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科学创造中的独特精神气质特征

科学创造中的独特精神气质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14 06:48:41

❶ 论述科学创造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先要两种思考方法并重。形象地说,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就像是两个轮子(如果我们把思考比喻为一部行进的大车的话)为了使思考这部车子前进,两个轮子就必须协调转动起来。一方面,非逻辑思考方法运用在有待创新的课题上,提出新思路、新设想,其作用在于摸索、试探,打开常规套路,冲破传统桎梏;而逻辑思考方法对提出的新设想进行整理加工和筛选,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其作用在于检验和论证。运用非逻辑思考方法侧重于使人的思考活动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运用逻辑思考方法侧重于使人的思考活动具有准确性、严密性和条理性。有人形象地比喻为:“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而学生在以继承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下,常偏重于逻辑思考而忽略了非逻辑思考,使本应两边转的轮子变成了一边转。香港《明报》1991年11月26日曾发表文章称这一为“创意的绊脚石”,并列举其种种表现:1、太过强调用逻辑去分析问题,只用垂直思考方法及着重语言思考。2、一开始便替问题下一个定义,往往因此而令思路太狭窄。3、喜欢用一些所谓“正统”的看法去看问题,遵循既有的规则去办事,并为以往的经验所限。4、认为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此只喜欢向一个方向找答案,不能想出多个解决方案。5、过早下结论。6、抗拒改变,不愿承认改变是生活的一部分。7、经常批评新尝试或建议。这种错误的思维方法要注意克服。
其次,要重视“创新”培养。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的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制度。因此,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爱好,让腿长的跑的更快些,避免“千人一面”的单一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人才自我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学习。克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无论是哪一门课程,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让学生解答给定的题目,那是无法使青年从中体会到任何学习乐趣的,当然也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要让青少年在反复的实践和屡遭挫折中体味“发现的喜悦”、体会“创造的喜悦”。教育的结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探索什么。最终才能达到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到答案。改革考试制度和评分标准。早在宋代,学者朱熹就讲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但在考试教育下,许多学校里,学生表现的唯一领域就是分数,以致形成了一种习惯观点,得了好分数,就是好学生,得了坏分数,就毫无出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许是一些“考试高手”,但创造力、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未必就强。因此,高考将由主要考查学生在中学学到了什么,转向主要检验学生是否具有进入高等学校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强化综合实践训练。人获得知识的最有效办法不是听别人讲,实际去做可以更有效地接受信息,更能培养人们的创造性。以美国一所三年级的学生情况为例:老师要孩子(8岁)观察一个月的月亮盈亏,逐日画下月亮的形状并进行描述;要孩子带种子回家种下,观察记录其发芽生长过程……教师从学校图书馆借来有关印第安人的书,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做卡片,然后把卡片带回家,写一篇描述印第安人生活的报告等等。这些带有研究性的课题,我们中国的学生则需等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才能开始这样做。
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师生共同研讨问题。传统的师生关系都是“权威——依从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识,探讨知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以他亲身的体会说明实施平等讨论问题对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处。钱学森的老师卡门教授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他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以后把哥廷根大学的民主学风也带到了美国。他每星期主持召开一次研讨会和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大家一律平等,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公开讨论。这给年轻的钱学森提供了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在一次师生自由讨论中,钱学森和他的老师卡门发生了争论,他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毫不退让,令卡门十分生气,话语激烈而又尖刻。事后,这位世界权威经过思考,认识到在那个问题上,他的学生是对的。于是,第二天一上班,年过花甲的卡门来到钱学森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给钱学森行个礼,然后说:“钱,昨天的争论你是对的,我错了。”卡门 的博大胸怀令钱学森终身不忘。朱棣文教授作过这样的分析:进行公开的讨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讨论,相互补充思想,你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有价值的观点,往往在此期间,你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是的,你把一个苹果和别人的一个苹果交换,彼此还是各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把一种思想和别人的一种思想交换,各自就不是只有一种思想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还会诞生新的想法。
世界许多著名的大学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曾培养出21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剑桥大学,它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每周至少一次师生一对一面谈。曾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3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500家全国最大财团中三分之二的决策经理而享誉全球的哈佛大学,他最普遍的教学模式是案例剖析课。在这样的剖析课堂上,每个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案例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没有谁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只要论据充足,以理服人,就是好的答案。
此外,要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研究的性质,推行教育教学的个性教学模式,开辟第二课堂等,都可以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一种有益尝试。

❷ 怎样理解默顿四个科学精神气质

默顿对科学的精神气质下过如下定义,即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感情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并且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化而形成了其科学良知。这些规范被用来保证科学的制度性目标——扩展被证实的知识,从而被认为是正确和有益的,是学术和道德上的规范。总结科学家的道德共识,默顿归纳出四项制度性规则——普遍主义、共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科学的精神气质。
普遍主义是后三者的前提,在科学的精神气质中居支配地位。意指某种学说进入科学体系仅仅需服从一条准则,即与观察以及先前已证实了的知识相一致,而与其提出者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无关,也就是说,科学知识是普遍而客观的,与社会和个人主观因素无关。此外,普遍主义还表现为要求科学职业不设置除了才能以外的准入门槛,例如职业、地位、种族、政治环境等。默顿认为,只有保证了普遍主义,才能够保证知识的发展和积累。
共有主义意指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突破皆为社会合作的产物,并且归全社会所有,同时,那些共有的科学知识也是新知识产生的基础。科学家们将毫无保留、完全公开的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交流,并且仅从科学知识的署名中得到自己应有的承认和尊重。
无私利性指的并非是科学家动机上的无私利,而是制度层次的无私利,是对科学家的个人动机进行制度控制的模式。科学比其他任何领域都要更甚的公开性和可检查性要求都是保证无私利的基础,这些要求也在内化中为科学家的道德形成做出贡献。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意为在未得到相关事实前暂时悬疑。
自己论文里面的。。不知道有没有说清。。

❸ 科学的精神气质是什么科学家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范学术不端及其危害是什么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
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是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❹ 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品质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

2、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品质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4)科学创造中的独特精神气质特征扩展阅读:

科学家事例:

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❺ 继续教育 科学具有哪些精神气质

1.求实——实事求是;
2.独立——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
3.学习——保持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好奇心;
4.创新——不拘泥于现状,有探索创新精神;
5.严谨——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6.交流——善于交流沟通。

❻ 从科学的精神气质为根据说明科技工作者的独立性或自主性对于科学技术创造的意义

科学的精神气质应该遵循的四项规范:包括普遍性,即科学的评判标准是事先确定的,不受非科学的人为因素的干扰;共有性,认为科学发现是科学家合作的产物,归科学共同体所有;无私利性,即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推动科学发展,而不是获取个人私利;最后,有理性的怀疑性,即科学家要敢于对科学发现提出质疑。 这些规则就给独立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保证其研究的成果得以保护,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体制化的科学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对那些遵循其规范的科学家的奖励体系,这样就更能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对科技工作者进行评价时首先要防止“马太效应”的出现,最好进行盲审,只说其现在的工作,不要让其的荣誉夸大他们对科学的实际贡献。再者,我们也得保证其原有的利益,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忽略了其对科学的贡献。因为,应建立相应的体制去更好的完善这一特点,或者建立相应的法律,用更加强制有效的措施防止以前诟病的出现,保证其更多的权益,让其两者的平衡达到更好的状态。·

❼ 请论述科学家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建制性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称许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他的科学良心,或者用现在人们喜欢的术语来说,形成他的超我。虽然科学精神气质未被明文规定,但是从科学家在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由于触犯精神气质而激起的道德义愤所表现出来的道义上的意见一致方面,可以推断出科学精神气质。”在默顿看来,科学精神气质包括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规范。这是一个没有主次和逻辑结构的规范集合。

❽ 科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由自然界的规律所体现出来的自然界的内在美。自然界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家揭示这些内在规律所提出的科学理论,形成了一对主客观的审美关系。传统美学所研究的自然美,只是自然界的形式美。自然界的内在规律,表现为自然界的内容美,这是传统美学所不研究的。脱离了自然界的内容美,它的形式美只能是肤浅的;而脱离了自然界的形式美,它的内容美也就无从表现。科学家的职责是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科学理论就是科学家的大脑对自然内容美的反映。因此,科学理论的创造过程,就是科学家对自然界内容美的审美感知过程。

科学美学的第二个研究对象,是由科学理论所体现出来的理性美。科学家提出的某一科学理论与社会对这个科学理论的审美活动,形成了另一对主客观的审美关系。科学一旦创造性地发现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并且用科学语言生产出这种精神产品,那么这种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也就是科学理论),就具有了客观的实在性。人们对绘画、诗歌、小说、雕塑、戏剧、电影等客观艺术品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们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虽然主要的是理智的判断活动,但是同样也渗透着美感因素。因此,对科学理论的学习和欣赏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审美活动的过程。这样,作为学习和欣赏对象的科学理论和人们对这一科学理论所产生的审美感知,组成了另一对主观与客观之间对立统一的审美关系。因为科学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以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

狭义的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是探寻科学理论内在的审美价值。它要寻求自然界的内在美与科学理论这一对主客观矛盾在审美感知过程中的统一,还要寻求科学理论与对科学理论的欣赏这一对主客观矛盾在审美感知过程中的统一。广义的科学美学的研究对象,还应当包括自然界本身的和谐与秩序、科学的发展对美学研究和美学实践的影响、科学审美能力的培养、科学美学教育等。

❾ 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对于我国的科学发展有哪些启示

默顿提出的科学 规范理论为学术各界、各学科、各学派结成广泛的反法西斯联盟发挥了巨大作用, 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政治威胁科学自主性的背景被 慢慢削弱,以英国科学社会学家马尔凯(Mulkay)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默顿的学 说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正是在这种批评与辩驳的论战中,莫顿学派修正和发展了 科学规范论。此后,各个学派的学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对默顿学派的科学规范进 行了不同程度的补遗、修正、重构甚至批判,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内 涵。 科学的精神气质之内涵 默顿在《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对前述的四类科学精神气质进行了比较详尽的 阐述。

❿ 科学精神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科学精神的最根本特征是必然性、超越性和相对性
科学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其中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种特征:必然性、超越性和相对性。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的统一。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才具有科学精神。

阅读全文

与科学创造中的独特精神气质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