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赵士祯的发明

赵士祯的发明

发布时间:2021-08-14 16:48:18

❶ 中国14 15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发明创造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2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84年朱载 (yu)著《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3 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
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游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 农学:
1376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年 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著《元亨疗马集》(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5 地里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踌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639年开始顾炎武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1640年徐宏祖著《徐霞客游记》正式成书
6 化学、冶炼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公元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公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7 机械制造:
(1372年造碗口铳,口径11cm,上有铭文说明为水军装备.附图)
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附图)
14世纪著《火龙经》
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附图)
1405年郑和船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的远洋船只"宝船",船长150余米,容千余人
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附图)
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箭头上龙头下圆柱,柱体分层装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附图样。 )
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
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
1598年赵士祯呈<神器谱>,记载铳器制作及使用方法(附图样)
1626年王钲编成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
1637年宋应星撰成中国科技网络全书<天工开物>

❷ 赵士桢发明了哪些武器,为明朝贡献一生为何晚年却抑郁而终

赵士桢,是明代伟大的军事发明家、火器研制专家,温州乐清人。从小就是特别聪明,做过太学生,喜欢诗文写作。但是,对于研究火器极为痴迷。赵士桢在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给当时在位的明神宗万历皇帝,上了一份折子——《用兵八害》,建议制作蕃鸟铳。说白了,就是建议在全国开办火器制造厂,制造洋枪。

但是,朝廷对其发明并不重视,赵士桢的官职也与他的研究处于两个层面。也就是他是一个科学家,尽心竭力地为国家研究火器。而朝廷呢,无论皇帝还是其他人,只喜欢的他书法,对其研究并不感兴趣。虽然赵士桢发明的"迅雷铳"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但是,这项发明最终也没有得到朝廷认可与重视,致使其在晚年,郁郁而终。

❸ 赵士祯的简介

在明代火器发展史上,涌现过一大批对火器生产、制造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对火器的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不可低估。
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赵士祯,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曾对多种火器加以改造,经他改造过的火器更加实用,杀伤力更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赵士祯仿西域鲁密铳制成新式火枪,改良了发火装置,在枪床的尾部装上了钢刀,近战时作斩马刀用。同在这一年,赵士祯还发明了迅雷铳,其特点是转轮发射。还是在这一年,赵士祯参照西洋鸟枪和佛郎机制成掣电铳。这种火枪采取后装子铳式,共有 5 个子铳,各 6 寸长。子铳事先装好,作战时轮流装入枪管中发射,射击速度明显加快。
赵士祯还发明了一种发射火箭用的火箭溜,形状象一支短铳,上面有溜槽,可按规定的方向发射火箭,避免了火箭在运行时偏离方向,增加了火箭射击的准确性。

❹ 赵士祯的介绍

赵士祯(1554~约1611) 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

❺ 中国古代火器发明谁最牛

中国古代自从有了科举考试以来,学生们看的都是四书五经,变得爱讲大道理,对于苹果或梨熟了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是不感兴趣的。如果被自己的小孩问到这种问题,多半会回答:“因为土地公公想吃梨了,净问些没用的东西作甚?赶紧背论语去!”

也对!反正科举考试不考这些,懂得万有引力是不能升官发财的,于是大家都只管啃四书五经那几本书,这一啃就是一千多年。到了清朝被洋人打得稀里哗啦时,仍有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可见食古不化到了什么地步!

赵士祯终其一生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其中有火器图式24种。赵士祯的发明对明朝扫清倭寇,以及后来的抗日援朝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他本人却仕途坎坷,终生潦倒,八品衔的鸿胪寺主簿竟做了18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才得晋升为从七品衔的中书舍人。可见,在士农工商的封建既定格局里,工匠的社会地位之低微。

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论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高度评价了赵士祯《神器谱》一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而赵士祯的功在国家,彪炳千秋,受到世人的尊敬。

❻ 古代有几个火器发明家,他们是谁

郑璠五代十国时吴国将领。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位于驻马店市东)人。唐末,初事秦宗权,后隶孙儒,寻归杨行密。因功屡迁至检校司徒,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位于景德镇市西、鄱阳湖东岸)刺使、镇南(今云南省楚雄县,位于南华县东南,另在楚雄县北还有楚雄彝族自治州)军节度副使、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行军副使。904年,进攻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使用飞火,是为火药用于军事之始。
唐福,宋朝科学家。995年使用火药造出火简、火枪。后来火枪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唐福还发明了火球和火蒺藜两种火药武器。后来,宋人陈规又发明了长竹管制火枪,引燃药捻点爆。
赵士祯(1554~约1611) 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
戴梓(1649~1726), 中国清代火器制造家,字文开,号耕烟。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侨居扬州,晚年在辽东自号耕烟老人。戴梓博学多能,通兵法,懂天文算法,擅长诗书绘画,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曾制造了“连珠铳”(又称“连珠火铳”)和“威远将军炮”(“子母炮”)。

❼ 明朝的“火器大神”,设计出了什么超前的武器,还发现明代火器的软肋

这位火器大神就是赵士祯,而他设计的超前武器应该就是迅雷铳了。而赵士祯发现的明朝火器的软肋就是明朝在战场上使用的比较多的鸟铳战斗力以及性能是垫底的,而且他们军用的鸟铳在性能上竟然连民间盗版鸟铳都不如。

虽然后来迅雷铳并没有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但是赵士祯的研究无疑是超前的。那时赵士祯的研究和设计虽然没有被采纳,但是他为我国的武器发展也做了不小的贡献啊!

❽ 谁有赵士祯的详细生平一定要很详细的~~~

赵士祯(1554~约1611) 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万历六年(1578),赵士祯因善书法授鸿胪寺主簿。1596年升中书舍人。他精研火器,曾拜访土耳其火器专家朵思麻,从其学习。赵士祯博采中外火铳之长,造成掣电铳、迅雷铳等4种火铳,并呈送朝廷,受到嘉奖。后来他又将连发5弹的迅雷铳改造成连发18弹的战酣连发,并创制鹰扬炮。他制火器最注意发射速率和命中率,对子弹运动的基本要点有一定的研究。

❾ 中国古代火器发明谁最牛

赵士祯(1554~约1611)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 中国明代火器专家。赵士祯生长于海滨,年少时正逢倭寇作乱,深知增强国防力量,改善武器装备的重要,于是决心研制出精良的火器装备官军,卫国保民。他深入调查火器使用情况,广泛走访火器专家和抗倭将领。
万历二十四年,赵士祯在温州籍游击将军陈寅那里见到西洋番铳,深受启发。当时,一个名叫朵思麻的土耳其人寓居北京。士祯获知他原是土耳其一位专门管理火器的官员,特意登门求教。朵思麻将自己收藏的鸟铳拿给士祯看,并且详细讲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就这样,士祯搜集和积累了火器研制方面的大量资料和经验。
万历二十五年,士祯给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番鸟铳。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京营官员又来向他请教,他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就自己出资请朵思麻协助,召集工匠进行试制,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研制出四种火器。其中"掣电铳"、"迅雷铳"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首批共制造了十余架。士祯将其中七架绘了图样,并撰文对其构造、制法、打放架势等作了详尽说明,上呈皇帝。这一图样和文字就是《神器谱》。此后士祯不断精益求精。万历二十六年进呈的迅雷铳只能连发五弹,至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
赵士祯终其一生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其中有火器图式24种。赵士祯的发明对明朝扫清倭寇,以及后来的抗日援朝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他本人却仕途坎坷,终生潦倒,八品衔的鸿胪寺主簿竟做了18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才得晋升为从七品衔的中书舍人。可见,在士农工商的封建既定格局里,工匠的社会地位之低微。
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论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高度评价了赵士祯《神器谱》一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而赵士祯的功在国家,彪炳千秋,受到世人的尊敬。

❿ 赵士祯的生平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建炎四年(1130),宗室随赵构南渡,寓居温州,绍兴三十年(1160)左右,转迁乐成,有太祖派、太宗派、魏王派。南平公赵伯药,是赵匡胤七世孙,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名列乐清历代进士名录第二人。据《浙江通志》第38卷记载,南平公赵伯药墓在湖横山头。南宋时,刑部尚书赵立夫政声卓著,明朝出了火器专家赵士祯。

赵土祯胸怀大志,才兼文武,善书能诗,喜谈兵事。一次,游寓京师,偶然题诗于扇上,扇为宦官所得,进献神宗皇帝,深受赞赏。遂于万历六年(1578)“以善书徵,授鸿胪寺主簿”。
士祯素性倜傥不群,耿介刚直,因而久居下位不得升迁。八品衔的鸿胪寺主簿竟做了18年之久,直到万历二十四年(1596),才得晋升为从七品衔的中书舍人。
士祯生长于海滨,少经倭患,深知增强国防力量,改善武器装备的重要,决心研制出精良的火器装备官军,卫国保民。他深入调查火器使用情况,广泛走访火器专家和御倭将领。万历二十四年他在温州籍游击将军陈寅那里见到西洋番铳,深受启发。当时,一个名叫朵思麻的土耳其人寓居北京。士祯获知他原是土耳其一位专门管理火器的官员,特意登门求教。朵思麻将自己收藏的鸟铳拿给士祯看,并且详细讲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就这样,士祯搜集和积累了火器研制方面的大量资料和经验。
万历二十五年,士祯给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番鸟铳。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京营官员又来向他请教,他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就自己出资(在奏疏中他表示“于金坐散而不顾),并请朵思麻协助,召集工匠进行试制,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研制出四种火器,其中“掣电铳”、“迅雷铳”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首批共制造了十余架。士祯将其中七架绘了图样,并撰文对其构造、制法、打放架势等作了详尽说明,上呈皇帝。这一图样和文字就是《神器谱》。此后士祯不断精益求精。万历二十六年进呈的迅雷铳只能连发五弹,至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
万历三十年六月,士祯研制的火器在北京宣武门外西城下进行试验。试验由刑部尚书萧大亨主持,参与其事的还有兵部、工部等部门的官员。会审报告建议皇帝将土祯“所制车铳式样随发京营,依法成造,责令的当官员加以教演,传示各边,以究其防边制虏之用”;报告还请求皇帝对士祯“朝夕讲究,殚力倾资制造利器,用备不虞”的事迹给予嘉奖。
之后,士祯又借鉴日本人使用的大鸟铳发明了“鹰扬炮”,这种新式火器具有威力大、命中率高的优越性能,胜过了日本的大鸟铳。他还发明了“火箭溜”,这一发明,是中国火箭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赵士祯虽然世途坎坷,终生潦倒。同乡诗人何白有“散尽干金空四壁,秋风萧瑟卧文园”之叹,但他在火器研制方面的辉煌建树,他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却功在国家,彪炳千秋。王重民教授将他与李时珍、邢云璐、宋应星、徐光启、李之藻、王征等并列,认为是对中国传统的科学做了总结工作的科学家。英国学者李约瑟的论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也高度评价了赵士祯《神器谱》一书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
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备边屯田车铳议》等著作,其中有火器图式24种。

阅读全文

与赵士祯的发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