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都有哪些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根据我国古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及相关记录文字,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
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
传说仓颉造汉字。《说文解字》记载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商朝,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出现,稍后出现的钟鼎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周朝,由于疆域广阔且诸侯割据日久,汉字在春秋晚期明显出现诸侯国之间文字异形,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情况更重。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稍后,普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认为是甲骨文。就所见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铸刻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贰』 汉字的来历和汉字的起源相关知识
汉字的出现,可以 出三千多年的夏商时期。那时侯的甲骨文,已经能够完整地纪录语言,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此后,汉字有不断的文字体系。此后,汉字有不断的变化与发展,计有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署,草书。
汉字具有的独特性的表量性,这是世界各国文字所绝无仅有的,主要表现在:1.象形:字的形体与字的所指的事物的形象相像。如山,日,田,井等2.指事:这可以说是加工后的象形字,其字义也与其字形有关。诸如末,本,刃等。3会意:字义和字的各个部分组成有关,这又不同于象形和指示,主要是合字体,如休,歪,森,林等。4.形声:这类字都是合字体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如洞,铜,筒,桐等。
三千多年来,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都是用繁体字纪录的,繁体字可以说在积累和传播文化知识上表现出卓越的功勋。但是,随时看代的发展,繁体字的缺点越来越突显,主要是:1难读:繁体字有很多相近的字,这类字稍不注意就容易读错。2难写:繁体字笔画繁多,书写费时又费力,着实把人急吐血不可。3难记:汉字一共有6万之多,常用汉字也有两三千字,就是现在记它仍很困难,而繁体字笔画繁多,这不是“雪上加霜”了吗?
所以为了便利书写与认记,汉字以“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减少异体字数目和减少字的笔画数。1955年我国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及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公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和简化了2238个繁体字,这“一废一简”,再去使用汉字自然方便多了。
当然,适当认识繁体字也是没有坏处的。在古籍整理、文物博览等方面仍要用繁体字。况且,在今天的台湾、香港、澳门仍在保留着繁体字。
『叁』 人们为什么要造汉字
文字 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发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产生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发生联系。虽然每个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号,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质不同。象形字的读音是它所代表的语素转嫁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变得越来越不象形。结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义,变成了抽象的记号。如果汉语里所有的语素都是由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记号代表的,那么汉字可以说是一种纯记号文字。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的区别。只有独体字才是纯粹的记号文字。合体字是由独体字组合造成的。从构造上说,合体字比独体字高一个层次。因为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本身虽然也是记号,可是当它作为合体字的组成成分时,它是以有音有义的“字”的身份参加的。合体字可以分成以下3类: ①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拿构造最简单的形声字来说,形旁和声旁都是由独体字充当的。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独体字都是有音有义的字。不过形旁只取其义,不取其音,例如“鸠”字的偏旁“鸟”;声旁则只取其音,不取其义,例如“鸠”字的偏旁“九”。 由于字义和字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或声旁现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以“玉”为形旁。现在“球”字不再指玉,这个形旁就没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来以“每”为声旁。由于字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每”的读音相去甚远,声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时候,形旁和声旁都丧失了原来的功能,例如“给、等、短”。这一类字已经不能再作为形声字看待了。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它的声旁的读音本来就不一定密合。发展到现代汉字。
『肆』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
还有上古时代的甘桑石刻字符、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
早期的石刻字符与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这些考古发现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可能是各种文字发展的不同源流。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非汉语体系中,日本将部分汉字自行作简后成为现在的日本新字体,韩国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鲜汉字使用规范;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汉字现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伍』 那个发明汉字的人为什么要发明汉字
你是说仓颉造字么 那也是传说罢了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陆』 有关 汉字 起源 来历 资料
汉字的起源
汉
字
的
起
源
有
种
种
传
说,
中
国
古
书
里
都
说
文
字
是
仓
颉
创
造
的。
说
仓
颉
看
见
一
名
天
神,
相
貌
奇
特,
面
孔
长
得
好
像
是
一
幅
绘
有
文
字
的
画,
仓
颉
便
描
摹
他
的
形
象,
创
造
了
文
字。
有
的
古
书
说,
仓
颉
创
造
出
文
字
后,
由
于
泄
漏
了
天
机,
天
落
下
了
小
米,
鬼
神
夜
夜
啼
哭。
还
有
一
种
传
说,
说
仓
颉
观
察
了
鸟
兽
印
在
泥
土
上
的
脚
迹,
启
发
了
他
发
明
文
字
的
灵
感。
这
种
种
传
说
都
是
靠
不
住
的。
文
字
是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根
据
实
际
生
活
的
需
要,
经
过
长
期
的
社
会
实
践
才
慢
慢
地
丰
富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从
1954
年
秋
至
1957
年
夏,
中
国
考
古
工
作
者
多
次
发
掘
了
半
坡
遗
址(今
西
安
市
东
郊
半
坡
村
北),
发
现
了
早
在
6000
年
左
右
半
坡
人
在
长
期
的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创
造
了
具
有
文
字
性
质
的
劾
划
符
号
和
绘
画、
雕
塑、
装
饰
品
等
艺
术
作
品。
半
坡
人
的
刻
划
符
号
多
保
留
在
彩
陶
上,
这
可
以
看
作
是
原
始
的
中
国
文
字。
近
年
来,
中
国
在
山
东
莒
县
陵
阳
河
大
汶
口
文
化
晚
期
的
一
处
遗
址
里
发
现
了
一
批
墓
葬
(距
今
已
有
4500
多
年),
出
土
了
大
量
的
文
物。
在
一
些
陶
尊
上
各
刻
有
一
个
图
象
文
字,
共
发
现
了
10
多
个
单
字。
这
些
文
字
是
按
照
实
物
的
形
状
描
绘
出
来
的,
所
以
称
为
“象
形
字”。
字
体
的
结
构
与
甲
骨
文
上
的
象
形
字
十
分
相
似,
但
比
甲
骨
文
要
早
1000
多
年。
因
此,
“象
形
字”
是
中
国
最
早
的
文
字,
它
已
具
有
了
文
字
的
特
征。
汉
字
的
构
成
主
要
有
三
种
方
法:
象
形
法这
是
形
成
汉
字
的
最
早
方
法,
因
此
创
造
了
最
原
始
的
文
字,
例:
“日”
写
成
,
“月”
写
成
,
水
写
成
,
牛
写
成
等
等。
这
些
象
形
字
经
过
逐
渐的
演
变,
到
后
来
都
改
变
了
原
字
的
形
体,
变
成
了
后
来
方
正
的
字
体,
有
的
笔
画
减
少
了,
有
的
笔
画
增
添
了,
由
不
规
则
变
成
了
有
规
则
的
字
体。
会
意
法象
形
字
比
较
容
易
看
出
造
字
的
道
理,
但
它
们
不
能
表
达
抽
象
的
意
思。
古
人
便
创
造
了
另
一
种
造
字
法
——
会
意
法。
就
是
用
不
同
的
符
号
或
借
用
“象
形
字”
加
上
一
些
符
号
来
表
达
一
个
抽
象
的
意
思。
例:
“明”
字
写
成
,
意
为
“日”
和
“月”
带
来
光
明。
“旦”
字
写
成
,
(意
为太
阳
出
地
平
线
而
升
起。
形
声
法象
形
字
和
会
意
字
都
能
从
字
形
上
看
出
字
的
意
义,
但
却
不
能
读
出
声
音。
因
此
又
创
造
了
形
声
法
来
造
字。
把
表
示
声
音
的
声
旁
和
表
示
意
义
的
形
旁
搭
配
起
来,
组
成
很
多
新
字。
例:
“爸”
字
是
表
音
的
“巴”
字
和
表
形
的
“父”
字
的
结
合;
“
芭
”
字
是
由
“巴”
和+”
搭
配
而
成。
这
样
文
字
越
造
越
多,
据
统
计,
形
声
字
占
汉
字
的
90
左
右。
汉
字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成
为
人
们
交
流
思
想
的
重
要
工
具,
适
应
了
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的
需
要。
『柒』 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有趣
汉字的来历:
传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交战甚欢难分难解。黄帝想改变一下战术叫仓颉拿作战地图来但发现地图已丢失。只好收兵再作商议,回营后黄帝很生气责怪仓颉没办好。仓颉说现在要记录的事实在太多,再用结绳记事的方式。
实在难以应付,忙了就会出乱子。现在老百姓也在犯愁中,常遇到同样的问题。黄帝说,你是我朝的第一大臣,有没有解决方式,仓颉告诉黄帝,改用画图的方式可以记录更多的事,而且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黄帝就命仓颉着手办理这个事,不用随军打仗了。
仓颉接受任务后,整天冥思苦想,半年了还没有进展。冬天到了外面下了大雪仓颉想去打猎,顺便放松一下。一路上看到山鸡小鹿跑过雪地上留下一排排脚印。仓颉发现他们的脚印都不同,突然来了灵感。画山鸡的脚印就代表山鸡,画鹿的脚印就是鹿。
如果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把它的形象特征画出来就代表不同的东西了。仓颉向黄帝报告了之后,黄帝听了非常高兴。命仓颉把天下的所有东西上至日月下至飞禽走兽。都按不同的特征画出来,并把这种符号叫做“字”。于是仓颉开始了造字的旅程。
仓颉每天上观日月星辰,下观万物生灵,创造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并刻在石头和木头上后来发现太沉重不便携带,成了仓颉的心病。后来有人从河边捉来一只大乌龟,请仓颉造个字,仓颉发现龟壳上有很多方格子,就造了一个“龟”字,并刻在龟壳上。
但乌龟趁人不备时逃走了。三年后,乌龟在另一个地方被人捉住了,他告诉仓颉,龟壳上刻的字还在。不但没被水冲掉,而且字长大了而且更清晰。于是仓颉想到,龟壳很常见不但很轻,而且刻的字很清楚是很好的记录材料。
他把创造的字,都记录在龟壳上,串起来。黄帝大为赞赏,并颁布天下。成了现在所说的甲骨文。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汉字的由来。
汉字的起源:
据考古发现,在汉字产生以前,有“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方式。现代研究认为,汉字来源于集体的智慧,仓颉确有其人,他是文字的整理和颁布者。随着考古的进展更多的遗址不断发现,也为汉字的起源和来历,提供了更多的新证据。
通过系统考察、比对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共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自现在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但一切没什么简单。由于各处考古出来的符号,都非常零星分散缺失也较严重。各处的地域色彩浓厚背景也很复杂。故汉辞网认为汉字的来历和起源还是一个有待不断揭开的谜。
汉字的有趣: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延续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为什么要发明汉字的相关资料扩展阅读:
汉字主要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三类。
1、象形字: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2、会意字: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3、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
『捌』 关于中国汉字的起源、资料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8)为什么要发明汉字的相关资料扩展阅读
篆、隶、草书等汉字流变,藏着大量历史讯息
书中透露,古文字到近今文字的发展转型,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一里程碑过程,就是隶变楷化———书写结构单位从古文字阶段的线条,解散转化为当今文字的笔画。
经过隶变之后的汉字,笔画构成有效区别单位。隶变发生不会晚于战国,现存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字,整体上已处于篆隶之间,一定程度上保留着篆书的意味,被称为“古隶”。
不同阶段古文字的书体类型,往往藏着大量历史讯息。有学者认为,秦国统一以后的官方用字是小篆,其结体严谨、规范、匀称、平正,线条力度均匀,行笔流畅自然,字体固定,异体字减少。
小篆虽存在时间不长,却代表了古文字阶段汉字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并大体可推测当时的小篆书体主要限于宫廷场合等。
到了两汉前后,隶书和草书渐占上风。隶书由秦隶过渡到汉隶,达到艺术上的高峰。“同篆书一样,隶书影响深远。
只要查询有关实物用字语料库,就显而易见,即使到了隋唐,像墓志碑刻一类仪式化程度高的场合,还经常见到使用复古性隶书,庄重典雅。”臧克和分析说,“草书”作为书体类型专称,则是汉代才出现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所谓“汉兴有草书”,即特指一种书体。
隶书与草书本是同源,都是汉字的草写,但后来却朝着两个方向发展演化———隶书逐渐变得笔画分明,书写规范;而草书却线条缠连、草率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