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八大菜系中排名第一的是哪个菜系
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
经典菜品有一品豆腐、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油焖大虾、醋椒鱼、糟熘鱼片、温炝鳜鱼片、芫爆鱿鱼卷、清汤银耳、木樨肉(木须肉)、胶东四大温拌、糖醋里脊、红烧大虾、招远蒸丸、枣庄辣子鸡、清蒸加吉鱼、葱椒鱼等。
(1)成都发明油焖大虾扩展阅读:
菜系是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早在商周时期中国的膳食文化已有雏形,以太公望最为代表,再到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
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到了南宋时期,南甜北咸的格局形成。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时,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
网络-鲁菜
⑵ 遂宁有啥小吃出名
射洪的肉饼子,天蚕土豆 薄饼
⑶ 哪道菜最可以代表你家乡
作为一个贵州人,我觉得最能代表贵州的就是折耳根,丝娃娃还有老干妈。很多人对老干妈特别熟悉,对折耳根恐怕就有点陌生了,则耳根作为一种配料,是油炸洋芋的好搭档,在大街小巷,仿佛都能看到它的影子。丝娃娃在贵州也是特别出名的,光听到这个名字,就觉得菜会很不错的呢。
家乡菜是每一个人的回忆,那些常年在外的人,一回到家乡吃到家乡菜,还是会感觉到特别温暖的。不过随着时代在进步,曾经的那些家乡菜也变得越来越少了,曾经的味道也吃不到了。每一年回家,母亲都要给我们做很多的家乡菜,一大桌子菜,慢慢的都是回忆。
⑷ 成都有没有油焖大虾 在哪里
发明油焖大虾成都第一家,味道巴适得板,在驷马桥泰业北城广场那边
⑸ 鲍鱼怎么做[在家做,稍微简单一点]
罐头鲍鱼:
罐头鲍鱼是熟的,切成薄片是一道上好的冷荤,若是配上罐头龙须菜,便是绝妙的一道双拼。有人喜欢吃鲍鱼,能迫不及待地打开罐头就用叉子取出一块举着啃,像吃玉米棒子似的一口一口地啃!罐头鲍鱼有日本的和墨西哥的两种,各有千秋。日本的鲍鱼小些,颜色淡—些,一罐可能有三五个还不止。质地较为细嫩。墨西哥的罐头在美国畅销,品质不齐。
新鲜鲍鱼:
新鲜鲍鱼即为活鲍鱼,这种鲜鲍鱼,在用刷子刷洗其壳后,将鲍鱼肉整粒挖出,切去中间与周围的坚硬组织,以粗盐将附着的黏液清洗干净。活鲍鱼在清洁处理后,一般不需刻意烹调,就可品尝到绝佳的风味。其中以“沙西米”生吃法较为普遍,也有整粒炭烤与白灼的烹饪方式。
干鲍鱼:
干鲍是将新鲜鲍鱼经风干后制作而成,是海鲜里徊当名贵的美味,其中又以日本青森县的网鲍品质最佳。干鲍之中,以网鲍为首,其次有窝麻鲍、吉品鲍等等。干鲍适合整粒以沙锅慢煨的方式来烹调,以保存它的鲜美原味。
处理方法:
1.将鲍鱼泡于冷水中48小时。
2.取出后用沸水泡一晚,让其自然舒展,回复原状。
3.将干鲍四周刷洗干净,彻底去沙,否则会影响到鲍鱼的口感与品质。
4.洗净后加水没过鲍鱼,置于蒸笼内以大火蒸10小时。
5.于沙锅中加入鲍鱼、老母鸡、猪小排、生猪油与糖、姜葱等材料;慢炖12小时(也可使用蒸笼或电蒸锅,不过沙锅具保温功能,因此效果最佳)后再温一晚。
6.第二天取出后,加入原汁、蚝油整颗慢煲1.5小时后,即可品尝到口感绝佳的鲜美鲍。
红烧鲍鱼:
特点:汁浓厚,味鲜,软嫩。
原料:干紫鲍、老母鸡、净火腿、干贝、烤鱼翅汤、干贝汤、白糖、精盐、酱油、料酒、淀粉、鸡油等。
制法:将干紫鲍用水发制好,加入鸡肉,火腿,干贝,上火焖3小时后,将鲍鱼取出,原汤过罗备用;将鲍鱼剞上花刀,再斜切成半厘米厚的片;将100克焖鲍鱼的原汤和kao鱼翅的汤,干贝汤一起放进双耳锅,煮沸后放入鲍鱼片,滚煮10分钟,加入白糖、精盐、酱油、料酒等调料,以淀粉调成浓汁,出锅前加少许鸡油。
瘦肉鲍鱼汤:
功效:由于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作用;瘦猪肉有滋阴补肌的作用,再配合具有育阴潜阳作用的鲍鱼,使煲成的这一款“夏枯草瘦肉煲鲍鱼汤”有平肝熄风、止头痛、除烦躁的作用,对于肝肠亢盛的血压高病症的治疗,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原料:鲍鱼(连壳) 500克,夏枯草50克,瘦猪肉20克。
做法:只要拣选新鲜鲍鱼,将鲍鱼壳和鲍鱼肉分离。鲍鱼壳用清水擦洗干净,去掉泥污;鲍鱼肉去掉污秽粘连部分,再用清水洗干净,切成片状。再加上夏枯草、瘦猪肉,一齐放入已经用猛火煲滚了的清水内,改用中火,继续煲3小时左右,以少许幼盐调味,即可佐膳饮汤吃肉了
红烧活鲍鱼以色泽红亮、肉质软润、味香浓郁而被专家评委评为海鲜名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原料:青岛本地活鲍鱼;配料:老鸡、老鸭、脊骨、火腿、葱、姜;调料:鲍鱼酱、上汤、鸡汁、鸡粉、生油、盐、鸡油、湿淀粉。做法:将活鲍鱼宰杀去内脏,留肉用牙刷刷干净、清净,取沙锅底部垫鸡、鸭骨块加汤,上面将处理干净的鲍鱼摆上以水没过鲍鱼为准,中火烧开,小火煨8-9小时即可,将煨透入味的鲍鱼装盘;另起锅加上汤、加调味品,调准口味及色泽,用生粉勾芡加明油浇在煲好的鲍鱼上即成。特点:色泽红亮、肉质软润,鲍鱼味香醇浓郁。注意事项:鲍鱼必须鲜活,死鲍鱼和冰冻的鲍鱼其色泽口感都无法达到要求。煲时必须用小火
干禾麻鲍鱼
主 料:干禾麻鲍鱼10克。
配 料:金华火腿、排骨、大虾、母鸡、菜胆。
调料:蚝油、老抽、白糖、料酒、味精、淀粉、
高汤。
做 法:
1、 将干鲍鱼放进清水里泡浸12小时,去边刷洗干净,放入容器,上火下高汤及排骨、大虾、母鸡、金华火腿、老抽、料酒等配料,炆扣6个小时至软烂,取出摆放在盘中待用。
2、 将菜胆用开水焯熟,拌于鲍鱼边。锅上火注入炆鲍鱼原汁调味,用淀粉勾芡,淋在鲍鱼和菜胆面,即可上桌。
鲍鱼香菇鸡汤
材料:
1. 碎鲍鱼片(可到参茸药行购买,一包约12 元8 毛)
2. 老鸡半只(可请肉铺先去皮去油),或用竹丝鸡也可(胶质很多)
3. 香菇数朵
4. 姜少许
5. 盐少许
做法:
1. 鲍鱼片洗净(不用泡)
2. 香菇泡软
3. 老鸡洗净川烫
4. 另再烧一锅水,待水滚后将材料全放入,待水开后再转小火煮3~4 小时,鲍鱼片才
会软且入味
5. 上桌前再放盐即可
油焖大虾
菜谱名称: 油焖大虾
所属菜系 : 江浙菜
所属类型 : 地方特色
基本特点: 滋味清淡,鲜咸宜人:
基本材料 : 主料 对虾10个。调料 料酒25克,精盐适量,白糖30克,味精5克,花生油100克,香油25克,大料2克,葱段75克,姜片50克,清汤适量。
1、将对虾冲洗,剪去虾须、虾腿,由头部虾枪处剪一小口,取出沙包,再将虾背剪开,抽出沙腺。
2、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烧热,投入大料、葱段、姜片煸炒,放入大虾煸炒出虾油,烹入料酒,加入精盐、白糖、清汤烧开,盖上盖,用微火焖烤透,再将勺移正火,收汁微浓时放入味精,淋入香油即成。
大料不宜多放,考虑到健康不宜放入味精。
此菜色泽枣红亮丽,味香飘逸,鲜嫩微甜,油润适口。初加工时,对活鲜大虾必须进行认真择洗一定要除去沙线和头部的砂包;焖的时间要严加控制;至虾段成熟、入味即可。
宫保鸡丁
宫爆鸡丁,又称宫保鸡丁,川菜系中的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泛滥成灾”,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宫保鸡丁的来历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和丁宝桢有关,有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他由于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以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这道菜源起于著名人物左宗棠。
说左宗棠最喜欢吃家厨给他做的鸡,而做法就是将鸡肉切成丁,再配上花生,笋丁,木耳等配料一起抄。清朝巡抚有宫保,少保等称号,又因为左宗棠曾任巡抚,被称为左宫保,所以人们就称此菜为宫保鸡丁。
【宫爆鸡丁和宫保鸡丁】
宫爆鸡丁原来是不叫宫爆鸡丁的,应该是宫保鸡丁的.
现在大大小小的中餐馆中,“宫保鸡丁”这道菜可谓司空见惯。至于有些菜单上写成了“宫爆鸡丁”,是有人认为烹制方法为“爆炒”,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没有弄清楚“宫保鸡丁”的由来。
说到“宫保鸡丁”,当然不能不提它的发明者——丁宝桢。据《清史稿》记载: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光绪二年任四川总督。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尽人皆知。但是知道它为什么被命名为“宫保”的人就不多了。
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面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这位丁大人的纪念了。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宫保鸡丁做法
由于流传太广,宫保鸡丁在各地做法很多,这里提供其中一种:
材料:
去骨鸡胸肉:900公克(据说之前常用的是鸡腿肉,因为鸡腿肉比鸡胸肉要鲜嫩)
干红辣椒:40公克
炸花生米:75公克
配料:
花椒粒:2大匙
葱:2根(切段)
蛋白:1个
太白粉:2大匙
酱油:2大匙
米酒:1茶匙
蒜末:1/4茶匙
麻油:1茶匙
糖:半茶匙
白醋:1茶匙
色拉油:5杯
酱色:1茶匙
盐:2茶匙
太白粉水:1大匙
做法:
先用一个蛋白、盐半茶匙及太白粉2大匙搅拌均匀,调成「腌料」备用。再用酱油1大匙、米酒1茶匙、太白粉水1大匙、糖1/2茶匙、盐1/4茶匙、酱色及白醋1茶匙、麻油2大匙、蒜末1/2茶匙调拌均匀,调成「综合调味料」。
鸡胸肉先切成约1公分的方块状碎丁。切好的鸡丁用「腌料」搅拌均匀,腌渍半小时。鸡丁腌好以后,烧热5杯色拉油,先将鸡丁倒入锅内,用大火快炸半分钟。
注意鸡丁不要炸得太久,以免鸡肉炸得太老。鸡肉炸到变色之后,先捞出来沥干油汁备用。 ●在锅里留下约2大匙的油,烧热后将切好的干辣椒下锅,用小火炒香后,再放入花椒粒和葱段一起爆香。爆香后把鸡丁重新下锅,用大火快炒片刻后,再倒入「综合调味料」继续快炒。
最后加入花生米,炒拌几下就可以起锅了。
特点:四川成都名菜,成菜色泽金黄,鸡肉鲜嫩,花生米香脆,咸辣略带酸甜.此菜创于清代
用料: 鸡脯肉300克,花生米50克,干红辣椒20克,
水淀粉25克,清汤20克,花生油80克。
烹饪方法:鸡脯肉切丁,加酱油,精盐,料酒码味,用水豆粉拌匀。
将酱油,白糖,醋,味精,清汤,水豆粉调成芡汁。干红
辣椒切成2厘米长的节。花生米用油炸脆,将干红辣椒,花
椒炸至棕红色,将鸡丁炒散,放入姜葱蒜炒匀,烹入芡
汁,加花生米翻两下装盘即可。
⑹ 八大菜系都是什么
八大菜系分别为鲁菜、粤菜、苏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1、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肴,是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
川菜三派的划分,是在已有定论的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的基础上,规范化完整表述为: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下河帮川菜即以重庆江湖菜、万州大碗菜为代表的重庆菜。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2、鲁菜
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的齐鲁风味(现通行地带不仅限于当代的山东省,以大连菜为代表的辽南菜系也属于鲁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
3、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狭义上的粤菜指广州府菜(广府菜),广义上的粤菜又包含潮州菜(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粤菜与法国大餐齐名,由于广东海外华侨数量占全国六成,因此世界各国的中菜馆多数是以粤菜为主。
4、苏菜
江苏菜,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组成。江苏菜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其中金陵菜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吴人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鸭已为南京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
5、浙菜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佳肴美,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
6、闽菜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历经中原汉族文化和闽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闽菜发源于福州,以福州菜为基础,后又融合闽东、闽南、闽西、闽北、莆仙五地风味菜形成的菜系。狭义闽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县,后来发展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即广义闽菜。
7、湘菜
湘菜,即湖南菜,在长沙地区又被称为本味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多;色泽上油重色浓,讲求实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鲜、软嫩;制法上以煨、炖、腊、蒸、炒诸法见称。
8、徽菜
徽菜,一说指徽州菜,一说指安徽菜,是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清朝中、末期达到了鼎盛,徽菜是徽州六县的地方特色,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由于明清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