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实施专利有哪些形式
专利的实施,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1)专利权人自己实施
实施发明创造是专利权人的首要任务。专利权人自己实施其专利,就是使用其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生产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制造专利产品,使其发明创造从智力成果转变为物质产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2)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
专利权人除了自己实施其专利外,还可以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这里指的是通过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达到专利使用权的有偿转移,由被许可方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实施专利,并按照合同的约定向专利权人支付报酬。
(3)强制许可实施
我国《专利法》规定的强制许可,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通过行政申请程序直接允许申请者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并向其颁发实施有关专利的强制许可。类似于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给申请者发放了一个许可证,申请者据此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实施其专利。世界各国特别是欠发达国家的专利法中普遍都有强制许可的条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对强制许可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强制许可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阻碍科技进步,损害国家或者民族的利益,是一项对专利权进行限制的制度。
强制许可是相对于专利权人的自愿许可而言的。自愿许可是专利权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与被许可方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允许被许可方实施其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人作为许可方,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履行中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被许可方也同样有利可图。而强制许可则是违背专利权人的意愿,是用国家的行政力量强制专利权人允许他人使用其专利。
⑵ 发明专利在公示期间被他人实施,实施者该承担什么责任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可以享受临时保护
我国专利法第十三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本条规定了对发明专利申请的临时保护。 一、给予临时保护的必要性 依照专利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初步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后即行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可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提前公布其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公布之后,第三人就可能通过阅读公布的申请文件了解发明的内容,从而也就有可能实施该发明。依照专利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发明专利权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之日起生效。因此,在公布发明专利申请到授权公告这段期间内,不论申请最终是否被授予专利权.该申请所公 开的发明都无法获得专利保护。 一份专利申清最终可能有两种的结果:一是获得专利权:一是没有获得专利权(包括被撤回或者被视为撤回、被驳回)。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只是表明该申请经初步审杳符合专利法的有关规定,还没有进行实质审查,不能确定该申清能否获得专利权.因此,法律上不能规定申请人在申请公布后有权要求第三人停止实施其发明。但是,由于该申请有可能被授子专利权,如果第三人任意实施该发明,则对申请人不利,可能导致申请人不愿公布其申请,从而影响申请发明专利的积极性,为鼓励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需要在公布发明专利申请到授权公告这段期间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因此,本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申请人可以要求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人们将这一规定称为 对发明专利申请的“临时保护。 二、临时保护的效力 按照本条的规定,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可以”但不是“有权”要求申请公布后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费用。因此,申请人获得的临时保护不是一项权利。其原因在于发明专利申清在公布时尚未进行实质审查,将来能否被授予专利权还不确定。如果将临时保护规定为申请人的一项权利,支付使用费就是实施者的义务;一旦将来该申请被驳回或者撤回,将损害实施者的权益。临时保护是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发明专利申请之日开始的,但是,有时第三人并不是通过公布发明专利申请而了解该发明,而是通过其自己的研究开发而掌握该发明。因此,如果申请人在公布之后发现他人实施其专利申请中的发明,应当将自己申请专利的事实通知该实施者,并要求支付适当的费用。在实践中,实施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往往会以该申请尚未被授予专利权为理由,拒绝支付使用费。此时,专利申请人只能等到该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再要求该实施者支付使用费。一旦该发明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要求实施者支付使用费就变成专利权人的权利。如果实施者在该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仍然拒绝支付,专利权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 关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专利权人要求实施者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详见专利法第六十二条的解 释)。 应当注意,他人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实施发明的行为必须是在公布的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以内,同时又在授予专利的保护范围以内,才需要支付费用。如果一项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时的保护范围宽,最后批准专利的保护范围窄,实施行为只是落人公布时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而没有落入授权时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则表明他人实施的技术方案不应当获得专利保护.因而不必支付使用费。反之,如果一项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时的保护范围窄,最后批准专利的保护范围宽,则应当按照公布时的保护范围来判断是否应当支付使用费,因为当时公众能够看到的是公布时的权利要求,他们只能依照这样的权利要求来判断是否使用了所公布的发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授权时较宽的保护范围为依据, 对公众来说就是不公平的。 在发明专利申请日至公布日期间,是否给予专 利保护的问题 在发明专利申请日至公布日期间,专利法对提出专利申请的技 术未规定给予保护。 在此期间,他人将独立研制出的与申请专利的技术相同的发明付诸实施或者转让的,不承担侵权责任;但是,专利申请公布以后,继续使用该项技术的,依据专利法规定,则应支付适 当的费用
⑶ 如何写带有两种实施例的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难度高,稍不留神就会出错。检索了大量的专利申请文件,很少看到完美的经验不足的人很难想象或理解其中的奥秘,及时有经验的人也可能犯文明技巧和文件撰写上的致命错误,有些发明参照他人的专利盲目的摹仿的后果很严重。
经验证明:没有几万字的撰写实践的人很难写出很高的发明技巧,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技巧非常难防;另外,有强大发明能力的人不等于有很高的发明技巧,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技巧非常难掌握,要完成较高的水平的发明并写出相应的专利申请文件,发明技巧和文件撰写能力必须发挥到位,两者缺一不可。有致命缺陷的专利在转让和实施过程中有可能遇到麻烦,甚至有可能影响权利人的命运和前途,专利申请文件的关键之外,一字值千金,专利经验不足的人万万不可冒险自写专利文件。
⑷ 专利的实施形式有哪些
专利的实施形式有哪些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和类型 专利的实施形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专利的实施形式(1)专利权人自己实施实施发明创造是专利权人的首要任务。专利权人自己实施其专利,就是使用其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生产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制造专利产品,使其发明创造从智力成果转变为物质产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社会发展。(2)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专利权人除了自己实施其专利外,还可以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这里指的是通过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达到专利使用权的有偿转移,由被许可方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实施专利,并按照合同的约定向专利权人支付报酬。(3)强制许可实施我国《专利法》规定的强制许可,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通过行政申请程序直接允许申请者实施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并向其颁发实施有关专利的强制许可。类似于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给申请者发放了一个许可证,申请者据此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许可而实施其专利。世界各国特别是欠发达国家的专利法中普遍都有强制许可的条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对强制许可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强制许可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阻碍科技进步,损害国家或者民族的利益,是一项对专利权进行限制的制度。强制许可是相对于专利权人的自愿许可而言的。自愿许可是专利权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与被许可方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允许被许可方实施其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权人作为许可方,在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履行中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被许可方也同样有利可图。而强制许可则是违背专利权人的意愿,是用国家的行政力量强制专利权人允许他人使用其专利。
⑸ 什么是专利的实施
专利的实施是指把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应用于工业生产,不论是专利权人自己应用,还是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应用,只要是将专利技术真正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就是专利的实施。比如说,如果发明创造是产品专利,实施就是指制造专利产品;如果该发明创造是一项方法专利,那么,专利的实施就是指使用专利方法,或者是直接使用专利方法制造产品。什么是专利的实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专利法都规定,实施专利既是专利权人的权利,也是专利权人的义务,因为专利权人的利益与专利的实施紧密相连。实践证明,专利技术的公开和推广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明创造的公开使人们从中得到启发,有利于技术的传播,也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科研起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同时,将发明创造应用于工业生产,又进一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公开发明和实施发明创造是专利制度的两项重要内容。
⑹ 什么是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的定义是什么
发明专利的定义
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专利的特点
首先,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生产、科研、实验中各种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其次,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型。产品发明包括所有由人创造出来的物品,方法发明包括所有利用自然规律通过发明创造产生的方法。方法发明又可以分成制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两种类型。另外,专利法保护的发明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或方法的改进。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2)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是指该发明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金宏来知识产权延伸:如何才能办理专利申请
办理专利申请应当提交必要的申请文件,并按规定缴纳费用。专利申请必须采用纸件形式或者电子申请的形式办理。不能用口头说明或者提供样品或模型的方法,来代替纸件或电子申请文件。
⑺ 大家发明专利实施例要几个
发明专利申请的程序是怎样的?1、申请人提供原始技术资料和个人(单位)信息;2、委托专内利代理机构,签定容委托代理协议,撰写一份符合专利法要求的专利申请文件;如果需要,可先行检索3、向国家专利局提交该专利申请文件,取得专利申请号,并按规定交纳专利申请费用;4、进入初步审查经审查合格后,于申请日起的18个月后,将在专利公报和网站上公开该发明专利申请;根据申请人的要求,也可以在申请日起的15个月内随时要求提前公开;5、进入实质审查(实审)阶段:申请人自申请日起的3年内可随时向专利局提起实审,也可以在该专利申请公开后提起实审,提起实审须按规定交纳专利实审费用;6、经实质审查,该专利符合发明的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授予专利权,按规定交纳专利申请维持费、当年年费、印刷费、证书工本费,取得发明专利证书;授权的发明专利将予以公告。7、如果要求在先发明专利申请的的优先权,则应当提供在先申请的相关情况。
⑻ 专利实施例要几个
总的来说,越多越好,至少一个。
如果一个实施例就能说明问题,并且涵盖n多范围的,就写一个。
能体现不同应用的实施例,有几个写几个。
独立权利要求、从属权利要求的实施例都要有,如果有的话^_&
⑼ 专利说明文中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有什么区别啊
发明内容以初步的解决问题为基本底线的技术方案为主,只要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施即可,而具体实施方式是根据前述方案所采取的具体方式的具体记录分析说明。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发明内容主要内容有三点:
第一、说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二、详细说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第三、说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所取得的技术效果。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内容有为:
详细记录和分析说明按照发明内容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时的完整过程,特别是还要记录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过程。
总的来说:发明内容以初步的解决问题为基本底线的技术方案为主,只要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施即可,而具体实施方式是根据前述方案所采取的具体方式的具体记录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