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盗墓”一职是谁发明的历史上有哪些“盗墓”的大人物
我国古人在亲人去世之后都会给去世的亲人放一些日常用品和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想要去世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也可以过得好,因此墓葬中会有一些宝贝,特别是皇族的墓葬更是让许多盗墓者垂涎三尺。在很早的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盗墓的人,有记载的盗墓鼻祖是齐国公子商人。后来,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名的盗墓者,比如曹操、孙权等等。
综上所述,盗墓在我国还是有很长的一段历史,盗墓的兴起主要还是在世的人觊觎墓葬中的财物。
❷ 海昏侯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海昏侯墓是汉武帝孙子、汉废帝刘贺的墓葬,它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西汉列候墓葬。发掘至今已经出土了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五千多枚竹简,三百多斤金器,十余吨五铢钱,三千多件铜车马及各种玉器、玛瑙等。
海昏侯墓是如何被确认的?
汉废帝刘贺虽然在位仅二十七天,但他的一生却充满传奇色彩。他共有三个身份,即当了十二年的昌邑王,二十七天的皇帝和四年的海昏侯。南昌便是他被汉宣帝刘询封为海昏侯时的新封地,刘贺赴南昌四年后去世。
考古界一直都有“汉墓十室九空”的说法,但海昏侯墓没有被盗,确实算是考古界的一个奇迹。海昏侯墓能有这样的奇迹,他夫人的墓葬功不可没。海昏侯夫人墓的封土要比海昏侯墓大很多,盗墓贼就认定其为海昏侯墓。
❸ 秦始皇陵墓是谁发明的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陵墓选在骊山脚下,因为这里是秦的都城。秦始皇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危在旦夕时,才由他的儿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后修了39年。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封土原高50丈,合今天的115米。封土下面就是地宫。地宫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筑都是以地宫为中心,地宫墙外便是陵园的内外城垣。内城附近有陪葬墓,西侧还有一处地下建筑,即珍禽坑。北内城以内,是皇帝的寝陵。秦始皇陵外城东,除了名扬四海的秦始皇兵马俑以及马厩坑外,还有一些陪葬墓。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赔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关于秦始皇陵的情况,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其中的奢华宏伟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在建成2100多年多次受到破坏。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清单。
❹ 春节上坟是谁发明的
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河南
河南人把除夕惯称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要在二十八贴春联。民间最重要的活动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岁。正月初一,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遗像。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❺ 秦王墓是谁发现的
秦始皇的陵墓那么大,并且地面封土那么高,根本不用去发现,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知道它的存在,只是谁都挖不了它。
如果问秦始皇陵墓的附属部分,也就是兵马俑坑,那就是陕西的一个农民了。
❻ 请问挖坟器谁谁发明的~~~~~
是不是洛阳铲啊?
❼ 曹操墓谁发现的
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对自己的身后事,提出了“薄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 他儿子曹植的妻子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当然也和他生性多疑有关。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千百年来,盗墓者不计其数,但谁也没发掘出真正的曹操墓。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但是,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仍然是个谜。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由此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属假设。那它还有可能在哪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
关于曹操的陵寝的真实情况至今仍是个谜,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
❽ 祖坟是指哪一代先人的坟墓
但不要太过于相信祖坟对后世的影响会有很大,对祖坟的尊敬是最好的信仰,但不要太过于痴信。祖坟对后代是否有影响,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后代是否发达,人们常说:坟上的风脉,爷奶的积德。那么,祖坟对后代是否影响,绝大部分人是清楚的。这里就不谈风水,人们要敬老爱幼,我想这个老,既包括话着的老人,也包括失去的老人。想想如果自己家的祖坟杂草丛生,不仔细辨认无法分辨出来的话,那还成何体统呢,我们都讲究入土为安,老人却入土难安,这样的家庭肯定是忘本的那么就会走下坡路。
❾ 秦始皇的陵墓是谁发现的
是西安市临潼西杨村村民——杨志发发现的。
1974年1月29日,在秦始皇陵坟丘东侧1.5公里处,当地农民杨志发打井无意中挖出一个陶制武士头。然后上报政府,政府又上报国家,国家派文物部门前来勘察。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经过钻研和发掘发现了离地面五米下的一座俑坑,这座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座俑坑里站满了手持兵器身披铠甲威武雄壮的士兵。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奠定了秦始皇陵被发现的基础,通过秦始皇兵马俑周围的勘察和研究,考古学家准确确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
(9)坟是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秦始皇陵考古历程
1974年01月29日,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
1974年0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
1980年初,地宫南墙出土。1979年到1982年间,封土西侧与北侧的墓道及东侧的五条墓道相继被发现。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陪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其中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61吨。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吨 。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被誉为“青铜之冠”。
1985年后,除兵马俑外的陵园考古工作因故搁置,直到1995年3月,为配合临马公路的拓宽工程,在距封土北边沿130米处,清理了由6组形制不同的大型建筑构成的陵寝遗址。
1996年至1997年间,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
1998年7月对新发现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试挖掘,出土了大批青石铠甲,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10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合作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陵园开始进行有计划的考古发掘保护和全面的勘探工作。
❿ 海昏侯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海昏侯墓是被人无意之间发现的。
海昏侯墓上面原本是一个村民的祖坟。但有一天一个村民发现了远处的山上有一个土堆在夜间堆得很高,后来他们前去看的时候,发现这个洞,并且在洞里面还有一些木块。于是他们报了警,警方研究后,就认为这是一个盗洞,并且可能是盗墓贼刚挖下的。然后他们就猜测下面可能有一个古墓。
其实海昏侯的身份十分显赫。海昏侯曾经因为当时的皇帝早崩,所以他短暂的成为了一个天子。因为他曾经有天子的身份,所以他的陪葬品会如此的复杂繁多,并且他的陪葬品也极其珍贵。这里面不乏金龙这等珍贵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