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明节古诗(必须是自创)
1、《七绝五首:清明祭》
其一
春光寒食荡云烟,红杏开时祭祖先。
香入眉心空有影,泪珠魂化鹤飞天。
其二
惊天泪雨无寻处,借问清明暮月春。
不语落花谁晓得?此时肠断恨离人。
其三
轻烟西去绕灵山,从此难逢不可还。
卧看风花挥泪雨,一枝折得痛心间。
其四
东风入耳听桃雨,正是花开一树红。
此景此情杯酒祭,思亲千念在心中。
其五
春来又是清明节,香火飞烟上九天。
渐觉悲愁听鹤语,声声穿耳到心田。
2、《清明》
思君难,见君难,一片冰心寄玉函,满怀愁苦无处诉,又逢夜迟天渐寒。
前行阻,退亦艰,此番情境何以堪,莫道世事无常变,天人两隔难相见。
3、《清明》
如烟春雨总多情,一曲怀思别样听。
含首悲心巡古道,踏青痴客仰仙风。
却是难解千回忏,介子留得百世名。
千载尘埃终有尽,几人能似这般清?
Ⅱ 关于清明节诗句大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寒食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王禹偁《清明》
听风听雨过清明。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高翥《清明日对酒》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孟云卿《寒食》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程颢《郊行即事》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 韩偓《夜深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黄昏疏雨湿秋千。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梨花榆火催寒食。 —— 周邦彦《兰陵王·柳》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 高翥《清明日对酒》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 白居易《清明夜》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 张继《闾门即事》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孟云卿《寒食》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 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清明时节雨声哗。 ——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 杨万里《寒食上冢》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 杨万里《寒食上冢》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 王安石《壬辰寒食》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 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梦回山枕隐花钿。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 张先《青门引·春思》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 李冠《蝶恋花·春暮》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如果满意望采纳
Ⅲ 自创清明节的诗
清明
清明墓上纸上烧,
古人诗歌来称赞。
路边烧纸堆成堆,
月明星稀祭扫多。
Ⅳ 关于清明节的故事和诗词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弹尽粮绝不能继续赶路,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即位后忘了赏赐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他却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未果。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5、清明节融合寒食节
到唐代时,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Ⅳ 自创的关于清明节的诗
奠清明节(组诗)
(一)
是偶然还是必然
是无意还是巧合
天空——你的脸
为何总到这个时节
便开始阴沉哭泣
大地——你的心
为何莫名开始颤抖
仿佛要将整片大地颠覆
(二)
风萧萧
雨绵绵
人终惶惶而又凄凄
我默默站在
堆堆乱岗坟前
凭吊每颗游荡的孤魂
我听到了
你们在鬼嚎 你们在狂笑
所有声音 和着风声,呜咽
(三)
不知是堆堆黄土
还是坟头孤伶摇摆的狗尾巴草
还有被风雪涤涤后的斑驳碑文字迹
像把把锋励的剑
刺向我的眼睛
剖开我的泪腺
于是
毫无意义的泪滴
润湿了我的唇齿——苦涩
(四)
他们都跪拜在那里
尽管路是泥泞
崭新的裤子上满是黄泥
他们依然如雕像般 久久不愿离去
香烛袅袅
鞭炮轰鸣
是为那些亡死的灵魂追悼魂灵吗?
我不想
我只想用我的双指
挖开每一座坟墓
让那些魂灵能透一透气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
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
小草青青。大气洁净,“洁齐清明”。
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赞同0| 评论
Ⅵ 小学生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1、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4、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5、清明(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Ⅶ 小学生自创诗歌《清明节》
《清明节》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我们胸前偑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
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
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到了烈士陵园,我们先排好了整齐的队伍,然后按要求站好队。缓缓进入陵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
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文秘版权所有的革命精神。接着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使我最感动的是
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
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
建设国家的栋梁。
随后,我们穿过松柏林,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
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我们来到纪念馆,啊,真雄伟的石像!走进
纪念馆,那里存放着许多烈士的遗物,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通过这次扫墓,让我知道了许多烈士的故事,同时,我还懂得了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Ⅷ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诗句
(唐)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即《周礼》所谓“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寒食节是流传于中原一带古代较早的节日,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气温上升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Ⅸ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
关于清明节的诗有白居易《清明夜》,杜牧《清明》,高翥《清明》,程颢《郊行即事》,黄庭坚《清明》。
1、《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4、《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Ⅹ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清明节的诗句
1、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0)清明节儿童创造的诗句扩展阅读
传统食物
1、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
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2、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