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创造绿色的生活美术教案

创造绿色的生活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1-08-13 23:42:42

㈠ 中班美术教案画小熊的生活环境

座落在杨村镇广梅公路北边的,外观不怎么起色的就是我们的学校——杨村中心小学。
我们的校园,有高大的教学楼,有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还有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是个美丽的地方。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操场上的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脑袋,操场东边的木棉树上开满了火红的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荔枝,龙眼满树都是花,引来了许许多多的蜜蜂,蜜蜂发出的嗡嗡声,和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把校园点缀得有声有色。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操场封得严严实实的。操场中间的两棵老槐树像两把撑开的绿绒大伞。操场东边的太阳花开了,好像对我们绽开了笑脸。荔枝,龙眼叶丛中藏着果子,引得同学们天天去观赏。
秋天,老槐树的叶子变黄了,榕树、黄金叶、九里香一点儿也不怕秋风的到来,还是那么绿,操场上的小草也换上了新衣裳,同学们都爱到草地上来玩。
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可是校园里的树木依然生机勃勃。操场北边的勒杜鹃长出了美丽的花,有紫的、粉白的,远远望去好像一把把花伞。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式校园,也是我们成长的好地方。

㈡ 幼儿园大班美术环保教案

汗``偶最近也忙着找教案呢!~ http://y.3e.net/dbjk/List_4.html 这个网站不错啦!可以参考`参考~~~

㈢ 《绿》教学设计

你要的是分析还是课文啊,我帮你找的分析,希望对你有用:)

《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2. 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感觉,作者把西湖景色的特点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蓝;而花港观鱼的绿,则绿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抒情,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 初步了解课文是如何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 感觉西湖景色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换,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语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1. 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散文《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准备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 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字词,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 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 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 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词语。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词语学生不懂的,也可以讨论。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 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什么?(西湖的美景)西湖春天的美景那样地使“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了解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意义。本文为什么要以绿为题(杭州西湖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 说说作者是如何具体领略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可放录音,让学生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4、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湖,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灵隐、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特点。)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重点,我们已经按要求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要用“列提纲的方法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 指名抓主要词语背诵第一自然段。
(2) 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 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物,默读课文。
② 再划出写这写这些景物“绿”的词语,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绿,道路两边……苍翠欲滴,似……也是绿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 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段落,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 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哪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看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 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看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品味绿意 颐养性情

作者:高桥小学 孙淑琴 2004/10/20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有一篇选学课文--《绿》。这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宗璞的《西湖漫笔》。女作家用细腻的心思感受品味着西湖边或浓或淡,或醇或艳的绿。这些感受她用灵动和清新的文字与大家分享着。

对于这样性情的文字,如果用原来的那种教学模式,如请学生找找全文围绕哪个词来写的,灵隐的绿与花港观鱼的绿有什么不同等,这样来上,无异于暴殓天物(瞎子摸象?)了。“在语言文字明亮而透彻的深处,映照着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它是文化的载体,它是精神的凝固。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不仅需要语言文字的操练,而且追求情感的融合与灵性的感悟。”

怎样让学生能跟着作者的脚步去体味那份绿,去感受那种心情,从而在课中受到大自然美的陶冶;怎样让学生去品味那些灵动清新性情的文字,从而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这是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发挥个性,让学生在“动”中发展素质,学会知识,就必须打破常规,闯出一条新路。在课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精神和思维的独特性。

在这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择一二教学环节和过程予以说明。

一、 揭题质疑 直观感知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梳理学生提问,归结重点:1,怎样来写“绿”?2,写了怎样的“绿”?)

此安排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同时产生感知全文的意识。

2、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西湖畔,领略一个绿色的世界吧!

多媒体展示西湖绿色的景色的图,配以江南丝竹音乐。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绿色的带着诗意的境界。

然后请学生说说感受!

这样的感受是独特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来。

二、刚才是通过“听”和“看”来感受“绿”的,下面我们用“读”的方式来加深自己的感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出声。)

通过朗读,请学生说出学生新的体验。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表达的能力。阅读理解过程就是学生将文本内化的过程,是走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课中必须安排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走进“灵隐之绿”。

1、自学,小组交流。

师:这堂课我们先走进灵隐的绿色里。 (示课件: 走进“灵隐之绿”)

a、追寻“绿”:细细研读第二自然段,追寻“绿”的踪迹;

b、感悟“绿”:选取你最喜欢的词句,感悟“绿”的韵味;

c、分享“绿”:小组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各自的独特体验。

2:全班交流:(出示课件“第二段课文”)

指名说说自己的体验,“你喜欢哪句?”

边读边说,随机看图加深感受,再指导朗读“谁能让我们感受这种绿色的韵味?”

“你能带我们感受那份绿意吗?” “是否有不同的读法?” (赛读)

评读:“为什么这么读?”“他读得怎样?”

生评和师评结合:“你让我们感受了绿的深浓(清凉,丰富)”“满目是绿!”“我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叮咚声。”“真是心旷神怡啊!”

3、赞“灵隐之绿”:

让我们再一次和着音乐,溶入这满目的绿色里。(配乐齐读全文)

灵隐的绿已经溢满了我们的心,面对这样的美景,你想用什么话来赞赞它呢?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

四、寻 “身边之绿”:

师:同学们,绿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绿,而是缺少发现。一起来看几张图片,你熟悉这些绿色吗?

(课件示:图片展 “家乡之绿”) (边出示,边试着说说,这是哪里的“绿”?)

师:课外,请大家去寻找一份让你感动的绿色,小到一片树叶,大到一片树林,用你的笔将它收藏起来,让我们时时享受绿色之美。 (课件示:寻找一份让你感动的绿,用你的笔将它收藏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只有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智慧才能得到尽情展现,课堂才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㈣ 我爱这绿色的地球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水粉、小棒等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感受水粉画的特殊艺术效果。
2、能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彩色的地球”。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能与同伴合作运用材料。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小鸟头饰。
材料:人手一张扇形纸、粗细不同的小棒、抹布、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欣赏故事《彩色的地球》,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彩色的地球》。
一天,小鸟问鸟妈妈“地球是什么颜色的?”鸟妈妈说“只要你绕着地球飞一圈,就知道了。”听了妈妈的话小鸟出发了。它飞呀飞呀.前面出现了一片蓝蓝的大海。小鸟高兴地喊起来“啊,我知道了,地球是蓝色的。”说着,它拿出扇形小纸片做了个标记教师示范)。就这样,小鸟每到一个地方,就做一个标记、有绿色,红色、棕色、黑色等。一圈飞完了、小鸟一看,咦,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呢?

㈤ 为什么从网上找不到关于美术课中创造绿色的生活这课

重新创造指本来没有的事物被创造出来了,而再创造指在原有的东西上进行再次的加工制作.〈个人观点啦!〉

阅读全文

与创造绿色的生活美术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