性的方式,预测人类历史的方向。”加州学派的王国斌也强调:“我们对复杂情况预测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事实上,我们也许会得到最不可能发生的结果。当我们追求惟一可能的结果时,我们是在使用决定论的逻辑,对整个事件作简单的解释。”事实上,相信“历史有固定命运”的历史决定论,在现代是极为盛行的,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就普遍抱持一种认为世界将不断线性进步的历史观及其伴随而来的使命感。反过来,那种认为偶然性的力量可能改变历史的观点(“克娄巴特拉的鼻子如果短一点”,以及期望穿越回去改变某个历史节点),长期以来被认为不足以严肃对待的,也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世界观格格不入的。
诚然,历史不是实验,它无法重复,我们也不可能复原其所有条件。类似东西方兴衰这样的宏大命题,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可能完备地予以解释。伊恩•莫里斯认为地理是导致东西方之间区域差异的重大因素,但正是在他的这一基本立论点上,许多人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事实上认为近几百年来里现代西方的兴起,与一万年前发明轮子和栽培植物并无太大区别,同样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变革罢了;但问题恰恰在此:东方或许也能独立地发明轮子和栽培植物,但假以时日,它能独立地发展起自己版本的工业革命吗?这个问题本身就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相信生物学上相同的人都会迟早发展出相似的物质文明,这一信念并不能那么轻易地就平息这一争论。
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可能有诸多不同的道路。强调历史在这些节点时,其发展方向是开放的、而不是早已决定的,事实上也是为了肯定人在选择不同道路时的自由意志。这首先又以一个判断为前提,即是否存在着本应合理走上的不同道路,如果人是没有选择的,那他就成了“历史意志”和“历史规律”的提线木偶。落实到历史细节中,应当承认人是在一定限制之下有其自由选择的意志的,正如《事故共和国》一书中所言:“历史学家的问题在于是否存在着合理的选择。在美国事故法的案例中,答案看起来是肯定的。历史中曾经存在着不同的制度方向,它们是我们的法律体系可能走上的制度方向,也是他者的法律体系实际走上的制度方向,更是我们在一个世纪前曾认真试验的制度方向。”如果否定这些历史中的选择、试验,忽略这些细节而专注于强调历史规律的限制,那恐怕是过犹不及的。
史学家A.J.P.泰勒在其《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一书中曾说:“未来是一片没有地图标识的土地;历史学家如果将即便是世界上最有目的性的政治家描述为目标明确且正在沿着宽敞的大道高速前进,那么这些历史学家都会犯错误。更加灵活的历史学家们承认,一位政治家往往在其面前摆有供选择的路线;但是即使是他们也会将他描述成在十字路口做选择的人。当然,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逻辑规律。但是这些规律和以下事实特别相似:洪水流入了看不见的沟渠,这使得它最后流入了不可预知的海洋。”
伊恩•莫里斯观点的要害也在此。确切地说,他并不认为历史人物是自觉地沿确定方向前进,他只是认为他们必定只能如此,就算有选择,结果也不会有大的差别,这就否定了历史的不可预知性。正因为他所着眼的“规律”太宏观,所以他往往倾向于轻视任何人为因素在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但创造历史的毕竟还是人本身。地理因素固然使西欧人便于发现美洲,但如果没有这一新大陆的存在,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就不会发生了吗?如果中国人先发现美洲大陆,就能促使中国进入到一个变革的临界点么?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最终,他和“长期注定”和“短期偶然”这两派理论家说的,其实都根本是两回事,那根本不是相等理论条件下的对话。尤其后者通常都是经济史学家,关注的是不同社会的文化、制度等种种人为因素为主,反思也最终落在怎样的制度选择才导致了不同社会的不同道路,这与《西方将主宰多久》的关注点有着显著的不同。甚至究竟是哪一个“西方”,双方的认定也全然不同,关注现代西方兴起的经济史学家眼里的“西方”,几乎无一例外是指工业革命核心区的西北欧一带,事实上也是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处于主宰地位的那个“西方”,但当伊恩•莫里斯回顾历史时,他却偷换了概念,改用另一个“西方”的定义,范围涵盖整个欧洲、中东、北非等广大地区(在他看来,伊斯兰世界一度也是“西方的核心”),而“东方”其实仅指中国和日本。概言之,本书书名中“西方”和内容的“西方”,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西方”。正如他自己所引述的历史学家Norman Davies所说的,西方的学术定义众多,而“对于西方的定义,它的辩护者们可以以任何一种他们认为恰当的方式进行”,每种“西方”的定义都“可以被用来增进作者们自己的利益”。这听起来着实不无讽刺之处。
文化决定论
毫无疑问,对于“西方将主宰多久”这个问题,中国人恐怕是最关切的人群之一。因为在这里与“西方”对应的“东方”,其实主要是指中国;而且,中国人一直未忘怀在历史上那场漫长的角力中,中国曾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我们在内心深处实际上将近年来中国的兴起视为是“回归历史正常状态”的一次纠正。
当然,东西方之间的兴衰交替,如果只是一个你上我下的跷跷板游戏,那也不值得国人为之牵挂和兴奋,《西方将主宰多久》本身所能带给我们的启发也不仅如此。不难看出,伊恩•莫里斯已经超越了那种“你输我赢”的思想——他并不是站在一个西方人的角度来为西方的主宰优势高兴“我们得了一分”,也并不为他预期中2103年东西方地位翻转而感到焦虑惶恐,因为他在意的是“利用过去预见未来”,是作为整体的人类能否顺利地解决新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中国人倒是很少会从地理决定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即便有人提到黄土高原须对中国未能走向海洋文明负责,但最终这些论调仍然会落实到强烈的文化决定论上。自从西风东渐、国人意识到中国的落后时起,这一论调时常弥漫于相关争论之中。无论是“丑陋的中国人”、“狼图腾”、“超稳定结构”等,其共同的特点就在于认为:某些特有的中国文化和制度须为中国的黑暗落后负责,而西化是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唯一途径。在这其中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近代史上中国的爱国者,常常对本国文化持有最强烈的批评态度。如鲁迅就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吴稚晖等无政府主义者也认为正是母语及其附属的母文化,导致数亿中国人陷入困境。其内在逻辑是:中国可以抛开汉字、汉语和中国文化继续存在,甚至中国要生存就必须与中国文化决裂,予以彻底清除。由此形成一套极端二元对立的话语:光明/黑暗、进步/退步、现代/传统、世界/中国、鲜活/陈腐、科学/迷信、革命/反动、新生/垂死、文明/野蛮,等等。
这种观念假设,一旦中国清除阻碍进步的传统文化,改造国民性,拥抱并确立新文化,则一切都将迎刃而解,进入文明的新生而获得救赎。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盘西化是试图抄近路的一种想法。梁文道曾说,他最怕看到诸如“中国文化的本质”这样的字眼,因为“如果现实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中国文化的错,那么我们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当然这种决定论的观念并不认为“什么都不用做了”,恰恰相反,它认为必须行动起来,把“老法子统统去掉”。吊诡的是,另一种与它事实上是同根的文化决定论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因此必须沿着自己的社会和政治路线来发展。这两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认定文化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然而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中却十分轻视文化因素,他根本不相信文化因素比地理因素更具决定性。在他看来那不过是一种刻板印象,西方文化中也有一些分支有神秘倾向,而东方文化中也可以发展出逻辑思辨;而一些曾被认为是导致落后的因素,如儒家价值观,“现在这些看起来却像是巨大的优势”。这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个方面:事实上,现在往往是中国人比西方人更相信“长期决定”论,研究科技史的陈方正就倾向于认为西方科技的优势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奠定,总之双方的优劣态势在文化的根子上即已确定。反过来倒是许多西方学者对这类结论并不那么确信。
近代历史的经验也已表明,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如果只把中国民众和中国文化视为需要改造也能够被改造的客体,那在现实中是很难遂行的。民国时的中国通谢伟思,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儿子早已认识到,“不管发生什么事,中国是不可能通过信仰耶稣基督的道路而得到拯救和实现现代化的”(《出类拔萃之辈》)。
说到底,东方和西方都是巨系统,而每个巨系统内部总是充满各种混杂的矛盾,没有哪个巨系统的运作能保持长期的自我完善,毕竟都是人制定的制度,都可能遇到事先无法预见的极端情形,关键是要有多元的试错能力。不管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历史总有“意外”:早先人们相信新教是现代化的必要动力,而日本的东方文化则是其阻碍,但最终日本也成了发达国家,证明这些文化因素即便不能促进,至少也无碍其实现现代化。每次出现这样的例外,就需要新的理论解释,毕竟,现实不可能去遵循和适应理论。
十年前,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洛杉矶的一次私人聚会上说:“对于我们来说,更好的选择是:尝试利用第一的地位创造一个当我们不再是全球第一的时候还能舒服地生存的世界。”需要补充的是,创造一个“能舒服地生存的世界”并不仅仅是“他们西方”的选择,也是所有人应当一起去努力创造和实现的。
⑶ 西方和中国的人类起源传说,神话传说(分别两个,历史书上的)
中国的传说:
传说一:女娲为伏羲氏,具人首蛇身,抟土做人,练五色石来补苍天。女娲为伏羲氏之后的母系社会统一各部落的女酋长,后来治理洪水、倡导繁衍生育有成,於是乃被神话为造人之母,补天之神。
传说二: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本为混沌,盘古在其中,后来天逐渐高一丈,地逐渐厚一丈,盘古也长高了一丈。长此以往,盘古越来越高,直到盘古将死的时候,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血液变成江河,筋肉变成田土,头发变成星辰,皮毛变成草木,身上的虱、虫乃变成了人类。
西方的传说:
正统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第一个人是亚当,从他的肋骨上创造了他的妻子,夏娃。之后的人都是他们的子孙。
希腊罗马神话认为:
有了多神,神们把能生出高级智慧生物的种子隐藏在地里,普罗米修斯先生用泥捏作天神的样子,把动物的善恶植入人中,这样算是一半灵魂。结果雅典娜看到很惊异,又吹了神的气息于其中人的灵魂就全了。
(3)西方创造历史中国篡改历史扩展阅读:
其他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1、印加神话:创世神帕查卡马克雕刻了许多石像,有普通百姓、首领、孕妇和小孩等。他让众神在石像上刻好名字,并告诉他们哪种人应该住在哪些地区。
第二天清晨,太阳的第一束光芒照亮这些石像时,他们全部都复活成人。
2、非洲神话:创世神乔奥克想要造人,他拿起泥土说:人必须能去田野里工作,所以得有火烈鸟般的双腿。人还要会种植黍粟,所以得有两条手臂,一只手拿锹,一只手拔草。
接着又捏出了眼睛、嘴巴、舌头和耳朵,创造出既能自己生存,又懂得敬拜他的人类。
3、澳大利亚神话:创世神庞德杰尔用大刀割下三块树皮,他在一块树皮上放些泥土,然后用刀和好泥。在另一块树皮上捏好泥人,然后使劲往泥人的嘴里、鼻孔里和肚脐里吹气。
这些小泥人立刻就活了起来,他们跳到第三张树皮上,围着创世神又蹦又跳。
4、迪埃格诺神话:世界是黑暗混沌时,除了汪洋大海什么都没有。海底住着兄弟俩,哥哥马赛克从海里出来创造了大地,然后用泥土创造出太阳和月亮。
天地明亮之后,他用泥土捏出一个男人,后来又用男人的肋骨造出一个女人。
5、希卢克神话:创世神乔奥克也是用泥土造的人。但是他用白泥造出了白种人,用尼罗河的泥造了红种人,用黑泥造了黑人。
6、印度科尔库神话:湿婆神玛哈德奥的乌鸦发现一块红土,于是神用这块红土造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还用剩下的泥造了条狗保护他们。
7、比兰神话:创世神梅鲁巨大无比,他用自己身上搓下来的泥土造了两个人,就是人类的始祖。
8、达雅克神话:萨拉潘代来到地球上造人,他造了一个石头人,但因为不能说话而废弃了。接着又造了一个铁人,而铁人的舌头比石头人还硬。
最后,他用神锤将泥土锤成人。这些泥人很有灵性,一造好就能开口说话。
9、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仿造自己的身体,用泥土捏造人形。又摄取各种动物的善和恶,封闭在泥人的胸膛里,他创造出一个还没有灵魂的人形雕塑。
智慧女神雅典娜对他的创造物很惊奇,便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给泥人,这才有了生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女娲的传说
⑷ 历史不容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是如何描述中国历史的
外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很多国家,这些国家情况千差万别,对中国历史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各国历史(中学历史)主要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对于外国史介绍的都很少。
一般而言,东亚和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对中国历史介绍不多,只是泛泛而谈,中国是一个不能不提的文明体,但是隔得太远,所以只是简单提及,但是一般甲骨文、青铜器、长城、孔子等还是有简单介绍的。比如房龙《人类的故事》这种书籍可以推荐看一下。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对于中国历史稍微详细一点,但也有限。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中对于中国历史介绍的比较详细一点
⑸ 怎么看待西方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
西方人在几百年前就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关注。早在元代,马可·波罗亲自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马可·波罗行纪》让欧洲人见识到了中华帝国的繁荣与富有,“中国热”在西方逐渐形成。明末清初,传教士来华,将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回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都曾通过传教士翻译的资料在书中描摹他们眼中的“中华帝国”。
清末民初,中国门户洞开,中外交涉增多,很多考古材料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和汉代的居延汉简等相继发现,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兴趣。最先确立汉学研究的是法国,1902年12月4日,法国在殖民统治下的越南召开了首届国际东方学术大会,出席者有法国、奥地利、德国、挪威、日本和中国的代表37
人,共103人参与大会。这次会议的重要决议之一,就是对中国边疆进行考古探险。
其中,有位名叫沙畹的功莫大焉,后继者称他为“开创汉学研究的第一人”。他曾于1889
年来华,任职法国公使馆。1907年,他开始在北方进行考古考察,深入中国社会,发现了大量此前没有人注意的考古资料。继之而起的伯希和、马伯乐、葛兰言等法国汉学家,借用中国的考古资料,将中国的历史与埃及、印度等进行对比,将中国放到世界史的序列中进行考察。
⑹ 欧洲有篡改历史的事吗
篡改与否取决于你眼中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按照西方的传统历史理论,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世。你可以看看现在西方主流历史书已经歪到哪里去了,连负46亿年都出来了。
目前西方历史在一个关键性问题上无法统一意见:耶稣有没有死而复生。
⑺ 中国和韩国哪个历史篡改的多
我觉得中国多点吧~毕竟国际承认了4000年的历史吧~~
不过改不多~但还是比韩国多~要问为什么~~
因为韩国没多少历史~他们创造宇宙完后~就开始冬眠了~
⑻ 中国学习西方的历史
(器物层次) 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启迪作用,但没有付之于实践。
2.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60年代,由于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清政府内忧外患,急于寻求出路。而慈禧太后的暂时支持,总理衙门中央
洋务机构的建立为洋务派学西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的:具体目的“剿发捻”(镇压人民革命);“勤远略”(抵抗外来侵略);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经济:创办近代企业;
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
文教: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器物层次)
是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晚清政府
为什么要学 怎么学 学什么 结果
背景: 20世纪初,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又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目的: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实质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从1901年开始实施“新政”,从1905-1911年进行“预备立宪”,但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经济:奖励实业;
军事:编练新军;
文教: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政治:“预备立宪”,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内容较全面,但却是骗局(主要是后者)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最终破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成熟的客观革命形势,为自己准备了掘墓人。
二、资产阶级学习西方
1.早期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提出并宣传自己的主张
经济:发展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理论上还不成熟,更未付之于实践,实际影响不大。但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2.康、梁维新派
背景: 19世纪90年代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成为高潮。
政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文化。
(制度层次)
昙花一现。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孙中山革命派
背景: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目的:抵制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学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国家学说,并把它发展为三民主义。
(制度层次)
功败垂成——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最终失败。
4.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派
背景:政治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国家一天天还下去;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与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目的: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掀起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与科学。
民主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思想文化层次)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运动后期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终于成为中国人民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三.无产阶级学西方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义在中国传播的提供了思想条件。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实践: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反对美蒋的反动统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
影响:历尽曲折坎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 .农民阶级对西学的态度
(1)太平天国运动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并没有吸取西方的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却从西方寻来了已经腐朽没落的中世纪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糅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以实现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愿望。
B.《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由于社会条件不具备,农民阶级不欣赏,根本未得到实施。说明农民领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农民阶级却不赞同。
(2)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扶清灭洋”,在反侵略的同时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见,固守传统 是农民阶级的本性,他们只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⑼ 创造历史2怎么改国教
最伟大的安拉创造了用泥土创造了第一个人人亚当,用亚当的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
夏娃,然后创造他们的子孙,人类都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孙,所以伊斯兰教反对任何
形式的民主主义,种族主义。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不平等。不管你是什么人只要是
穆斯林将来会入天堂的
自从亚当和夏娃来了地球后上帝安拉派了很多先知指引了人类,而遭到有些坏人的
破坏,改了经书,最后上帝安拉派了最后的使者穆罕默德给全人类指出了正道--
--伊斯兰,取消了他以前指出的任何信教。最重要的是旧约书被某些人改了内容,
但他们不承认。
请你不要以偏概全概况伊斯兰宗教。如果你深刻的挖掘下你会发现伊斯兰宗教是一
个热爱和平,忠孝两全团结好客的宗教。可能是因为中东那边的问题,加上西方媒
体的大肆渲染让你产生的误解。 中东只所以现在这样乱还有某些人背上恐怖分
子的名分,其实和西方国家是分不开的,巴勒斯坦你可以看看以前是多么广阔的疆
土,现在呢。你让这些手无寸铁的人和开飞机坦克的打仗有什么办法?不要相信报
纸尤其是西方媒体的报道,他们只有利益!一﹐最原本的宗教 伊斯兰来自造物
主原原本本的启示﹐直接授之于真主﹐其中没有任何人为的编造和篡改。 从真主
派遣的最后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伊斯兰的经典﹑
教义和所有礼仪﹐原封不动﹐保持原本的纯洁性。 二﹐实事求是的经典
伊斯兰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在现代人看来言简意赅﹐充满智慧和理性﹐没有丝毫
看来不可思议的神秘咒语或荒诞不经的断言。 过去﹑现代或将来﹐《古兰经》永远
都是人类正道行为的指南。 三﹐《古兰经》是科学真理 《古兰经》保持最纯
真的阿拉伯文经文﹐现代科学证明没有任何一句经文与人类迄今发现的科学证据相
孛﹐证明它是天地万物造化者的言辞。 不论是哪个宗教或哪家学派的学者﹐凡是认
真探索真理的人﹐都可以作证﹐《古兰经》经文句句确凿﹐没有妄语或假话。 《古兰
经》中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天地造化的奥秘﹑大自然的规律﹐哪样都是经得起考
察和检验的真实记录。 四﹐人类思维的理性达到极限 人们常说的“是真”
或“是假”﹐这是人类大脑的思辩和逻辑﹐就是哲学家们通常说的“相对真理性”。 《
古兰经》确立的真理标准﹐是人类思维的极限﹐除此之外的任何理论﹑信仰﹑教条
或主义﹐都偏离这条真理的轨道﹐违背人性心理和思维的常规。 五﹐伊斯兰礼
仪简单明了﹐对个人与社会都有裨益 伊斯兰的信仰礼仪全部是先知穆圣根据真
主启示确定的行为规则﹐没有繁文缛节和复杂铺张的动作或摆设﹐一切都很简单明
了。 全体穆斯林﹐不论身在何处﹐信仰礼仪基本一致﹐在原则性问题上﹐没有商
量或修正的余地﹐证明穆斯林是天下一家人。 每个礼仪和行为都有利于个人身心
健康﹐家庭温馨﹐社会和谐﹐表现高尚品格和追求精神完善。 六﹐伊斯兰的所
有清规戒律都有益于个人和社会 凡是归信伊斯兰的人﹐都必须遵循伊斯兰的清
规戒律﹐从穿衣吃喝﹑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都有明确规定﹐否则便遭贻笑大方﹐
不像一个穆斯林。 所有这些生活规则和习惯都对个人和社会有百利而无一害﹐如禁
食猪肉﹑不许饮酒和赌博﹑禁止通奸和同性恋﹑与人为善﹑按时斋拜功修﹑完纳天
课﹑扶助贫穷和孤寡等等。 七﹐与人性相宜的平衡生活 伊斯兰规定的生
活原则﹐有利于保持生理﹑智力和精神各种活动的平衡。 一切规则均以人的本性
和欲望为基础﹐满足个人要求﹐例如追求正当物质和福利﹑没有禁欲主义﹑不迷信
宿命﹑勤劳持家﹑尊老爱幼﹑夫妻恩爱﹑睦邻友好。 八﹐穆斯林的生活规范
遵循圣训和圣行 真主最后使者穆罕默德是一个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的一切
优良品行和习惯﹐都是平常人能做到的行为﹐因此称之为“圣行”﹐没有任何高不可
攀或超常人的神力。 圣训是公开的经典﹐人人可读﹐人人可行﹐适合于全人类。
九﹐人生来纯洁﹐无原罪负担 伊斯兰经典阐述真主造化人类之初的过程﹐
纯洁无遐的灵魂确凿无疑﹐不必为先祖的罪孽担负任何罪则。 当事者的善恶﹐只
根据自己的行为得赏罚﹐功修有希望﹐前途光明。 十﹐伊斯兰鼓励求学﹐实践
出真知 求知识是信士的俊美﹐有学问的人最敬畏。 《古兰经》鼓励所有的人
观察天地万物﹐寻找真主的迹象﹐研究科学﹐认识真理。 穆斯林的学者应当是聪
明才智与正道精神的结合﹐科学技术只能在主道上造福人类。 十一﹐《古兰经
》对人类最难理解的问题都有明确答案 有史以来﹐人类有许多问题﹐百思不解
﹐例如人从哪里来﹖ 活着为什么﹖ 死后到哪里去﹖ 这些问题在真主启示的
经典中﹐都有令人信服的解答﹐如释重负﹐轻装度过愉快的一生。 十二﹐人类
都是同祖先﹐本是一家人 人类就是人类﹐是真主造化第一人之后才有的物种﹐
从第一对男女繁衍的子子孙孙﹐都是一家人兄弟姐妹。 真主的意欲把人类分成许
多种族和文化﹐以便我们容易区别和互相认识﹐和平共处求生存是人类共同事业。
伊斯兰反对任何形式和理由的种族主义和民族压迫﹐大同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 十三﹐真主许诺人类充份自由和满足 人类生活在大地上﹐享有真主恩
赐的各种物质福利和美好环境﹐人在大地上自由和解放﹐创造幸福生活。 天地运
行有则﹐人事互动有道﹐人为万物之灵﹐有理性﹐有智慧﹐遵守真主的法度﹐享受
不尽的天伦之乐。 十四﹐伊斯兰的历史经验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伊斯兰
是人类历史近期的宏伟事业﹐从开端到如今﹐伊斯兰的公正精神以一贯之。 认主独
一﹐服从至圣﹐劝人行好﹐止人作恶﹐遵循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有先例
可寻﹐今有原则可依﹐永恒的伊斯兰真理﹐将取胜全世界。 十五﹐人人在真主
面前一律平等。 真主没有儿子也没有代理人﹐全人类都是他的仆民﹐人人可以
与真主直接沟通。 伊斯兰没有专业僧侣﹐也没有特别神权阶级﹐人不分贫富和地
位高低﹐唯以信仰和敬畏为尊贵的准则。 尊贵不尊贵﹐由你自己的行为说了算。
⑽ 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历史的
首先,我觉得这种观点是西方某些人的观点,而不是国家的观点。第二,并不是中国人像小日本一样野心那么大,只是那时中国的地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