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名人发现或发明的故事

名人发现或发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13 21:25:09

㈠ 一个名人发明和发现的故事(50个字)

瓦特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气 晴朗,画眉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人正在散步.他迈着缓缓的步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踱来踱去.他时而望着广阔的天空,时而瞧瞧乎坦的操场,时而皱起双眉……突然,他脸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开朗,他想出来了,想出了解决蒸汽机的有效办法.他高兴地跑起来,脚步腾空.霎时间,他的身影便出现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曾有人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实不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讲讲关于瓦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明创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启示
随着智育的发展,瓦特对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好奇和钻研之心.这为他以后发明蒸汽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兴高采烈,欢喜若狂的时候,祖母又开腔了:"你这孩子,不知好歹,水壶有什么好玩的,快给我走开!"她漫不经心地说.
他的祖母过于急躁和主观了,这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话,险些挫伤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年迈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对瓦特有多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加之英国当时煤铁工业发达,所以英国就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动铁制"海轮"的国家.十九世纪,开始海上运输改革,一些国家进入了所谓的"汽船时代".从此,船只就行驶在茫茫无际的海洋上了.随之而来,煤矿、工厂、火车也全应用了蒸汽机.体力劳动解放了,经济发展了.这不能不说是蒸汽机发明的成果.当然也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的功劳.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满着艰苦和斗争,他走过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啊.他在艰苦和坎坷中为人类造了福,为人类前进,开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视学习和实践.学习,丰富了他的智慧;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㈡ 名人发现或发明故事

瓦特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气 晴朗,画眉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人正在散步。他迈着缓缓的步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踱来踱去。他时而望着广阔的天空,时而瞧瞧乎坦的操场,时而皱起双眉……突然,他脸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开朗,他想出来了,想出了解决蒸汽机的有效办法。他高兴地跑起来,脚步腾空。霎时间,他的身影便出现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曾有人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实不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讲讲关于瓦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明创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启示

随着智育的发展,瓦特对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好奇和钻研之心。这为他以后发明蒸汽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兴高采烈,欢喜若狂的时候,祖母又开腔了:"你这孩子,不知好歹,水壶有什么好玩的,快给我走开!"她漫不经心地说。

他的祖母过于急躁和主观了,这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话,险些挫伤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年迈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对瓦特有多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加之英国当时煤铁工业发达,所以英国就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动铁制"海轮"的国家。十九世纪,开始海上运输改革,一些国家进入了所谓的"汽船时代"。从此,船只就行驶在茫茫无际的海洋上了。随之而来,煤矿、工厂、火车也全应用了蒸汽机。体力劳动解放了,经济发展了。这不能不说是蒸汽机发明的成果。当然也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的功劳。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满着艰苦和斗争,他走过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啊。他在艰苦和坎坷中为人类造了福,为人类前进,开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视学习和实践。学习,丰富了他的智慧;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38回答者: QQTTAA - 中级弟子 二级 2007-5-6 14:21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科学家的发明故事 287 2009-4-20
• 关于科学家的发明故事 94 2007-8-2
• 科学家发明故事 140 2009-3-8
• 科学家无意发明故事 40 2008-4-22
•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有哪些 44 2008-10-3
更多相关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科学家 发明 发明 故事
其他回答 共 3 条
http://..com/question/1673763.html?fr=qrl3

这里有你想要的科学家发明故事吧..快看吧.对你有用

回答者: 奥斯曼骑士 - 高级魔法师 五级 2007-4-25 20:42

5月24日 19:28 四大发明——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左图是恋挂型指车针复原模型。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鬼谷子?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右图为指南车模型,下图分别为指南鱼想象图及司南模型。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抌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一,水浮法。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二,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三,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四,悬丝法。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右图为沉括指南针的四种试验复原设计。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造纸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 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左图为元代铜火铳。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戢争中颢示了前所未有威力。右图为南未突火枪。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美法各国直到十四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左图为北未火药箭。

四大发明—印刷术

印章、拓印、印染与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

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

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

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

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㈢ 关于名人发明的故事

充气轮胎的发明(1888年)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既没有坐垫,也没有链条和飞轮,更没有轮胎。只有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
而木头轮子又用铁皮箍起来,走在路上震动很大,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后来,人们发明了充气轮胎,自行车构造也得到了改进,才使它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那么,是谁发明了自行车的充气轮胎呢?说起来很有意思,充气轮胎原来是一位医生发明的。
这位医生叫邓洛普,是位居住在爱尔兰的苏格兰人。他有个儿子,非常羡慕别人骑着自行车在街上转来转去,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宝贝儿子的要求,邓洛普买了一辆自行车。儿子得到自行车后欢天喜地,整天骑着在铺着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邓洛普看着儿子骑自行车时那种受颠簸的样子,十分心疼,开始琢磨怎样改善自行车的轮子。
邓洛普是个医生,也是一个业余的花卉爱好者。有一天,他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他手握水管,感到了水的流动。他故意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到自行车的轮子上,以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开始进行试制。他经过多次试验和失败,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轮胎。这种轮胎装水,在试骑时很不方便。因为注水很难使轮胎十分饱满,而且也不能减轻车身重量。为此,邓洛普又设计出用气体代替水的办法,经过多次试验取得了成功,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开始时,这种新轮胎受到人们的嘲笑,被说成是“木乃伊”轮胎,但是骑车的人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跑得更平稳。当时有个叫迪克罗的人,专门建了一个公司来制造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公司变成了邓洛普橡胶公司。

㈣ 名人发明与发现的小故事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虽然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了好多,但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钛、锢等稀有金属,效果都不很理想.
接下来,他与助手们将这1600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开始试验,还是采用白金最为合适.由于改进了抽气方法,使玻璃泡内真空.灯的寿命已延长到2个小时.但这种由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昂贵了,谁愿意化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2个小时的电灯呢?
爱迪生看到这用棉纱织成的围脖,爱迪生脑海突然萌发了一个念头:
对!棉纱的纤维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这种材料?
他急忙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制造了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进行多次试验.灯炮的寿命延长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我希望它能亮1000个小时,最好是16000个小时!”爱迪生说道.
最后,爱迪生终于选择了竹子.他先取出一片竹子,装进玻璃泡,通上电后,这种竹丝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
他终于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电灯.

㈤ 名人发现的故事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达芬奇和鸡蛋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爱因斯坦和小凳子的故事

这是发生在小学手工课上的一件事。
一上课,要求严格的女老师就布置说,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动手做一件小手工作品。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决定动手设计制作一只小木凳。
时间过得很快,下课铃响了。小伙伴们纷纷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交给老师,什么剪纸呀,泥塑呀,木刻呀……摆满了讲台。
而爱因斯坦呢,却无法按时交给手工作品。望着累得满头大汗的男孩,老师破例地同意他明天再交。她深信,像他这种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定会制作出精致的作品。
第二天上课时,爱因斯坦高兴地把一只小木凳交给了老师。这是一只做工粗陋的凳子,其中有一条凳腿还偏离了原来的位置,钉得歪歪扭扭的。女老师原本充满期望,现在一下子变得很失望。
她极不满意地问大家:“同学们,这样蹩脚的小木凳有谁见过吗?”
话音刚落,整个教室轰地响起了一阵嘲笑声。
“依我看,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小凳子了!”女老师越说越生气,两眼直瞪着爱因斯坦。
然而,男孩并没有胆怯地坐着,一声不吭,而是迈着大步走到了讲台的前面。
“老师,您说得不对!我能找到比这更差的凳子。”他涨红着脸,语气十分肯定地大声说。
小伙伴们顿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疑惑地看着爱因斯坦。
只见他很快地返回座位上,像变戏法似的从自己的课桌下面拿出另外两只小木凳,它们的模样更加难看。
“同学们,我现在手上举着的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小凳。”男孩解释道,“刚刚交给老师的是第三只,尽管它不是那么好看,无法令人满意,但总要比前两只更强。”
此时此刻,课堂上再也没有谁笑了。同学们变得肃然起敬,向爱因斯坦投以钦佩的目光。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脸上掠过一丝愧疚的神色,随后向这位优秀的学生挥了挥手,请他坐下。

达芬奇和鸡蛋的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就很有绘画才能,于是,在达·芬奇长到14岁的时候,父亲送他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委弗罗基奥为师。
弗罗基奥,不仅懂绘画,也懂雕刻。跟着弗罗基奥学绘画,第一课便是画蛋。老师拿来一个鸡蛋,往桌子上一放,吩咐他照着画,然后便去做自己的事了。刚开始,达·芬奇还挺听话,照着鸡蛋认真地画,可没过多久,达·芬奇就不耐烦了,他对老师说:“老师,为什么总要我画蛋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画完呢?”老师严肃地对他说:要先学好画蛋,因为这是熟练手法和笔法的基本功。要画好蛋,就要认真地观察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画它。”
听了老师的话,达·芬奇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错了。从那以后,他再没有急着要画别的东西。他全神贯注地,日复一日地去观察桌子上那个平平凡凡的鸡蛋,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日子一天天过去,达·芬奇的画本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形状不同的圆圈圈。老师对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很满意,对他赞不绝口。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老高了。
有了坚实的基础,达·芬奇的绘画水平也如虎添翼。一次,老师让达·芬奇在自己的作品《基督爱洗图》上画一个天使。达·芬奇拿起笔来就画,只三笔两笔,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就跃然纸上了。看着学生有如此好的技艺,弗罗基奥笑了。从那时起,弗罗基奥毅然弃笔,不再绘画,只搞雕刻去了。
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达·芬奇终于创作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许多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的父亲非常喜爱花草树木,他亲手在自家的花园里栽了几棵樱桃树,每天浇水、松土,视如珍宝。一天,父亲出去了,小华盛顿望着枝叶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闪出一个大问号:这几棵樱桃树为什么长得这么好?他皱着眉头来回打量,突然自语道:“这树干里面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弄开来看看。”

于是,他提了一把斧头,“喀嚓”一声把树给砍断了,但是里面什么“宝贝”也没有。小华盛顿心想,这下可糟了,“宝贝”没找到,树也砍坏了,父亲回来后一定会找我的,他感到害怕起来。

父亲回来了,像往常一样,先去看他的樱桃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华盛顿紧张的冒出一身冷汗。果然,大祸临头,父亲拣起被砍断的樱桃树怒吼道:“这是谁干的?谁干的?真是太坏了,我要扭断他的胳膊!”听到父亲的吼声,全家人赶紧表示不是自己砍的。

小华盛顿心想,明明是自己砍的,何必连累别人呢?

他咬了一下嘴唇,毅然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是自己砍的。父亲正要打他,华盛顿睁大眼睛望着父亲说:“爸爸,我告诉你的是事实,绝没有假话!”

听着儿子的申诉,父亲的怒容消失了,他和蔼亲切地拉过华盛顿说:“孩子,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因为,你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比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千万倍!

㈥ 名人发明发现的故事

瓦特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气 晴朗,画眉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人正在散步。他迈着缓缓的步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踱来踱去。他时而望着广阔的天空,时而瞧瞧乎坦的操场,时而皱起双眉……突然,他脸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开朗,他想出来了,想出了解决蒸汽机的有效办法。他高兴地跑起来,脚步腾空。霎时间,他的身影便出现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曾有人说:"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因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实不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还是讲讲关于瓦特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明创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启示

随着智育的发展,瓦特对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好奇和钻研之心。这为他以后发明蒸汽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兴高采烈,欢喜若狂的时候,祖母又开腔了:"你这孩子,不知好歹,水壶有什么好玩的,快给我走开!"她漫不经心地说。

他的祖母过于急躁和主观了,这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话,险些挫伤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年迈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对瓦特有多么大的启示!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加之英国当时煤铁工业发达,所以英国就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动铁制"海轮"的国家。十九世纪,开始海上运输改革,一些国家进入了所谓的"汽船时代"。从此,船只就行驶在茫茫无际的海洋上了。随之而来,煤矿、工厂、火车也全应用了蒸汽机。体力劳动解放了,经济发展了。这不能不说是蒸汽机发明的成果。当然也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的功劳。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满着艰苦和斗争,他走过的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啊。他在艰苦和坎坷中为人类造了福,为人类前进,开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视学习和实践。学习,丰富了他的智慧;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

㈦ 名人发现的发明故事

诺贝尔(1833~1896),是瑞典大化学家,被誉为“炸药大王”。他出
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父亲热爱科学,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世
界上没有的东西。有一年,诺贝尔家失了火,弄得家中一贫如洗,只得漂洋
过海到俄国谋生。父亲开了一家日用五金商店,还设了一个装满机械和各种
化学药品的小实验室,在经商之余从事科学实验。
小诺贝尔经常看到工人为了开凿铁路在荒山野岭手拿铁镐砸石头,既费
劲又费时。父亲发明了一种炸药,不费劲地把大山劈开了。他对这种神奇的

炸药着了迷,喜欢陪父亲汔在实验室里。他记熟了各种化学物品的名称,常
向父亲提出各种不懂的问题,父亲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还指导他做小实验。
诺贝尔 17 岁的时候,父亲决定让他去周游世界,开开眼界。他兴奋地问
父亲:“我这次旅行的任务是什么?”父亲严肃地说:“你只身离家,远渡
重洋,是为了学习各国新的科学和技术。明白吗?”诺贝尔点点头。
诺贝尔遵照父亲的旨意,先后到了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又去英国参加
了世界博览会,最后横渡大西洋,到美国的机械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
诺贝尔这次旅行整整用了两年。他除了尽情观赏了世界各地的奇异风光
外,还学习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一些科学实验,拜访了著名科学家、教授
和学者,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诺贝尔回到祖国,继承父亲研制炸药的事业,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突然炸药爆炸,他差点儿被炸死,实验室也炸毁了。但他不灰心,又进行了
上百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炸药的专利使他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临终前
留下遗嘱:将全部财产捐献出来,设立学术奖金,鼓励全世界一切献身于科
学事业的人。

㈧ 名人发明和发现的故事简介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版丝,虽然能发权出亮光,但光线刺眼,寿命短。
于是,爱迪生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用炭条、白金丝,还有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都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爱迪生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发现可以用棉线做灯丝,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这一天──1879年10月21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爱迪生经进一步试验发现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此后,电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几十年后,又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惰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这种灯泡。

阅读全文

与名人发现或发明的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