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人工胰岛素谁发明的

人工胰岛素谁发明的

发布时间:2021-08-13 00:44:43

㈠ 胰岛素的发明者是谁

胰岛素不是发明的,是机体自身分泌的激素。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内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容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直至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几乎都是从猪、牛胰脏中提取的。不同动物的胰岛素组成均有所差异,猪的与人的胰岛素结构最为相似,只有B链羧基端的一个氨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并已用于临床。

㈡ 人造胰岛素,是谁研制出的

胰岛素的发现

十九世纪科学进入实验期,这个世纪是大部分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明可斯基和梅林(Oskar Minkowiski and Josef Von Mering) 想要知道胰脏是否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内脏,他们在1889年将一只狗的胰脏摘除,结果这只狗发生多吃、多喝、多尿、血糖升高和尿糖的症状,这个实验明白的指出胰脏和糖尿病有关,胰脏可能分泌一种降低血糖物质,但这降低血糖的物质源自胰脏何处则一直是个谜。早先几年德国柏林有一位博士班研究生叫朗汉斯(Paul Langerhans),他发现胰脏内有一团一团的特殊细胞,可以和胰脏外分泌细胞或胰管分开,这些细胞的功能如何?朗汉斯并没有进一步的陈述,一直到1893年拉基氏(Edouard Laguesse),才将这些细胞命名为朗氏小岛,认为和胰脏的内分泌有关。1909年一位比利时医师梅尔(Jean de Meyer)认为朗氏小岛可能是分泌降血糖荷尔蒙的地方,并将此种荷尔蒙命名为胰岛素(Insuline)。

早期的胰岛素萃取

由於一般认为胰脏含有降低血糖物质,因此在二十世纪初有些学者就致力於胰脏萃取降低血糖物质的研究工作。有一位柏林的医师叫储祖(George Zuelzer),他发现一些胰脏的萃取物可以使去除胰脏后的狗尿液葡萄糖排泄量减少,酸中毒也得以改善。这些萃取物中有些甚至可导致狗的血糖过低,他的萃取物中有一种还取得美国专利权(称为Acomatol)。为了使自己的研究内容更充实,尚迟了几年,到1907年才正式发表研究报告。他的胰脏萃取物虽然曾使用於八个糖尿病人,但因为副作用太大,无法克服,不得不终结继续临床试验。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有一位医师及生理学教授包斯可(Nicolas Paulesco)也曾成功的自狗及牛的胰脏萃取低血糖物质。其第一次萃取物注射到狗的身上就使那只狗因低血糖而死,他将此萃取物命名为Pancreine。由於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他的研究迟至1921年才发表,Pancreine 也因为发烧及其他严重的副作用以致无法於临床使用。

美国洛克斐勒大学的克莱儿(Israel Kleiner)於1919年很有条理的记载施打胰脏抽取物后动物一连串的血糖变化情形,可惜后来他因转换工作,新的场所设备不足,也无动物研究室,不得不终止他的这方面研究工作。

成功的胰岛素萃取

加拿大多伦多班庭医师(Frederick Grant Banting)是一位热衷於新发明的外科医师。1920年12月30日深夜2点他得到一个灵感於是在笔记簿上记载简单一段文字:「糖尿病,将狗的胰管绑住,使胰脏的外分泌腺体退化,需使狗存活,然后设法分离内分泌的分泌物来减轻糖尿」。班庭医师虽然是很熟练的外科医师,但对糖尿病和相关研究都没有经验,於是他去请教当时相当有名望的多伦多大学的生理学教授麦克劳德(J.J.R. Macleod)。1921年夏天麦克劳德同意提供他实验室,实验动物(狗)和一个学生研究助理贝斯特(Charles H Best)。最早班庭和贝斯特的研究是从器官移植著手,他们将胰管绑住把萎缩的胰脏分离而移植到去除胰脏的糖尿病狗身上,但不久他们就放弃这种方法,因为麦克劳德建议他们将萎缩胰脏的抽取物冷却后直接打入狗的身上。经过许多次的试验班庭和贝斯特发现,整个胰脏抽取物和绑住胰管后萎缩胰脏抽取物的降血糖效果相当,於是就直接由胰脏萃取不再先绑住胰管。在班庭医师的要求下,麦克劳德邀请一位有相当的生化学素养的学者柯力普(James B Collip)於十二月份加入这个研究团队。班庭和贝斯特於1921年12月30日在美国生理学会口头发表,其后并写成论文发表於J Laboratory & Clinical Medicine。当时他们的研究结果受到很多质疑,发烧等其他副作用也无法解决。一般的评价认为并没有比先前储祖,包斯可和克莱儿的结果更好。

柯力普加入这个研究团队后,致力於萃取方法的改善,并发现注射胰脏萃取物后能使肝脏醣原储存增加,并使尿酮消失。1922年1月1日,他们首次将萃取物注射到人的身上。汤普生(Leonard Thompson) 当时14岁,得了第一型糖尿病,在多伦多总医院住院,为频死病人,汤普生接受萃取物注射后,症状并未改善,且在注射处发生无菌性脓肿。柯力普继续改善萃取方法,几天后,也就是1月23日汤普生又接受注射,结果血糖恢复正常,尿糖和尿酮均消失了。就是这麼单纯的一个临床试验,开启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新纪元,解救了无数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大幅改善糖尿病患的生活品质。

最早他们把胰脏萃取物的降血糖物质取名为Isletin,后来麦克劳德发现,1909年比利时医师梅尔已将当时仅为假设的物质命名(见前述),因此就遵从梅尔的命名,改名为Insulin(胰岛素)。1922年5月3日,他们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生理学会再次发表研究成果。所受的待遇和上次完全迥异,他们获得满堂听众站起来喝采,并誉为当代医学最大的成就。

胰岛素发明后,他们又遭遇另一个困扰。一波又一波的第1型糖尿病人涌入多伦多,柯力普实验室萃取法,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后来他们和印弟安那州的礼来公司(Eli Lilly Co.)合作,以商业性的方法大量生产,并且也在专利权所有者多伦多大学的同意下,和丹麦、英国合作生产胰岛素,到了1923年10月北美洲和欧洲均可使用胰岛素。这一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很快通过班庭和麦克劳德两人为该年医学奖得主。班庭宣布将他们奖金平分给贝斯特,而麦克劳德也平分给柯力普。这四个人在胰岛素发明的研究,相对优点、贡献和得奖人选在当时也受到争论。后人一般认为这个研究是团队工作,研究动机源於班庭,并受到贝斯特在实验室工作的帮助;麦克劳德为整个研究的主持人;科力普则在胰岛素的萃取方法获得重大突破,这四个人应该共同正式获颁诺贝尔医学奖;而多伦多大学在研究经费、设备和实验动物的提供,也居功厥伟。胰岛素发现后这个研究团队就拆夥了。麦克劳德仍然任职於多伦多大学生理系主任,於1935年去世。班庭则为该大学研究部主任而於1941年因飞机失事死亡。贝斯特后来成为生理学教授继续糖尿病研究,并积极参与建立和发展美国糖尿病学会,1978年逝世。科力普则迁至Alberta的Edmonton大学任职,并对后来副甲状腺荷尔蒙的发现有极重要的贡献,逝世於1965年。第一位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汤普生於1935年死亡,多活了13年,在胰岛素发明前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在1922年最早一批在多伦多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患至少有两位比四个胰岛素发明者更晚逝世,其中一位1993年去世,享年76岁。

㈢ 胰岛素是什么时候被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

班廷发现的。班廷,加拿大生理学家、外科医师。与C.H.贝斯特等一同从动物胰腺内中提得可供容临床应用的胰岛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作出贡献,因此获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班廷和贝斯特结扎了几支狗的胰管,待七周后,这些狗的胰腺都萎缩了,并且失去了消化器官的功能,然而胰岛在外观上仍是完好的。他们从这些胰腺中分离出一种液体,给因切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此提取物很快制止了糖尿病的症状。
为了纪念班廷的贡献,就以班廷的生日,每年11月14日,定为糖尿病日

㈣ 胰岛素是谁发现的﹖

说糖尿病就不能不说说胰岛素。要问加拿大医生们有什么是最值得骄傲的,那是非“发现胰岛素”莫属了。因为胰岛素的发现不仅是糖尿病历史上,也是整个医学史的里程碑。

1920年以前,随着胰腺解剖生理的发展,一些从事糖尿病工作的人意识到,胰腺在糖尿病发病中可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英国医生Banting就 是一位,1920年班大夫移民到了加拿大,和多伦多大学的MacLeod教授一商量,麦教授觉得这位有热情有理想,就说:你放手干吧,要钱给钱,要地方给 地方,再给你配备一位最好的学生帮助你,他就叫Best。

1921年夏天,两位就开始工作了。一开始的实验设计是,班大夫觉得胰腺很重要,那咱们就把狗的胰腺切掉,看看怎么样。经过多次练习,手术水平大 幅度提高,这些被切除了胰腺的狗活过了手术这一关,可几天之后还是死了,一测狗的血糖发现,这些狗都快成蜜制的了,血糖高的冲破了房顶。麦教授听到了这个 重大进展,很受鼓舞,杀了这么多狗,值了,胰腺肯定和糖尿病有关系。

几个人一开会讨论,一致认为,下一步应该把摘下来的胰腺再放回去,看看糖尿病能不能缓解。整个胰腺放回去手术难度太大,不行就把胰腺弄碎了,把胰 腺里的水打回去?不知道谁出的这个主意,行!接着试。麦教授安排Collip来做这个工作,从胰腺匀浆里分离有效成份。经过很多次的试验,克服天气炎热又 没有空调的困难,有一天胰腺提取液成功地降低了糖尿病狗的血糖,他们管这个提取液叫胰岛素(Insulin)。

那个时候,孩子们如果得了糖尿病,现在叫1型糖尿病,治疗办法就是饿着,学名叫严格的饮食控制,一般1年半年的,孩子就瘦成皮包骨头了,只有等死 一条路了。1922年,在多伦多大学医院里一位叫Thompson的孩子在等待死亡,班大夫决定死马当活马医,用他们自制的狗胰岛素试试,其效果只有用 “神奇”来形容,本来快死的孩子,打胰岛素时间不长就可以满院子乱跑了。作为首批注射这种胰岛素的病人,一个当时得糖尿病的孩子一直活到了1993年,这 是另一个神奇。

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一传开,世界各地的糖尿病孩子来到多伦多寻找最后的希望,班大夫成了名人。可问题出现了,一开始,善良的多伦多人民能容忍街上 的野狗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消失了,可当他们发现连自己养的狗都一条一条的神秘失踪后,人们就不干了,经过多次上访,意见反映到了英国国王哪儿。国王下令, 糖尿病要治,狗也要养,英国开始帮助班大夫他们提取胰岛素。会做生意的美国人听说了,当时的礼来(Lilly)公司试着从来源更充分的猪胰腺里提取胰岛 素,这一项业务就缔造了现在的世界级的大药厂。当时还有一位丹麦人,在回丹麦的船上听说了这件事,回丹麦后组建了一家生产胰岛素的公司,就是现在著名的诺 和诺德公司。2年以后,他们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又几年以后,国王给班大夫的名字前面加了个Sir。以后美国糖尿病协会成立,以班大夫的名字命名了一项糖尿 病界的诺贝尔奖,Banting奖。

后来有很多不服气的人,有一位说这诺贝尔奖本应该是我的,我1921年就投稿证明胰腺和糖尿病的关系了,可这稿子他们不收。还有的人说,你麦教 授,什么试验都没干呀,凭什么也得奖。可人们还是认为没有麦教授的大力支持,胰岛素发现的革命还得在黑暗里多摸索几年。还有的人说,我几乎同时做了狗的试 验,也提取了胰岛素类似物。可最大的区别就是班大夫是最早把胰岛素用于治疗人糖尿病的人,这不仅挽救了无数的糖尿病患者,也极大地推动了对很多疾病的治 疗。

以后的很多年,胰岛素一直是从猪胰腺里提取,后来胰岛素卖到了中东,才做了些牛胰岛素,但从与人胰岛素接近的程度看,猪胰岛素是和人胰岛素最接近 的。中国很早就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但在产业化上一直没有大的发展。以后动物胰岛素的纯度越来越好,到90年代,礼来和诺和诺德相继推出了基因重组的 人胰岛素,彻底解决了动物胰岛素容易使人体产生抗体的问题。现在国内也可以生产基因重组的人胰岛素了。

胰岛素注射方式也有很大的改进,从普通的注射器,到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到胰岛素笔。胰岛素笔做的象一只普通的笔,胰岛素就是墨水,打开笔冒,调好量就可以注射。现在微电脑也用到了胰岛素的注射里,那就是胰岛素泵。

一项科学发现,发明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这发现,发明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也是科学家最珍贵的价值。Frederick Banting,Charles Best,Professor J. J. R. MacLeod,J.B. Collip,就是这样的科学家。

㈤ 关于人工胰岛素的资料和发明者

中国首先合成人工胰岛素,是团队合作,没有发明者。本来要争取诺贝尔奖的,因为不是个人成果,没有成功。

㈥ 世界上第一个合成人工牛胰岛素的国家是哪个

是中国。

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

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这是中国当时唯一一次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中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承认,虽然最后这次重大的研究成果因为种种原因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令人惋惜,但是这项重大的科学成果,为造福人类、保障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给参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研究的科学家们最高的荣誉和最珍贵的价值。

(6)人工胰岛素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20世纪50年代,蛋白质是世界生物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1955年英国科学家F.桑格率先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开辟了人类认识蛋白质分子化学结构的道路,也因此获得了1958年诺贝尔化学奖。

虽然牛胰岛素的结构清楚了,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要想人工合成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受当时形式的影响,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提出研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959年,该项目获得了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立项。这一意义重大、难度奇高、国际上还从未有人开始研究的基础科学项目,起初设定的完成期限为20年,然而在那个急需证明中国实力的特殊年代,20年太久,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决定把日期缩短为5年。

这个看似有一点违背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的计划,对于当时满腔热血的青年科学家而言却是那样的理所当然,他们要为了祖国攻下这个科学高峰。

㈦ 中国是首先人工合成功合成胰岛素的国家怎么就没有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说法有二:

1.中国没有因人工合成胰岛素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用的方法都是已知的、没有创新的方法,而诺贝尔奖要求则必须是完全创新的成果。

2.当时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对同一成果获奖人数有要求,可以由最主要的人员荣获该届诺贝尔奖,但他们认为这一成果是集体共同获得的,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把这个成果算作其中少数人的,最终没获得该届诺贝尔奖。

胰岛素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构与功能研究、晶体结构测定等结构生物学亦从此开始。多肽激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在阐明作用机理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并为我国多肽合成制药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㈧ 世界上最早实现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国家

英国
人工合成胰岛素 1902年,伦敦大学医学院的两位生理学家Bayliss和Starling在动物胃肠里发现了一种能刺激胰液分泌的神奇物质。他们把它称为胰泌素。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的多肽物质。由于这一发现开创了多肽在内分泌学中的功能性研究,其影响极为深远,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们诺贝尔生理学奖。
1931年,一种命名为P物质的多肽被发现,它能兴奋平滑肌并能舒张血管而降低血压。科学家们从此开始关注多肽类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并把这类物质称为神经肽。
1953年, 由Vigneand领导的生化小组第一次完成了生物活性肽催产素的合成。此后整个50年代的多肽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垂体所分泌的各种多肽激素。
1952年,生物化学家Stanley Cohen在将肉瘤植入小鼠胚胎的实验中,发现小鼠交感神经纤维生长加快、神经节明显增大这一现象。8年后的1960年,才发现这是一种多肽在起作用,并将之称为神经生长因子(NGF)。
50年代末, Merrifield发明了多肽固相合成法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60年代初期,多肽的研究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多肽的结构分析、生物功能等都相继取得成果。
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 只就该成果的意义来说,当时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能获得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对同一成果获奖人数有要求,可以由最主要的人员荣获该届诺贝尔奖,但他们认为这一成果是集体共同获得的,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把这个成果算作其中少数人的,最终没获得该届诺贝尔奖。
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王应睐、曹天钦、邹承鲁、钮经义、沈昭文等先生的带领下,提出了“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的宏伟目标。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国家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1958年12月底,我国正式启动人工合成胰岛素课题。 然而在1958年,有关蛋白质的研究领域集中于它们的生物功能、物化性质,对结构—功能关系的了解不够深入,对化学合成蛋白质则更是知之不多,充满着“神秘色彩”。我国选定胰岛素作为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对象时,究竟有没有可能实现,还是一个未知数。例如,必须解决胰岛素分子中三个硫硫键拆开后能否再重合成原来的胰岛素,因为它是双链的蛋白质分子。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合成方案的选择。
1959年初,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全面展开。首先是由钮经义、沈昭文、龚岳亭几位研究人员组织有关人员解决了氨基酸的大量供应的问题。天然胰岛素的拆合工作在邹承鲁的指导下几经波折得以解决,为全合成胰岛素奠定了基础……
经过短短7年时间,1965年,我国科学家终于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它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由于蛋白质和核酸两类生物高分子有生命现象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人工合成了第一个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便突破了一般有机化合物领域到信息量集中的生物高分子领域之间的界限,在人类认识生命现象的漫长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后,合成胰岛素工作的简报发表于1965年《中国科学》(Science China)。
胰岛素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结构与功能研究、晶体结构测定等结构生物学亦从此开始。多肽激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在阐明作用机理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有效途径,并为我国多肽合成制药工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由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几个里程碑的工作都是以胰岛素为对象的,不少科学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例如,Banting和Best于1921年发现的胰岛素为第一个蛋白质激素,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物,因此获得诺贝尔奖。1966年,胰岛素工作发表后,也在国际上引起极大轰动,有上百名著名科学家来信祝贺。英国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中国成功合成人工结晶胰岛素的消息,《纽约时报》也用大篇幅报道了这一消息。它被认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的又一重大科研成果。

㈨ 牛胰岛素的发明者是谁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三个单位联合,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苍、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的协作组于1965年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

(9)人工胰岛素谁发明的扩展阅读

研究历史

1、结构

就选择了进行研究。

1952年,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通过研究一种分子量小但具有蛋白质全部结构特征的牛胰岛素材料,搞清楚了牛胰岛素的G链和P链上所有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以及这两个链的结合方式。

第二年,他宣布破译出由17种51个氨基酸组成的两条多肽链牛胰岛素的全部结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搞清楚一种重要蛋白质分子的全部结构。桑格因此研究成果获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研究步骤

1959年突破了把天然胰岛素拆分成两条链,再把它们重新合成为胰岛素的难题,重新合成的胰岛素是和原来活力相同、形状一样的结晶。

在合成了胰岛素的两条链后,用人工合成的B链同天然的A链相连接。这种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获得成功。再把经过考验的半合成的A链与B链相结合。

阅读全文

与人工胰岛素谁发明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