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回收火箭的个人是谁他的奋斗史
SpaceX公司的老总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于南非,18岁时移民加拿大。工程师、慈善家、paypal贝宝(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产品设计师。
2011年6月,马斯克度过了他40岁生日,在40年里,他成功地把自己从南非人变成美国人;成功地设计并卖出一款视频游戏(在他12岁时);获得两个学士学位;参与设计并卖出网络时代第一个内容发布平台;担任美国最大的私人太阳能供应商Solar City的董事长;参与创立和投资Paypal,世界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参与设计能把飞行器送上空间站的新型火箭,价格全世界最低,研发时间全世界最短;投资创立生产世界上第一辆能在3秒内从0加速到60英里的电动跑车的公司,并成功量产。
2012年5月31日,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
2013年11月21日,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揭晓了“2013年度商业人物”,特斯拉汽车CEO马斯克荣登榜首。
2015年12月22日9时29分,SpaceX成功发射猎鹰9号(Falcon 9)火箭,发射10分钟后完美回收一级火箭,创造了历史。
『贰』 火箭是谁发明的
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设计原理,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火箭。
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液体火箭。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火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中尤以各类可控火箭武器(导弹)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展最为迅速。从火箭弹到反坦克导弹、反飞机导弹和反舰导弹以及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各类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
各类火箭武器正在继续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扰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导弹、反卫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制和发展之中,在地地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已广泛用于发射卫星、载人飞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
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
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叁』 火箭回收技术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为什么要使用这项技术
都知道像火箭这样的高大上玩意儿一般的大企业也是玩不起的,当年美国政府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才砸出火箭来,苏联更是玩火箭把自己玩没了。对于建国没多久,人才储备不是很完善的中国更是如此,为了能够和火箭强国具有差不了多少的水平就不得不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举国体制了。举国体制大法确实好,才几十年投资相对也没多少,如今火箭技术不输美俄,然而此大法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受政策的影响性比较强。
去年我国航天传来喜讯,成功实现了首次火箭的指哪儿落哪儿,而这也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事实上,这次用来测试的火箭是起飞重量高达242.5吨的长征二号丙火箭,而能让长二丙火箭残骸实现精准回收的竿见就是栅格舵,四个毫不起眼的东西。要是不仔细看,感觉栅格舵就像个“苍蝇拍”。而栅栏舵的发挥的作用可比“苍蝇拍”大得多,它用火箭残骸的坠落,其功能就是很多款导弹的尾翼差不多,用来调节可控方向。
『肆』 火箭谁发明的
我国明朝人:万户
火箭的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火箭的含义比较广泛,
公元1128年南宋政权建立后,南宋、金和蒙古频繁交战,各方都使用了火器。 1161年11月,金国侵略中原时,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雳炮”重挫金军,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
明代中国火箭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种类的火箭,除了单级火箭,还发展了各种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原始的多级火箭,并且对各种火箭的制造、应用、配备和发射剂原料配比及加工制造等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在当时的水、步、骑兵中火箭武器已作为必备的武器,甚至还有专门的火箭部队,有关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阵、作战技术和管理也都有条例规定。明代的《武备志》中曾有过这些火箭的记载
火药火箭:其工作原理和固体燃料火箭是一样的,以火药燃烧产生的推力。早在唐代初年(约在7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南宋时代火药用来制造烟火。大约在13世纪制成火箭。我国古代制造的火箭和起花所用的是黑色火药。
英国人康格里夫179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是学文科的,由于其父经管英国皇家兵工厂的影响,他对兵工机械怀有浓厚兴趣,因此后来便弃文习武,进入这家兵工厂,并且开始在英国士兵从印度带回的火箭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改进火箭的速度和射程。经过几年的探索,1805年,康格里夫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这种火箭在英国击败拿破仑军队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著的战功。由于康格里夫在火箭方面做出的贡献,英国政府于1814年授予他爵位荣誉,并在1817年被选为议会议员。然而,康格里夫火箭还未能解决制导和控制问题,精度较差。1844年,英国的威廉·霍尔发明了一种自旋稳定器,并用来对康格里夫火箭进行改进。虽然与现代火箭相比,所有的这些火箭都十分简陋,应用也不广泛,但它们的出现却为现代火箭的诞生奏响了序曲。
康格里夫研制的火箭在射程、精度及稳定方式上都作了改进,其性能已经近乎达到了火药火箭的极限。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使各国纷纷开始重视火箭的研究和使用。此后,战争火箭的另一项重大进步就是稳定性的提高。19世纪中叶英国的发明家威廉姆·黑尔在火箭的尾部装上3只倾斜的稳定螺旋板,当火箭发射时由于空气动力的作用使火箭自身旋转从而达到稳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火药火箭的发展已臻于完善。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装有火药的火箭筒,中间装有发射药作为推进剂,头部装有高爆炸药和引信,尾部为喷口,另外采用尾部稳定翼起稳定作用,在发射装置上采用发射架或发射筒。比较著名的就是苏联的火箭炮——卡秋莎。
火药火箭是第一种实用的反作用推进装置,虽然有许多局限证明它不是理想的太空运载工具,但它的基本原理却完全适用于航天运载工具的需要,这样运用火箭作为宇宙航行基本运载工具的想法在先驱者脑中逐步酝酿。后来液体燃料火箭出现,进一步为航天推进器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也让航天先驱者看到了使用火箭来完成航天运载的曙光。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早期试验,火箭作为太空飞行的推进装置逐渐得到证实,最终为人类通向太空架起了桥梁。
『伍』 火箭谁谁发明的
“火箭”一词根据古书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3世纪的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在敌我双方的交战中,人们把一种头部带有易燃物、点燃后射向敌方、飞行时带火的箭叫做火箭。这是一种用来火攻的武器,实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带“火”的箭,在含义上与我们现在所称的火箭相差甚远。唐代发明火药之后,到了宋代,人们把装有火药的筒绑在箭杆上,或在箭杆内装上火药,点燃引火线后射出去,箭在飞行中借助火药燃烧向后喷火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人们又把这种喷火的箭叫做火箭。这种向后喷火、利用反作用力助推的箭,已具有现代火箭的雏形,可以称之为原始的固体火箭。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通常火箭一词也包括导弹、航天器,甚至烟花焰火。
最常见的火箭燃烧的是固体或液体的化学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热气,通过喷口向火箭后部喷出气流。火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而其他各种喷气发动机仅须携带燃料,燃料燃烧所须的氧取自空气中。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气层以外使用,而其他喷气发动机不能。火箭发射时产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升入高空,随着燃料不断减少,火箭自身质量逐渐减小,在与地球距离增大的同时,质量和重力影响不断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来越快。
“土星”5号火箭启程登月时,5台发动机每秒钟消耗近3吨煤油,它们产生的推力相当于32架波音747的起飞推力。无法确定火箭发明的确切时间。大部分专家认为中国人早在13世纪就研制出了实用的军用火箭。19世纪出现了几项重大技术进步:燃料容器的纸壳改为金属壳,延长了燃烧的持续时间;火药推进剂的配方标准化;制造出发射台;发现了自旋导向原理等等。19世纪末,火箭开始用于非军事目的,如用火箭携带救生索飞向海上遇难船只。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戈达德和其他几位专家奠定了现代火箭技术的基础,并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
20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出全新的火箭动力航天运载工具即航天飞机。它主要分3个部分:机身后部装有3台主发动机的轨道飞行器;装有液氢和液氧推进剂的外挂燃料箱(5分钟后脱落),保证主发动机工作;装有2台可分离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2分钟后脱落),它们与轨道飞行器主发动机同时启动,提供初始升空阶段的推力。198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
中国古代火箭技术传到欧洲之后,经改进,火箭曾被列为军队的装备。早期的火箭射程近、落点散布大,以后被火炮代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火箭武器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威力。
19世纪80年代,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发明了拉瓦尔喷管,使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日臻完善。19世纪末20世纪初,液体火箭技术开始兴起。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 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无控液体火箭。 1944年,德国首次将有控的、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V—2导弹用于战争。1931年5月,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领导的宇宙航行协会试验成功了欧洲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到了1932年,德国军方在参观该协会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射试验之后,意识到火箭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具有的巨大潜力,便开始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力量秘密研制火箭武器。到40年代初,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先后研制成功了能用于实战的V-1、V-2两种导弹。其中V-1是一种飞航式有翼导弹,采用空气喷气发动机作动力装置;V-2是一种弹道式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和美国等相继研制出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火箭武器。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新型火箭。1970年 4月24日,用“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可回收的重型卫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新型火箭。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又获成功。1984年4月8日, 用第三级装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 “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1988年9月7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将气象卫星成功地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2年8月14日,新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将澳大利亚的奥赛特B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都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已稳步地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在发展现代火箭技术方面,中国的钱学森、德国的冯·布劳恩和苏联的S.P.科罗廖夫齐奥尔科夫斯基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在三国时期,就有孔明灯的传说。南宋时,黄天荡之战,女英雄梁红玉用纸糊的热气球传递消息。差不多是那个时候,人们用球状火药包装在箭头杆附近,点着引线之后,用弓箭射出去杀伤敌人,着就是后来的“万人敌”。后来,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装着细小的“定向棒”点燃引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
后来,直到1958年,中国才造出第一支现代火箭。
『陆』 中国可回收火箭研制情况如何
4月24日,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结束后,首届中国航天大会拉开序幕。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旨在打造中国航天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和科普传播的综合性盛会大会上,龙乐豪院士所做的报道中,公布了中国新型可回收火箭的相关情况。
“长征八号”火箭采用回收技术之后,其发射报价将进一步降低,有利于争夺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份额。预计最早于2020年,采用回收技术的“长征八号”火箭即可首飞。在其服役后,可回收火箭技术将不再被美国一家垄断。
『柒』 是谁发明的火箭可以倒着返回
spacex公司研发的火箭回收技术,老板是埃隆.马斯克,其使用猎鹰火箭就行回收,使每次发射的金额降至6000万一次。目前无其它航天科技能够商用火箭回收。
『捌』 中国首个可回收火箭发射,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了什么贡献
近年来,中国政府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民营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
与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相比,翎客航天RLV-T5型火箭还显得非常“稚嫩”。当前RLV-T5型火箭已经完成的3次发射,尚处于试验阶段,且火箭并没有实现入轨,但令人欣慰的是,翎客航天的尝试迈出了中国民营可回收火箭的一小步。
『玖』 火箭是谁发明的
现代火箭是罗伯特·戈达德 发明的。
罗伯特·戈达德(Doddard,Robet Hutchings),是美国最早的内火箭发动机发明家,被公认为现容代火箭技术之父。美国是现代火箭技术真正起步的地方。世界第一枚火箭是以液氧和汽油作推进剂,于1926年3月16日在麻省奥邦城发射;虽然只飞了四十一英尺高,却是人类开始二十三万八千里月球飞行之首步。
现代的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可作为快速远距离运输工具,可以用来发射卫星和投送武器战斗部(弹头)。
现代火箭利用反冲力推进的飞行装置。用以发射人造卫星、人造行星、宇宙飞船等,也可装上弹头制成导弹。在一般用语中,火箭也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简称。
『拾』 SpaceX公司火箭回收技术是什么原理
火箭采取了垂直回收的方式,降落过程中逐渐导航至下降通道,最后落地前火箭发动机将相对速度降为接近0的状态,采取四个支架平稳着陆。
在回收视频中可以看到,现场由于火箭喷射气流产生了巨大的音爆,所有人刚开始都认为闪光中的火箭回收失败了,但后来火焰熄灭看到火箭平稳立住的那一刻,全场爆发了无尽的欢呼声。观看视频时看到那些现场观众疯狂的表情,让人真正发自内心为他们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而自豪,这一天,一个新的时代,向我们张开了大门!
(回收时落地的画面,来自SpaceX官网)
火箭回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否能真正降低成本,值得商榷和进一步观察:
a、为了回收,要增加额外的各种控制和导航空间,导致火箭的设计难度大大提高;
b、火箭为了保全,需要留下不少燃料作为后续的“刹车”减速。这对整个推进系统的设计尤其是燃料推送系统的要求极高,要增加很多冗余设计,风险较大;
c、火箭发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推重比,相当于有效载荷(卫星或飞船)所占比例越高越好,但如果考虑回收,相当于额外的一些燃料和系统设计会占掉有效载荷的空间,导致发射效率降低。或者是为了达到同样的发射能力,需要更大的火箭设计;
d、类似航天飞机,回收过后的维护尤其对一级发动机的维护,恐怕成本不亚于直接换一个新的;
e、节约成本从本质上讲是当发射频率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有意义,比如欧洲,一年恐怕就发射个位数的火箭,就算用可回收火箭,使用频率不够,也会使运营与维护成本占火箭发射总费用的比例极大增加。
从这些方面说,在目前这个技术程度和航天发射需求下,SpaceX的火箭回收技术难以很大程度节约成本,或者只是成本略微降低而已。
但这毕竟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成功,意义远远不止火箭成功回收这一技术上的胜利。SpaceX和之前蓝色起源的成功,让世间第一次意识到航天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领域。
这个意义就好比,当初欧洲人航海,最早都是举全国之力,送出两三艘船,百年之内便发现了美洲、环游了全世界。但突然间,人类发现航海技术不再遥不可及,造船公司、航运公司成为了现实,人们可以买票做出一百多年前开拓者做出的创举。五月花号上的人,坐在船上,已然没有了当时开拓者们害怕的那种心境,他们只是买了在正常不过的船票,航海已经成为人类开拓新世界的工具,不再神秘。
航天亦是如此,刚发展了不过70年时间,如今已经从国之重器、国之大业,慢慢走向了商业化、产业化,一个私人公司竟然能实现如此不可思议的成就,未来的航天将会更加普及,成本将会更加低廉,可靠性将会更加令人信服。航海用几百年普及下来,航天可能100年内即可实现,未来这些商业公司的航天,将会成为人类进入太空开发太空的一艘艘“五月花”号。这种意义上的贡献,是要远远超过SpaceX做出的任何一个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