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家思想

发明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1-08-13 17:50:42

发明家需要哪些素质

一、要发明创造,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 这就是要有热爱科学事业的巨大热忱, 要有为造福人类而渴望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强烈要求, 所有在科学技术上作出创新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 都具有强烈的创新热忱。 二、要有敢于破除迷信、破除陈旧观念的革新精神。 美国物理学家施温格认为,科学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就是对自然的“ 进攻性”,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要认识到,科学的发展要经历肯定否定的曲折过程, 要经历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从比较完善到更为完善的过程。 三、要有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个科学理论正确不正确,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实践。科学史上, 所有有创见的科学家都忠于事实,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 否则,是不会有创新的。 四、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胆识。创新就是要冲破传统观念, 而这往往会受到旧观念、旧势力的指责、讥笑、打击、围攻。因此, 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的勇气和胆识。 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时, 全世界只有12个人知道什么是相对论。不仅大多数人表示怀疑, 而且像马赫、彭加勒等一些大科学家都表示了反对的意见。 但爱因斯坦没有动摇,继续研究下去,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如果当时爱因斯坦缺乏勇气,受到讥笑打击就泄了气, 那就可能前功尽弃。 五、要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创新是和探索联系在一起的。 探索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探索的结果。创新, 首先是向未知领域探索;探索,就免不了要遇到挫折和失败。因此, 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意志活动。 只有具备了不屈不挠的毅力和主持到底的恒心, 才能得到创新的成果。贝弗里奇说:“年轻的科学家应该尽早懂得, 科学研究的成果来之不易,他如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耐力和勇气。 ,’他还提出,应该培养自己具有爱迪生那样的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寻找下去, 并且试着创造它。” 六、要有永攀高峰不断进取的精神。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在已有成绩上停留,就可能成为落伍者。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失败和挫折是一种考验, 成功和胜利也是一种考验。要做到不断创新,从思想修养上说, 就要戒骄戒躁。自满是进步的敌人。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自满了, 那么,他的科学生命的光辉就会黯然失色。 七、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我们说的创新是科学的创新。 我们讲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讲思想要符合科学, 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认识方面讲, 科学技术的创新必须有事实的基础和科学的根据, 要排除那些没有科学根据的妄想。

采纳哦

㈡ 你怎么看待那些发明家

他们是社会上很稀少的一类人,很有理想抱负,能在各自跟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的发明促进社会的进步,方便了全人类,对于他们做出的贡献值得所有人的去尊敬,他们很伟大,

㈢ 怎样成为发明家

你需要一些知识作为创新的技术支持,你还需要一些物资,你还需要有发明的想法和思路。满足以上3点你就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发明,第一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发明者来说,你需要阅读并掌握《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金属冶炼加工》《单片机编程》《UG》《3DMAX》这些知识,其中金属和其他材料的加工是一个发明家必须了解的,你的产品才能得到需要的零件。 如果涉及到自动化的发明则需要用到机械和电子技术来让你的发明自己动起来。
第二点:你需要一些资金来支援你的发明,这对一个发明者来说也很重要,否则光有发明没有资金就无法把图纸变为实物。所以在制造一件发明之前先攒够制造这个发明的钱。
第三点:你需要一些创新思维和思想探索,以及敏锐的察觉人们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开始一些想法,然后用电脑建造模型来调整发明思路和逐步建立发明的构造原理。
最后利用闲暇时间思考发明的用途和市场,才能获得发明的初衷————产生效益。

㈣ 中国发明家有哪些,各发明了什么

蔡伦发明造纸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发明孔明灯、杜诗发明水排。

1、造纸术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

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北宋庆历间(1041-1048)中国的毕升(?-约1051)发明的泥活字标志活字印刷的诞生。

3、地动仪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口含龙珠的龙头,在每条龙头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龙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4、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5、水排

水排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机械工程史上的一大发明,约早于欧洲一千多年。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诗创造了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引这种钢材的制作方法。最初的鼓风设备叫人排,用人力鼓动。继而用畜力鼓动,因多用马,所以也叫马排。直到杜诗时改用水力鼓动,称水排。

㈤ 发明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坚持是共有特质。

㈥ 发明家的故事

一、水蒸气的启示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

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14岁那年,史蒂芬孙真的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负责给蒸汽机添煤、加油和擦拭机器零件。看着机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飞快地转动,他高兴极了。但是时间久了,他觉得只是看着机器转动不过瘾。他开始在心里琢磨起来:这机器是怎么转动起来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

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史蒂芬孙多么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台机器。

他模仿着拆装过的那台蒸汽机,试着画了一张草图送给煤矿的工程师看。工程师看后,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啊,有志气的孩子,希望你多读书,多掌握科学知识,将来发明一台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可是,史蒂芬孙从小没有进过学校门,怎么读得懂高深的理论书籍呢?

17岁的小学生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起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嘿嘿,笨蛋!”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

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间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相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非常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可以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子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

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

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非常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相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助,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进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㈦ 你怎么评价那些发明家

连续不断的发明创造才可称为发明家,需要一些创新思维和思想探索,以及敏锐的察觉人们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开始一些想法。

阅读全文

与发明家思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